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疏投台州府转奏知府不敢上 给事中吴世忠
主事潘
府言当速起以尽正人之用使者再至有司劝驾益急
遂行至京以求退而得迁非义所安辞以旧官供职不
许始 …… (第 26b 页)
南雍时地震诏诸司言事因上
章论维持风教四事而论黜吴氏及纳粟马之害尤切
连疏乞致仕六馆师生上章乞留廷臣 吴世忠
张芝吴
蕣荐益力被旨不允癸亥上命会辑通鉴纲目并续编
为纂要先生为润色官论黜晋隋胡元之统说皆有据 (第 26b 页)
遗酬答皆足以备观而互證故以次书之不在谱中论
乔氏之世于此取焉可也
   金溪吴氏族谱序
湖广布政司 参议吴君懋贞
以其父封给事中正夫君
所修族谱来请曰吾吴氏之谱逸久矣吾祖若清府君
暨若渊若浩二叔祖有遗志焉若渊之没吾 (第 3a 页)
父检其故
箧则见其所自修者而未尝出示盖慎之也吾父乃仿

康斋先生所为谱质诸欧阳氏之法博采旁證以足其
所未备又冠以宗图附以世德仕宦墓田家范及团拜
合祭诸仪八年而后成乡之为谱者莫加焉盖吾族始
浚仪唐大史兢八世而为宣公者居于蜀子孙散处于
抚旴赣邵之间金溪抚地也又五世而为四四者宋开
禧时始徙竹溪为今族凡九世而至 世忠
以年计者三
百矣而吾谱始成请序所以作之意夫姓之分而为氏
其类甚繁惟国世最大且著而其后亦或忽其所出吴 (第 3b 页)
    林俊为乔新请谥时中旨诘乔新致仕之由

     给事中吴世忠
为讼冤以邹鲁之劾乔新比
    于蒋之奇劾欧阳修胡纮劾朱子是诚太过
    然核其立朝始末岳岳怀方在 (第 1b 页)

以祭葬俾夫妻有归子孙有望以为圣朝人臣之劝缘
系乞恩优厚病故大臣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吏科给事中臣 吴世忠
谨题为公赠谥以彰劝惩事先
该传闻江西致仕刑部尚书何乔新病故士类咨嗟皆
有哲人渐逝之叹续该钦差巡视江西 …… (第 40a 页)
明公论之至今久愈难掩前该巡按御史
陈铨已经具奏辩其诬谤之故又该巡抚都御史林俊
疏其行事欲举赠谥之典而 给事中吴世忠
又详议而
申论之且曰邹鲁摈于圣朝死于积恶人皆为公道之
庆为何乔新之快因是而重赐其赠谥实为海内众人
之 …… (第 45a 页)
弘治拾伍年拾贰月内终于其家伏蒙朝廷
遣官赐以葬祭后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俊右副都
御史韩邦问吏科给事中 吴世忠
本县知县张灿各具 (第 57a 页)
婴娶胡氏千户女渊娶邹氏助教女女某适
知府徐用济季子庠生徽庆孙某御史卜某年月日葬
某原而当反命阙下乃以 吏科左给事中吴懋贞
状来
乞铭玘前趋阙过堂下拟拜因痰冲不果拜于乎不果
以是终邪是宜铭况承乏史氏铭曰
入陈辍耕前已后庚连癸 (第 17b 页)
要之终身伦纪故无瑕颣俊与 吴都宪世忠
通判弟侃
族教谕弟哲甫佥事弟典皆属陶成方易箦来俊曰凡
以属汝呜呼其何能副先生耶正德甲戌以上去正统
(第 4a 页)
不鄙其民以书满归
省母孝庙初三原王端毅公为吏部即家起为四川参
政寻转右布政使丁母忧服阕乞致仕给事杨廉 吴世
交章以学行荐吏部覆奏起用坚以引年请乃晋阶
荣禄大夫致仕瑛丰神𦡱古其学不专于该博而于天
文地志造化物 (第 13b 页)
元宣(字伯/常)
危进(字伯 明)
吴世忠(字彦贞洪/武中荐举)
徐良言(常熟/人)
潘翥(字景翔/南海人)
张经(字孔升萧山人洪武中举/明经除国子助教致仕)
石光 (第 30b 页)
吴景明(字复阳休宁人嘉靖壬子/举人官知州有西洲集) 吴世忠(字元孝歙县人/嘉靖壬子举人)
姚光虞(南海人嘉靖乙卯/举人仕至知府)
邓元锡(字汝极建昌新城人嘉靖乙卯举/人徵授翰林院待诏有潜学 (第 16b 页)
   明故通奉大夫广西左布政使庞公神道碑铭
广西左布政使庞公元化既致仕之十有二年正德丙
子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家明年丁丑其子栎将卜某
月某日葬公邑西芝山之原以国典当碑于神道乃手
录公世系历履为状托其姻友王生宗元来请铭公予

