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幸甚
臣愚幸甚
  鉴亮建言臣工以昭圣德疏(岑用宾/)
臣等待罪南垣接到邸报伏睹七月内该太常寺少卿 周怡
一本为感激天恩深厚竭沥血忱以图补报万一 (第 19b 页)
内条陈定君志以修德业等事奉圣旨 周怡
这厮抗违
降二级调外任用吏部知道钦此臣等窃念 (第 20a 页)
周怡
向事
先帝以建言得罪落职编氓二十馀年今际遇昌时仰
荷陛下推先帝遗诏召用之恩复授原职旋蒙不次迁
擢径至 (第 20a 页)
今官其遭逢真可谓不偶矣为怡者正当祗承
陛下休德之不暇何至遽有抗违而自罹明庭之辜罚
乎继旬复接邸报内录有怡前疏全抄臣等再三披阅
则见其疏内语多率直径情无忌委失人臣恭 顺之
体 …… (第 20a 页)
人直言无隐之条复终之以赞圣轨而翊皇猷尚有资
于忠荩之谕所以廓献纳之门而诱掖臣邻者诚著明
周怡
感千载之一时思效忠之有地其输诚入告务
期靖献殊不觉其言之戆直至于如此尔即怡之能直
适足以彰陛下之至圣 …… (第 22a 页)

顺之
词而姑宥之乎彼士人以危言峻节得罪废置旋
复甄用者多有改弦易辙毁方为圆而怡乃能吐露肝
膈若此纵其言狂戆 …… (第 23a 页)

后世又将谓臣等何此臣等所以不揣愚昧而不容已
于言也仰望陛下廓天地之量广大造之仁鉴臣等愚
昧之衷豁 周怡
抗违之罪或复其原职或量改别衙门
用使之策励以图后效以终补报庶乎含弘遍覆而圣
德益光大小曲成而臣工竞劝 (第 23b 页)
之僣兹搆之由也何谓无罪哉何谓无罪哉予乃
俯伏叹息茫然汗洽骇然股慄厥罪自知无复以对神
不复难
  囚对 (周怡/
)
周子被罪下狱手有梏足有镣坐卧有匣日有数人监
之客过问曰辱乎周子曰国法也而敢辱怨乎曰君罪 (第 8a 页)
  戴楚望集序(归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
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
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
被常保护之故少瘦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如聂文
蔚以兵书被系楚望更从受书狱中以故中朝士大夫

籍籍称其贤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
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
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
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余为序盖楚望
之于道勤矣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已
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
城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
所交亲者则毗陵唐应德太平 周顺之
富平杨子备并 (第 14a 页)
生先生为于
此弁甚大师问故曰我以军法论斩当揭黄世爵绝矣
今击死爵固在也师辞出果重得金
  周给谏怡 周给事顺之
论救杨御史爵并逮系诏狱五年上忽念
之赦归田里未几熊太宰浃疏谏箕仙如杨御史如前 (第 25b 页)
疏旨上追理御史及救之者密谕缇骑复逮之 顺之

居宛陵之太平既赦出策蹇归道芜湖见逻者二十馀
人左右挟之走意疑之呼谓曰得非上意不释我乎众
应曰然尾 (第 26a 页)
之益急 顺之
好谓曰累臣诚不敢望归骨第
老母在念儿得罪倚门血且枯矣愿一归拜之疾会逮
于是挟小艇归而邑令得密旨先坐其 (第 26a 页)
堂中 顺之
具道
归一拜母意令坐定不 (第 26a 页)
顺之
呼家人吾远归且饥取
草蔬与令同饭令不食 (第 26a 页)
顺之
独饭粝糗二升许令视 (第 26a 页)
其神色自若度无他乃谢别去 顺之
入母持之大恸 (第 26b 页)

