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石峰曾翁偕配严孺人寿序
衡之为州至唐犹未以人文显吾尝读昌黎氏言谓衡
于中州最远南方之山以百数独衡为宗最远而独为
宗其神必灵又稍南尽而郴其气蜿蜒扶舆磅礴而郁
积气之所感其可證者仅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钟乳橘
柚之苞竹箭之美千寻之名材而已进而求之人所谓
魁奇忠信材德者不可得而仅得一廖生则捐妻子为
道士且又家郴而学于衡山者夫衡之荒落简陋若是
而最后余滥竽楚试于诸生中得一卷最能抉圣贤之
所以立言而藻又足以发之其急节缓步隐若闇合于
昌黎氏之指即下而庐陵眉山毋论也用以冠诸生之
言易者撤棘而进之问姓名则 曾生凤仪 也其产衡产
也虽先世吉之安成家于衡三世矣问其年仅踰冠也
其貌温然而雅其器宽然而不拘迫也徐而稍窥其蕴 (第 5b 页)
衡之为州至唐犹未以人文显吾尝读昌黎氏言谓衡
于中州最远南方之山以百数独衡为宗最远而独为
宗其神必灵又稍南尽而郴其气蜿蜒扶舆磅礴而郁
积气之所感其可證者仅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钟乳橘
柚之苞竹箭之美千寻之名材而已进而求之人所谓
魁奇忠信材德者不可得而仅得一廖生则捐妻子为
道士且又家郴而学于衡山者夫衡之荒落简陋若是
而最后余滥竽楚试于诸生中得一卷最能抉圣贤之
所以立言而藻又足以发之其急节缓步隐若闇合于
昌黎氏之指即下而庐陵眉山毋论也用以冠诸生之
言易者撤棘而进之问姓名则 曾生凤仪 也其产衡产
也虽先世吉之安成家于衡三世矣问其年仅踰冠也
其貌温然而雅其器宽然而不拘迫也徐而稍窥其蕴 (第 5b 页)
题徐氏族谱序记卷
古者相里氏相马氏而独无相人氏然凡称相士者多
以相得名者也今读马司业一龙俞宪使宪王宪佥问
所撰徐氏族谱序记极称其家世为江左乔木而所推
重则文甫与其子应福相术之高夫许负一妇女耳以
其术封鸣雌亭侯传国一再而袁氏之为天纲为客师
者显于唐为珙为忠彻者显于明位至九列遂号鼎贵
族今除氏之族于江左久矣固不待相术显将无以相
术益重耶抑三君子之言能益重其术与族耶客有李
时养者名善之而乞余题其后
题所书诗与曾生
吾友 曾舜徵 衡楚间名士也吾往岁以文 (第 8a 页)
舜徵 于楚 (第 8a 页)
棘中褎然首冠盖三战而三不胜一日来谒余问先生
读何书何所结撰有以教我否余谓读书垂五车一句
不得用著书馀二百卷一字不足存 舜徵 頫首大快以
为会心至诀将别忽出高丽精茧乞书近诗余亦漫为
应之既满卷始悟而笑曰乃令我作诳语人舌不至鼻 (第 8b 页)
古者相里氏相马氏而独无相人氏然凡称相士者多
以相得名者也今读马司业一龙俞宪使宪王宪佥问
所撰徐氏族谱序记极称其家世为江左乔木而所推
重则文甫与其子应福相术之高夫许负一妇女耳以
其术封鸣雌亭侯传国一再而袁氏之为天纲为客师
者显于唐为珙为忠彻者显于明位至九列遂号鼎贵
族今除氏之族于江左久矣固不待相术显将无以相
术益重耶抑三君子之言能益重其术与族耶客有李
时养者名善之而乞余题其后
题所书诗与曾生
吾友 曾舜徵 衡楚间名士也吾往岁以文 (第 8a 页)
舜徵 于楚 (第 8a 页)
棘中褎然首冠盖三战而三不胜一日来谒余问先生
读何书何所结撰有以教我否余谓读书垂五车一句
不得用著书馀二百卷一字不足存 舜徵 頫首大快以
为会心至诀将别忽出高丽精茧乞书近诗余亦漫为
