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者数十人
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
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购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
金久之
莫知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
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
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 …… (第 7b 页)
久之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
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
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 (第 13a 页)
太牢具异物閒进车骑美女恣
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久之
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剪
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
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 …… (第 13a 页)
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
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久之
作苦闻
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
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
使前 (第 17a 页)
善而会六载大察竟用郎时蜚语谪初子与为郎
时数击鲜为宾客欢士亡论识不识慕而干者辄倾赀
赈之多贷里中富人 金久之
未能偿典两郡所入租俸
辄随手尽其官谤犹用宾客奸利事实亡状而家居宾 (第 12b 页)
般还不能去。常曰安所得一区精搆屋。读书其中以老也。顾朝廷急公。公竟不能去。时有设厅釐正璿谱事。领议政 金公寿恒。
以公才识精敏。明于谱系。荐为本厅副提调。专管谱事。间擢为咸镜道观察使。而以谱未完。后又升嘉善阶。而以 …… (第 603H 页)
。一日 下备忘。尽递公所带诸任。因而有李某非正人之 教。而朝著一变矣。镌孽鹊起。引拯为大司宪。尽窜逐 金公寿恒
以下一队士类。而朝廷为空。宋先生棘于济州。公窜机张。嗟乎。自古贤人君子。正道直行。竭忠智以事其君。谗 (第 604L 页)
申。册封 元子为 王世子。行冠礼。定婚于内阁臣金祖淳女。以问公。公曰。金氏世有名德。以金尚宪之节义。 金寿恒
父子之精忠为先祖。而文定厥祥。是天作之合也。 宗社臣民之福也。 上曰。今两家义同一室。共享和平。则岂 (第 632H 页)
   昔 显庙辛亥。老峰闵公(鼎重)赴燕。求 毅皇御笔。有人以非礼不动四大字应购。却金而去。既以东来。尤翁在华阳洞中。磨崖刻之。下有小庵。额以焕章。 文谷金公
为赋双韵四十八句。比年金副学(时粲),金执义(亮行)并追和。郑丈联轴。属我父亲及不肖胤锡。不敢辞。 …… (第 46H 页)
