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书沈石田诗稿后(李东阳/)
右石田沈君启南诗若干卷吴文定公序之详矣初文
定以写本一帙视予欲有所序述尝观拟古诸歌曲爱
其醇雅有则忽忽三十馀年闻石田年益高诗日益富

至若干卷总之为若干首间始刻于苏州而文定已捐
馆舍翰林 吴编修南夫
来自苏则以石田之意速予予
怃然感之夫形声之在天下皆出于自然然亦有诗歌
以为声藻会以为形者其大用之朝廷 …… (第 9b 页)
时怀古连篇累牍则藏于其家
非遇知者敛不自售今既梓行而人诵则诗掩其画亦
未可知而惜予之不尽见也姑以是复 南夫
且终文定
之诺云石田名周苏之长洲人石田其所自号年八十
有一 (第 10a 页)
君逊业以成其义则乔太宰吕宗伯邹司成之言可考
钱硕人备德以相其夫则王特进 吴文端
文衡山之笔
有徵东沙子之先妣吕亦有衡翁之笔志矣凡此高文
钜册照映斋中则又华氏宝玉大弓子姓世守当传无 (第 19b 页)
  又
仆昨者欲从足下得诸公志铭或表状之类以益仆所
有琬琰录者耳不意乃以录草来得窥贤者著作之盛

然用是窃有助于足下也计足下不甚笔削其原稿出
何人手不雅驯乃尔以仆所知 吴文端
乃以宗伯学士
理诰敕耳后出为礼部又出为南吏部而列之大学士
王虚斋先生以南兵侍归而列之都御史周公诏太常 (第 23b 页)
卿耳赠官得侍郎先君右都御史而俱列之侍郎朱恭
靖公南吏部而去南字何也仆于国朝谥法姓名俱有
之今徐公源无谥而称忠惠徐公缙谥文敏而曰 文端
何也其它尚未可指数又仆所知者昆山周公凤鸣即 (第 23b 页)
公秩赠礼部
尚书百岁毛翁弼太子太传礼部尚书赠少保毛文简
公澄祁州守张天方公安甫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 赠太子太保吴文端公一鹏
应天府通判祝先生允明
明太仆少卿都公穆解元唐六如先生寅南京吏部尚 (第 2b 页)
曰言若不出口而折群喙貌若不胜衣而树孤砥步
武卿相而守若处子出入旃夏而视犹闾里其柔为用
而刚为体者耶 吴文端公一鹏
(第 4b 页)
南夫
长洲人也弘治中举进士改翰
林庶吉士授编修预修通鉴纂要满考进侍讲充经筵
讲官预修孝庙实录成当迁时中贵人 …… (第 4b 页)
宫既丰且亨八帙 文端
遐考令名譬彼大河不匮不盈
祁州守天方张先生安甫字汝勉筱庵先生之从子也
先生生而秀朗工属文登弘治庚戌进 (第 6a 页)
  王宾
功绩收藏在短蓬声名抛掷与秋风笔床茶灶轻簪绂
今古三人气味同
   谒三高祠         吴一鹏

垂虹亭畔三高像犹有馀风激懦夫北面何心縻爵土
东游随地是江湖冥冥霄汉飞黄鹄漠漠郊原漫绿芜
斜日瓣香增太 (第 47b 页)
   登支硎山楼       徐祯卿
谷寺怜幽密兹楼表丽观烟云连壑动竹树入门寒独
往迷前径凭高迟所欢时闻有清磬遥出暮云端
   游支硎诸山回漫兴      吴一鹏
好山是处一登临醉里诗成醒后吟婚嫁尚多儿女债
利名无复市朝心江鲈入馔秋方浅庭鹤随行岁巳深
游衍日长筋力 …… (第 27a 页)
   高景庵读旧题有感
莓苔风雨旧诗留十七年前鬓未秋岩桂拂云篁竹拱
树犹如此一搔头
   过高景山拜谒魏鹤山遗像   吴一鹏
巍然祠墓尚高峰时有云仍为扫松俎豆正隆唐祀典
衣冠无愧汉儒宗空山夜静犹闻鹤怪树年深已化龙
仰止丰神生恨 (第 32a 页)
   过车坊漾
荡舟沧波万顷摇橹白鸥渚傍不知新月东起回头过
尽东方
   宿蛟龙浦口         吴一鹏

蛟龙浦口夜停船微雨初收月满川只恐蛟龙时崛起
忽生风浪搅愁眠
 蛟龙浦口在独墅之东一名赪墩湖其东北又有 …… (第 4b 页)
 其二
桥迥低临斗楼危远插河碧桃开十里春兴复如何
   蠡口陈孝子歌(孝子名兴立蠡/口人事载郡志)  吴一鹏