应之既满卷始悟而笑曰乃令我作诳语人舌不至鼻 (第 8b 页)
又
仆自九月徙深落了不闻时事偶于腊初得元驭先生
信言魏懋权过司勋矣始为国家喜得一正人作将来
水镜既而为足下喜则以老先生高年不致有意外耳
足下望太重材太高恐为时所趣而忌者亦乘之幸小
自消息沈以养勇仆于诸缘虽不敢谓放下至尽要亦
去十分之九岁杪尚为邢州赵生草其父司马公传过
此笔砚尘矣黄州周二京兆作一段奇俊事令人咽吻
称快当伏青蒲时不至声謷謷尻益高即骑羸马乘荒
障亦复何害元驭且有起色而以仲氏连丧二雏且病
甚太夫人念之更作龃龉遣役上第二疏附此代面赵
生书传并上念其道远且习足下也傥役至幸即付之
长洲令 曾凤仪 瑚琏也而甚泽于道初政微为乡里亡
赖所累旋即了然邑人方歌泽门之黔而遽中中山之
箧仆与家弟甚惜之即元驭兄 (第 5b 页)
仆自九月徙深落了不闻时事偶于腊初得元驭先生
信言魏懋权过司勋矣始为国家喜得一正人作将来
水镜既而为足下喜则以老先生高年不致有意外耳
足下望太重材太高恐为时所趣而忌者亦乘之幸小
自消息沈以养勇仆于诸缘虽不敢谓放下至尽要亦
去十分之九岁杪尚为邢州赵生草其父司马公传过
此笔砚尘矣黄州周二京兆作一段奇俊事令人咽吻
称快当伏青蒲时不至声謷謷尻益高即骑羸马乘荒
障亦复何害元驭且有起色而以仲氏连丧二雏且病
甚太夫人念之更作龃龉遣役上第二疏附此代面赵
生书传并上念其道远且习足下也傥役至幸即付之
长洲令 曾凤仪 瑚琏也而甚泽于道初政微为乡里亡
赖所累旋即了然邑人方歌泽门之黔而遽中中山之
箧仆与家弟甚惜之即元驭兄 (第 5b 页)
二十四日早谒先忠武王祠已展墓揖宗人于流芳亭循
桃溪出午与孟季小别同以介循九里松上飞来度三
竺礼大士于双殿憩白云舍作桑门馔舍旧为坡公所
颜迹之乌有矣申度麦岭扪石间字云同游杨杰苏轼
王翰故坡公所署茸棘中乃不为风雨蚀与以介盘桓
久之憩法相归从金沙买小刀由定香桥循六桥与米
君梦同作客湖舫中丙夜归来青而阍者以客刺目来
廿五日早与以介别乃入城报谒次辕门遇耒阳 曾金
简 小仪约醒言于来青归而先与余孟季宴坐久矣遂
具蔬供晤语夜分别去比部弟复呼酒醉床头而水部
兄亦自外来把盏 (第 4a 页)
桃溪出午与孟季小别同以介循九里松上飞来度三
竺礼大士于双殿憩白云舍作桑门馔舍旧为坡公所
颜迹之乌有矣申度麦岭扪石间字云同游杨杰苏轼
王翰故坡公所署茸棘中乃不为风雨蚀与以介盘桓
久之憩法相归从金沙买小刀由定香桥循六桥与米
君梦同作客湖舫中丙夜归来青而阍者以客刺目来
廿五日早与以介别乃入城报谒次辕门遇耒阳 曾金
简 小仪约醒言于来青归而先与余孟季宴坐久矣遂
具蔬供晤语夜分别去比部弟复呼酒醉床头而水部
兄亦自外来把盏 (第 4a 页)
贺萧拙脩进士
观人者观其细微细者巨之徵也不佞熟足下居里细
行至详备今足下第是天以仪我邦人士也有不为也
可以有为轲氏明言眉山氏发挥最详尽足下其必大
有为于明世若区区以一第贺不堪足下一瞬吾里先
辈彻始彻终光明俊伟孜孜求友以故出处皆有章程
惟是不佞老而懒亡能为他山之助然谈及足下有奋
心矣
贺郭章韬进士
足下第为足下喜为 曾舜徵 喜而里中人传有贺客凑
集庆堂者甫翁曰此何大事与族中亲友相约一茗而
别此之清风谭之有生气咸曰非是翁不生 (第 59b 页)
观人者观其细微细者巨之徵也不佞熟足下居里细
行至详备今足下第是天以仪我邦人士也有不为也
可以有为轲氏明言眉山氏发挥最详尽足下其必大
有为于明世若区区以一第贺不堪足下一瞬吾里先
辈彻始彻终光明俊伟孜孜求友以故出处皆有章程
