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探搜剔之要源塞奸宄之深
窦遵明圣之屡诏决便计之咸宜则粮之则不可
不以时均均之此其时矣
  一条鞭法议 (徐凤
来/)
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内夏税秋粮存留起运
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 (第 6a 页)
卫非止宁府将来比例何以处之况宁府不法已见副
使胡世宁疏纵本有护卫亦宜革去况可复乎下议不
覆至初七日南 给事徐文溥
又以不覆为言旨云复护
卫屯田已有成命 (第 15b 页)
文溥
妄言渎奏本当究治姑贳之十
三日陆完覆奏反谓科道论奏亦先事深虑乞俯从群
议旨谓护卫及屯田业已断给矣毋复 (第 15b 页)
岁然田壤之收获止有此数嗣岁未必屡丰则
旧逋未完而新课又欠矣将何术而使
国用民力交无绌与至若大江以北邳 徐凤
泗蒿莱弥
望隶之军而军不屯归之民而民不垦招徕开垦之法
又何策而可稍几于江以南诸郡与多士见闻所习利
(第 12a 页)

罚银两支给买办若有不敷从宜处置不许动支
军饷钱粮及科取小民等因随即呈委南靖县知
县施祥漳平县知县 徐凤
岐董工兴作于正德十
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本职督同各官亲到河头告
祀社土伐木兴工至次年五月内据知 (第 49a 页)
徐凤
(第 49a 页)
岁然田壤之收穫止有此数嗣岁未必屡丰则
旧逋未完而新课又欠矣将何术而使
国用民力交无绌与至若火江以北邳 徐凤
泗蒿莱弥
望隶之军而军不屯归之民而民不垦招徕开垦之法
又何策而可稍几于江以南诸郡与多士见闻所习利
(第 21b 页)
       以德绥抚政化㳅行到官□载功称

显著郡察廉吏州举□异迁楗为武阳令诛□疆豪㕥
公去官部广汉别驾治中从事辟司空府侍□史御史
中丞督使徐杨二州讨贼范□朱生 徐凤
马勉张婴䓁
□迫州郡进兵正法复辟司徒府廷尉左□正治书侍
御史广汉属国都尉陇西大守□问吏□旬□分去官以 (第 60a 页)
  湖上社老晓山董先生墓版文
有明革命之后甬上蜚遁之士甲于天下皆以蕉萃枯

槁之音追踪月泉诸老而唱酬最著者有四社焉西湖
入子为一社故观察赣庵陆先生宇𤐣故枢部象来毛
先生聚奎故农部天鉴董先生德称故侍御衷文纪先
生五昌故枢部昭武李先生文缵韫公周先生昌时心
石沈先生士颖而桐城方先生授以寓公豫焉其为之
职志者昭武也南湖九子为一社故农部青雷徐先生
振奇故太常水功王先生玉书故舍人梅仙邱先生子
章故评事荔堂林先生时跃故监军霜皋 徐先生凤

废翁高先生斗权故徵士蛰庵钱先生光绣故武部隐
学高先生宇泰杲堂李先生文胤其后复增以故评事 (第 14a 页)
烟句美君平
获誉于一时当代复见名篇君家何多才子耶自知瓦
砾殊有愧于士安愿作珊瑚庶期同于孝穆尔
    徐凤
池龟峰孝感诗序 (第 52b 页)
  明简氏双节者俱马平人曰李氏福建布政司经历简
文之妾文有女曰元赘陶吾智为婿文与正室郝氏连
卒于官二妇与二孤辅弼扶丧以归道至深定遇贼吾
智与贼抗溺水死李被执辄解囊出白金啖贼且曰此
外惟身一死可表但乞不惊两幼子足矣语毕遂投水

贼亦嗟惋以去李漂附岸得不死收吾智尸并载归李
抚养二孤元亦愿相依不他适后辅成进士弼乡举
事中徐文溥
为作简门双节传

  徐氏武宣人黎金妻夫卒抚遗子皋后领永乐乡荐皋
逝妻张氏妾王氏俱坚志守节

  覃 (第 16b 页)
危不轻重失伦且非朝廷为民设官之意乎况今异星
东坠明属兵兆 徐凤
以北旱二千里麦苗无望民杂草
叶以食即如皇上初年布衣祈祷以回天意发仓赈贷
以救民穷犹恐无济于时而矿税官 …… (第 35a 页)
辇毂之下商旅罕
至况其远乎郊关之外抢夺公行况其远乎近仪真太
监暨禄又报上新河民蜂拥万馀几成大变矣而会
以北大旱淮扬盐法阻滞灶丁罢煎 (第 35b 页)
徐凤
固从来揭
竿聚众之薮淮扬盐课尤年例边饷取给之地也各省
税银旧所资以充边饷者亦少半充内帑大半充各官
(第 35b 页)
   报翁见海
中原之地在食不在兵在吏不在将纯窃以为确论故
郡得一龚遂则渤海成卖剑之风即藩臬即抚按皆属
赘员惟袭套逄迎真有如来谕者以故地方一遭水旱
即皇皇思乱缓急标本之计非兵权未可弹压又参将
改驻不系增设兵果不足亦止取各道军馀民壮耳是
在今日不为聚而于他日亦无难散也往师刘二巨寇

