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汴京遗迹志序(李濂/)

余未第时读书吹台尝辑宋艺祖而下九帝起庚申至
丁未凡一百六十有七年之事为汴宋春秋垂完而辍
既叨甲科遂服官政固无暇及此丙戌免归始得肆力
纂述乃于箧笥中检寻故稿散逸罔存于是追忆旧闻
著汴京遗迹志二十馀卷冠之序曰粤惟秦汉以来天
子建都之地曰关中曰洛阳曰建业曰汴梁曰临安其
间遗迹往事非藉图籍以传则迹与代湮事随人灭陵
谷变易城阙丘墟虽都人遗老有不能道其遗址之所

在者矣然则图籍之在寰宇岂可少哉今关中有三辅
黄图 吕伋公
长安图记程文简公雍录葛稚川关中记
洛阳有杨佺期洛阳图韦述西京记李格非洛阳名园
记王正伦洛阳类事建业有 (第 6b 页)
之龄犹
山之永寿越世因兹以忠贞不移孝爱无替故能参乾
坤覆载之间享山河带砺之誓功录简编庆垂苗裔比
齐侯 吕伋
之佐周王而窦君广国之事汉帝不然夫岂 (第 8a 页)
   楚子革对灵王(昭公十二年/)
楚子狩于州来(地/名)次于颍尾(颍水之尾/在下蔡西)使荡侯潘子司
马督嚣尹午陵尹喜(五子楚/大夫)帅师围徐以惧吴(徐嬴姓/伯翳之)
(后/)楚子次于乾溪(在谯国城/父县南)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
复陶(秦所遗/羽衣也)翠被(以翠羽/饰被)豹舄(以豹皮/为履)执鞭以出仆析
父从(楚大/夫)右尹子革夕(子革郑丹/夕莫见)王见之去冠被舍鞭

(敬大/臣)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楚始/封君) 吕伋(齐太公之/子丁公)
王孙牟(卫康叔/子康伯)燮父(晋康叔/之子)禽父(周公子/伯禽)并事康王(康/王)
(成王/子)(第 16a 页)
  太傅安国孙恭宪公诔     刘定之

维昔太公生周邑姜妇文嫔武孕成启康受封于齐今
几千祀维安国公复起齐地笃生圣后配我宣宗以母
皇上乃登三公维公之德以敬为主曾蕴丹书厥名乃
取维公之爵自伯而侯进号大邦宠禄优优维公之寿
踰八望九玉蝉金貂辉映白首寿爵及德与太公同亦
葬于京灵旐不东内相期颐后昆绳蛰五子十孙殆过 吕伋
皇家万年谁与齐休曰伯叔舅异姓元侯
  (第 15a 页)
   故陈副使夫人黄氏墓志铭
小曹金银场副使陈仲南之配黄氏乡贡进士庆老之

女宋淳祐壬子岁生十有六岁归于陈毓质儒家性行
温淑相夫君治赀产日以盛大警戒相成慈俭如初宗
族乡党咸称贤助至元辛卯五月三日卒葬黄陵迁奥
村迁桥头坑又迁炭灶坑距家一里许副使讳楠后二
十有一年卒初生一女一男年皆幼罹寇祸能相让就
死再生一男曰炳文娶大学进士吴泰来女为妇孙男
一世孙孙女二一许归予之孙蕃一许归斤村游之子
铭曰

梱仪靓颛顺惠且贤维家之嬴不嬴其年永藏既安流庆
嬗嫣
   故临川丁君墓志铭
丁氏系出齐侯 吕伋
汉时有宽有固至宋显者尤众其
居临川灵台乡者有叔才为士讳应桂父曰从龙以其
子有志于学凡益友过从应接不倦 (第 7b 页)
来钓渭滨而韩婴诗外
传称文王举太公时公年七十二与李诗不合无忌表
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按尚书顾命有齐侯 吕伋

则汲已嗣公为侯非卒于康王时也然则金石之文亦
有不足信者
   晋平西将军周孝侯碑跋
宜兴县周孝侯 (第 4b 页)
载扬丕绩事下翰林为
文臣复窃惟伊尹相汤伊陟复称名臣吕望相 周吕伋
嗣封大国载在方册以为美谈公家历事累朝奕世载 (第 9a 页)
 (排律之体所贵反覆议论井井有条意兴迭出一气/呵成赋景入事皆须各当其可切忌散缓错乱屋上)
 (架屋意兴索然/则深可厌矣)
  假山(鹤注此当题曰假山旧题乃诗之序序云天/宝初指元年也故 吕伋公
鲁訔俱编此诗在)
  (元/年)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一作/累)土为 (第 24b 页)
  昭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
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五子楚大夫徐吴与国故围之以偪
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秦所遗羽
衣也)
翠被豹舄执鞭以出(执鞭以教令)仆析父从(楚大夫)右尹子
革夕(子革郑丹夕莫见)王见之去冠被舍鞭(敬大臣)与之语曰昔
我先王熊绎(楚始封君) 吕伋(齐太公之子丁公)
王孙牟(卫康叔子康伯)
(晋唐叔之子)禽父(周公子伯禽)并事康王(康王成王子)四国皆有分
我独无 (第 50a 页)
十也历武王成
王迨康王之六年竹书齐太公薨则先于太公二十
二年矣太史公世家云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
吕伋
立曰盖者亦疑词也文王得太公之年经典
皆无明文司马迁驰骋古今不能通知尚书疏又谓
成王时齐太公薨周公代为 (第 10b 页)
   (不为患昔竖牛杀嫡立庶而立叔孙昭子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数其罪而杀之仲尼以为不赏)
   (私劳不可能也若赵高立二世而卒挟其恩以/杀二世视 吕伋
逆子钊之事何如也夫立君大)
   (事也不顾命大臣而听之宦官其祸迟而大二/世无昭子杀竖牛之勇李斯又无 (第 5b 页)
吕伋
逆子钊)
   (之规反为所陷焉佗日孙程以策立欺顺/帝王守澄以策立误文宗皆自高始矣)
   李斯(本 (第 5b 页)
  (表有崔翰字叔清汴宋观察使巡/官试大理评事未知即其人否)
齐表巨海吴嗟大风崔为令族出自太公克生奇才骨