惟是不佞老而懒亡能为他山之助然谈及足下有奋
心矣
贺郭章韬进士
足下第为足下喜为 曾舜徵 喜而里中人传有贺客凑
集庆堂者甫翁曰此何大事与族中亲友相约一茗而
别此之清风谭之有生气咸曰非是翁不生 (第 59b 页)
师模录序
罗君以良辑师模录成数过山房求序予念其年已七
十孜孜是书何心哉盖尝论一事一职皆可自效惟师
则戛戛难言哉圣人系卦曰师谭者皆归于用兵予窃
谓亦寓师道焉师而容众即有教无类之旨师而不律
则道不立师而或宾宾学子何为军不丈人败绩是惧
与学术不得宗杀天下是惧故彖曰以此毒天下末学
被其毒者岂少哉公门桃李如群儿拍肩入市至暮而
散而师道亡间有以师道自任者而垣墙之外坚壁深
垒师道又亡惟夫以心相印如颜曾氏于夫子彬彬洙
泗之滨真有天下不与气象外是而汉而唐而宋及我
明诸君子犹存饩羊详载籍中为人师者研究有得乃
所称模而模矣
东游草序 曾舜徵 端凝深造余四十年畏友也两年过我玄亭班
荆累月相视莫逆于心徂秋辞我泛舟南海予送江干
语曰子其游乎归来为 (第 73b 页)
尔序游草乃今岁夏归贶余游
稿一帙曰东游记予披阅之所至会友切劘名理不知
者曰 舜徵 为禅伯知者曰理无二致悟者自取 (第 74a 页)
舜徵 貌
甚朴眉目隐隐有烟霞气海宇名胜履迹殆半余自还
山足不越步武即此一事愧 (第 74a 页)
舜徵 已多而况其他幸有
兹编在时时箕踞长松下读之足当卧游矣
少墟冯先生集序
余生平所藉以切砥者北地自 (第 74a 页)
罗君以良辑师模录成数过山房求序予念其年已七
十孜孜是书何心哉盖尝论一事一职皆可自效惟师
则戛戛难言哉圣人系卦曰师谭者皆归于用兵予窃
谓亦寓师道焉师而容众即有教无类之旨师而不律
则道不立师而或宾宾学子何为军不丈人败绩是惧
与学术不得宗杀天下是惧故彖曰以此毒天下末学
被其毒者岂少哉公门桃李如群儿拍肩入市至暮而
散而师道亡间有以师道自任者而垣墙之外坚壁深
垒师道又亡惟夫以心相印如颜曾氏于夫子彬彬洙
泗之滨真有天下不与气象外是而汉而唐而宋及我
明诸君子犹存饩羊详载籍中为人师者研究有得乃
所称模而模矣
东游草序 曾舜徵 端凝深造余四十年畏友也两年过我玄亭班
荆累月相视莫逆于心徂秋辞我泛舟南海予送江干
语曰子其游乎归来为 (第 73b 页)
尔序游草乃今岁夏归贶余游
稿一帙曰东游记予披阅之所至会友切劘名理不知
者曰 舜徵 为禅伯知者曰理无二致悟者自取 (第 74a 页)
舜徵 貌
甚朴眉目隐隐有烟霞气海宇名胜履迹殆半余自还
山足不越步武即此一事愧 (第 74a 页)
舜徵 已多而况其他幸有
兹编在时时箕踞长松下读之足当卧游矣
少墟冯先生集序
余生平所藉以切砥者北地自 (第 74a 页)
豪
令也计亦不顾官矣而显卒逮亲事有因败而成功因
毁而成誉者类如此总之公无心也公之心诚于为民
而已善乎 曾舜徵 之赠公也曰吾辈居恒抵掌谓天下
事任真心为之靡有弗效即未必效也而真心终不可
化夫惟真心也故不可化如可化 (第 27b 页)
令也计亦不顾官矣而显卒逮亲事有因败而成功因
毁而成誉者类如此总之公无心也公之心诚于为民
而已善乎 曾舜徵 之赠公也曰吾辈居恒抵掌谓天下
事任真心为之靡有弗效即未必效也而真心终不可
化夫惟真心也故不可化如可化 (第 27b 页)
与丁长孺中舍
年丈春来意气何如以年丈识局大可有为山林事功
愿早图之也弟尚记往年请教于荆溪万履翁翁应之
曰吾辈向来也只是搭过其言最便易最肯綮弟怀之
二十馀年竟不脱此两字今拈示吾兄当谓然否小草