孝子芒鞋并布袍孝出天性由儿曹世居蠡口治农事
家无担石穷无聊白头阿母卧床褥病中思食王家糕
王家却住临顿 …… (第 40a 页)
   晚过漕湖寄杨孟二处士三首
秋天澹澹水泠泠十里湖光镜面平红日近山霞缥缈
扁舟如在画中行
歌声迤逦瀼西村灯火人家半掩门却忆溪南孟夫子

新诗吟罢共谁论
浮云过尽月生光野径依微认草堂独倚柂楼情思恶
不知风露湿衣裳
   漕湖即事         吴一鹏
晴光如练绕村居渺渺相望十里馀叉港雾迷知有蜃
回波霜落爱多鱼送青两地山长峙(阳山虞/山相对)转漕千艘 (第 42a 页)
   游灵岩         高第
灵岩下白日万井动秋风衲子坐烟岛田家收岁功淡

云浮世外清磬落霞中我亦躬耕者萧然野思通
   灵岩访古         吴一鹏
名山只在郡城西细草青青路不迷访古却寻僧作伴
凌空聊借石为梯峰头日漏云初破洞口春归鸟自啼
风景撩人杯入 (第 30a 页)
   垂虹桥         杜庠
天垂螮蝀跨三吴桥上分明见画图七十二湾平作路
万千层浪直冲湖石阑干外青山小芦苇丛边钓艇孤
老我昔年题柱手举杯今日醉莼鲈

   舟泊垂虹         吴一鹏
溪亭疏爽枕平波避暑初从此地过高塔风霜僧院古
太湖烟水钓舟多试烹莼菜知佳甚欲采蘋花奈晚何
清玩茗杯成久 (第 29a 页)
 横山感慈坞其王鏊盛氏先茔碑乃在其黄山祖墓
 上附载于此
   太子少保资善大夫南京吏部尚书致仕赠太
   子太保谥 文端吴公
神道碑  罗钦顺 (第 34b 页)
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壬子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致
仕吴公卒于里第之正寝讣闻诏赠太子太保赐谥
遣官谕祭者四命礼部员外郎王楠护葬事其孤子
孝遂以是年十月壬寅葬公吴县阳山之原事既毕将
树碑隧道以余为 (第 35a 页)
公知巳伻来谒文余实知公虽年老
力衰短于扬厉然于谊不得辞也公讳 一鹏
(第 35a 页)
南夫
(第 35a 页)
白楼
世居苏之长洲山塘里曾祖敬祖琮考行俱隐德
不仕以公贵祖赠南京太常卿祖妣周氏赠淑人考封 …… (第 35a 页)
女五人其行状甚详乃公里
姻光禄卿王君履约所述碑盖不能尽载也铭曰
仰止苏山其高曷称魁杰嗣兴于斯为盛文定 文端

惟同性厚德清文前辉后映官高望著彼此一时或安
于近同志相维或暌而远谁实间之密云不雨有识嗟
咨允懿 (第 39a 页)
文端
轮辕信美载北载南徐驱直指归以义荣
优游故里亦既有年而又有子宽乐令终实多受祉惟 …… (第 39a 页)
皇念旧恤典加隆续之生气慰及臣工穹碑在望有岿
其封我铭曷以惟德之恭贻孙有裕流闻无穷
  吴一鹏
尚书墓在阳山吏部尚书泰和罗公钦顺为
 撰神道碑
   明礼曹郎杨君自撰生圹碑  杨循吉
堪舆上下元化 (第 39b 页)
   书沈石田诗稿后      李东阳
右石田沈君启南诗稿若干卷吴文定公叙之详矣初
文定以写本帙示余欲有所叙尝观拟古诸歌辄爱其
醇雅有则忽忽三十馀年间石田年益高诗日益富至
若干篇总之为若干首顷始刻于苏州而文定已捐馆舍
翰林 吴编修南夫
来自苏则以石田之意速予予怃然
感之夫形声之在天下皆出于自然然亦有诗歌以为 …… (第 30a 页)
时怀古连篇累牍则藏于其家非遇知者
敛不自售今既梓行而人诵则诗掩其画亦未可知而
惜余之不尽见也姑以是复 南夫
且终文定之诺云石
田名周苏之长洲人石田其所自号年八十正德十二
(某/)(某/)
   先大夫韦 (第 31a 页)
   斋稿

