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祭杜学士审言文(宋之问/)
维大唐景龙二月岁次戊申月日考功员外郎宋之问
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脩文馆学士杜君之灵呜呼
位曰大宝才曰天爵辞业备而官成名声高而命薄屈
原不终于楚相扬雄自投于汉阁代生人而岂无人违
代而咸若运钟唐虞崇文宠儒国求至宝家献灵珠后
俊有王杨卢骆继之以子迹云衢王也才参卿于西陜
杨也终远宰于东吴卢则衷其栖山而卧疾骆则不能
保族而全躯由运然也莫以福寿自卫将神忌也不得
华实斯俱惟灵昭昭度越诸子言必得俊意常通理其
含润也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
半晴悬日光于秋水众辙同遵者摈落群心不际者探
拟人也不幸而则亡名兮可大而不死君之栖遑自昔
迷 方逢时 泰兮欲达闻数奇兮自伤属文母之丕运应
才子之明扬援沦秀于兰畹侍游仙于柏梁命以著作
拜之为郎始翔鸳于清列 (第 3b 页)
维大唐景龙二月岁次戊申月日考功员外郎宋之问
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脩文馆学士杜君之灵呜呼
位曰大宝才曰天爵辞业备而官成名声高而命薄屈
原不终于楚相扬雄自投于汉阁代生人而岂无人违
代而咸若运钟唐虞崇文宠儒国求至宝家献灵珠后
俊有王杨卢骆继之以子迹云衢王也才参卿于西陜
杨也终远宰于东吴卢则衷其栖山而卧疾骆则不能
保族而全躯由运然也莫以福寿自卫将神忌也不得
华实斯俱惟灵昭昭度越诸子言必得俊意常通理其
含润也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
半晴悬日光于秋水众辙同遵者摈落群心不际者探
拟人也不幸而则亡名兮可大而不死君之栖遑自昔
迷 方逢时 泰兮欲达闻数奇兮自伤属文母之丕运应
才子之明扬援沦秀于兰畹侍游仙于柏梁命以著作
拜之为郎始翔鸳于清列 (第 3b 页)
又
使者水陆二千里单行度岁骤见之令人心折既出橐
发书则又爽然神王也御史中丞休汝从车骑飨牛酒
贤于袁将军十倍宜足下之耳热称快也弟徵书旦夕
且下纵安石风流不能长有东山之乐耳弟处息一小
楼无异头陀行径而不能不为人作法事九月遘一异
人依 方行之 大似有證验恨为米汁墨汁见染不免有
作辍兄所云辇上君子会取弟作颊上须麋要自非急
弇巾一曲自谓不减鉴湖也 (第 19a 页)
使者水陆二千里单行度岁骤见之令人心折既出橐
发书则又爽然神王也御史中丞休汝从车骑飨牛酒
贤于袁将军十倍宜足下之耳热称快也弟徵书旦夕
且下纵安石风流不能长有东山之乐耳弟处息一小
楼无异头陀行径而不能不为人作法事九月遘一异
人依 方行之 大似有證验恨为米汁墨汁见染不免有
作辍兄所云辇上君子会取弟作颊上须麋要自非急
弇巾一曲自谓不减鉴湖也 (第 19a 页)
登钟山戌楼
危楼高结跨飞虹古塔崚嶒对梵宫北去关河连塞上
西来风物自秦中洞门暗向前山转石井深连幽涧通
扼险应期追一范不堪摇落戍烟空
方逢时(一首/) 逢时字兆行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
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李时远云/金湖古体 (第 3b 页)
危楼高结跨飞虹古塔崚嶒对梵宫北去关河连塞上
西来风物自秦中洞门暗向前山转石井深连幽涧通
扼险应期追一范不堪摇落戍烟空
方逢时(一首/) 逢时字兆行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
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李时远云/金湖古体 (第 3b 页)
是蒙演等得自新而李良
臣李纯唐鍊先后为巡按御史具得其状大会抚巡使
郭应聘制置使殷正茂并奏于上下本兵议 尚书方逢
时 俄覆奏诏赐殷正茂金五十两表里二进郭应聘秩
一等荫一子入太学李锡秩二等皆予金三十两表里 (第 21b 页)
臣李纯唐鍊先后为巡按御史具得其状大会抚巡使
郭应聘制置使殷正茂并奏于上下本兵议 尚书方逢
时 俄覆奏诏赐殷正茂金五十两表里二进郭应聘秩