二册附博一笑别具家兄柬中者不更及
答 曾金简 仪部
沈祁阳归拜手翰之辱空谷足音喜慰曷似至以大学
忠告见贻尤感年丈之不以戋戋而弃我也弟尝妄意
阳明先 (第 15b 页)
年丈春来意气何如以年丈识局大可有为山林事功
愿早图之也弟尚记往年请教于荆溪万履翁翁应之
曰吾辈向来也只是搭过其言最便易最肯綮弟怀之
二十馀年竟不脱此两字今拈示吾兄当谓然否小草
二册附博一笑别具家兄柬中者不更及
答 曾金简 仪部
沈祁阳归拜手翰之辱空谷足音喜慰曷似至以大学
忠告见贻尤感年丈之不以戋戋而弃我也弟尝妄意
阳明先 (第 15b 页)
衡阳王夫之撰
先徵君受学于伍学父(讳定相)先生先生诗文为南楚领
袖先徵君与仲父牧石翁杖履周旋时相唱和末年敛意
深静不复属意夫之幼曾见一笺为释复支和先君韵者
今忘之矣唯于卷尾得见过应山绝顶一绝句原草青青
入望新归云将雨润轻尘只今江北春将尽渺渺江南愁
杀人戊辰春作也
牧石翁有诗数百首乱后无一存者忆得三十六湾一首
千里平湖水支分六六湾风横帆影乱壑断橹声閒南北
迷乡望纡回滞客颜湘灵愁倚瑟徙倚碧云閒
梁东铭先生(志仁)上元人早受学于吾乡 曾舜徵先生(凤)
(仪) 以乡举宰衡阳清执不合于上官左调罗田甲戌流寇
陷城死之涖官繁穴不废吟咏曾见其书扇一绝二句云
再来只恐无 (第 1b 页)
衡阳王夫之撰
先徵君受学于伍学父(讳定相)先生先生诗文为南楚领
袖先徵君与仲父牧石翁杖履周旋时相唱和末年敛意
深静不复属意夫之幼曾见一笺为释复支和先君韵者
今忘之矣唯于卷尾得见过应山绝顶一绝句原草青青
入望新归云将雨润轻尘只今江北春将尽渺渺江南愁
杀人戊辰春作也
牧石翁有诗数百首乱后无一存者忆得三十六湾一首
千里平湖水支分六六湾风横帆影乱壑断橹声閒南北
迷乡望纡回滞客颜湘灵愁倚瑟徙倚碧云閒
梁东铭先生(志仁)上元人早受学于吾乡曾舜徵先生 (凤)
(仪) 以乡举宰衡阳清执不合于上官左调罗田甲戌流寇
陷城死之涖官繁穴不废吟咏曾见其书扇一绝二句云
再来只恐无 (第 1b 页)
先徵君受学于伍学父(讳定相)先生先生诗文为南楚领
袖先徵君与仲父牧石翁杖履周旋时相唱和末年敛意
深静不复属意夫之幼曾见一笺为释复支和先君韵者
今忘之矣唯于卷尾得见过应山绝顶一绝句原草青青
入望新归云将雨润轻尘只今江北春将尽渺渺江南愁
杀人戊辰春作也
牧石翁有诗数百首乱后无一存者忆得三十六湾一首
千里平湖水支分六六湾风横帆影乱壑断橹声閒南北
迷乡望纡回滞客颜湘灵愁倚瑟徙倚碧云閒
梁东铭先生(志仁)上元人早受学于吾乡 曾舜徵先生(凤)
(仪) 以乡举宰衡阳清执不合于上官左调罗田甲戌流寇
陷城死之涖官繁穴不废吟咏曾见其书扇一绝二句云
再来只恐无 (第 1b 页)
衡阳王夫之撰
先徵君受学于伍学父(讳定相)先生先生诗文为南楚领
袖先徵君与仲父牧石翁杖履周旋时相唱和末年敛意
深静不复属意夫之幼曾见一笺为释复支和先君韵者
今忘之矣唯于卷尾得见过应山绝顶一绝句原草青青
入望新归云将雨润轻尘只今江北春将尽渺渺江南愁
杀人戊辰春作也
牧石翁有诗数百首乱后无一存者忆得三十六湾一首
千里平湖水支分六六湾风横帆影乱壑断橹声閒南北
迷乡望纡回滞客颜湘灵愁倚瑟徙倚碧云閒
梁东铭先生(志仁)上元人早受学于吾乡曾舜徵先生 (凤)
(仪) 以乡举宰衡阳清执不合于上官左调罗田甲戌流寇
陷城死之涖官繁穴不废吟咏曾见其书扇一绝二句云
再来只恐无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