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及也乃油油然而思之思不足又乞祠之有遗爱哉于
是乎命之曰遗爱祠
  海上平寇记(王慎中/)
守备汀漳 俞君志辅
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在鞞
芾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
容然而旂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 …… (第 11a 页)
诸费多出其境而君靖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君
大猷志辅
其字以武举推用为今官
  宣城令姜公去思记(汤显祖/)
余识宣城令荆人姜君奇方孝廉时长者后余游宣行 (第 13a 页)
监之以署都指挥佥事凤翔将都狼之
兵副使应君存卓监之以副总兵崇文将总甫之兵副
使邵君惟中监之而征蛮将军 俞君大猷
实总其事总
理军储及分理粮饷纪验功次者则左布政使郭君应
聘参政柴君涞佥事金君柱也当是之时兴师十万飞 (第 34b 页)
上下恊心将士用命即一鼓而下矣何虑之有于是谋
之总督李公迁巡按御史李公良臣 总兵俞公大猷

藩臬将领为进剿计因与众誓曰今日之事务期灭贼
上纾圣虑所不与戮力共济者明神鉴之众皆感奋遂
分属司道 (第 9b 页)
愈矣不亦可乎
  送 俞志辅
(王慎中/)
生当封万户侯死当以革裹尸此古之英雄贪功殉节
者所为慷慨而自许也其生以封侯为悦不惜一死 (第 14a 页)

求侯既得侯矣乂乌能死哉狗马实于外厩玉帛羡于
内府子女声色之美充于下陈耳目之好既以给矣口
体之养既以备矣患日之不足而巳又乌能死哉非独
然也其始所为犯难而忘死者志固不在死而在侯也

然而有死者矣所谓以此始终者其事有所不免而岂
其所自许者然哉慷慨之士不绝于世矜奋而自许吾
将何以信之曰其事有在乎犯难而志不存于侯者吾
将以是而信之矣自国家以武举求天下之虎臣几百
年而吾泉州未有应者吾友 俞君志辅
始奋然而出以
百户中其科居常作止动息与兵为徒击剑驰槊适于
持棰之嬉关弓舍矢狎于投砾之娱擐甲戴胄而踞鞍 (第 14b 页)
果然其计即日引诸酋逆之朱泾道上斩首
若干级馀贼遂夜走以故海不及篡夺其舟而还及他
酋脱而出海也公又别遣 总兵俞大猷
伏飞舰海上遮
击之溺且尽于是海既德公不敢背又闻吴淞江贼之
出为海兵所遮击益内怖日输款于公遂辇故所戴飞 (第 11b 页)
敌方斯蔑以过矣督府上其治行第一擢浙江按察
司副使治兵宁波公至立散徵调之卒训练土著踰月
皆为锐士于是与 俞总兵大猷
戚参将继光誓必旦夕
灭贼以报天子时督府已计擒王直而有诏并擒毛善 (第 43a 页)
王伯宣倭兵不进于是琏势始孤矣公乃遣将 俞大猷
击琏距琏垒五里所望见朱城二重琏匿不出然负山
险兵珠不得入公乃悬赏获琏者万金与之秩指挥贼
党有能卖琏者 (第 5b 页)
是析两广总督文武大臣而二之俾各以其一颛精治
左广其武帅则郭将军成而又益以右广 俞将军大猷
又留故汤将军克宽俾佐俞公三将军皆一时铮铮伟
出者也则又䇲以为督臣折而为抚其势稍亚势亚而
智又均则无能 (第 8b 页)
俱得以便宜行事严接济之律宽损伤之条开招抚之
令南则会二广北则会江左诸镇相掎角为应援毋得
秦越视而是时 俞参将大猷
汤参将克宽俱武勇饶材
略府君虚已而任之都指挥卢镗坐前都御史事尹凤 (第 10b 页)
迹之
公迹之果伏芦中乃扬金鼓状若焚芦者贼果整舟出
公举帜大呼矢石齐奋贼遂大败无得脱者公战功于
江南恭 俞大猷
刘显间而未尝一败北倭既累挫其选 (第 10a 页)
篆辨某儒生宿冤咸以为
神帅府有讨于猺公参其谋逡巡辞报功不获赐金纪
叙遂进福建左参政甫至而倭大来寇都督 俞大猷