   (诗话存道为文毅公希孟高祖 吴尚书一鹏
妇/翁也友于杨君谦王济之与沈启南酬和尤数)
   (吟咏之暇不废诙谐乡人周宗道者修髯而皋/桥赵鸣玉无 (第 19a 页)
  发和州

楼船开旭日凉露洒征衣击楫横江浦投诗采石矶潮
来红蓼没人语白鸥飞天际瞻宫殿金陵在翠微
 吴子孝(四首/)
   子孝字纯叔长洲人 尚书一鹏
子嘉靖己丑进
   士改庶吉士授工部主事以光禄寺丞出为湖
   广参议提督太和山有玉涵堂稿(皇甫子循 (第 17b 页)
兴今南京乃皇祖开基
之地规制具存百司庶府遵奉罔缺予尝奉使而南见
小官下马道侧市民虽隔门牖亦起立俟过比 吴侍讲
南夫
云尝官礼部见国初书籍犹有存者然则品节制
度之详尚可考而知也希大制行端谨博经籍富文藻 (第 11a 页)
   井井亭铭(有序/)
苏之天平山白云泉世传有吴中第一水山半有井味
极清洌盖其支派也井旧有亭岁既久亭井俱废弘治
庚申封翰林编修吴君仲恒命工治井且伐石为亭于
是过者游者渴可饮倦可憩皆飨君之利不厌也南京
工部侍郎徐公肃名其亭曰井井君既卒葬于山麓其

编修一鹏
请予铭刻之亭中铭曰有山出云为雨于
天其在地者则为井泉凿而泓之于山之根不滓而杂
不淤而浑仰涵星辰俯鉴豪 (第 8a 页)
   书沈石田诗稿后
右石田沈君启南诗稿若干卷吴文定公序之详矣初
文定以写本一帙视予欲有所序述尝观拟古诸歌曲
爱其醇雅有则忽忽三十馀年闻石田年益高诗日益
富至若干卷总之为若干首间始刻于苏州而文定已

捐馆舍翰林 吴编修南夫
来自苏则以石田之意速予
予怃然感之夫形声之在天下皆出于自然然亦有诗
歌以为声藻绘以为形者其大用之朝廷 …… (第 4a 页)
时怀古连篇累牍则藏于其
家非遇知者敛不自售今既梓行而人诵则诗掩其画
亦未可知而惜予之不尽见也姑以是复 南夫
且终文
定之诺云石田名周苏之长洲人石田其所自号年八
十有一
   书蒙翁书刘静修诗后 (第 4b 页)
   礼部尚书汪公墓志铭

予与公先后入翰林继掌院事周旋几四十年闻公卒
既往吊哭其诸孤介其门生沈编修焘 吴编修一鹏

予铭按公状公姓汪氏讳谐字伯谐其先本浙之馀姚
祖仲仁徙仁和有医名考士渊举乡贡尝为监察御史
后赠翰林 (第 6a 页)
 传耶
围棋世称为手谈又曰坐隐二字盖晋人语也可入诗
三代以后君臣间隔近时尤甚独讲筵一时真所谓天
 颜咫尺也正德间上听讲希阔七年四月十二日上
 御文华殿时讲官石祭酒宝字邦彦 吴学士一鹏
(第 7b 页)
  南夫
邦彦讲论语大哉尧之为君章 (第 8a 页)
南夫
讲尚书天
 秩有礼章深时初为展书官班于殿西南隅因忆比
 为庶吉士时内阁试经筵宴罢有述诗曰御廊宴罢
  (第 8a 页)
   回刘太守书
清稽颡昨日令尹大人至以执事意致白金二铤谓不
肖情事未伸而使旌朝天恐不及抚奠于临事执事之

情厚矣不肖之愚尚有说于此者凡执事之加意不肖
者体孝子之心而以为亲荣也不肖之望于执事意亦
莫此为重也执事若惠顾先慈则荒庐之殡尚俟日而
启今令尹实临而人不知以礼来不肖冒昧而受之无
词以白于先亲是虚受赐也若执事未厌松民自天重
临而老亲始即土执事如加礼焉而不肖不敢辞是重
受赐也虚受之与重受皆于情有所不安用是未敢祇
领而亦不敢却敢告藏人寓诸外府俟时至而礼颁焉

存殁光宠倍万
   上西涯书
清稽颡言八月初监生赵震入京适与谦大故仓卒
讣闻旋属 南夫编修
北上托奉固齿膏及粗布引敬
近知尚以家事留连则犹未达左右也恭承代祀阙
里荐有仁言惠及东夏还朝以来圣政日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