秀神聪炳若秋月骞然云鸿爰图伊人夺妙真宰卓立
欲语谓行而在清晨一观爽气十倍张之座隅仰止光
(左传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杜预注太公封齐为东海之表式陶潜诗于穆令族允/构斯堂唐书崔氏出自姜姓 齐丁公伋
嫡子季子让国)
(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
  宣城吴录事画赞(吴名镇为宣城郡之录事/参军见赵公西候 (第 20a 页)
于天者也外失
之而不正不失其为人内失之而不察则与物几矣故善
尊祖者莫先于知其姓尤莫大于尽天之性丁氏祖
丁公
(第 18a 页)
丁公
之先尚父也尚父之训曰敬胜怠者吉怠胜
敬者灭义胜欲 (第 18a 页)
巫咸 吕伋
之于尚父召虎之于康公魏文贞之有谟李
西平之有愬皆 (第 20b 页)
   北魏汲县齐太公庙碑跋(癸卯)
先晋太康十年三月尚父裔孙范阳卢无忌来为汲令
以县嶓溪之下旧有太公坛场荒而不治乃依旧脩造
镌石立表在今县治西南隅此表吾未之见后北魏孝
静帝武定八年太公裔孙尚氏诸人以无忌置碑僻据
山阜遂率亲党更营碑祠于博望亭平显之所在今县

西北三十里请太守穆子容为文记之子容并为书无
忌之表于前而乃以己作系于后其结衔云通直散骑
常侍聘梁使平东将军中书侍郎恒州大中正脩左史
汲郡太守穆子容山行之文朱竹垞引李白诗朝歌屠
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而韩诗外传称文王举太
公时公年七十二两者不合无忌表曰康王六年齐太
公望卒按尚书顾命有齐侯 吕伋
文则伋巳嗣公为侯
非卒于康王时也竹垞之言云尔余案无忌明据竹书
纪年之文非得之流传也周公封鲁太公封齐皆 (第 5b 页)

丁公伋
五传而至胡公静徙都薄姑山则齐都营丘仅
四世尔其子孙以地为姓者不知始于何时意者迁薄
姑之后其留营丘不去 (第 9a 页)
   樗亭
幸免斧斤厄常惊岁月新少年欺拥肿老子爱轮囷
   奉贺国王太傅丞相受封
龙飞天子答勋劳叠组重圭极衮褒周室同心惟 吕伋
汉家异姓有张敖天垣斗极星辰贵烟阁云台地位高 (第 23b 页)
起家秦相东入则载世齐卿备乎史籍可得言矣(崔氏/出自) (齐丁公
左传东郭偃曰今君出自丁杜注云 (第 65a 页)
齐丁公
崔/杼之祖也传又云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娶东郭姜生明)
(崔成有疾废之而及明崔成请老于崔弗许曰崔宗邑/也必 …… (第 65a 页)
曰适彼乐土)
斯宗邑承此壤王(一作/土)移封东武就君安阳(左氏传曰/崔宗邑也)
(谱云崔氏出自姜姓 齐丁公伋
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阳县西北有崔城是也季子)
(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孙夭生杼 (第 76a 页)
(妹病/也)始焉是赖今也何戴孰葬我公于洛之会何以铭
之徽音不昧
  故永州刺史崔君权厝志(崔氏出自 齐丁公吕伋/
食采于崔因以为氏后)
   (分清河博陵二望据志君讳简字敬守其/曰葬湘澨即永州也元和七年壬辰作)
(第 21a 页)
  删后诗序
诗以言志盖自唐虞而已然矣而三千篇之诗圣人删
之为三百遂为万世不易之经宋人云删后无诗岂真
无诗哉汉魏以来其蕴藉隽永者不可胜数矣特以无
圣人删之遂不能绍继风雅尔自古风变为近体而绮
丽始不足珍然如唐之李杜明之何李脍炙人口殆非
虚也近代历下竟陵论诗之指各别识者交讥要之温

厚和平此道自在人心学士大夫登高作赋遇物能名
其足供輶轩之采者正不乏耳南州景 吕丁公
夙负异
才其于书无所不窥而餍饫汉魏枕籍三唐久困公车
遨游南北凡历览山川投分兰茝寒暑之变态风雨之
晦明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