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拳于父母兄弟之言略不及私用吉为具衣
衾棺椁以殡哀毁甚至人之悯用章之死而嘉用吉
之敦睦者咸为诗以慰之而 李教授亨
遂名之为孝友
卷宜也及用吉扶柩还宣祔于祖茔之次而父母皆垂
白在堂伤其子之远死嗣续中绝忧色形焉用吉日与 (第 12b 页)
   与李小山
   与安顺庵
   答安顺庵
   答金承旨(翰东○丙辰)
   与金承旨(乙丑)
    答
李方伯(亨元○丁巳)
   答尹方伯复初(丁卯)
   与尹方伯复初
   答尹判书复初别纸
  
且柰何。因念吾侪俱老衰如此。生并一世。居又同道。而今则识面尤无其便。良足怅慨。未知此怀亦一般否。
李方伯(亨元○丁巳)
冬寒比酷。巡相体度。履玆若何。宗鲁猥蒙罔极之 天恩。近守邻邑。获在下风。感祝之馀。欣幸无比。惟是畏 (第 163L 页)
  按周礼。司仪诏王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是谓三揖。具辨于下。
  土揖
郑玄注。土揖推手小下之也。 李嘉会
曰。土揖不举手起。就地揖之。
郑锷曰。土揖者犹今人俯而致恭。其手至地也。卑而致恭也。
   (第 34H 页)
时揖
郑玄注。时揖平推手也。 李嘉会
曰。时揖者略举手起而后至地。
郑锷曰。时揖者不高不下。适乎中正。如天道之运平分为四时。得礼之中。
  (第 34L 页)
 天揖
郑玄注曰。天揖推手小举之也。 李嘉会
曰。天揖则高揭手起而后至地。
郑锷曰。天揖者天位乎上。举手揖之。举而上也。尊而不屈也。
  
古经传 (第 34L 页)
   与蔡度支(济恭)
   与法正
   与李尚书(最中)
   与湾尹具伯殷
   与徐德中
   与 李承旨亨

   与李梦瑞
   与安伯淳
   与江界郑台
   与韩宗甫从兄弟
   与李副学(㳽)
 
  题裴直长绿野轩
   次谢李而实(之华)
   甲子二月。定送疏儒蔡明甫(先见),闵汝益(谦) 李嘉会(休运。)
诣 阙陈贺。(时适,明琏两贼就戮。 车驾还都。不任忭庆。为陈贺之举。作此赠行。)
   游安兴寺。与
 多端世味备尝苦。宇宙吾生四十年。交道浅深金厚薄。人情翻覆蜀山川。途穷末路身谁托。日暮长郊草自芊。为谢先生真实意。白头无负矢愈坚。
甲子二月。定送疏儒蔡明甫(先见),闵汝益(谦) 李嘉会(休运。)
诣 阙陈贺。(时适,明琏两贼就戮。 车驾还都。不任忭庆。为陈贺之举。作此赠行。)
如何感泪太交颐。此 (第 49H 页)
   答金百源(孝淳)文瑞(致根○戊午)
   答金大临(在翼○庚寅)
定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答 李嘉会(秀应○壬寅)
   答 李嘉会(乙巳)
   答 李嘉会(丙午)
   答 李嘉会
   答 李嘉会
   答 李嘉会(己酉)
   答 李嘉会(庚戌)
   答 李嘉会
   答 李嘉会(壬子)
   与 李嘉会(乙卯)
   答 李嘉会
   李嘉会(丁巳)
   与 李嘉会(己未)
   答 李嘉会
   答李大年(秀亿○庚子)
   答李大年(癸卯)
   答李大年(乙巳)
   与李景圆(蓍秀○ ……   与徐善膺(元模)
   答申稚馨(弘远)
   答李君穆(汇宁○乙卯)
   答李翊道(鲁台○甲辰)
   答 李嘉会(秀应)
,大年(秀亿○戊申)
   与 李嘉会
   答金康叟(民寿)
   与金公立(建铢○甲午)
   答南得之(仁寿○甲午)
   答申时应(
  

