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其身居仅有堂三楹
妻安人老而织纺以给饘粥及与同志讲论道德切磋
不倦无片纸入公门虽小夫稚子无不知其清节 张基
吴江县人中嘉靖庚子举人例得坊金散宗党略尽会
试时有显者欲为道地坚谢弗应是年拟魁选竟尔落
第父卒孝事祖 …… (第 6b 页)
者赐之谥典孝廉者赠以官阶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
钦遵抄出到部送司除朱纨等赐谥应俟咨访另议外
张基
等赠官一节查得往例以抚按荐举由孝廉蒙
恩授官者如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江西举人刘元卿授
国子监博士邓元锡授 …… (第 8b 页)
固可援也等因案呈到部看得苏松巡按御史祁彪佳
所举孝廉已故 举人张基
归子慕朱陛宣三人殁有久
近其行事亦有互异而大都孝以为经文以为纬读书
明理守身事亲皆有志于古人而无同于 (第 9a 页)
  靖孝先生传 乡进士张基先生
卒而吴之衿绅思之不置曰天乎胡
遽夺我 (第 8a 页)
张基
也既而不忍以名呼曰请考行而易之谥
称靖孝先生又既而其子尚友草事行而属余请传之
余故善尚友而习先生之为 (第 8a 页)
人甚详乃为靖孝先生传
先生字承祚更字 德载
其先自大梁徙而居吴之石里
村再徙越溪历宋季逮元世有闻人入明而为工部郎
瑾荆州守珵处士璹兄弟皆以文学行 (第 8a 页)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国家崇奖名节风励流俗著之甲令凡忠臣孝
子义夫节妇旌表其门闾盖仿古表厥宅里崇
台绰揳乌头漆书之制士大夫之贤者得祀于
乡之学宫盖仿古瞽宗乐祖乡先生没而祭于
社之制世道下衰风教刓敝乡里妇孺虽有伯
姬孝已之行截发刲股残肌捐身非其子孙富
厚竿牍游扬卒皆草亡木陨声销影灭乡贤之

祠木主林立多于储胥有志者过而唾之若坐
涂炭数年以来士大夫廉耻扫地辫发而事奴
挟筴而干寇者腼面攘臂恬不知耻是岂可视
为细故哉我 皇上深惟治理激厉顽懦俞前
按臣祁彪佳之请表扬已故 举人张基
归子慕
朱陛宣皆赠翰林院待诏又命以后巡按御史
各宜留心风教确访真品荐举以闻于是吴之
缙绅孝秀耆老公举 (第 15a 页)
  初十日(乙亥),李侍尧奏言:连日接台湾同知吴元琪等禀称:府城米粮,向恃北路之豆社、笨港及南路之东港、竹仔港等处沿海贩运米石来府城济用。前月中,豆社、笨港已被贼攻佔;近日,东港、竹仔港又为贼匪 张基
光、邓里所据;以致南北两路无 (第 396 页)
、陈接老二犯,俱曾随贼攻城、杀人,当即讯明正法。至陈妈球,原籍同安县,于三十七年来台湾,与庄大田贼夥 张基
光熟识。上年庄大田攻陷凤山,该犯投 (第 481 页)
张基
光入夥,给有旗号,手下有洪富、洪义等四十多人;在大湖与官兵打仗三次。本年因攻府城受伤,庄大田许做先锋 (第 481 页)
信息,莫不欢欣踊跃,苦守数日,两路大兵自必齐集,尽可并力剿洗。
  同日,常青奏言:九月初七日,贼目 张基
光、洪赛等,率贼二千攻扰东港之竿林等庄,有义民首林成率众堵御,杀贼八十馀人。初九日, (第 670 页)
张基
光等复纠水底寮贼三千馀来攻,又被林成会齐竿林内六庄义民,奋力杀贼并溺毙之贼,约有数百人,夺回大、小 (第 670 页)
南溪公慕碣之未遑。慕轩公明书之未刊。一不及家事。墓在本坊达仓西坤坐原。有一男三女。男英会。女金成九, 张基
穆。金氏出也。女曹宅仁。都氏出也。英会男二女一。男心渊,秉渊。女金秉愚。于乎。公平居身不胜衣。口无疾 (第 524H 页)
   挽[金志远]
   挽[朴圭浩]
   挽[张来远]
   挽[郭厚根]
   挽[郭徽根]
  
张基英]
   挽[金頀林]
   挽[吕轸奎]
   挽[张斗远]
   挽[郑趾善]
   挽
陶千载后。经术赖吾公。井井斥邪义。谆谆主理功。七旬不为寿。一命遽云终。南国斯文痛。东风哭尽衷。
张基
英]
世渝时下学沈昏。有我先生道所存。祖宪云陶承正 (第 333L 页)
