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寄 方德新
侍御
足下起旷大节世所奇瑞而仆乃幸得当之招提杯酒
扬扢之际便足千古惜倾盖分岐并于一日使肝膈遗
致郁郁 (第 10b 页)
  和裕之二首
行李西来便得君相从回首七经春君方备悉原思病
我亦私怜仲父贫底事却成今日别枯肠难著此愁新
鸢肩火色真将验马虎何劳更问辛
不幸还能作幸民十年同醉颍川春酒船载我虽堪老
仕路有时或为贫少室山人三日恶夷门纸价一番新

益知哀乐中年事未唱骊歌鼻已辛
 王主簿革(一首/)
   革字 德新
一名著临潢人以荫补官碌碌筦库
   馀三十年正大中以六赴廷试赐出身调宜君
   簿为人有蕴藉善谈笑密 (第 21a 页)
  柏乡光武庙
老树刳心不更春当年曾见汉仪新凭君莫话舂陵事

笑杀中原逐鹿人
  和 德新

三年老眼暗兵尘今日逢君喜事新结伴还乡有成约
不应先作北归人
  春日寓兴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 (第 14a 页)
 此言虽曾思复生必有取焉然他言说不能发明此

 指而多为溷乱其言 明德新
民也则以亲民为明德
 功夫其言致知诚意也则以格物为诚意功夫夫以
 格物为诚意功夫似乎未悖也然以为善去 (第 8b 页)
知到本处便是
知到至处故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曰淇澳以下何谓也曰皆释知本也本末不过明新故
释知本以 明德新
民止至善也淇澳之诗是合言明新
止以释知本见民之不忘本于盛德至善也烈文之诗
又申言民之所以不能忘者如此 …… (第 6a 页)
之使章内之旨快然无遗而
言外之旨悠然无尽此篇法也首段三纲八目之下即
释格致而格物即在格知本末本末即是 明德新
民知
本即是知至知至即是知止原与三纲通为一义故通
为一段其次即历释诚意以下初无传经之别也 (第 6b 页)
其谁得而穷之以是知圣人犹龙一语之微而婉也
昨以对客草草奉复故详其意如此
   与泾阳论知本
大学之旨 明德新
民要于止至善止至善者一篇主意
也其下皆说止至善工夫物有本末一节最为吃紧先
后二字示人入道之窍失了先著 (第 13b 页)
 格其知如何致意如何诚心如何正身如何修天下

 国家如何齐治平中间孰为本孰为末孰当先孰当
 后节目次序一一讲究明白则诚正修齐治平功夫
 才得不差 明德新
民始止于至善耳此格物所以为
 大学第一义
格物即是讲学曰物见学不可谈玄说空耳
格物二字千载聚讼不知讲 (第 12a 页)
  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称文王之圣德曾子举之以立知止之极焉盖圣人
于人伦日用之常兼 明德新
民止于至善也此诗之所 (第 3b 页)
  漳州重新府治记
嘉靖二年春二月漳州府治成张子集采属示厥成绩
前参知周子某左理是邦赞厥具美请宪诸贞石遂委
役于少谷某附志业于二子者役无爱也礼匠人营邦
五等其堂涂庭序廊庑閍闑各有差以戒分也堂皆南

向其崇修数寻以临明也有燕飨之堂以肃宾合寀共
议庶政其隅有室以退思过今之郡治即古之侯国也
漳州南衽海又控岛夷实维雄邦三方皆连亘岩砦峒
蜑修阻厌大兵其按制防虞之艰实不与他邦类先是
漳之治弗治堂欂栌挠腐级甓四折其燕堂为墟蚀于
奥草门卷倾塌吏露处是谓弗庄民之慢政且久也嘉
靖改元张子假台臣出牧于漳至则喟然曰夫土阶既
明德新
民是用庄以莅者维兹弗治乃可以莅乎于 (第 8a 页)
人君先生其有意乎哉他年辅佐之功业
盖未必不于誊黄有发也吾于先生乎有望矣
   湛甘泉考绩序
圣贤之学 明德新
民而已无他道也近世学者往往从 (第 16a 页)
事于博洽葩藻之间不然则高谈性命以为理学至于
德新
民之实则留意者鲜矣弘治正德之间甘泉湛
先生与一二同志独以古学为倡天下之士翕然称之
曰甘泉先生今之道学 (第 16b 页)
也嘉靖三年南京国子监祭酒
缺员吏部以为非先生不可乃以名闻诏可之既莅任
则严规矩申约束日与诸士子讲古圣贤明 德新
民之
道暇则习燕射礼雅歌击磬以养其心使无外慕士习
盖丕变焉三年教成将奏绩北上司业琴溪陈先生间 (第 16b 页)
焉予与郑
氏居同郡诚慕其义而乐效之者顾以门衰祚薄事与
志违窃叹夫世徒好之而莫思反躬效之也嗟夫自大
明德新
民之教不明诚意正心之功有愧宜乎脩齐 (第 39a 页)
  蓝生以秀选入儒学邱子揖而进之曰圣人以儒设科
子事于儒而知所求乎哉昉周官有曰儒以道得名夫
道物之则行之极也昔者鲁哀公问儒于孔子孔子数