流劫中原燕赵驱则入齐鲁齐鲁驱则入 徐凤
正苦各
省直兵无统属耳武德诸道即欲如来谕然须题明方
可入敕书幸门下酌之
   报谭二华论边事
承谕召 (第 4a 页)
   封徵仕郎南京吏科给事中毛公墓表
南京吏科给事中毛君用成闻其父封君之丧将奔归
襄事介同官叶君时用 徐君可大
来属余书其墓上之
石余辞不文不获退而取徐君所为状读之则其事多
可书者乃作而叹曰嘻是其墓之有表也宜哉顾 (第 3b 页)
题知
   遵敕谕陈利弊以消天变疏
题为遵敕谕陈利弊以消天变事查得接管卷内准户
部咨该广东按察司副使 徐文溥
奏内开疏盐法查得
先因两广军饷不足奏准广盐于南雄府抽分许行南
赣发卖继因南赣军饷不足奏准广盐于赣州府 …… (第 2a 页)
项之乏其馀货物俱免抽分听臣严督守巡
等官查革奸弊年终造册缴部查考等因奏奉圣旨该
衙门知道钦此查行间今 副使徐文溥
又奏前因看系
一事况所见相同揆之民情土俗似亦便顺但于例未 (第 5b 页)
  复魏子才书
贵价来蒙惠书知合宅清吉为慰生在此亦幸如昨但

远去老母已久岁暮思归益切近以疾上请量在开岁
得命行矣欲取疾从徽宁南归一时未得请教俟到家
定省之后奉约吾兄及邵思抑 徐可大
姜源甫为三清
怀玉之游准鹅湖岳麓故事亦生平一大快也未知得
遂否承诵李立卿之言使仆闻之感刻不已然仆之所 (第 4b 页)
沧州摄监司日浅又不若公之久
于其任而实德及人良法垂于后世然则在公亦可以
无恨矣公自黔调移安徽未一年会 徐凤
水灾民流于
金陵地非公治也而竭俸赐编棚苫盖布席以栖灾黎 (第 12a 页)
  又
南归后得贤二札大为心开每见士大夫平居陈义侃
侃及肩事任遇小利害辄自背其初心而不顾人之非
笑滔滔者皆是也贤能以义制事当其时不以世故人
情乱心曲既事不以成败利钝生恫疑此老生夙昔相
期而未敢必其果然者今日见之愉快为何如忆昔安
溪李公以直抚入相余叩之曰自入
国朝以科目跻兹位者凡几公屈指得五十馀人余日

甫六十年而已得五十馀人则其不足重也明矣望公
更求其可重者时景州魏君璧在侧退而曰斯人吾未
前见无怪乎见者皆不乐闻其言也三代以后虽君臣
志合如孔明之遇先主犹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安
敢妄意伊傅周召之事业但既自献其身又荷
主知则宜有一二大节使后世闻而兴起其次则吁谟
壮猷功在社稷又其次则禦灾捍患实德及民若碌碌
奉其官耻莫大焉往岁 徐凤
淮扬水灾万口同声谓能

圣主之心父母斯民者首济斋德公次吾友(安抚张公/忧勤恻隐)
(而感颂未若二君 (第 6a 页)
 德宗(六)

** 春令大赦文
:PROPERTIES:
:TITID: QTWTIT02012
:PERSID: QTWAUT0009
:END:

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
遐想至理。思臻太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
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结好。申以齐盟。
而戎心无厌。背义亏信。劫胁士庶。屡犯封疆。元元何辜。皆
朕之失。乃者辇毂之下。凶徒结构。上帝垂祐。悉自伏诛。刑
以止杀。谅非获巳。今三阳布和。万物资始。思与群公兆庶。

惟新政理。宜敷在宥之泽。以覃作解之恩。 可大
赦天下。大
辟罪巳下。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官吏犯赃。
不在免限。流人配隶放还。左降官 (第 01b 页)
幽蛰咸苏。徽纆可矜。鳏恤存念。俾疏网之是决。与庆泽之
惟新。 可大
赦天下。元和十三年正月十日昧爽巳前。大辟
罪巳下。咸赦除之。惟官典犯赃。不在此限。左降官及流人 …… (第 11b 页)
御极。再加景号。在徽章而孔备。谅浮实而多惭。宜因行庆
之辰。诞布惟新之泽。与物咸遂。永孚于休。 可大
赦天下。自
元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巳发觉 (第 13a 页)
疾苦。思布济时之政。宜宏利物之泽。庶有以导迎和气。感
致欢心。宜申在宥之恩。用启自新之路。 可大
赦天下。自元
和十五年二月五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咸
赦除之。唯官典犯赃。及故杀人者 (第 09a 页)
禋上元。烟燎所升。灵贶如答。既展郊礼。重申国经。宜因行
庆之辰。诞布惟新之令。同我景福。永孚于休。 可大
赦天下。
自会昌五年正月三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系囚见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