跪泣曰儿不孝以狂言贾祸贻吾母忧死不足赎虽
然母当年令儿读圣贤书通朝籍幸备耳目之臣不能
缄口持禄误君父 (第 26b 页)
母勿以念儿故重不孝罪悲恸至夜
分其夫人长号欲绝 顺之
正色曰吾岂为儿女子恋者
顾高堂垂白长系请室不能一刻安膝下用是肠九回
耳漏下五鼓即诣邑庭请赴郡就逮于是 (第 26b 页)
郡之缙绅先
生乡三老盛供帐祖于郊 顺之
饮尽一杯顾诸公曰此 …… (第 26b 页)
生奠我耶众泣下不能仰视有哭失声者 顺之
慷慨语
曰狂瞽愚臣久当鈇钺幸主上仁圣不忍杀纵之归即
再逮我罪无加于前宁遂死之乎行矣与诸公会有日
也徐 (第 27a 页)
赴法官受械缇骑怜之释弗械 顺之
昂然曰天威
咫尺岂尔辈玩法地耶索械被之兼程赴诏狱狱吏希
上旨窘之万端天幸得不死语具杨御史处困记居三 (第 27a 页)
载大内火上闻火中有神人呼 顺之
同系者三人名乃
赦出 (第 27a 页)
顺之
既得出而太夫人尚无恙余客长林去太 …… (第 27a 页)
平不二舍邑之父兄子弟犹能言其事有雪涕者噫
真豪杰也
  毕太保锵
毕太保锵为京兆时休沐还里下车儿童拥纵观之呼
公名曰是毕某乃作大官公熟视抚慰曰 (第 27b 页)
交契聊缀数语特其大者焉耳若其行事则志传悉之
不敢增一词惧失实也
  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 讷溪周公
墓表(万士/)
  (和/)
明兴士大夫之学谨规矩守格套以为道在是矣而或
滞于事为形器之末有阳明先生 (第 19a 页)
者出一剖其籓篱倡
良知以诏天下世之从事其说者欣欣然足矣而或堕
于空虚无着之归自是两家角立同异纷然彼曰汝拘

此曰汝放如方圆之龃龉也然阳明之学特谓知行之
无二耳专事空谈而无复践履则末流失之矣有能不
滞于事为形器不堕于空虚无着祛一偏之弊以坐臻
乎道德之实则豪杰其人哉若余所见 讷溪周公
是已
公之学以大同为旨以诚一为功以为乾坤与人号曰
三才同也由我而之人人我同也由人而之物洪纤灵
蠢一切 …… (第 19b 页)
同则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而位育之功成矣公盖尝以
是语余而余窃之以自润者也公名怡字 顺之
号都峰
(第 20a 页)
讷溪
宁国之太平人少果敢有气节常以沟壑不忘
自励在邑庠大为督学章介庵公鉴赏文誉郁然一日
见传习录曰此圣学也 (第 20a 页)

公之再相罢而道被逮也公独使一老苍头侍行唯谨
夏公从槛车中问而得之为感泣故御史杨公爵工部
郎刘公魁 给事周公怡
沈公束先后以直谏下缇骑狱
公损月奉橐饘而致之故善包御史节节坐与中人竞 (第 20a 页)
  山中晓行
揽衣中夜起秣马早鸣鞭残月不照地明星犹在天出
门频问晓历涧暗闻泉翳翳东林外山云杂陇烟
  乌江庙
入关事已定岂在割鸿沟霸业一朝尽乌江万古流
  周 怡(一首/)
   怡字顺之宁国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除顺德 (第 28b 页)
   (电之室有清一斋有宝渊门有灵安精馨辅国/演妙之堂有八圣居有驭仙次各悬以额又别)

   (建凝道雷轩帝昼日常御之其始作也晴川疏/请停止帝怒予杖系狱与杨伯脩 周顺之
讲学)
   (囹圄中是年八月西苑神降于乩请宥三臣乃/得释俄复逮系明年宫禁火放还晴川阳明弟)
   (第 32b 页)
 洪登怀王越四月而谱成
八月提学御史耿定向知府罗汝芳建志学书
院于宣城祀先生
 洪畿初赴水西会过宁国府诸生 周怡
贡安
  国梅守德沈宠余珊徐大行等二百人有奇
  延至景德寺讲会相继不辍是年畿至定向
  汝芳规寺隙 (第 40a 页)
   拟嘉靖圣德颂二篇
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臣孙承恩谨
奏为恭颂圣德事臣伏睹迩者皇上涣发德音谕镇抚

司恁衙门原监犯人杨爵 周怡
都放了又昨该礼工二
部传奉圣谕朕思京城九门地大人众有贫穷死丧而
不能葬者有四方客死而不能归者暴露尸体 (第 10b 页)
朕甚悯
焉着五城御史督令地方查有此等即以义地瘗之臣
窃惟杨爵 周怡
俱前以言事得罪皇上弗即深咎但行
监系乃者宸衷天启不究其谴责特与释放中外臣民
莫不鼓舞欢忭仰皇上天含地 (第 10b 页)
处时时了心时时满意时时不敢放恣便是千古真
正美业区区有志未就执事能为前驱区区敢不毕力
从事
   答 周讷溪
閒中安乐境界有如唐虞洙泗非有福德者不得居此
何羡于天宫闻来书形容语诚令人兴亹亹动虽不相
似却诚慕之自 (第 20a 页)
   刘晴川公六十序
嘉靖二十年工部虞衡员外晴川刘君焕吾上封事下
诏狱是时上亲览章奏明察幽隐谓君之言和而有体
又不越他人职事故不深罪第欲稍留之以观其诚遂

