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勋官不得回授职事诏
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
则王道斯贵时方拨乱屠贩可以登朝世属隆平经术

然后升士丰都爰肇儒服无预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
不参于吏职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
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
行阵出自勇夫敩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
取是非暗于在已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
蠹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
授文武职事庶遵彼更张取类于调瑟求诸名制不伤
于美锦若吏部辄拟用者御史即宜纠弹

   举贤诏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
君哲
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幽滞周称多
士汉号得人常想前风载怀钦伫朕负扆夙兴冕旒待
旦引领岩谷寘以周 (第 19a 页)
官统领操营及卫所汉达官军狼目
兵勇并督合浦灵山二县各督所在官乡兵夫会剿截
杀及该左江兵巡道参议兼佥事 李一迪
查得各贼原
与八寨贼巢声势相通军兵追剿势必潜遁贵横地方
入寨为患即遵行分布指挥千百户赵之奇等并行南 …… (第 9b 页)

午确有担当土司多属其调徵而战守始终悉资筹画
监督上林哨分巡左江道右参议兼佥事今升浙江按
察司副使 李一迪
才识博通执持坚定调兵挽饷而东
征之熟辙再展轻车履险肩繁而本哨之延袤正需长
驾监督夷江哨苍梧兵巡道副使 (第 17b 页)
陈俊监参将李应祥军
三里直北则参议姜忻监参将倪仲化军忻城正西则
副使侯国治监参将于嵩军夷江西南则参议 李一迪
监参将张榜军上林乃为师期镯铎并进则以徂冬十
二月二十日首事迄春三月三日班师乃聚军吏而申 (第 27a 页)
副使陈俊侯国治参议姜忻 李一迪
为四监督府遣故
参将梁守愚振铎从中军进于是为期日自岁十二月
辛卯迄于春三月壬寅胥命及期鼓行并进贼党殊 (第 16b 页)
茂及御史顾钤布政使吴椿卢仲佃按察使林澄
源皆去官久例不叙御史胡宥乃访诛纳以闻而征蛮
将军王尚文及姜忻 李一迪
侯国治彭丈质陈俊陈应
春林舜道欧阳模彭富王天爵周舜岳刘世赏皆有功
于是守令得叙者于郡守则李遇春郑国臣 (第 20a 页)
入军于石门艾济用自跳崆而入军于马村会把
总王明依计获酋长黄邦缘覃全周显罗扼槛车传致
军门属左江兵巡使 李一迪
及陆川令樊祖按验有状
由此三军皆跳驱以为邦缘既就擒擒它辈此譬犹口 …… (第 16a 页)
百有一人
夺获器械二十有八牛二十头马一匹我兵伤二人于
是班师而还时七月二十也居顷之广西守巡使王厚
李一迪
侯国治以黄邦缘等捷海北兵巡使熊惟学
以黄章第等捷上幕府斩首捕掳凡五千一百五十六
人以请事下大司马方逄 (第 17a 页)
交游皆一时名流。前后发十三解。竟不第。退居尚州之文简公墓下。无所寓其心焉。则起自有商。迄于 皇明。凡 明君哲
辟贤士壬人之表著简册者。并以四韵诗。各叙其事功心迹。间寓褒贬与夺。四千馀载之间。治乱兴亡邪正得失。一 (第 70H 页)
诗传之说。无乃得之耶。