襕衫以来。洪武所定国子监生服制也。)翁悲且喜勒之石。幸得千年高掌劈。帝城双阙迥对待。丁丑春正相藉在。 (文谷
燕行。尝得毅皇御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烟树万人家十四字。唐人诗也。本洞有明朝所颁崇祯十年丁丑大统历。出 …… (第 46L 页)
自此焕隈隩。遂为茆庵锡嘉号。五台痴忠亦僧气。居肰顶礼勤瞻视。民彝物则易掁触。硕果微阳讵全蚀。好歌先从 文谷
吐。故庙终赖黄江护。晚生闻风肝胆裂。涒滩明年更呜咽。(明年甲申是三周也。)青川古路绿芒屦。苦拟行行访 (第 46L 页)
也。念之念之。因记令公释褐之初。尝戏言他日作湖南伯。当以朱子大全一新帙呈似。今反作月北一郡守。郡适有 文谷
集板。意下无乃或以此新印者。欲试塞之耶。大庭先有所饷梦窝集在庋久矣。若更得此。又岂独一家之宝哉。胤锡 (第 167L 页)
诸。今令公即近密清班也。奉 命而出。归且复 命。当 圣上崇贤重道敦伦树常之日。宜有依 祖制陈闻见。如 文谷金文忠公
归自吉州。虽官婢幺么。请奖其节之为者。生等无状。请以一言仰陈之。窃闻本道泰仁县。有故忠臣飞义兵副将  (第 223H 页)
   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殆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斋。谢上蔡玩物丧志。
右吕与叔诗二十八字及下方七字。即渼上丈席手笔也。岁甲申五月。胤锡进拜奉教。自石室往来门下。先生不喜作字。或以勉副人请。肰亦须兴到挥染耳。顾以无状。自幼务汎览。不知归宿。虽请业有年。而犹未舍其旧也。既恒面命之不已。又写此一纸付诸友来授。是日胤锡盖有所慎。留院而未赴。乃得晏肰安坐。获天球弘璧之珍。而初非出于请者。噫先生所以为诫深矣。爱之亦至矣。其翌则趍谢归。辄发诸橐。以献家大人。啧啧曰此长者墨迹。而纸稍薄不可观视

久远。盍就褙焉。胤锡又谨受教。褙才讫。识其后如此。弆之巾衍。以时省览。庶几不忘父师之意云。
跋文谷农岩两世诗笔帖子
昔 明陵初服。 文谷金文忠公
谪月出山下。李君松齐郡人也。妙制印章。受知于公。后又请三洲文简。先生书此诗。既装池弆焉。子孙不克守。 (第 262H 页)
颂冤。则天人定胜之理。不殆殄乎。一鹗猛虎。元有 圣奖。壹惠华扁。可见公评。斯于宋文正与夫故相臣文忠公 金寿恒
传信之文。重可稽者。至若千璟一小官耳。其初一寒畯耳。文辞夙就。能续高丽舍人侃之家声。名行自厉。无愧故 (第 296H 页)
辄忧愤忼慨不自抑。 肃宗戊辰患宿欬。至己巳转剧。则群匈交煽而士祸作矣。病枕哽咽。有诗当钺。无几尤庵与 文谷金文忠公,
定斋朴文烈泰辅。先后翊 圣妃归全。 (第 335H 页)
大宴会。为之罢相吊。四方闻者咸曰儒林正气丧矣。四月群匈始败死。宋先生同德诸贤长弟汇征。老峰闵忠贞公, 文谷金文忠公
 启曰。权大载为人刻迫残酷。在湖臬不但勒定民租。道内儒生加以酷刑移囚。前后九十馀人。殒命者亦多。人心 …… (第 350L 页)
士翊汉诸公。为江湖交。春秋团会。有觞咏之乐。罗公金公又就先生卜邻。吴公所与论学者。先是权先生撰市南俞 文忠公
家礼源流后序。深斥尹拯所谓不记师教有无语。时象因之不靖。先生叹曰此与甲子何异。乃赠吴公诗曰斯道非耶百 (第 364L 页)
于诸大臣。领议政 金文忠公寿恒
议曰罗某等奉命不屈之状。臣虽后生。亦尝有闻。此人以介冑之士。临大节而树立如此。诚有可尚者。其时朝论激 (第 407L 页)
长司寇。判诸子言非诬。而积势张甚。不能伸其冤。及庚申积伏法。诸子复申前言。事下该曹。该曹请议于大臣。 金文忠寿恒
请㫌褒如前。 上允之。而闵文忠鼎重为重其事。请更于本府军民查得其详。又白其邑妓今玉同时殉节事参验之。 (第 537L 页)
戌拜吏曹参判。引戚畹嫌辞遆。以副提学入对。言台官权持等罢榜之论。意殊不直。李东郁引金文正尚宪以攻领相 金寿恒