一等荫一子入太学李锡秩二等皆予金三十两表里 (第 21b 页)
寄李渐庵
答 方金湖
报陈行庵
报郭总兵
报谭二华总督
报翁见海
报谭二华论边事 (第 37a 页)
答 方金湖
报陈行庵
报郭总兵
报谭二华总督
报翁见海
报谭二华论边事 (第 37a 页)
定庙谟饬边防疏(兵科/)
近据宣大总督陈其学塘报(云云/)等因到臣臣等看得
自俺答归巢以来志未尝一日不在中华当此薰和渐
暑之候深入虽难然备禦差缓万一遂彼奸谋蹂我疆
场则在我耕穫之利一失而今岁秋防殆有较往岁为
尤难者况宣大督抚将领诸臣在陈其学则当回籍在 方逢时 则当新任在王遴则方内转在马芳赵奇则始
更置继总督者尚侯代于秦地继抚臣者始闻命于洛
中加以尚书郭乾尚在 …… (第 14b 页)
将官贿敌出边地方难保无虞乞赐究勘以惩
玩弊振国威疏(兵科/)
臣等节据赞理军务都御史大同巡抚 方逢时 山西巡
抚靳学颜各报敌退疏大略谓本年四月初九日俺答 …… (第 39a 页)
凡可贿遗中外以求脱罪饰功者何不为也巡抚 方逢
时 且陈列各将战功其于张刚贿敌之谋固知非所与
闻但抚臣不言而督臣言之其一切敌过地方尽谓保
全又于督臣所言 (第 42b 页)
近据宣大总督陈其学塘报(云云/)等因到臣臣等看得
自俺答归巢以来志未尝一日不在中华当此薰和渐
暑之候深入虽难然备禦差缓万一遂彼奸谋蹂我疆
场则在我耕穫之利一失而今岁秋防殆有较往岁为
尤难者况宣大督抚将领诸臣在陈其学则当回籍在 方逢时 则当新任在王遴则方内转在马芳赵奇则始
更置继总督者尚侯代于秦地继抚臣者始闻命于洛
中加以尚书郭乾尚在 …… (第 14b 页)
将官贿敌出边地方难保无虞乞赐究勘以惩
玩弊振国威疏(兵科/)
臣等节据赞理军务都御史大同巡抚 方逢时 山西巡
抚靳学颜各报敌退疏大略谓本年四月初九日俺答 …… (第 39a 页)
凡可贿遗中外以求脱罪饰功者何不为也巡抚 方逢
时 且陈列各将战功其于张刚贿敌之谋固知非所与
闻但抚臣不言而督臣言之其一切敌过地方尽谓保
全又于督臣所言 (第 42b 页)
寄李渐庵
欲卧山中意最真既过雒以遣人缴节涉慢命故冒昧
入京不谓遽有兵筦之寄令不得告图书衣裳又不在
身所客居只影安能郁郁久居此哉人便附候华山之
约不遂得一俚语在别纸倘至莲花玉井愿为我寄山
灵不必作移文也
答 方金湖
云中实京师右肩势孤卒悍称难守有日迩奸民盘据
坂升患不在外敌下赖经略令北门有锁钥之固即目
前虚警当无烦 (第 2a 页)
欲卧山中意最真既过雒以遣人缴节涉慢命故冒昧
入京不谓遽有兵筦之寄令不得告图书衣裳又不在
身所客居只影安能郁郁久居此哉人便附候华山之
约不遂得一俚语在别纸倘至莲花玉井愿为我寄山
灵不必作移文也
答 方金湖
云中实京师右肩势孤卒悍称难守有日迩奸民盘据
坂升患不在外敌下赖经略令北门有锁钥之固即目
前虚警当无烦 (第 2a 页)
(郎终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殷迈(字时训南京人嘉靖辛丑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礼部右侍郎掌南祭酒事)
董份(字用均乌程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历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三)
(边再督宣大晋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加少保赠太保谥襄毅有山堂汇槁) 方逢时(字兆行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 吕时中(字道夫清丰人嘉靖辛丑进士改庶/吉士累官户部右侍郎有潭西存槁)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嘉靖辛丑 (第 32a 页)
(郎终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殷迈(字时训南京人嘉靖辛丑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礼部右侍郎掌南祭酒事)