与富平杨伯修姑孰 周顺之
留狱中者六年上复遣伺
三人动语食息何似有所异否闻其食乏衣穿色不沮
言不怼而讲论终岁不辍则又时时给食食 (第 48b 页)
杂于思虑知觉者也继又作
良知辨读者谓先生语良知盖尽发阳明公之本旨数
年先生简出久之出晤荆川于康郎山访 周讷溪怡

九峰庵既归习静天王寺癸丑先生年五十矣徙居阳
田是秋游玉笥山登九仙台明年赵大洲公贞吉期会
天池乃偕 (第 13a 页)
  戴楚望集序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
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
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
被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永丰聂
文蔚以兵书被系楚望更从受书狱中以故中朝士大
夫籍籍称其贤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

见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
益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
师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予为序盖楚
望之于道勤矣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
已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
安成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
其所交亲者则毗陵唐以德太平 周顺之
富平杨子修
并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予读其所往来书大抵从 (第 10a 页)
  戴锦衣家传
戴锦衣者父文润其先湖州之德清人后为安陆人安
陆今之承天府也文润家州郭外为兴府良医事睿宗
皇帝父戴隐君殁文润以毁灭性郢中人以孟子之语
题其庐曰终慕故锦衣家有终慕之堂夫人徐氏夫亡
时年二十九子经甫七岁即锦衣也家贫克励清操以

拊其孤及锦衣贵终不改其淡泊故锦衣家有高节之
堂今皇帝以亲藩入继大统国中旧臣皆用恩泽升锦
衣年甚少补环卫积功劳至指挥使锦衣之职于上十二
卫最亲贵兼领诏狱士大夫被逮者多见掠辱少有全
者而锦衣恂恂然为人尤仁恕凡被系者往往从其人
问学常保护之御史杨爵 给事中周怡
员外郎刘魁禁
系累年三人已赦出相谓曰微戴君吾等安得生至今
日乎聂尚书豹亦在系甚称锦衣之德谢都御史存儒 (第 12a 页)
学之
士能倡率讲学会尤西川书中无一世俗语罗念庵习
静一室赵大洲闻之欣然有往从意其他称述袁裕春
宋阳山 周讷溪
海刚峰毕松坡孙季泉孙立亭赵定宇
诸正人君子尤不啻若自其口出而又非献䛕当途以
希名利者此可以药世俗嫉贤 (第 46a 页)
   斛山杨先生

挺挺杨侍御直节高今古人知直节难不知问学苦狱
中究理学周钱日挥麈 (周讷溪/
钱绪山)岁寒节弥坚不茹亦不
吐之死誓靡他渊源接邹鲁嗟彼虚憍人敢与先生伍 (第 32a 页)
(讷溪
绪山时/俱以事下狱)
   观书吟
立言先立意意定始脩辞欲得辞中意当看未立时
   善利图
圣狂分足 (第 32a 页)
相继申救俱箠死狱中守益戒严人益为先生危而先
生处之自若刑部郎钱公德洪工部郎刘公魁 吏科给
事中周公怡
皆先生同志旧友先后俱以事下狱相得
甚驩然自学问相劝勉外各相戒不得言得罪事钱先
释狱先生愿有以为别钱曰 …… (第 42b 页)
事做第一等人教其子孙无他辞盖先生为人硁直
不阿而内实忠淳自少至老孳孳学问以韩苑洛马溪
田为师以杨椒山 周讷溪
刘晴川钱绪山蔡洨滨诸君
子为友险夷如一初终不贰磨砻精光展拓胸次其所
涵养者诚深以故鼎镬汤火百折不回完 (第 43b 页)
  天子幸学奖儒术百执事向风知泾县事邓公修旧补
缺增置水西馆舍集诸生异等者考德讲业四方俊乂
多归之会秀水高君念祖客游泾川博搜碑牒具录其
本末以邓公命属记余喟然叹先儒垂绪之大且久也

往在明正嘉间王文成公倡良知之学及门多大贤于
时欧阳公德为南祭酒泾文学章君棨首师之未几邹
公守益谪判广德则宣城贡东平安国戚项城衮沈御
史宠梅大参守德太平 周太常怡
时皆以诸生从游吾
郡人士知学自此始后钱公德洪王公畿友教四远诸
弟子尝假水西三寺为讲会之所延两公主讲席 (第 9b 页)
残破状讲臣云不虞敌人深入上嗫
嚅唇吻间将有所商略而中官王本者辄从旁厉声谩
骂诸臣工欺蔽先是本阴逐言官 周公怡
陆公凤仪实
欲借此恫喝臣僚上怒本目摄之本犹语刺刺不休其
党乔朗者肘之始息上滋不悦而罢中外闻其事不敢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