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花溪集后序
古之君子志于不朽者知立德立功之未易则锐意于
立言自汉以来篇目见于艺文志者无虑数百家然不
数世辄澌尽泯灭而无传方其疲精神劳心思肆意于
觚牍之间岂不欲传于久远哉然卒至于亡灭岂其学
术之不纯耶抑其才气之有所局耶是皆可悲也幸而
有贤子孙为之收拾则虽不能传于天下犹能传于一
家又幸而有知言君子采其一二萃为类编则遂以不

朽矣而世之得此者几何人哉予读吴兴沈先生之花
溪集深有感焉先生讳梦麟在胜国时以明经领乡荐
擢婺源州学正迁武康令元季天下多故遂解官归隐
益肆力于诗文荐绅先生多推许之入国朝以来三校
文闽浙又两同考会试有司尝以贤良荐徵之辞不起
高皇帝知其老不强也年九十而卒平生所作诗文卷
帙甚多题曰花溪集者因其旧隐而名之也先生卒后
孙遭
罹变故谪戍边鄙而家集散轶多矣久之其玄 (第 42b 页)
  吴郡创建大中大夫刘公祠移文
盖闻宫鸣徵应响韵相趋桂馥兰芬气味斯合风存往
哲好出秉彝故经海隅者每兴感于鲁连过延陵者亦
伫想于吴季悉由异代矧乃同乡若太中大夫刘公昌

者性资天挺问学夙成敏可射碑强能覆奕叶文庄见
之心醉耿清惠契以神交擢巍科于先朝驰休誉于英
庙大梁督学造士殆及万人秘阁纂修著书将踰千卷
乡称师范企伟烈于西河国尚儒流拟高踪于北海稽
之于礼既合祭社之文秩之以祀亦协置祠之义生不
视产死罔遗财子奄陨年 孙遭
终窭家湫隘而仅馀容
主之奥坟单露而奚有建庙之基廉吏可为不可为斯
文几丧幸未丧比蒙郡邑循吏覃举废之仁台 (第 6b 页)
士张行素处士项伯藏 孙孟博
皆和之联为大轴于是
夹城八景遂大传于时人皆以为数百年之秘至文度
始发之而不知皆由上之恩德休养生息太平 (第 8b 页)
   游西山记
吾郡多佳山水最胜者曰西山西山多名刹最胜者曰
三天竺寺距郡城不半舍远永乐己丑予请告归觐友
孙孟博
金士杰谓予兹山之游不易屡也乃相与策
蹇从隶仆由北郭循湖堤折旋而西上宝石山登浮屠
氏之塔群山屏列湖水镜 …… (第 3b 页)
雨如澍 孟博
士杰与予惧不克遂予亦慨然赋诗有不
妨三日雨一为净山川之句及是天宇朗霁山水增秀
草木亦津津然若有喜色而 (第 5b 页)
  书

   与 孙孟博
(八/)
友弟洪顿 (第 7a 页)
孟博
贤契兄足下别已二载馀弗克数奉
状良深负罪老亲在杭贫窭中承朝夕省问至感至感
洪本愚陋蒙圣恩擢在此职深愧 (第 7a 页)
不能补报万分一又
念家中祖年八帙父亦衰老弟弱妹小室如悬磬此皆
小子不才不能奉养至若是日夜痛心疾首不遑启宁
此大兄所深知也大兄年富学懋不群流俗慨然行古
人之道而垂惠于老亲岂唯洪感大兄之赐祖宗实嘉