董份(字用均乌程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历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三)
(边再督宣大晋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加少保赠太保谥襄毅有山堂汇槁)
方逢时(字 兆行 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
吕时中(字道夫清丰人嘉靖辛丑进士改庶/吉 (第 32a 页)
殷迈(字时训南京人嘉靖辛丑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礼部右侍郎掌南祭酒事)
董份(字用均乌程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历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三)
(边再督宣大晋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加少保赠太保谥襄毅有山堂汇槁) 方逢时(字兆行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 吕时中(字道夫清丰人嘉靖辛丑进士改庶/吉士累官户部右侍郎有潭西存槁)
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人嘉靖辛丑 (第 32a 页)
(郎终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集)
殷迈(字时训南京人嘉靖辛丑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礼部右侍郎掌南祭酒事)
董份(字用均乌程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有泌园集)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历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三)
(边再督宣大晋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加少保赠太保谥襄毅有山堂汇槁)
方逢时(字 兆行 嘉鱼人嘉靖辛丑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大隐楼集)
吕时中(字道夫清丰人嘉靖辛丑进士改庶/吉 (第 32a 页)
答李锡予(戊午三月十九日)
稽颡言。日昨宿留。良慰阻恋。即奉手字。披审侍奉佳福。尤以为慰。罪人一味支活。而说儿所患。系是轮感。而久在病所。渠亦传痛。症情甚重。为日已近半月。尚无回头之势。此心危厉。曷可状喻。症涉可疑。率置邻村。以为看护之地。而日夕忧挠之中。舍妹数日疾作。仆马既来。而不免还送。此间忧疑之状。亦可谅知也。自昨幸得少安。盖是产后往来之症。无他疑虑。然此症亦可闷。不可不速治之也。当此轮患 方行之 时。审备之道。尤所加意。即今则病亦可强。从速率还。亦似无妨矣。馀荒迷不次。只希雅照。(戊午三月十九日 (第 469H 页)
何事也。
行不著习不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朱子释之曰。 方行之。 而未能明其事之所当然。既习矣。犹未识其理之所以然。夫道本非不可知。而知之亦自不易也。道在日用事物之间 …… (第 156H 页)
所以然者。或寡矣。其不知其可勉而不肯为者。初不足论。而人之有志于为善。不欲入于有过之地者。亦或不免于 行之 而不著。习矣而不察。不自知其为不是。而人亦以善名归之。夫若此者。原其情则不可勘之以罪过。而求之于理。 …… (第 156L 页)
。又不过物格而后知至。夫道问学者。必因讲说而理益明。理明而后。方知四德之有条理有间架。不相凌夺。循以 行之。 粲然明白。虽至于千差万别而不紊也。此岂可以尊德性道问学。为相对说。而世之看作两截事者诚可笑。而又欲为 …… (第 159H 页)