李嘉会(秀应○壬寅)
神道依人。一闭殡门。不相依附之示。尤见哀痛迫切之意。今人疠疫废祭。想以恶气弥满。有欠齐敬致洁之道。 (第 128H 页)
而俗见因为拘忌也。贤孝之意。真得孝子之心。依而行之。恐无大害。但政值家间澒洞剧甚之际。则亦似难行。盖齐不问疾。为其不可相袭也。苟居室稍异。主祭之人。不与于疗救之节。则不必拘矣。未知如何。季舅氏禫祀。亦只得过行。盖禫非退行之祭。不可以邻比不净而遂已也。
李嘉会(乙巳)
承讯。知才经冤埋。情况可想。左右书辞悲楚。始能亦似不能定情。政是以无益而害有益。境界稍别。未可按摄 …… (第 128H 页)
集。惟知者知之。此则稍解文句者。皆可见。所以晓世人似不下于原集。欲急急成书。而苦难如意。为可恨。
李嘉会(丙午)
…… (第 128H 页)
规。则未必非真所以尊卫之道。亦可以杜后日两条苟简缠裹之弊。非相对熟虑。则不可发论。从速一顾是望。
李嘉会
昨示诚为难得之会。但反覆筹度。风吹草动。终涉未便。盖阐扬先德。虽为子孙之愿。而若一毫有出于雅分之外者 (第 128L 页)
。便非道理。斯文显晦之机。自是运气所关。政不在汲汲著手做也。如何如何。
李嘉会
德亨覆试之行。吾以爱渠之故。欲坐停。而贤史又恐人言之因此又生。亦俗情之或然。然可谓区区于规避人言。而 …… (第 128L 页)
恐责在于君。而不在于渠辈也。大抵不断去。则自有此等可吝。如何。法祖冠子卜日。如无疾病。欲进去耳。
李嘉会(己酉)
宗服事。屡蒙提示。而无文可据。难以为说矣。丧服传及横渠说。论服与不服。皆在宗子妻。而不在于母。则以 …… (第 128L 页)
事宗庙之义耶。以此而言。虽不及共事者。亦当以宗妇处之矣。既以宗妇处之。则其服恐亦不可废也。如何。
李嘉会(庚戌)
意外好音。此殆屡世不食之报。始发于渠。吾侪举皆增气。何但为一家之幸耶。但著得袈裟事更多。不能不为渠 …… (第 128L 页)
贺客盈门。只随分粥饭共欢。亦好耳。
李嘉会
仲辅之还。承惠良感。且审省体保重。带来好运。自应如此。京伻欲以望前发送云。果已得所骑耶。两件回示。吾 …… (第 129L 页)
蜀。而欲使己得之者。不能光洁。此岂计之得耶。吾人发身。不可一受点污。幸以吾言。无阻于渠听。如何。
李嘉会(壬子)
示意谨悉。吾于此事。自是宿昔赍郁者。如有可言之会。岂或迟疑。但此历事之久。不能言国事。而先及私情。 …… (第 129L 页)
。如无其机。则亦且无柰矣。鄙见如此。未知如何。凡事自有天定。此事之因循至此。只是守正不苟之故耳。
李嘉会(乙卯)
临行时。躬驾数日之晤。尽知情曲矣。自送记注君。洽已两个月。东望故乡。乌能无悒悒。致明编发灵识。喜读 …… (第 130H 页)
复何恨。岛中凡百。记注君皆能言之。即今蒸炎不甚。蚊蝎少而不妨著睡。食味稍胜。岂天故欲使之支遣耶。
李嘉会
卯台入比邻经宿。而不得握叙。少辈传气力凡百大胜。所料翊日渡海。少者亦且迷惘而却舍去遮风之物。翘首遐观 …… (第 130H 页)
都无迁谪一事。尤可敬也。
李嘉会(丁巳)
父在母丧。十三月后灵筵仍存。古人大以为非。况于上食乎。此是近来循情而不顾礼者也。上食犹然。况于哭泣 …… (第 130L 页)
在数千里外。非惟不知。虽知而不能禁止者。以此耳。近日所处。恐只得遵用先训。若朔望则亦似当有哭耳。
李嘉会(己未)
昨闻胤君将发西行。前此知有此意。而非准拟。故吾不为力言之。非以其事为可也。且念推恩。自是循例当得。 …… (第 130L 页)
。惟君家仅能保守家法。而今欲摆脱。极为寒心。如未发。亟为止之。虽已发。亦谋所以追还之。切望切望。
李嘉会
始能书礼数之间。直以师生见处。吾辈相从。只以亲戚长少于事为宜。而可免入讥诮。何乃舍此之实。而为彼之虚 (第 130L 页)
著力。不得不措者。子路是也。所以使人知所用力。而渐进于道也。非谓舜但知而不仁。颜渊但仁而不知也。
李嘉会(秀应)
,大年(秀亿○戊申) …… (第 265L 页)
前者。亦戛戛乎难。何望其闻风停行耶。然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之诗。更为检看。则可知奔走求售之为非耳。
李嘉会
顷于仲思行。承手滋。久未报。非惟不报之为恨。且有可言而不言。常于心为愧。闻以苟幸目前。持论以柰何不下 (第 266H 页)
次信赞上人诗卷韵。师曾住妙香山。
香岳仙峰天可摩。栴檀树下粲灵花。骖鸾何日寻真去。免向人间饭热沙。 李秀才(亨胤)
妻洪氏挽词
生唯弱女殁先亲。丹旐青春识孺人。泉下亦应难瞑目。路旁谁得不沾巾。通家早作陶公客。择里仍依 (第 439L 页)
  次金龙宫士一(万元)
   评易,诗,史法。寄睦来之(来善),李士徵(元祯)二学士。
   题 李进士(亨复)
孤柏堂
   次山谷昼寝韵
   题阳明集后
   敬题外曾祖霁峰集后
   偶吟
   重阳日。会
   与李汝章(在郁)
   答郑进士
   与郑
   与李寅吉(尚朝)
   与吴再宾
   与 李进士(亨镇)
   答朴国桢(天)
   与金君述
   与权进士(正三)
   答崔汝楫元极
   答河景深
   答李校理文甫(命彬○戊子)
   答尹牙山君举(选东○甲午)
   答李监司(宅镇○甲午)
   答 李义州(亨逵○乙未)
   与闵注书(养烈○庚寅)
   答李襄阳(商岳○甲午)
   答李生弘甫(英裕○甲午)
  
