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易用之
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
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
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 …… (第 6a 页)
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
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
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 用之
虚文
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 (第 8a 页)
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
用之
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
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
一德以共安天下之 …… (第 5b 页)
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
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
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 用之
虚文莫自知其 (第 7b 页)
于礼乐长于
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
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
其职而不 易用之
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
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
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 …… (第 25b 页)
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
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
事于无 用之
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
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
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 …… (第 28a 页)
 不能而必待于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

 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
 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于体 用之

 乎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
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
但不能不昏 (第 38b 页)
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
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未也知无不良
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
未纯耳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

然于体 用之
外者乎
 来书云周子曰主静程子曰动亦定静亦定先
生曰定者心之本体是静定也决非不睹不闻
 无思无为之谓 …… (第 39a 页)
 子惑而不知也

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思其可少
乎沉空守寂与安排思索正是自私用智其为丧
失良知一也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
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 用之

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 (第 54a 页)
用之
思自然明白简
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
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
知无有 …… (第 54a 页)
  致知之学益明以切诸生能心惟其义而体
  诸身则于阳明先生之学几矣业新舍者其
  尚体公之意而殚力于诚以为他日致 用之
  
地哉
四十五年丙寅刻先生文录续编成 …… (第 44b 页)
 为而成莫非良知之妙用所谓浑然一体者也
 如运斗极如转户枢列宿万象经纬阖辟推荡
 出入于大化之中莫知其然而然信乎儒者有
  用之
学良知之不为空言也师之缵承绝学接
 孔孟之传以上窥姚姒所谓闻而知之者非耶
 友人钱洪甫氏与吾党二三小 …… (第 58b 页)
愚妇
立法者皆圣人之言也为圣人说道妙发性真者
皆贤人之言也与富家翁言惟闻创业之艰与富
家子弟言惟闻享 用之
乐言享 (第 76b 页)
用之
乐非不足以
歆听闻而起动作也然终不如创业者之言近而
实也此圣贤之辩也调息杀机亥子诸说知兄寓
言然亦宜 (第 76b 页)
诸生也取之易进之 易用之
易者
无他贵之也贵之以故假借之也夫困折之则其求之
也不全而责之也不备假借之则其求之也必全而责
之也必 …… (第 6a 页)
头角矣矧今去而游于监学乎惟知自庆
幸毋倖其易尚思其难益致其勉能为人之所难非用
章之望而谁望哉使明体适 用之
学不愧于前脩设学
取士之效显白于当世则余虽病处山林 (第 6b 页)
之终身居其职而不 易用之
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
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
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 …… (第 68b 页)
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
事于无 用之
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谬
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
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 (第 70b 页)
行将立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往在乙未年间。相臣柳成龙深知其弊。罢贡作米。该用杂物。皆从市直。贸 易用之。
以其馀补军资。其意非不善。而其法有未尽善。怨者多而悦者少。终至于不旋踵而还罢。有此机会而不得更张。至 …… (第 186H 页)
载船上纳。则二斗之米。岂不为轻乎。若如山郡远水之地。则转输出浦之费。三倍本数。于是乎山郡之民怨焉。该 用之
物。本曹亲行买卖。有同商贾。以减削其价为能事。于是乎市廛之民怨焉。当其时。还都未久。物货未集。如有不 (第 186L 页)
  别纸
谥号改议。他不须说。而朱夫子初以文忠。后乃去忠为文。朱夫子又有驳正张纲之谥。识者伟之之语矣。然金良璥时政院后弊之说。亦不为无见。己丑许疏之谀。戊戌麟忠之承。每思之。未尝不以为不韪也。然则改不改。惟观公私得失之如何耳。文字。惟看所解

之如何。经天纬地。惟圣者当之。道德博闻。亦不可容 易用之。
至如锡民爵位不耻下问等云者。则亦岂无反以为歉者也。又以宋朝大贤言之。周程邵。皆无文字。至于张子。则其 (第 391H 页)
而节次保任。循例推入。有若群饮之巡杯。故除书未出而已知其决非真宰相矣。又 殿下待下之礼。不甚体重。容 易用之。
容易退之。使不得自尽其才分。无惑乎今日之泄泄也。伏愿 殿下深监乎往事。广询乎当世。必以股肱之良。付之 …… (第 426H 页)
子也。柔佞便僻浮躁深险者必小人也。伏愿 殿下持此权衡。称量人物。其果贤且忠耶则显然进之。不问其某朋而 用之
勿贰。其果奸且邪耶则显然黜之。不问其谁党而去之勿疑。则君子自至于汇征。小人自至于退听。而治平之绩庶或 (第 42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