。由是而观之。以气之多少而理与之多少云者。可得以言之矣。夫偏全塞三者。以气而言尔。气之全者。如具得五 行之 秀。而其中秀之秀者为圣人。其下虽不能皆然。而亦莫不得其秀。而第有厚薄也。偏与塞者。则所受之气如是。而 …… (第 160H 页)
此。石子重曰。事上有毫发蹉过。理上便有间断欠阙。故君子之所以学。必欲其心与理一者。盖以此也。孟子曰。 行之 而不著。习之而不察。而朱子释之曰。 (第 161H 页)
方行之 而未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是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但以事亲一事言之。则冬温夏 (第 161H 页)
行不著习不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朱子释之曰。 方行之。 而未能明其事之所当然。既习矣。犹未识其理之所以然。夫道本非不可知。而知之亦自不易也。道在日用事物之间 …… (第 156H 页)
所以然者。或寡矣。其不知其可勉而不肯为者。初不足论。而人之有志于为善。不欲入于有过之地者。亦或不免于 行之 而不著。习矣而不察。不自知其为不是。而人亦以善名归之。夫若此者。原其情则不可勘之以罪过。而求之于理。 …… (第 156L 页)
。又不过物格而后知至。夫道问学者。必因讲说而理益明。理明而后。方知四德之有条理有间架。不相凌夺。循以 行之。 粲然明白。虽至于千差万别而不紊也。此岂可以尊德性道问学。为相对说。而世之看作两截事者诚可笑。而又欲为 …… (第 159H 页)
。由是而观之。以气之多少而理与之多少云者。可得以言之矣。夫偏全塞三者。以气而言尔。气之全者。如具得五 行之 秀。而其中秀之秀者为圣人。其下虽不能皆然。而亦莫不得其秀。而第有厚薄也。偏与塞者。则所受之气如是。而 …… (第 160H 页)
此。石子重曰。事上有毫发蹉过。理上便有间断欠阙。故君子之所以学。必欲其心与理一者。盖以此也。孟子曰。 行之 而不著。习之而不察。而朱子释之曰。 (第 161H 页)
方行之 而未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是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但以事亲一事言之。则冬温夏 (第 161H 页)
界。一县之经界定然后。次定一社之经界。举一社十里之地。使干事者数人商度而行之。一人行之。十人效之。一 方行之。
十方效之。以至一路一国仿而 (第 272L 页)
行之。 何忧于不成乎。议者又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言。然今之富人。并有中人二家之产则已饶矣。三家五家则大饶矣。九家 …… (第 272L 页)
。为尤鲜矣。此法一行。虽有十男百孙。而无冻馁之忧。流离之患矣。民虽至愚。岂有不晓此意而怨上者乎。惟在 行之 不倦。迟以岁月。以待其成而已矣。虽由此 (第 272L 页)
行之。 何忧于不成乎。议者又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言。然今之富人。并有中人二家之产则已饶矣。三家五家则大饶矣。九家 …… (第 272L 页)
。为尤鲜矣。此法一行。虽有十男百孙。而无冻馁之忧。流离之患矣。民虽至愚。岂有不晓此意而怨上者乎。惟在 行之 不倦。迟以岁月。以待其成而已矣。虽由此 (第 272L 页)
字。可谓亲切了。
仁字义。却于爱字上咀嚼意味出来。方可见得仁之实体。
人要识诚字当于色欲上看得。色欲 方行之 际。 …… (第 217L 页)
饬时。中心自然是别。
人之知觉。自有本明。而至于豁然之境。必须全体大用无不明尽然后。方可以语矣。
知 行之 序。古人固已言之。而人有知或及之而仁不能以守之。则不可谓真知也。力能 (第 218L 页)
行之 而识不足以明之。则不可谓实行也。
人之为学。不可躐等。尧舜之道孝悌而已。近自洒扫应对晨昏定省之节。以 …… (第 218L 页)