同年友昔在弘治间同朝者数年尝同考丙辰会试既
而公擢福建参政予提学江西解后于广信信宿而别
于今十有七年矣方以晤不获再为恨岂意遽执铭笔
哉宗元云宗元来时公丧未踰月栎以状略故附程学
士克勤 吴都宪懋贞
所尝赠公之文来其书曰先人以
公知已凡得所遗诗劄三复不已尝叹曰如我者二泉
也铭不于公而谁请哉予感乎其言 (第 1b 页)
  第思台湾生番戕害琉球难民一案,原与日本无干,即谓其萨峒马民人与琉球有旧,代抱不平,而琉球系我属国,尽可自行申诉,诚如尊论,无须该国代询。昨有管带烟台兵船之闽人游击 吴世忠
过谒,鸿章询其在闽带船多年,曾同美领事李仙得往台湾生番处查办杀夺美船之案,番人峤捷强狠,山径深险异常 (第 12 页)
  前恐台防调队,拟令现驻徐州之唐俊侯铭字武毅步队十三营应召,并函知雨亭、振轩二公。讵五月初二、十二两函,尚未澈览,乃奏调北洋鎗队三千、南洋二千。津防各队,现正修新城、筑台,近奉寄谕,整顿海防,碍难零星分拨。南洋防勇多系敝部,分扎要地,惟唐军在徐专备援剿者,尚可远调。昨闻雨亭等方拟调赴江干设防,特再飞函,俟奉旨后,仍檄唐军航海前去为妥。北路空虚,将调驻陕铭军填扎,为节节挪移之

计。吴桐云轮船五只,雨帅本拟以两只备调,其馀留防沪上,未知续奉谕旨有无更易?将来铭军东去应令沪船就近装载,一举两得,计覆奏奉旨及唐军奉檄,由徐拔队至瓜洲候船,展转将及一月。若由闽派轮船入江接载,须七月初旬以后。顷询 吴世忠
谓,每船祗能载三百馀人,淮军每营勇夫约七百人,是一营须两船矣。彭纪南洵为健将,留直系带练兵,于敝部情 (第 41 页)
  永保在津,因船舵损坏,修理逾月,今始告蒇,饬解船饷银一万两回闽。克鹿卜四磅已发各营操练,碍难拨回。幸吕宋尚无兵船来华。台防订购新,剋期可至,亦无须借用,致将来拨还多一周折也。日李带学生于二十二日由香港搭船出洋,似可由尊处主稿会奏,何必拘泥?大咨尚未奉到,实亦无从核办。筠仙灯节来信谓,正月初五金登干邀往海口验试新造三十八吨船二只,一名麻甲,英官浪为美管带。一名阿刺塔,英官静乐林管带。运用机器轻便灵妙。询之海部侍郎司久阿云,英人数年内始得汽机放之法,现造船尚未通行,船身铁厚不逮五分,意嫌其薄。然固中土所绝无者。赫德云:四月杪必到闽,届时乞妥细验收。雨生嫌邱千总软弱,鄙见略同。管带巨,行大洋风浪中,不至贻误否?望再与雨帅暨 吴世忠
等认真考订。管带责任甚重,诚不可轻以尝试。至应留洋弁与否?应调换弁兵之处,并求主裁,仍饬归队操练月馀 (第 204 页)
之终不归也。 孝宗时。 吴世忠
请追褒方孝孺等而不从。万历间。复祀死事诸臣。而并复建文年号。至弘光。始举追谥之典。盖此举固人主之盛德 (第 580L 页)
辈。皆逆命于 太宗。而伏节于 建文者也。然而 仁宗即位之初。首称其忠。而悉原其子孙。 孝宗弘治之中。 给事中吴世忠。
又请推恩典奖忠义。章疏一出。天下韪之。呜呼。君父之雠。天下之所共怼。人人之所必诛。而独于数子之死。  (第 189H 页)
仁宗以子而称其忠。 世忠
以臣而慕其义。雷雨涣汗于初服。封章抗烈于后世者。岂不以君臣大义。乃天之经地之义。不容一日泯灭者乎。呜 (第 18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