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御史陈君仲述像赞(解缙/)
闽人郑昭甫名画有节操尝有驸马都尉偕郡马王恭
逼致图其像投笔径去因大哭二公无如之何其为人
如此余友陈君仲述为御史行部至闽昭甫为作柳溪
独啸图如此柳溪陈君所家也在泰和县西昭甫为人
尚如彼陈君可知矣余既铭其墓复为赞云
此簪缨数百年之良也此天下名进士也此天朝名御
史也此 懿文太子 至称之曰陈古文也天下之言也不
待余言也而余史官也不得不言也
徐士谦赞(解缙/)
此濂溪书院旧学生 (第 6a 页)
闽人郑昭甫名画有节操尝有驸马都尉偕郡马王恭
逼致图其像投笔径去因大哭二公无如之何其为人
如此余友陈君仲述为御史行部至闽昭甫为作柳溪
独啸图如此柳溪陈君所家也在泰和县西昭甫为人
尚如彼陈君可知矣余既铭其墓复为赞云
此簪缨数百年之良也此天下名进士也此天朝名御
史也此 懿文太子 至称之曰陈古文也天下之言也不
待余言也而余史官也不得不言也
徐士谦赞(解缙/)
此濂溪书院旧学生 (第 6a 页)
陈靖献公祠记(李默/)
昔我太祖高皇帝亲御戎马缔造家邦每以扶植纲常
培养士气为首务故虽残元遗孽党桀吠尧犹必曲宥
而全贷之以示万世人臣之义其固以为坚凝基祚奠
安元元非此道无繇也厥后 懿文皇太子 薨高皇巳有
倦勤之意永惟付托重计深怀隐忧左顾右却赖有二
三荩臣为之羽翼既而天降祸乱靖难师兴钟虡不移 (第 3a 页)
昔我太祖高皇帝亲御戎马缔造家邦每以扶植纲常
培养士气为首务故虽残元遗孽党桀吠尧犹必曲宥
而全贷之以示万世人臣之义其固以为坚凝基祚奠
安元元非此道无繇也厥后 懿文皇太子 薨高皇巳有
倦勤之意永惟付托重计深怀隐忧左顾右却赖有二
三荩臣为之羽翼既而天降祸乱靖难师兴钟虡不移 (第 3a 页)
艺苑卮言六
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
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
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孟兼性
刚愎好出人上为按察副使上冢归邑令谒之不为礼
帝闻之弗善也又与布政使吴印争帝大怒摘捶之几
绝乃赐死
当是时诗名家者无过刘诚意伯温高太史季迪袁侍
御可师刘虽以筹策佐命然为谗邪所间主恩几不终
又中胡惟庸之毒以死高太史辞迁命归教授诸生以
草魏守观上梁文腰斩袁可师为御史以解 懿文太子
忤旨伪为风癫备极艰苦数年而后得老死文名家者 (第 1b 页)
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
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
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孟兼性
刚愎好出人上为按察副使上冢归邑令谒之不为礼
帝闻之弗善也又与布政使吴印争帝大怒摘捶之几
绝乃赐死
当是时诗名家者无过刘诚意伯温高太史季迪袁侍
御可师刘虽以筹策佐命然为谗邪所间主恩几不终
又中胡惟庸之毒以死高太史辞迁命归教授诸生以
草魏守观上梁文腰斩袁可师为御史以解 懿文太子
忤旨伪为风癫备极艰苦数年而后得老死文名家者 (第 1b 页)
蕨箕行
并海饥民千百数携锄上山斸山土蕨根已尽斸不休
力绝筋疲未言苦屋头五日无炊烟十步九却行不前
全家性命系朝暮弱子假息阿母眠昨日斸蕨仅盈斗
今日蕨根不满手但凭斸蕨保馀生再拜青山感恩厚
青山青山尔勿猜明朝未死携锄来
懿文皇太子 挽诗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谁
绍三皇治徒倾四海心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题画 (第 6b 页)
并海饥民千百数携锄上山斸山土蕨根已尽斸不休
力绝筋疲未言苦屋头五日无炊烟十步九却行不前
全家性命系朝暮弱子假息阿母眠昨日斸蕨仅盈斗
今日蕨根不满手但凭斸蕨保馀生再拜青山感恩厚
青山青山尔勿猜明朝未死携锄来
懿文皇太子 挽诗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谁
绍三皇治徒倾四海心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题画 (第 6b 页)
(奉先殿按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
(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 懿文太子 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
(不实诵沈大理诗斯明徵矣大理性恬退不乐/膴仕归遂洁白之养殁后玄孙传弓摭拾 (第 40a 页)
(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 懿文太子 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