许用膏煎之物。今世所谓造果药果等底。皆以膏煎成者。而今人家皆用之。此浮屠家法而高丽遗俗也。承讹袭谬。 行之 已久。习俗之弊。猝不可变。吉事或可从俗用之。丧祭则不须用也。
尝谓从子辈曰。吾无子矣。且年至矣。是以 …… (第 226H 页)
矣。有书则彼不能无答。有答则居官者不能无伴简物。菰梨之嫌。亦所当避。
子弟或疑祭礼既酌定了。则当依而 行之。 而或因诸家说。有所变改如何。曰吾九十。尚有初学之心。既知其非。则安敢安于苟且也。
末年语门人郑忠弼曰 (第 227H 页)
仁字义。却于爱字上咀嚼意味出来。方可见得仁之实体。
人要识诚字当于色欲上看得。色欲 方行之 际。 …… (第 217L 页)
饬时。中心自然是别。
人之知觉。自有本明。而至于豁然之境。必须全体大用无不明尽然后。方可以语矣。
知 行之 序。古人固已言之。而人有知或及之而仁不能以守之。则不可谓真知也。力能 (第 218L 页)
行之 而识不足以明之。则不可谓实行也。
人之为学。不可躐等。尧舜之道孝悌而已。近自洒扫应对晨昏定省之节。以 …… (第 218L 页)
许用膏煎之物。今世所谓造果药果等底。皆以膏煎成者。而今人家皆用之。此浮屠家法而高丽遗俗也。承讹袭谬。 行之 已久。习俗之弊。猝不可变。吉事或可从俗用之。丧祭则不须用也。
尝谓从子辈曰。吾无子矣。且年至矣。是以 …… (第 226H 页)
矣。有书则彼不能无答。有答则居官者不能无伴简物。菰梨之嫌。亦所当避。
子弟或疑祭礼既酌定了。则当依而 行之。 而或因诸家说。有所变改如何。曰吾九十。尚有初学之心。既知其非。则安敢安于苟且也。
末年语门人郑忠弼曰 (第 227H 页)
受其弊。举一国而无一不病处。则臣亦不意若是之甚也。臣岂不欲极言竭论。以悉前书之未及悉者。而 方行之
法。已张之势。如臣一人之言。不足有无。徒犯沮事之罪而已。且既说其弊。则必有救弊之道。以继之。然后可以 (第 203H 页)
。
忠信可勉。致知甚难。问者。意在惮于致知。盖格致之为穷理。当时听者多未信。故不言致知之方。而言知了 方行之 意。甚悉。
若谓乾乾是不已云云。集解。学经者。当周遍精密。未善。盖说经。只管白直理会当下文义。不可节 …… (第 368L 页)
先文。集解谓欲人观美。未然。谓急于未而缓其本。集注未可易也。
七卷。容有为之兆。若孔子之不去。示其可 行之 兆耳。若几微之见。岂人之所得为者乎。集解未然。
以命处义。集解命者。穷达夭寿。出于气质。有似今人以相 (第 370L 页)
忠信可勉。致知甚难。问者。意在惮于致知。盖格致之为穷理。当时听者多未信。故不言致知之方。而言知了 方行之 意。甚悉。
若谓乾乾是不已云云。集解。学经者。当周遍精密。未善。盖说经。只管白直理会当下文义。不可节 …… (第 368L 页)
先文。集解谓欲人观美。未然。谓急于未而缓其本。集注未可易也。
七卷。容有为之兆。若孔子之不去。示其可 行之 兆耳。若几微之见。岂人之所得为者乎。集解未然。
以命处义。集解命者。穷达夭寿。出于气质。有似今人以相 (第 370L 页)
粗。而其本末表里。终始首尾。先后缓急。迟速轻重。是非得失。利病成败。一一呈露。无复隐晦。惑乱处之有。 方行之
无疑。则天下之能事毕矣。人于事物。道有不明。义有不精。故或遗本而趋末。或重表而轻里。或先其所后而缓其 …… (第 388H 页)
形者理气合一之物也。观理者当于此求之。观气者当于此求之。
八卦横图。当观生出之先后次序。圆图当观流 行之 消长循环。方图当观方体之中外远近。先天当观天道自然之体。后天当观人道当然之用。
易者天地之真像。圣人 (第 393L 页)
形者理气合一之物也。观理者当于此求之。观气者当于此求之。
八卦横图。当观生出之先后次序。圆图当观流 行之 消长循环。方图当观方体之中外远近。先天当观天道自然之体。后天当观人道当然之用。
易者天地之真像。圣人 (第 393L 页)
用其心哉。辽人有变粗梗以成文明。岂德薄所可及。特念其无礼制法守。同伴若而人。为讲古人乡约。略成条规。 方行之
而有不禁也。亦未知终竟如何耳。又谓鬼魅禽兽。势复鸱张。而人心风俗。日异时非。昔之为蹰躇能唾骂者。乃一 (第 42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