悖肆虐于阴城。为阴城义兵所杀。朴之子请兵于日站。来破义兵。烧尽全邑。景状愁惨。不可形言。今闻江华参领 张基
濂进破堤川。诸屯溃散云。然以若巨夥。必无一朝尽散之理。未知下回如何。而忠州参书郑基凤间关赴任。块坐空 (第 382H 页)
   答申允执(己酉)
   答申泽均(丁亥)
   答郑基化(丙申)
   答金进相(乙未)
   答 张基
(丁酉)
   答任凤镐(乙未)
   答申弘澈(庚子)
   答申弘澈
   答林基洪(乙未)
之。则其所值之凶祸。亦为正命尔。学者正要于此处。看得彻。守得定。千里相望。无缘际晤。只以此代诀。
张基
(丁酉)
讲辨理气。将以正身而辅世也。今也辨明于太极阴阳未发已发之际。则几于毫剖而缕解。至见于人己 (第 370L 页)
不利也。财用之不赡也。夫如是也。故其志不可夺而其功未易就。期将蓄锐奋发。以望兴复之万一。不谓新制参领 张基
濂。率几百兵丁。称以 王师与宣谕委员而来。谓先谕后讨。臣愚以为宣谕欲其解兵。义兵一解。则纲纪必颓而  …… (第 134L 页)
汗而不敢受焉。臣之恭畏踧踖。于斯尤切。谨托来使。以达贱诚。冀无以荧惑间之。而得蒙 天心悦豫矣。噫。彼 张基
濂肆其不良而袭破之。使臣失所。进取无日。 …… (第 134L 页)
,安承禹,洪思九诸人。能择熊鱼之欲。不失取舍之正。而臣愚侥倖尺寸之效。寄命苟且之际。臣之罪三也。若夫 张基
濂搆罪于臣则不然。观察郡守之为十贼爪牙。而先伏党与诛者。谓之戕杀长吏。公府钱谷之为倭酋资赍。而引用  (第 135H 页)
得不然者。时堤阵中人。多以败军将来留为忌。甚欲其去。独麟锡与习斋不知。习斋晚后得闻。即决去志。而以有 张基
濂相迫危机。忍而至此则既无小失。其即向海西。非专出韬晦。知堤阵之必向西再振。欲一相见而补聪。其用意之 (第 227H 页)
其当日千百人中。如兄者有谁。如何可忘于鄙之中情耶。似闻兄或受不当疑之疑。窃揣其故。必也当日弟劝兄往见 张基
濂。晓谕退兵。因此辗转生人之疑。咎实在我也。今此忠逆华夷人兽之大判。既举大义。非专有兽心者。不宜反覆 (第 324H 页)
子庙墓之傍。力穷而止此也。时同志人李弼熙痛事不成。走入中国。为谋皇华古族。期于借力不谐。乃与伴行 张基
正。进到夫子庙下。为文告至痛情事。足使千载人闻之堕泪也。乃蒙阁下深矜厚恤。更以圣像二本付。意甚郑重。 (第 344H 页)
发之事。 君上密示倾意者累矣。彼卖国之徒。又自其中相杀夺权。挟 君令益急。击义兵益力。于是倭官制参领 张基
濂来袭破我。盖是时各处义兵。多怀利畏势。反覆谄附于彼。其馀则先已摧败。势极 …… (第 155L 页)
未成。岂独彼一二主事者与 张基
濂之所为者哉。噫。忍以今日所遭为非大变。而今日所举谓非大义乎。彼虽然矣。而凡我同义之人。昔尝曰是万古 …… (第 157L 页)
也。而特书伐。南宋蔡州之献俘。周氏以为臣子之所快。中国之小伸。复雠而藉夷力。亦前哲之有权衡者也。若石 敬塘
受册契丹而屈辱中华。唐肃宗徵兵回纥而重为民害。借助非类。固亦前人之所戒也。然其无受册无民害。惟在裁制 (第 162H 页)
千万保重。
上本生伯氏(丙申六月)
麟锡轻率。虽名曰扶国保华。其为举事。千万非分。四月十三日。见败于 张基
濂。众议以为既举大义。不可一败遂已。当向西道再振。故乃为向西。临发有上疏。以陈所怀。以彰行止。徐敬庵 (第 206H 页)
欤。
允用正阳力能亡国。而士气则不能泯也。吾则有望于天庶几悔祸也。
○建中曰。敬庵之葬也。 张基
濂为文以壮其节。为来哭而知其必拒也。不果来矣。
麟锡曰。彼之将战我也。投书称我以山斗。对人称某丈而不 (第 236H 页)
之。始终累月。事务烦剧。文簿沓至。通连昼夜处理无遗。立操纸笔应酬如流。诚意一贯。精神一到。终败于贼党 张基
濂兵。是日疾风大作。炮矢不得发。诸军退却。屹立不退而死之。 …… (第 365H 页)
气器局。俊伟不群。学于安承禹。安承禹视义事。始终在侧服勤。亦能自励于报国雠保华制之大义。安承禹与贼党 张基
濂战。仗剑从之。安承禹军败。独立期死之。令思九退去。再三督之。曰义安敢独生。终不退。贼兵犯杀安承禹。 (第 36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