 允大对。此诗之旨。若从毛说谓是哀公之时。则此乃刺其荒淫之作也。诗人何不直陈 明君哲
辟宵旰忧勤之事。而但说贤妃贞女夙夜警戒之道。自不免于逶迤迂回之归乎。若谓之刺后妃则犹可也。乃谓之刺哀 (第 273L 页)
 与留丞相书曰。比日朝士以不愿为忠臣之说。当上心。被亲擢者。恐其不得为兴邦之言也。臣浚钦谨按忠良。岂有二致哉。人臣但当敢言无讳。勇往直前。如是而幸遇明君则为良臣。不幸而遇昏君则为忠臣。随其所遇之时而已。不可有意于忠良之分也。当时魏徵之言。已不免识者之讥。而后之阿谀者。窃取其说。以中人主之所欲。故夫子深恶而痛斥之如此。此正 明君哲
辟之所当深察者也。
咎,夔,稷,契,龙逄,比干。易地则皆然。蔽一言。曰尽分。
  (第 111L 页)
补玩愒。苟度时日。茫然若堕深井之中。如是而能为国者。未之有也。夫读书讲学。所以凑泊此心。维持此心。故 明君哲
辟。莫不以勤御经筵为第一务。 殿下试观前史。曷尝有临御之初。终年不一开讲者乎。始也犹可诿以讲官缺员。 (第 131L 页)
党痼之世。未尝不由其君之假借。而后世议者。亦不咎其臣。而辄尤其君。诚以君纲解。然后臣乃肆为党论。未有 明君哲
辟在上。而恣其下之为党也。昔唐文宗忧党而不知去党。唐室寝以微弱。齐威王奋然烹阿大夫及党阿大夫者。齐以 (第 264H 页)
校灰烬。六籍荡残。圣贤塑像。腰膂断绝。其兴也。必有 明君哲
辅鸿儒志士。修明尊尚。以新一代之观瞻。自秦火以来。载籍所记。其盛衰兴废。指不胜屈。而世之污隆。人之贤 (第 276L 页)
中官之掌阍者。公上章言今以中官之不能拒为罪。则它日事有危急。臣僚求对。而为阉竖所阻。其弊何如哉。从古 明君哲
辟。立法垂后。惟患朝臣见制于内侍。未闻以内侍之风靡于朝臣为忧者也。公既秉铨。每守正不挠。与亚席多不合 (第 309H 页)
矣。臣曰公绰一家。世有名贤。良由子孙善守其家法故耳。不惟闾阎士夫家如此。一国自有一国制度。创业之初。 明君哲
辅。相与绸缪。创立规模。固非后世所可轻议也。但当恪谨遵奉。振其颓废而已。故继世之君。谓之守成。盖谓守 (第 59H 页)
。噫。佛宇梵宫。遍于天下。惰业之民。图避良役。髡首投迹。唱鼓邪说。蠹惑愚民。贻害于吾道者无穷。而自古 明君哲
王。犹未能尽撤去之。岂胜叹哉。向年东郊尼舍之启。 殿下经年靳允。以 殿下圣学。岂顾惜一 (第 185H 页)
尤简。臣僚之贤否。何以辨之。事务之便害。何以察之。汉之马后。一妇人耳。犹自谓吾未尝数与左右顾语。况以 明君哲
辟。而宁可谋及于亵近之贱乎。然则殿下之于庶政。其将诿之以群工之各供其职。而漫然不加之意耶。是国也。是 (第 152L 页)
欺。继自今勿复自欺焉。又言从古帝王家多猜疑。若有所猜憾。则嗣服后虽 明君哲
辟。鲜能容贷。惟 殿下自在潜邸。经历变故为如何。而一切置而不问。又从以登庸。此固盛德事。然因是而罪关 (第 490H 页)
属文之始。莫如咏物。咏物则有作文作句之法则而兼该识事迹之功效耳。无论诗文。每作一篇。必以三皇五帝以下 明君哲
后。相业将略。忠臣志士。名硕儒贤。王霸权谋。良弼循吏。战伐升平。沿革治乱。逮及国都城市。土地人物。山 (第 476L 页)
。何谓承平之太久。夫承平之久。国家之福也。亦国家之忧也。孟子曰。国家閒暇。盘乐怠傲。亡之道也。故古之 明君哲
辅。必兢兢于是。修明政刑。勤民诘戎。维日不足。尚何暇为党论哉。我朝 列圣继作。比隆前古。贤士大夫。号 (第 171H 页)
已。历选前古。只有汉文即位之初。蚤建太子。以基刘氏四百年巩固之业。书诸史策。观美后世。而自是以后。虽 明君哲
辟。识昧经远。志欠夬断。有若宋之仁宗高宗。世称贤明。而惟此一事。牵挛迟疑。不即早决。终赖名臣硕辅苦口 (第 17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