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无道不失
其天下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
天下闻之故不敢自效愚戆数犯忌讳惟陛下省察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哀帝时为京北/尹左迁南郡太守寻免官徙合浦)
   谏赐武库兵器奏(时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 (第 13a 页)
其天下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
天下闻之故不敢自效愚戆数犯忌讳惟陛下省察
  毋将隆(字 君房
东海兰陵人哀帝时为京北/尹左迁南郡太守寻免官徙合浦)
   谏赐武库兵器奏(时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 (第 13a 页)
  陈崇劾陈遵奏(汉书/)
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历位遵爵列侯备郡守级州牧
奉使皆以举直察枉宣扬圣化为职不正身自慎始遵
初除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
跳梁顿仆坐上暮因留宿为侍婢扶卧遵知饮酒饫宴
有节礼不入寡妇之门而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轻辱

爵位羞污印韨恶不可忍闻臣请皆免
   毋将隆
收还武库兵器奏(汉书/)
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
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 (第 12b 页)
擅专也)窃以为亡益于
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书奏
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


   毋将隆
收还武库兵器奏(哀帝即位迁执金吾时侍中董贤方贵上
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云
(第 37a 页)
   (子之居东园袐器又假以天子之礼今至假以/武库兵器事事假之久假而不归乌知其非有)

   (若帝不死则尧舜禅让之事麒麟殿从容置酒/数语未可量也 毋将隆
可谓忠于其主者虽然)
   (与明主言则爱以为忠与昏主言则/反以为怨宜小人得以无忌惮也)
    (第 26a 页)
毋将隆(本传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哀帝即位/迁执金吾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
    (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隆奏云云)
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
(苏林曰用度/皆出大司农)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 (第 26a 页)
   (若帝不死则尧舜禅让之事麒麟殿从容置酒/数语未可量也毋将隆可谓忠于其主者虽然)
   (与明主言则爱以为忠与昏主言则/反以为怨宜小人得以无忌惮也)
   毋将隆(本传隆字 君房
东海兰陵人哀帝即位/迁执金吾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
    (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 (第 26a 页)
   (私用而民亦不至于困也汉以来与周异矣司/农所掌输国家之公用少府所掌给天子之私)
   (用至其所入则田租均输归之司农也陂泽市/租归之少府也观贾捐之所言与 毋将隆
所奏)
   (则财分为二矣武帝元鼎之初又复置水衡都/尉掌池苑之入故当时有都内钱四十万万水)
   (第 16a 页)
   再使上书
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阸授命不顾又吏人
知步反畔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
得生到阙庭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
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

  侯霸(字 君房
河南密人王莽败为淮平大尹保全/一郡建武初徵拜尚书令明习故典迁大司) (第 3b 页)
    哀帝免孙宝诏
司𨽻宝奏故尚书仆射崇冤请狱治尚书令昌案崇近
臣罪恶暴著而宝怀邪附下罔上以春月作诋欺遂其
奸心盖国之贼也传不云乎恶利口之覆国家其免宝
为庶人
  母将隆(字 君房
东海兰陵人历/执金吾终南郡太守)
   请收武库兵奏(隆为京兆尹迁执金吾侍中董/贤方贵幸哀帝使中黄门 (第 28a 页)
  遣将行边对

动民以行应天以实圣人复起无以易此两言
  日食论董贤奏
论自爽彻意亦恳到
  再论董贤奏
文无枝词较日食奏更为劲切
   毋将隆
  谏赐武库兵器奏
质确不繁而意已独至 (第 4a 页)
(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又曰侯霸字 君房
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
(反谓去官也行悲道泣谓百姓恋也/济曰后汉第五伦为/留霸期年/良曰 (第 28b 页)
(侯霸字 君房
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
(愿复留/霸期年)(第 27a 页)
无有所讳。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汉书·哀纪》)

左迁 毋将隆
诏((元寿元年)

制诏丞相、御史大夫:交让之礼兴,则虞、芮之讼息。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 ……。举错不繇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寮,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汉书 毋将隆
传》)

免傅嘉诏((元寿元年)

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嘉倾覆巧伪,
》: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劾云云,遂可光等奏。)

奏徙 毋将隆

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汉书 毋将隆
传》: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

奏徙张由史立

由前诬告骨


毋将隆
隆字 君房,
东海兰陵人。成帝时为大司马从事中郎,迁谏大夫,历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忤 ……徙合浦。

奏徵定陶王封事
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 毋将隆
传》:成帝末隆奏封事,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

奏请收还武库兵器
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 ……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臣请收还武库。(《汉书 毋将隆
传》)

马宫
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以射策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后为丞相史司直,迁廷尉平青州刺史、
字赣。萧咸字仲。而渔洋未及考据。盖西京人称其字。率多君公翁叔卿子长少等字。故众人一字者亦多。贾捐之, 毋将隆
俱字 (第 285L 页)
君房。
黄霸,陈万年,盖宽饶俱字次公。贡禹,韦玄成俱字少翁。孟喜,薛广德,施雠,司马相如俱字长卿。周堪,丙吉 (第 285L 页)
 臣光颜签曰。此条所称大黄飞凫等名物。皆不可考。并注删之为好。丘说参连之义。虽似该详。而其所云一人兼三人之用者。不合于周礼本注。盖古之射。以乘矢为一巡。故曰前放一矢。后放三矢也。丘说既误。则似合删。
御签曰。此条不可删。至于参连之说拔之。则海伯闻之。必当以为固陋。小学训义之相持。亦由此条之注解。当存之。
  汉武帝元狩二年。李广将四千骑。
 臣光颜签曰。此条下。取本书中哀帝时 毋将隆
言条。并下林说丘说及晁错言于文帝一条。并下丘 (第 58L 页)
说。皆可备典故而见删可惜。今并还入。丘说则节入似好。
御签曰。 毋将隆
之言。无意味。丘按亦然。不必添。晁错之说。钞亦可删亦可。
  唐府兵之法。人具弓一。
 臣光颜签曰。 (第 59H 页)
。岂以分咎为幸。而遂为谬举乎。于是嘉过矣。
扬雄目见董贤,丁傅躬宠之乱政。冯太后兄弟郑崇之死。孙宝, 毋将隆,
师丹等废黜。此皆国家安危之几。而不为一言。及不许单于朝则独上书极谏。可谓不知本矣。内之不理。何外之暇 (第 354L 页)
。今为三公。宁少差否。人主尚不见。见人臣乎。口授使者曰。位至鼎席。当怀仁辅义。阿谀顺旨。腰领断。○案 君房。
侯霸字。)
弘文馆校理李公墓碣铭
辛旽(灵山人。初为僧。名遍照。后长发为头陀。改是名。)
玄龄(字乔 (第 42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