(不实诵沈大理诗斯明徵矣大理性恬退不乐/膴仕归遂洁白之养殁后玄孙传弓摭拾 (第 40a 页)
兴化知府李公墓表
李氏之先出唐宗室燉煌房五代时避地于越后之台
之宁海家焉见黄文献公集中霁峰先生墓志霁峰先
生当宋末元兴之际以高文邃学重于时文献盖其考
试浙省时门生云霁峰于兴化为高祖曾祖讳栗祖讳
炳考讳塾明书诗春秋洪武初分教华亭县学因家焉
后为鄜州同知卒于官归葬华亭娶华亭沈氏兴化其
子也讳铜字至刚号敬斋以字行少颖敏不群尝从学
杨廉夫为诗文有清思洪武戊辰举明经奉命侍 懿文
太子 初授祠部试郎中既实授坐累谪戍边无几召还
为虞部郎中寻升河南布政司右参议会河决汴堤居
民危惧公建议假王 (第 7b 页)
李氏之先出唐宗室燉煌房五代时避地于越后之台
之宁海家焉见黄文献公集中霁峰先生墓志霁峰先
生当宋末元兴之际以高文邃学重于时文献盖其考
试浙省时门生云霁峰于兴化为高祖曾祖讳栗祖讳
炳考讳塾明书诗春秋洪武初分教华亭县学因家焉
后为鄜州同知卒于官归葬华亭娶华亭沈氏兴化其
子也讳铜字至刚号敬斋以字行少颖敏不群尝从学
杨廉夫为诗文有清思洪武戊辰举明经奉命侍 懿文
太子 初授祠部试郎中既实授坐累谪戍边无几召还
为虞部郎中寻升河南布政司右参议会河决汴堤居
民危惧公建议假王 (第 7b 页)
南京太常寺志跋
曩海宁谈迁孺木馆于胶州高阁老弘图邸舍阁老导
之借故册府书纵观因成国𣙜一部掇其遗为枣林杂
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不独长陵为高丽碽妃所出
而 懿文太子 及秦晋二王皆李淑妃产也闻者争以为
骇史局初设彝尊尝以是质诸总裁前辈总裁谓宜仍
实录之旧今观天启三年南 (第 26b 页)
曩海宁谈迁孺木馆于胶州高阁老弘图邸舍阁老导
之借故册府书纵观因成国𣙜一部掇其遗为枣林杂
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不独长陵为高丽碽妃所出
而 懿文太子 及秦晋二王皆李淑妃产也闻者争以为
骇史局初设彝尊尝以是质诸总裁前辈总裁谓宜仍
实录之旧今观天启三年南 (第 26b 页)
高氏累世忠孝青简辉眏垂三百年
斯则宇宙之间气琰琬所希有也旧史氏曰弘光皇
帝南渡初谒孝陵告奠甫毕即顾问 懿文太子 寝园
享祀云何都人传其语以相讶及其即位命脩举革
除典祀追尊上祀悉予逊国诸臣谥优恤备至北辕 (第 10b 页)
斯则宇宙之间气琰琬所希有也旧史氏曰弘光皇
帝南渡初谒孝陵告奠甫毕即顾问 懿文太子 寝园
享祀云何都人传其语以相讶及其即位命脩举革
除典祀追尊上祀悉予逊国诸臣谥优恤备至北辕 (第 10b 页)
与施东莱论明代以北京为行在帖
明太祖之元年诏以建康为南京大梁为北京又遣 懿
文太子 之秦中相度形势以漕运不便而止寻诏建凤
阳为中都曰吾乡也然则太祖之意固未尝终宅吴中
也成祖以藩邸发祥之 (第 16b 页)
明太祖之元年诏以建康为南京大梁为北京又遣 懿
文太子 之秦中相度形势以漕运不便而止寻诏建凤
阳为中都曰吾乡也然则太祖之意固未尝终宅吴中
也成祖以藩邸发祥之 (第 16b 页)
始返龙溪复来同宿陆
寿卿方丈二十六日早投报单入孝陵余素服行谒陵
礼饭夏太监宅中夏乃乡人饭罢其侄云尚有 懿文皇
太子 陵由孝陵门左折东下行叩头礼出遇屈奉御引
余达观陵外规制并指吴王孙权所葬处为之悲悼今
昔令人轻世薄暮始 (第 6a 页)
寿卿方丈二十六日早投报单入孝陵余素服行谒陵
礼饭夏太监宅中夏乃乡人饭罢其侄云尚有 懿文皇
太子 陵由孝陵门左折东下行叩头礼出遇屈奉御引
余达观陵外规制并指吴王孙权所葬处为之悲悼今
昔令人轻世薄暮始 (第 6a 页)
一本纪志传体虽不同事本一贯必通彻参详方可免
牴牾复出之患若判然异趣谬误必多但一人精神有
限即临文不苟安保无讹总裁先生机务殷繁止可总
挈大纲别裁是否何暇覆案事实一一用心愚见应于
纂修诸君内选学识深邃长于考据者四五人专事讨
论凡修过史稿悉经参阅然后呈览庶免舛错
附辨说一条
或谓 懿文太子 建文尝尊为 (第 10a 页)
兴宗 (第 10a 页)
孝康皇帝 宜用元史
例与兴献帝合为一传辨曰 (第 10a 页)
兴宗 睿宗皆尊称之词与
身为帝者有异史亦从而宗之帝之名实紊矣然则与
成祖之革除乎曰不与成祖之革除不待称 (第 10a 页)
兴宗 而后
著也即称 (第 10a 页)
兴宗 又无以著成祖革除之实也纪建文而
成祖之罪著矣罪成祖者不在于帝 (第 10a 页)
懿文太子 也其生
也太子其葬也以太子之礼正之曰太子得其实矣曰 (第 10a 页)
牴牾复出之患若判然异趣谬误必多但一人精神有
限即临文不苟安保无讹总裁先生机务殷繁止可总
挈大纲别裁是否何暇覆案事实一一用心愚见应于
纂修诸君内选学识深邃长于考据者四五人专事讨
论凡修过史稿悉经参阅然后呈览庶免舛错
附辨说一条
或谓 懿文太子 建文尝尊为 (第 10a 页)
兴宗 (第 10a 页)
孝康皇帝 宜用元史
例与兴献帝合为一传辨曰 (第 10a 页)
兴宗 睿宗皆尊称之词与
身为帝者有异史亦从而宗之帝之名实紊矣然则与
成祖之革除乎曰不与成祖之革除不待称 (第 10a 页)
兴宗 而后
著也即称 (第 10a 页)
兴宗 又无以著成祖革除之实也纪建文而
成祖之罪著矣罪成祖者不在于帝 (第 10a 页)
懿文太子 也其生
也太子其葬也以太子之礼正之曰太子得其实矣曰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