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归帆满风飙杜诗浦帆晨初发韩退之诗无
因帆江水包何诗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孟浩然诗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 徐安
身诗莫雨衣犹湿春风
帆正开近苏州刻孟诗改征帆为征棹何仲默笑曰征
帆改征棹锦帆亦改曰锦棹可乎盖浅学妄改 (第 25b 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录二/首)
    舟中夜起
    游惠山
    赠惠山僧惠表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 徐安

    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录一首/) (第 14b 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录二首/)
  舟中夜起
  游惠山
  赠惠山僧惠表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 徐安
中适至
  分韵得风字二首(录一首/)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第 2a 页)
尚垂髫内理家政外供公役日不暇给遂
无意进取日以侍亲治家为务攻苦茹淡艰辛备尝既长
授室淑德协相竭力营养 徐安
其孝翁天性淳朴酷嗜淡
泊不为侈靡习勤俭自律拓产日裕然临财施予不少吝
蚤事儒业晚乃究心佛老之典留心课诵 (第 14b 页)
   束鹿知县三无黄先生墓志铭
黄先生姓也遁名也子嘉字也三无其别号也光之固
始闽之侯官与莆先世所迁居也唐御史滔其始祖也
元兴化医学教授大有皇朝工部主事文圭翰林检讨
束鹿知县寿生其曾祖祖父也赠孺人陈氏其母也安
福儒学训导祁州束鹿知县其所历官也以明经荐先
生者安福教谕 徐安
祖也以学令堪县令荐者刑部郎
中邱重也以束鹿治行交章上闻者巡抚都御史陈泰 (第 35b 页)
杨陈二公柄用而能强
项不为之挠后通判饶州归而澹素终身故学正郑济
著书经大学中庸讲说至今学者遵之故教授 徐安

在安福最为善教与物无竞此数人没后人仰之不衰
若列之乡贤堂中未必不惬公论也又乡贤东一祠旧
因文公凡 (第 3b 页)
机也此
已闻未闻之际一刻之暇也而亦如此哉日用之理必
寔见于日用之间而闻之百不如行之一故博学者或
可以 徐安
其领受而子路恐焉恐其以后闻之关心而 (第 16a 页)
黼藻四德。笙簧六行。河洲在咏。将叶于好逑。汤沐疏封。式
昭于备礼。今遣使兵部尚书李林甫副使中书侍郎 徐安
贞持节礼册。尔其受兹光宠。慎乃威仪。永保无疆之休。且
为将来之范。可不慎欤。

** 册临晋公主 (第 16a 页)
隶书。汉代作章
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并
大小篆。为八体也。后汉东阳公 徐安
于搜诸史籍。得十二
时书。皆篆神形也。又加二十三体。共定五十六。列之于后。

* 赵僎 (第 16b 页)
   祭李及第(镇国)
   祭伯舅文
   祭外姑淑人密阳朴氏文
   祭叔舅文
   祭圃岩先生文
   祭 徐安
山文(代述)
   祭长子妇洪氏文
   祭雷渊文
   祭侄女尹氏妇文
   祭仲从兄迁葬文
  
。英爽日远。警咳莫攀。此世茫茫。我泪汍汍。菲词缄哀。诉此衷襟。惟诚必格。庶蒙歆临。呜呼哀哉尚飨。
徐安
山文(代述)
呜呼哀哉。畴昔之夜。腊月廿七。公将出郊。新佩郡绂。行当少别。有酒邀我。邻比毕集。笑语倾 (第 573H 页)
昏不觉到稀年。犹欲腾高坐兀然。放倒身边多少事。安排肚里一团天。襟情恐负渔樵约。意思长随野鹿眠。乐地虚 徐安
拙分。逡巡只怕在人前。
携将粥饭送残年。底事令人意洒然。朝对宿云生远岫。夜看晴月在中天。北窗且喜清风 (第 362L 页)
   答姜奎镇(丁巳)
   答元八龟
   答韩德鍊(乙卯)
   答韩德鍊(庚申)
   答韩德鍊(己未)
   答 徐安
(辛酉)
   答崔炳翊(己未)
艮斋先生文集后编卷之七
 书
   答韩恒(壬子)
   答韩
閒所无之诗与文。而奋笔肆骂。此虽不喜闻。然以性师之教对之。亦只得任佗诈力。而我当自明自立而已矣。
徐安
(辛酉)
天地与我以万善毕具之性。君亲养我以万善毕具之身。圣贤教我以万善毕具之行。我若一善未明。一 (第 318L 页)
今乘大祸暂时间隙。汲汲为此。成一天下大事。此岂古今所多闻者耶。万里之外。独与桃津兄。失喜赞叹。第念朱 徐安
李四友。特竭力于此事。今皆不在。又为之泪落也。乞援事为示不可。义正当矣。敢不服焉。然愚之本意。亦未尝 (第 457H 页)
差。既得春秋之大。而又至死日不变。则岂不是甚不易也。既甚不易。则宜乎人之许之也。人于公之所为也。如李 徐安
诸人之所为也。不惟不许之。乃反非议之疵瘢之。不惟俗流开化辈为然。名称读书讲义理者殆甚焉。吾不知世事之 (第 313H 页)
源女。生一男一女。男济身。女金学升妻。敦协娶达城 徐安
修女生一男济宽。先君生一男男即敬谟文科大司成。尹一男一女。男致勉进士。女归武府使李宽奎。林一女归崔▣ (第 258H 页)
沈顷刻。而柁摧维绝。遇岸而不能泊。则岸上有持百尺之长钩者。其不汲汲出手投钩而援之耶。其但呼之曰汝等姑 徐安
心。以待风定波息耶。生等今日之势。无异于二者之云。则閤下必有以处之矣。地理之说。自为一术。从古正史考 (第 337H 页)
拘累。不责报谢。宿我在都。岂不承侍。盖觌其粗。不及其至。比获密迩。得公始备。温仁其性。岂弟其姿。辞气 徐安。
动止如仪。人虑其柔。我执不踦。人疑其窄。我度之夷。聪明异迈。豪穟森中。百为方糺。处以从容。为才为谞。 (第 196H 页)
。看花胜事谢红颜。结联则曰。会待春深烟浪稳。兰桡共泛大江间。盖余于此。深懑公衰疾之甚。而尚冀其四大之 徐安
也。岂谓公不余复顾。俄而大还耶。江山见在而兴寄索矣。时物迭新而风流邈矣。余尝语人曰。此乡无此老则殆无 (第 42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