赖之幸大兄终有以惠之小子不敢忘也兹因人来特
此致谢情隘辞迫不知所裁惟照察洪顿首
洪顿首 孟博
贤契兄执事前日令郎来殊失礼待深为
惶恐今父亲欲领小弟回乡寻生理固留之不可得又
恐致疾病之忧是以不敢不 …… (第 7b 页)
言之即欲
言亦须于事成之后盖老景易悲感恐其爱子之意也
惟老兄谅之灯下草草情蹙辞迫负罪负罪不宣
洪再拜 孟博
贤契兄足下蒋老相公来曾奉书计达左
右矣洪尝读书观古人抱负才学求知已不可遇至感
慕于千载之上愿为执鞭而 …… (第 8a 页)
私心悬悬临书不胜向往之至洪状呈 孟博
贤契兄知
已足下
阿谟年幼正宜鞭策向前早去暮归非不得已不可令
随伴在外盖资性易薰染也家尊回寻生理前已 (第 8b 页)
告矣
惟玉成之幸幸洪顿首
洪再拜 孟博
老兄足下别来又复三载悬悬之情彼此
想同之也近者老亲在杭多沐存顾舍弟复蒙提挈指
教高义厚德岂敢忘哉洪赖 …… (第 8b 页)
匆匆奉此叙意浅狭殊愧不恭幸取其
情而略其礼可也洪悚息令嗣阿谟近向学何如课业
可录来一观乎
洪顿首书复 孟博
贤契兄长足下谟来得书兼承厚惠
感佩感佩洪自北回唯日役役遂阙奉问方愧恧不暇
而屡辱大君子之赐信乎珠环之 …… (第 9a 页)
甚望宽恕也人归致此奉复
兰亭帖一乐毅论一颜鲁公争坐帖一共一本奉上稍
助贤郎临池之兴幸目入为祷
洪顿首 孟博
贤契兄足下相别岁许鄙心拳拳何音问
之久间也向在杭时兄不以鄙陋弃相与往来过焉规
患焉救有善焉以相告及来 …… (第 9b 页)
幸为我致意早朝归来偷暇片时书此伸敬字殊欠谨
正勿怪冬寒惟侍奉吉庆以道自书不备洪顿首
愚弟洪顿首书奉 孟博
贤契兄足下冬寒未审动止何
似想侍奉吉庆洪昔在门下受恩最为深厚及来京师
又沐馈赆当何以报之洪自来此朝夕 …… (第 10b 页)
何足云云足下知己故曰幸有以教之
有暇万冀惠顾寒舍以慰二亲之心则兄之恩又宜如
何报也洪顿首
   又与 孙孟博
近东阳二尹过杭曾奉书必上达洪居此碌碌度日书 …… (第 11a 页)
   寄和斋博斋二先生书(一/)
学生洪顿首奉书和斋博斋二先生侍下别久思想无
已不审尊体何似想望之馀清兴殊胜常也洪家值孔
艰生计零落父老弟弱晨昏遑遑非二先生仗古人高
义则沟中瘠耳感激何可言感激何可言洪在此如常
守分而已人来布此方寸惟恕察不备洪顿首
   与 孙孟博
(一/) (第 12b 页)
友弟洪顿首 孟博
贤兄长足下两月前令人多传令尊
老官人来此今久不见到岂闻贤郎有差故中止耶然
季约在淮安日夕企望忧念沈郎 (第 13a 页)
 潜谷先祖祠宇亲尽后。诸孙鸠财买家建别庙。以长房名改题移奉。而使支孙之无宅者。入处守别庙矣。昨秋 朝家定为不祧。即当改题。移奉于宗家。而宗 孙遭
承重祖母丧。或云成 命之下。尚未 (第 263H 页)
   次东岩亭韵(以下东岩联床录)
   次东岩二十咏
   己酉五月小晦。拟上东岩戏吟。
   次 东岩老人
小诗促行
   闰月初四日夜。使洛文呼韵。各赋。
   自东岩归。街头分手。老怀怅然。涉川回顾。卯君
  岐山
岐山何尊重。难以一笔戏。君诗善尽出。鸣鸟今当至。
己酉五月小晦。拟上东岩戏吟。
居室尘愁集。无缘洗五肠。半年委枕席。三夏入清凉。欲学安心法。谁传辟谷方。与君同吃菜。携卷细商量。(卯君居东岩。安养身心。吾欲往从而患无粮。有安心法辟谷方之语。)
东岩老人
小诗促行
南涧沈痾去。东岩石榻开。举鞭豪兴发。晓穿白云来。
闰月初四日夜。使洛文呼韵。各赋。
朝昼烦 (第 141H 页)
。然昭穆已缺。世序间断。与后世侍养而不计世次者奚异。恐非圣人继绝世之义也。近者知旧家有此礼。而还承之 孙遭
其本生祖之丧。问其服制。愚以仪礼出后孙大功服答之。竟致有甲乙之论。愚窃尝谓独子为人后者。更为本生家立 (第 316L 页)
 问襄事不得已定以来月。则卒哭退俟礼月之初刚。可以行祀耶。终丁日为可乎。卒哭后祔事。当告由于先庙。而宗家既在绝远。宗孙又在草土。则告由之节。亦难行之。不告于本庙。而自此纸榜行祀。亦涉如何。何以则合于礼耶。
俯询卒哭一节。礼只云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未尝言某日。然礼既曰丧事先远日。盖葬以三月者。虽在上旬。即于三虞后刚日行卒哭。礼之常也。若报葬而待三月则当用远日之礼也。且礼云刚日三虞。