破之公又参其谋比入棘所得多名士迁江西按察使
风纪肃然偕御史谳审有所平反转陜西右布政使遂
为其省左 (第 12b 页)
巡抚左广馀如故公乃大蒐罢浙兵之不称者散
遣之选募骁勇分配诸将而时时拊循慰赐加渥士奋
欲效死时右广大帅 俞大猷
智而廉左广大帅郭成勇
而贪公悉其肺腑以授 (第 12a 页)
大猷
而其驭郭成则错用威信
使叵测古田右广乱薮也公请平之上便宜八事俱报 …… (第 12a 页)
可公调狼土兵十三万七千人分七哨进攻以 大猷

副参游诸将军统之而参政柴涞副使邵惟中等监其
军檄湖广将士固守东安黎平隘防奔逸身自端移镇
梧州节制 (第 12b 页)
  上高阳师相书
谦益再疏得请巳于十二月廿九日出国门归
而奉老母读残书长为虞山下一老农不辱师
门庶其在是惟是仰筹国事俛念师恩幽忧虑

叹往复于怀义不忍以去国之人喑默而不言
也是以敢私布之恭惟老师以黄阁元老出而
视师更置将率蒐讨军实榆关一墙屹为长城
老师一日在关奴必不敢牧马南下而畿辅可
以高枕矣一旦 圣天子念老师暴露良苦趣
召还政事堂关城之事其谁任之抚道有如胡
宗宪朱纨其人者乎诸将有如戚继光 俞大猷
其人者乎语有之人各有能有不能群天下高
足阔步大言不量之徒与夫小廉曲谨矜巳傲
物之士而责之以决大计成大 (第 5a 页)
  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翔风卤酒不成醉
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度梅岭
溪流百折绕青山短发秋风夕照间身入玉门犹是梦
复从天末出梅关
  俞大猷(一首/)
   大猷字志辅晋江人世为百户嘉靖中举武进
   士累官都督同知佩征蛮将军印进右都督卒
   赠左 …… (第 6a 页)
  池上听陈老琵琶
夜深池上弄琵琶万里银河月在沙莫向尊前弹出塞
只今边将未还家
 陈 第(十一首/)
   第字季立号一斋连江人初为学官弟子 俞都
   督大猷
召致幕下教以兵法起家京营出守古 (第 13b 页)
   北历游击将军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
   (诗话一斋投笔从军受知于谭襄毅 俞武襄
戚/武毅三公江陵既没论者谓武毅不宜于北徙)
   (之岭南一斋作塞外烧荒行有云年年至后罢/防贼出塞烧 (第 14a 页)
右科之士所能应矣如此而不得
人者未之闻也唐郭忠武王出右科宋马扩亦出右科
皆为千古名臣而明之万表戚继光 俞大猷
陈第则且
以右科而讲学而穷经而卒之诸人皆为名将其所著
书足以为有明兵家之蓍蔡则今之重弓马而轻策论 (第 15b 页)
   海上平寇记
守备汀漳 俞君志辅
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在鞞
芾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
容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 …… (第 48b 页)
数郡而
玄钟所独欲书之者君所获贼在玄钟境内其调发舟
兵诸费多出其境而君清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
君名 大猷志辅
其字以武举推用为今官 (第 50a 页)
苟同于俗得于内者无所待于外君之趋舍好恶其亦
有以独得而自信也夫则余言又何能为君重哉
   送都指挥 俞君志辅

生当封万户侯死当以革裹尸此古之英雄贪名殉节
者所为慷慨而自许也其生以封侯为悦不惜一死以 (第 24a 页)
求侯既得侯矣又乌能死哉狗马实于外厩玉帛羡于
内府子女声色之美充于下陈耳目之好既以给矣口
体之养既以备矣患日之不足而已又乌能死哉非独
然也其始所为犯难而忘死者志固不在死而在侯也
然而有死者矣所谓以此始终者其事有所不免而岂
其所自许者然哉慷慨之士不绝于世矜奋而自许吾
将何以信之曰其事有在乎犯难而志不存于求侯者
吾将以是而信之矣自国家以武举求天下之虎臣几