之不可。时试场有冒入者。台官请罢榜。领相谓不当罢。东郁以领相之祖文正曾于 仁祖朝为勿罢之论。指斥文正 …… (第 547L 页)
嫌疑。逞其忿辞。盖更化之后。向之柄国者多伏罪。一种憸巧之徒。为日后计。随事自贰于前辈。以勿罢之论出于 文谷。
迭相诟斥。必欲角胜。人詟其气势。不敢指论。而公独言之。反被其劾。其所云嫌疑。以公之从子竹泉公参是榜也 (第 547L 页)
一公字。事我元良之教于新榜诸臣。公奏对中 旨。蒙 嘉奖。 命先拟注书。使归觐。翰林朴正源。以其外曾祖 金寿恒
被罪时。判尹公参卿宰疏为嫌。欲径出。遂改拟他人。公之仕涂抹摋。昉于此。壬申。始以假官入直。当递出。承 …… (第 582H 页)
官赞成谥齐平。齐平公有弟讳幼孙。官司圃署别提。再传而讳五纪。官司宪府执义。坐其弟五福遘燕山戊午祸。窜 久之。
宥还。又再传讳文启。有文行。为公五世祖也。高祖讳澈。进士。曾祖讳国柱。祖讳升。考讳希益。通德郎。妣宣 (第 584H 页)
不得往泄一哀。乃以前一月壬辰。略致奠需。使从弟履中。随其所治之日。陈于筵前。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吾兄。 文谷,
梦窝之适。翼翼寝庙。实惟敬承。以统我族人。而能靖重以守其身。伦法以御其家。周恤以笃其亲。其仕于朝。则 (第 494H 页)
之语。请即革罢。甲戌改纪。又为司谏。启请严讨 坤殿出宫时半日庭请及肆加诋诬者之罪。且论宋公时烈, 金公寿恒
之冤。仍请其时搆杀两臣者之罪。其为执义。盛论领议政南九万素蓄为国之诚。怪鬼辈必欲击逐。不加之罪。则奸 (第 162H 页)
有据。事事落空。末又引家世世袭忠节。反复上下。激烈悲慨。诸狱官皆曰见此供而不为之恻然者非人情也。领相 金公寿恒
以为三朝受恩。与天无极。与幺么贱孽。共构凶逆。揆以常情。似无必然。罪状未著。死于牢狱。则中外武士。必 …… (第 295H 页)
然与炳然。俱在贞翼之荐。密勿吁谟。人谓相须。如左右手。向因试士。驾过太平桥也。路出故将家遗墟。咨嗟者 久之。
今于其家收录之日。何可或为或否。柳智杰如无旌闾之事。卿于筵退后。详考文迹。旌赠间以当施之典。指一草记 (第 297H 页)
  苍玉屏
自金水西四五里。水偃虹流折而行。有岸当其冲。嵯岈攒簇。上壤下蘸。列若屏障。铺若棋盘。树轇轕覆之。岸刻曰水镜台。又刻曰松筠节操水月精神。皆八分书。书者谷云金寿增也。绝水潺湲。渡迤逦蹑蹬。至岸

上东望。翠壁插水。上干云霄。与岸差池对峙。若石门然。水经行其间。屏之称。盖以壁。或云非壁也。岸也。昔朴思庵淳。杖屦于是。殁而俎豆之。 金文谷寿恒
配焉。并有真。朴清高金恬雅笾篚在其傍。自影堂还至于楼门。畏暍引凉。颓然而坐。已而。夕阳在山。金光漾流 (第 214L 页)
矣。尚未有显刻。公之曾孙象仁。伐石丽牲。徵文于命膺。命膺何敢文焉。方公与公主之葬也。李白轩景奭志之。 金文谷寿恒
志之。郑贰相齐斗志之。三君子或正色周行。或守道山樊。皆以阿私为耻者。言之徵信。无有如三君子。以三君子 …… (第 283L 页)
以一事而盖人之平生。况人本末大约。不外乎资质材艺操履。观乎此则公之为公。可得之矣。公延日人。高丽侍中 文忠公
圃隐先生讳梦周之十一代孙。本朝右议政忠贞公讳维城之孙。高阳郡守赠左赞成讳昌徵之子。母南阳洪氏。司宪府 (第 284H 页)
掌令赠领议政 文忠公
翼汉之女。圃隐公当胜国之末。造议政公。值天朝之沦丧。孤忠大义。俱与日月争光可也。而公主降生。与公同年 …… (第 284H 页)
一年于朔宁。寻移安山郡守。京畿监司朴𥶇又奏公治行第一。升为仁川府使。明年。以湖南米纲至境臭载坐罢。 久之。
除司仆寺佥正。以老辞递。甲午二月六日卒。寿七十九。是年四月。葬于阳川之月村丙坐原。公为人。峻整有器量 (第 29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