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虚存传习者鲜吁可异哉戴德之后宋金氏履祥王氏
应麟尝为 斯学
矣余病戴记本经传弗分二氏本讹谬
未订乃左右采获以是正之提经于上抑传于下法当
尔非变古也语曰与其过而废 (第 29b 页)
学表表裨于世者不鲜屡当权
奸亦惟知此学者能自屹立今居然可数矣其间虽有
静言庸违者此在孔门程门亦有之于 斯学
何贬焉不
谷辱公提携斯道如畴昔小有过误相咎不言今关学 (第 5a 页)
  朱子晚年定论序(孔天胤/)
诸儒训诂之学至朱子稍稍折衷是故有易诗四书等
传注初意盖欲由讲解以为入道之门若曰博学而详
说之将以反说约焉尔诚非其学之至论之定也一时

门人遂以缀辑而张大之后儒遂守其说而不详忘其
约而不反至于信传而不信经从人而不从天学术支
离道体蒙障则章句为有祸焉故朱子晚年既反约于
详说之馀则尽悔其未详之说之非至以为自诳诳人
罪不胜赎 斯学
有所至论有所定朱子已非自诳而学
人之自诳者于今犹烈也可胜痛哉适见阳明王子略
取其言称其为定论也且曰世 (第 15b 页)
   皇太子太学讲碑

我大陈之御天下若水涣其长澜瑶星躔其永历重华
诞睿兴于大麓之野敬仲继业盛矣鸣凤之占兼以鸿
才海富逸思泉泻含毫落纸动八阕之歌谣只句片言
谐五声之节奏云飞风起追压汉帝之辞高观华池远
跨魏王之什爰复建藏书之册开献书之路帷帐丛残
家壁遗逸紫台秘典绿帙奇文羽陵蠹迹嵩山落简外
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椠雕以缃素此文教之
修也

   吴兴郡庐陵王德政碑
卓尔吾王天人可拟早成夙智谦怀虚巳偃息流略翱
翔文史三雍雅对九师名理好古如 斯学
兼之矣睢阳
肇构碣石初开赐田待士榜道求材剖符彭国述职琅
台去谣曙鼓留歌暮来
   摄山栖霞寺碑
盖闻 (第 27a 页)
   新建苏州府儒学石桥记   陈孟浩

苏州府儒学宋范文正公割南园钱氏地之所创也其
地前后甚宽敞孔子庙居其东明伦堂居其西南北临
通衢周围缭以垣墙前建大门大门之南有湖水通于
来秀桥入泮池泮池建石桥直达于内门门之里有方
池架木梁于中以至明伦堂为上官往来之所士子迎
送于斯然木梁年深被风雨损坏故屡废屡兴而不一
永乐甲辰秋孟浩来典教 斯学
视木梁尚存而木朽危
险不可履已欲谋伐石改作以利永久而工程浩大未 …… (第 26a 页)
以教而天子以吴土为泰伯之故墟嘉吴人
之不悖于义生其人民既死之中则其礼义之效既已
白矣今县大夫又为作兴 斯学
以为成德达才之地则 …… (第 41a 页)

斯学
之光则二君子之用心亦必传诵于无穷矣是为
记荣禄大夫少傅兼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
国史总裁建安杨荣 (第 45a 页)
章演义云
乎哉吴为文正之乡吴学乃文正所立立学又文正所
请今长洲昉有学不于文正乎景其谁景邪凡百君子
斯学
登斯堂仰前修之超卓思始创之艰难盍知所
以自立云咸淳改元中元日朝奉郎添差通判平江军
府兼管内劝农事赵与 …… (第 7a 页)
   咸淳改立学门记      钱说友
长洲县旧无学附府学以肄士景定中有旨创主学员
于是邑之士请诸台郡即县西废寺为学绵蕝集事而
宫墙门未正南向之位佥谓缺典咸淳八年春邑之士
有请于宪台今提学损轩洪公亟俞之俾辟寺地以正
学门舆望所属不日而就所以为学之宫者内外于是