儒行而备对之说者谓非孔子之言直战国之习盖以
为汉人语也予于是益慨今世之不知儒其去汉人又
远矣夫汉人犹知儒者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博学待问
怀忠信以待举先劳后禄难合易去于道不亦近乎今
之为儒呫哔于章句刻画于词艺窥捷径以前人务临
深而高已其视汉人之命儒何如也夫儒之学曰 明德
民止至善是之谓天德王道而已矣士之命志于儒
也必思国家所以设学校以育之将以陶吾之德也设 (第 11a 页)
礼退而求至善之说烱然见其良知焉曰
吾乃今知学所以为政而政所以为学皆不外乎良
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明德新
民原非判然两截第本末先后工夫不无次/第而究则归于合一先生之诏子礼大人之学备矣) (第 12a 页)
  章句○由是而学。按小学陈选注云是指大学而言者得之。据程书本文。孔氏之遗书下。直接以须从此学则不差。盖由是二字。即替换程书之从此也。是之指大学。即指大学之纲领条目耳。观其承为学次第。而言不差者可见。
经一章
大学(至)至善○章句皆当止于至善。记闻录曰止讲义作至。此作止者。恐板误。若是止字则兼至与不迁之义下。不当言不迁也。○章句尽夫天理之极。按农岩谓上释至善则言事理。此以明 明德新
民而言至善则不言事。以明新是事故也信矣。
知止(至)能得○按定不曰能而曰有者。以或问皆有定理语类既定 (第 93L 页)
德指其用。如是看。可以该贯周遍。而尽此心之体用也。玩来。不但义理精密。亦可见古人文章之妙矣。
纲领明 明德新
民。分为体用。而止于至善。为其标的。故第二节。必先拈出至善。极言其效而不言明新。条目始历叙明新次第工 (第 460H 页)
 知止节。言其止至善之节次也。篇首明新善三语中。拈出至善言之。而不以明新先言何也。
止至善。虽三纲领之一。其所谓至善 。即明
明德新民之至善也。然则止至善章所言。皆明新之事也。今何以有不以明新先言之问也。若欲先言明新而后言至善 (第 90H 页)
免于志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此所谓无心无情者也。既无心情。何有于志。
伊尹之志。果何志也。明 明德新
民止于至善。非伊尹之志乎。此正大人之事也。故大学揭之以为三纲领。颜子之学。果何学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第 412L 页)
 大学序文下新安陈氏注。此序分六节。
大学序文。自是小文字一统说。而北溪既有分六节语。必欲分之。亦不无段络。来示分节似不然。条列于下。○第一节。自大学之书。止教人之法也。大学之书。

即大学教人之法。故此其一篇之大旨也。○第二节。自盖自。止复其性。首节槩言教之之事。此言教之之实。其教之者。即明明德也。明德以性为主。故教之以复其性也。既能尽其性而又能使民复其性。则此明 明德新
民之止至善也。大学纲领。都在此矣。○第三节。自此伏羲。止非后世之所能及也。既言教之之实。故此节继言自 (第 458L 页)
克明其明德。众人之不能尽其性者。治而教之。以复其性。则此所以各明其德也。自盖自以下。至复性一节。实言 明德新
民皆止于至善之意也。其以性字代言明德者。固出于曾子首传之意也。明德之所主而重者。全在于具众理之性。而 (第 511L 页)
  
新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此本出阳村权氏。而退溪先生改若干字。编于圣学十图中矣。大学专言三纲八目。而至如定静安虑。只是知止能得之中间脉络。本不可以条目论矣。权氏本图八条目。则无所该于止至善之纲。而以定静安虑。列书于止至善之下。八目之外。别设他目。其果如何。兹忘僭猥。手画一图如此。盖以经文三在字观之。明 明德新
民止至善。为大学之三纲领者明矣。列书于第一层。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目。以类而分属于两纲。且明 (第 175L 页)
明德新
民。谓当止于至善。则此实明新之功效。物格以下天下平八目。俱属于止至善之纲。格致为知。诚正修为行。而齐 (第 17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