而看之然后。可知其一二矣。如何如何。儿子瀛选滥矣。父为庶民。子为学士。 朝家正名之义。果安在哉。
李义州(亨逵○乙未)
自送行轺。恋思一倍。固欲奉书以候。令札先之。勤慢 (第 334H 页)
   答郑内兄(民秀)
   答权明远(皖)
   与李质汝(秉殷)
   与李质汝
   答郑大临(伦休)
   答 李嘉会(秀应)
   与 李嘉会
   答李大年(秀亿)
   与李彦希(秀贤)
   答李春章(芳运)
   答赵▣▣(秉周)
  
至如教迪之喻。鄙性疏懒。在门亲子侄之列者。亦未有一分观效处。第令无失其摄理之方。以副止慈之念耳。
李嘉会(秀应)
前既委遣使者。垂恤甚至。今又令胤奉手墨。冲寒远问。拊念契谊。固应如是。而穷途哀感。铭之在心。伏审初 …… (第 41L 页)
蒙禀处之 批。而庙堂尚未覆 启。舆情之抑郁多矣。似闻大坪辞疏。提及此事。因此蒙 允。深庸拱祝耳。
李嘉会
衰暮相恋。随岁有加。而属此穷律。益不禁憧憧之思。伏惟萱闱寿体万康。棣履珍茂。伯胤之薇垣新 除。将有绯 …… (第 41L 页)
。当俟印出奉呈一件。及门录诸先辈有文集者。皆录以有文集。先王考丈遗文字。亦已搜集成篇否。幸示之如何。 李嘉会
以东社首席。今望委顾。此时若得座下联临。则实为胜会。已以此意书报朴庇卿。幸望勿孤千万。
答孙莘老
(第 49L 页)
景。非复久长之势。但恨平生不能著实用工。又无意中朋友如贤座者。朝夕对讨。以资提撕之益。徒抱颎颎而已。 李嘉会
以东社洞主。今望见顾云。或未可趁此惠临。以叙积襞否。深企深企。
答孙元极(亮肇),致极(亮锡)
(第 56H 页)
   与姜海隐丈
   与李承旨源百(孝淳)
   与李源百
   与琴殿中继闻(诗述)
   与琴继闻
   与 李嘉会(秀应)
   与李典乐君穆(汇宁)
   与李君穆
   与宗人李伯讷(行敏)
   答伯讷
   答伯讷
有意临贶。邾莒之会。虽甚不腆。谨当虚上座以迎之。尊家先墓之讼。亦好此时磨勘。千万勿孤。深所企也。
李嘉会(秀应)
从孙立马告行。未克展布为礼。殊失同庆之意。乃盛度不较。左墨珍重。且承宾席邀遫之勤。感愧不可量。就审 (第 10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