乎备未几有哗髡越诉于省部公请而寘之刑事竟帖
服诸生衔恩无斁咸愿刋石以寿厥传说友惟夫子之
道千万世一日南门之设制度焉尔于道无增然今之
世浮图之宇遍天下而素王之宫郡县仅置其一焉而
扶植之不力则是有愧于思乐之颂矣公一举而斥异
端兴吾道厥功茂焉不惟兹门之正而已矣诸生出入
是门藏修游息涵泳公恩且与 斯学
相为悠久又不惟
兹石之刋而巳也说友为文学掾于斯邑乐诸生之请 …… (第 9b 页)
鲁颂作重民彝也予
惟窃取其义以教民辞曰句曲之东其县惟娄地大民
夥升次雄州州既改作民来如属不教斯悍乃作 斯学
学诚教首吏闇弗察浸久而弛置若绵蕝守入虔谒顾 …… (第 27a 页)
变者
权舆于此巳而蔡君述其本末以来请为记予前佐领
浙江儒学所记学校多矣然因仍者易为力改制者难
为功今 斯学
内外高深横从巍焉廓焉跨轶前代非力
足以任重才足以立功者不及此虽然予尝徵郡乘所 (第 39b 页)
人之方而不昧乎尊君亲上之义他日举而用之文事
武备无不得其宜矣是盖圣天子教养之盛心而可不
知所自哉虽然 斯学
之建朝廷之恩厚矣向非周公能 (第 20a 页)
   义学记         牟巘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左右各设塾乡先生为之师褒
衣博带晨坐闾门教其民之出入田亩者有教有养诚
为良法自井田废闾左右古制荡除汉以来或为讲堂
为精舍而养则未之闻也范文正公常建义宅置义田

义庄以救其宗族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意最近古
夷考厥初宋时天下有四书院应天府书院为首先是
郡人戚同文聚徒讲授方不远千里而至文正公亦依
之以学同文为人质直尚信义宗族贫乏则赒给之丧
则赈恤之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
为贵安用是义之一字实与公意合暨公登第立朝为
守为帅以至大用名位日盛禄赐日厚遂成义庄义学
为其宗族者宅于 斯学
于斯所耕者义田所由者义路 (第 16a 页)
  苏州府修学记
苏郡之学肇自范文正公规摹宏丽甲于东南
厥后废兴不一天启迄今二十年再修而再圯
启圣之祠委诸草莽六经之阁鞠为马肆明伦
堂倾斜技撑凛然欲压司理平湖倪君朔望瞻
谒周视而叹曰吾何忍坐视学宫之废安得精
彊廉辨之士为我仔肩是役者乎熟视诸生王
一经曰无以逾子一经再拜受命乃约胄子诸
生之贤者周茂兰吴铦朱寿阳徐树丕等勾会

计庸不以一钱经胥史手消功单贿则三千金
可办也以复于倪君倪君曰诺尽捐其赎锾以
应而后先开府巡方诸公暨郡邑之长皆有佽
助经始于庚辰夏四月凡五月而告成祠庙矗
然楼阁翼然堂宇岿然缔搆坚致彤髹駮蔚乃
八月既望太守陈君暨倪君行释菜礼于启圣
祠子弟骏奔耋老叹嗟礼成而退郡之孝秀数
十人踵门而请曰愿有记也以无忘倪君之功
予少游于 斯学
今虽退废亦犹学之老博士弟
子也其何敢辞予闻之也古者井田之制既定 …… (第 7b 页)
为臣则忠为子则孝用以谋王断国则可以成
变化而行鬼神繇文成之学以溯于先圣先师
一而已矣景宁之人士游于 斯学
有所观感而
兴起焉师文成而可矣今天下虏寇交讧王师
在野得文成一二辈庶可以慰 天子拊髀之
思其当自文成 (第 12a 页)
  将归简三如学公
晓起春寒甚思君岩上庐当门雪几许倚杖兴何如不