郑注曰刚阳也。取其动。贾疏曰将祔于祖。取其动义也。况于卒哭祝辞。告以来日隮祔云。则用刚日礼也。然则三月之下旬刚日行祀似可也。祔事告先庙。宗孙虽在丧中。行之似无违礼。若宗 孙遭
哀则亦自告庙行祔。其在傍亲。宜无异例。若以葬前丧人有嫌。则诸子孙中摄行。亦无不可。苟以宗孙居忧。不敢 (第 359L 页)
 肃考。兵事一付。尔祖有孙。尔作干城。外内讫庸。俊望英声。虎豹山林。隐有重轻。半夜衷甲。不竦不戁。卫士欢迎。禁门清晏。五符荣光。简策事罕。彼谁市恩。我诵麟史。义有天讨。奚用八议。元凶贳诛。怨仇潜萃。阴锋杀机。天日难罔。枭音即戮。玉洁无𧏮。福禄恺悌。令名完归。谦慎简穆。老益养威。一身忠勇。百死縻挫。信我任我。 主知惟我。旧史飏之。用诏于人。大义纯心。曰 两朝臣。
庆尚道都观察使李公墓志
故都观察使李公孝长。系出全义。高丽太师棹。其鼻祖也。公以世家华阀。为 国朝名卿。事行贤德多可书。而世既远。事迹或多未传。且公后 孙遭
家难。死亡奔迸。家乘文字。荡析靡遗。公之事愈莫详。而并其表德而无称。噫。是其后人之恨欤。李氏自丽朝。 (第 517L 页)
十一月。)
别纸。申问病伏垂死。益切哀感。平默客土孤寄。赖朋友匍匐之救。得以权厝先妣。反哭未久。藐孤 孙遭
(第 155L 页)
 答。衰外削幅裳内削幅。考之礼书。不论三年服与期功而并同上云云。皆是外削幅。未可知也。
주-D016问。今有人叠遭父母丧于一二日之内。则前丧成服。何以为之。待后丧入棺后。为之乎。前丧虽过四日。后丧若未入棺。则不可遽成前丧之服。未知如何。答。叠遭父母丧于一二日之内者。后丧未入棺之前。不可遽成前丧之服。后丧入棺后。服前丧之服。

又翊日。服后丧之服。似亦为得。然皆是臆度。未知是否。
  斩衰
주-D017问。适 孙遭
祖父母丧。承重则其母为舅姑。当服三年丧矣。其妻亦服三年乎。或言其母以主妇服。三年而将事。则其妻当服本 (第 446L 页)
异老身。蒲觞徒感愧。不敢语乡人。(一作诸人)
谨书曾王父容斋先生谪居录后
容祖忠州地。燕君甲子年。小 孙遭
盛代。严谴谪穷堧。是岁天何忍。吾家祸独偏。新诗要自遣。非敢拟遗编。(我曾祖容斋先生。燕山朝甲子夏四月 (第 240L 页)
   记任廷益生还始末
   书瞽者姜翊周异事
   辨王右军书道德经真赝说
   清静经题目辨
   书赠从 孙遭
出宰永同
   书赠从孙选
   示丰川同宗诸人
   册袱铭
   大兴寺大雄殿上梁偈
水村集卷之
。少无益而反有害。殊可叹也。余今以清静经传录于道德经之下。而尽去其增加六字。只以清静经书焉。
书赠从 孙遭
出宰永同
知县之职。世称卑微而轻之。然而分 圣主之忧。寄百里之命。环四境休戚系焉。举一邑责望萃焉。得 (第 210L 页)
无愿学之心。而年来重被索居之毒。孤陋殊甚。兹以托姻资益为幸耳。
答金警甫问目(戊午)
 承重孙或曾玄 孙遭
祖父母或曾高祖父母丧。则其妻例当从服。而其母或祖母在则当如何。退溪先生明言其祖母或母在则妻不得承重。 (第 15L 页)
 承重孙遭祖父母丧。则其母为主妇服三年。而其妻只服本服大功欤。其妻为主妇服三年欤。母与妻皆服三年欤。退溪曰曾孙为曾祖承重。而祖母或母在。则其祖母或母服重服。妻不得承重云云。沙溪曰罗尹之妻遭祖母丧。以其姑在。不欲服三年。吾反覆论之。终乃服之云云。两先生所论不同。当从何说。○承重曾玄 孙遭
曾高祖丧。而其母及祖母俱在。则其母及祖母各服本服。而其妻传重 (第 133H 页)
子女。若婿若孙。团聚一堂。杯觞饼饵。怡愉相乐。曾不知贫窭之为苦。逮夫丙申。外王考弃背。其后戊戌。不肖 孙遭
母丧。而不肖之弟若妹。继而殁者三。第四姨母内外俱没。而其子女又随而夭。惟馀一孤女。相居落落。存没之不 (第 302L 页)
为甚物。幸勿为咎。特然赐访。与之联镳。则以此兄之高怀旷论。溪山物色。举目莫非名理。望须毋远也。去冬与 东岩老人
来往讨话。辄道吾兄数有讲问。以衰退精神。实难的对云。想阔别多年。眼目尽高。如述道愁苦交膺。全不著一丁 (第 22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