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奏牍也公威重山立容貌甚过绝人每侍讲烈皇尝
目迎而送之时政在操切天威不测刑部尚书乔公
允升副都御史 易公应昌
一时老成负重望俱以诖 (第 8a 页)
者以谪去纷纷狼籍朝署中半染赭衣而最伤国体者无
如诏狱一事即迩者 易应昌
之以回奏获罪也亦处之以
诏狱 (第 11a 页)
应昌
之罪坐越狱一案过于平反夫以平反为欺罔
则必以锻鍊为忠直苍鹰乳虎之辈接踵于天下矣臣愿
陛下体上天好生之 (第 11a 页)
心首除诏狱自今臣下有罪一槩下
法司处分宽 应昌
以开天下平反之路则祈天永命之一
道也法天之大者莫过于厚民生则赋敛宜缓宜轻陛下
即位以来军兴告匮不免以 (第 11a 页)
  方臣初上疏时,称为毛文龙报仇及世宗弃河套诛夏言事,不过误读汉书,见邓公告景帝云:『七国未平先诛错,是为七国报仇也』。又误读唐书,见李德裕告武宗云:『先帝德宗心疑刘晏动摇,杀之非罪,至为两河之所藉口』。当时不谓之妄言谤黩,故率尔用之。及至回话,偶忆它事生死棼心,而应对无据。令当时直举二事,陛下亦未必疑臣薄臣。故为仁而不精,为义而不熟,是臣之罪也。为主司而谈仁义,非臣之罪也。守志而不宏,养气而不浩,是臣之罪也。为文章而本志气,非臣之罪也。臣所愧者,独谈仁义而杂功利,本志气而近刑名。策东江之必骄,议辽沈之必复,为异于诸儒之谈耳。然臣既以此荷薄谴,而诸臣必欲搜其瑕疵,摘其细垢,张大穷诘之,以至于杂比条例而后已,非逢陛下仁圣忧勤,释钱龙锡、 易应昌
等于狱中,则臣之发盎盎、睹白日已为远矣。臣少读书,不知物事。比读邸报,知边疆之有逆案,科场之有情节, (第 15 页)
   石涛和尚, 八大山人, 丽公, 槎庵和尚, 朱文瑜, 李傲机, 性休。
   钱龙锡, 钱士升(子棻), 黄景昉, 吴甡,  易应昌,
 郑三俊, 金光辰, 李长庚, 方士亮, 詹尔选。
   方孔炤(子以智,孙中德,中履), 张慎言,
皆指为神仙。
性休字尺木。明宗室后。工诗。未详省县。
钱龙锡, 钱士升(子棻), 黄景昉, 吴甡,  易应昌,
 郑三俊, 金光辰, 李长庚, 方士亮, 詹尔选。
钱龙锡字稚文。松江华亭人。万历丁未进士。由庶吉士 …… (第 312H 页)

易应昌
字瑞芝。临川人。万历癸丑进士。 熹宗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为逆党所劾削其籍。崇祯二年。起左佥都御史 (第 315H 页)
。进左副都御史。时史𡎊,高捷素憸邪。为清议所摈。吏部尚书王永光力荐之。 应昌
与曹于汴力持之。为时所重。是年冬清人薄都城。狱囚刘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踰城。 帝震怒。下刑部尚书 (第 315H 页)
乔允升左侍郎胡世赏于狱。欲寘之死。 应昌
言允升等罪不至死。 帝并逮 (第 315H 页)
应昌。
遣戍边卫。 弘光帝立。召故官。迁工部右侍郎。国变后卒于家。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戊戌进士。 (第 315H 页)
史。掌河南道印。孙振论劾苏松巡抚祁彪佳贪奸。且定策有异议。词连吴甡,郑三杰,刘宗周等。彪佳罢去。
易应昌
为都察院副都御史。郭维经为佥都御史。起葛寅亮太常寺卿。成勇福建都御史。文安之詹事府詹事。刘同升翰林院 …… (第 350H 页)

予吏部侍郎顾起元谥文庄。都督刘源清谥武节。
起范凤翼光禄寺少卿。陈洪谧太仆寺少卿。考选林有本,沈 应昌,
张利民,韩接,祖钱源,徐方来,庄则敬。为给事中。王锡衮,刘勷,夏继虞,郝锦,王大捷,毕十臣,张兆熊, (第 364H 页)
  十三王
   朱之瑜
   钱龙锡
   钱士升
   黄景昉
   吴甡
   范复粹
   易应昌
   郑三俊
   金光辰
   李长庚
   方士亮
   詹尔选
   方孔炤
   张慎言
 
。不能对。 帝疾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易应昌
易应昌字瑞芝。临川人。万历癸丑进士。 熹宗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为逆党所劾。削其籍。崇祯二年。 (第 327L 页)
。 帝疾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易应昌 易应昌
字瑞芝。临川人。万历癸丑进士。 熹宗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为逆党所劾。削其籍。崇祯二年。 …… (第 327L 页)
起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时史𡎊高栖素憸邪。为清议所摈。吏部尚书王永光。力荐之。 应昌
与曹于汴。力持之。为所重。是年冬。清人薄都城。狱囚刘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踰城。 帝震怒。下刑部 (第 328H 页)
尚书乔允升,左侍郎胡世赏于狱。欲寘之死。 应昌
言允升等。罪不至死。 帝并逮 (第 328H 页)
应昌。
遣戍边卫。 弘光帝立。召故官。迁工部右侍郎。国变后。卒于家。
郑三俊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 (第 32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