日理归棹无人传别书临行重相忆先此寄双鱼
  斯学(五首/)
    (第 12a 页)
斯学
(第 12a 页)
悦支
(第 12a 页)
庾山
海盐慈会寺僧有幻华集
   (诗话 (第 12a 页)
庾山
诗格清圆句如薄衾寒入梦细雨远/沉钟白云非旧主黄叶自前朝客来黄叶雨鬼)
   (啸白杨风太原山绕中条近 (第 12a 页)
过也今庙貌有严俎豆载兴仰焉临之以宣圣之尊俯
焉重之以诸贤之侑凡生于 斯学
于斯宦于斯者可不
以两夫子之道敬自勉乎敬勉之而有得焉则庶几新
安之名重有闻于天下而此祠为不徒立也已虽 (第 19a 页)
哉淳安素称佳山水生其
间者秀而文自宋扺今尝一再魁天下其馀并芳趾美
以出而建勋名于一时可登史册光仕籍为 斯学
之重 …… (第 13b 页)
上求
圣门道一之说而致夫体用之极功以不负贤侯祇承
德意作兴学者之盛举岂非伟然烈丈夫之所为哉其
所以重 斯学
者不亦大哉予不佞生朱子之乡敢窃书
其所闻为记刘侯永新人文献旧家知所先务而馀政
及民尤多属郡吏治可当首 …… (第 14b 页)
一月竣事于弘治己酉十一月相其事者县丞
黄福主簿朱智典史李景董其役者耆宿周甲应乙邵
丙皆能体侯之意有功 斯学
事得附书
   忠孝道院记
忠孝道院在休宁之商山其先兴废不一当宋南渡有
邕州安抚吴文肃公其第与院相迩 (第 15a 页)
偶然者哉春秋之法凡城某方戍某处皆谨识之为民
也而况肇永利于制定之馀弭后艰于承平之日事可
不书之使官于 斯学
于斯生长于斯者相与心王君之
心保兹成迹伊始自今以图无替焉而为望邑于天下
哉王君曹县人成化己丑进士历知 (第 3a 页)
京师诣走以请走以谫学辞不获谨书之俾生于 斯学
于斯者嘅乡邦之先哲当暴秦绝学之后独为其难者
我乃优游暇豫弦诵之区可致力斯道而忍自负于盛
世耶勖哉其未 (第 38a 页)
   吴益谦(自牧/)墓志铭    吕 午

新安文风尚矣至近世程文简公大昌棣华二吴俯儆
皆学博才高文追古作得其传者名太学冠南宫项背
相望为时闻人晦庵朱先生又以道学倡天下户外之
屦常满吾乡秀彦固有亲炙之者而未多见岂以为东
家丘邪文公自韦斋徙居建徽在万山中士安所习不
惯负笈远游往往有闻而知之耳东阁许兵部文蔚在
上庠刻意 斯学
为司成叶公适所知以上舍解褐教授
于家静庵吴益谦实为门人高第益谦讳自牧世居歙 (第 21b 页)
过中录名儒而黜失行其选不可谓不严东莱已从祀
孔庭固不俟论若诸贤者虽一乡之评而亦天下之公
论也彼生于 斯学
于斯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
祀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间哉故予
谓是祠得祭义而志得史法一举 (第 19b 页)
之物弗取诸人如 斯学
经庶可无愧留连光景敢曰吾
事彼苍者云其色可餐洗心涤虑是跻是攀发犹未皤
㗳然观化何有外慕无昼不夜长冈之 (第 52b 页)
    资深

智足以烛理而加之好学敏足以莅事而本于无私事
长不以和乐胜礼驭下不以慈惠伤威行乎家庭春温
而秋肃著乎言行方矩而圆规 斯学
者之所难能苟谓
之笃行君子其孰以为非耶
    资文
人知其外之伟而不知其内之美知其才之丰而不知
(第 24b 页)
   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详于答文蔚
   之第二书故增录之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
   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
   得闻 斯学
为庆而绝无有纤芥愤郁不平之
   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
   知其处时之甚艰也今所去耴 (第 2a 页)
道静坐中光景洪与吕子相论致良/知之学无间于动静则相庆以为新得是书孟)
(源伯生得之金陵时闻滁士有身背 斯学
者故/书中多愤激之辞后附问荅语岂亦因静坐顽)
(空而不修省察克/治之功者发耶)
  家书墨迹四首(四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