百年而吾泉州未有应者吾友 俞君志辅
奋然而出以
百户中其科居常作止动息与兵为徒击剑驰槊适于
持棰之嬉关弓舍矢狎于投砾之娱擐甲戴胄而踞鞍 (第 25a 页)
吾何说以辞之哉遂次其语以畀之因名其石
曰肤功遗爱使归镌之以旌俞君之伐以不孤二人之
勤而慰大地里人之意 俞君名大猷
(第 56a 页)
志辅
以泉州卫
百户由武举历升为汀漳守备署都指挥佥事
    湖水利颂德碑
邑东南乡之田皆仰水于湖其浸钜而 (第 56a 页)
   与李克斋

俞都阃人来得闻广中有交州之警度其事埶不过叛
将衅臣不得志于其国逃在海中未有所附而剽掠为
寇耳想无大志异谋广中兵力未为单弱既有诸公筹
之在上而俞子为将临敌制变自有所长当即就底平
也每观当今时势极为明盛安平之候而闽浙有海上
之师湖蜀有平苗之役广中又有此警亦似纷纷然者
平陂往复亦世界大分限常使小有戒畏不为无益于
盛平而诸公往往有可仗之才自是世道之隆即如武

臣中有 俞志辅
其人何但一障一陴之用其勇略不在
近时西南名将何卿沈希仪之下而洁已拊下则有古
名将之风矣以此推之何得便 (第 5a 页)
   与廖梅南

以伯夷之清而不足于和故君子语其德则谓之圣而
举其弊犹得以隘名之行之至者犹难于全如是惟公
有伯夷之清而兼有展禽之和前贤所论居身之珍公
实得之而又非所谓处于可否之间者也不肖平生向
慕之心偶因与令弟相见而后得附通然窃自惟顽懦
之气当不为清者所容重以鄙薄虽和者亦未必肯与
之偕故虽因令弟附通而尚未敢冀贤者之不拒我也
令弟之来辄蒙手教奖与之过极非所当于此益见公

之清而能和其风正可以兴于百世之下况不肖在数
舍之近同时而生能无感奋从兹稍知廉立勉为敦宽
之行犹有可期所谓知向慕是人非徒诱奖引接必深
有以董戒督责之而后为爱之之至不肖既知慕公尚
望公有以爱我也
   与 俞虚江
海上消息久不闻真殊用惓惓使至得读尊札及详观
前后文移与平夷图说跃然以喜堂堂正正之声震叠 (第 3b 页)
岛外使虫蛇沮洳之国知有中朝天威则所诛者一范
子仪逋寇而其功乃可使莫氏有国之臣民畏惮驯服
益坚其效顺之心此为有劳于时矣烈丈夫出身兵间
将以劳定国则事有大于此者什百想在 虚江
不以此
胜自喜闻即日移兵珠厓此一种落依凭阻险蕃育丑
类根固穴深恐难卒胜不比海上之战可否易决也愿
益加 …… (第 4a 页)
公战功传益慕其人唐先生德学重海内又有
古法不轻为人作以此知沈公信名将也既与同事必
易成功渠老于广中视 虚江
新涉其地生熟决不同凡
事可以咨之耳仆于文不敢让唐先生待 (第 4b 页)
虚江
益多吾
亦当为作一文字可与沈公并行以有明于世也惟勉
之吾已泚笔以俟临纸及此令人气壮
   寄蔡松庄 …… (第 4b 页)
   八
留子行来领书无甚欲言者矣文一篇正今日作者遂
以封去有欲见者可出与观如非欲见吾文者不必自

出盖文之学不明于今甚矣骤见使之迷惑惊怪无益
也方洲尝述交游中语云总是学人与其学欧曾不若
学马迁班固不知学马迁莫如欧学班莫如曾今我此
文正是学马班岂谓学欧曾哉但其所学非今人所谓
学今人何尝学马班只是每篇中抄得三五句史汉全
文其馀文句皆举子对策与写柬寒温之套如是而谓
之学马班亦可笑也此话无处说起惟汝不可不晓他
人不必为之强聒徒取其讥讪耳属有客草草

   九
前得汝书复我所谕 俞虚江
之未可得志于北云云极
得今日之弊若汝不言我亦不觉得一说破便跃然矣
据今日内宦壅蔽与权勋相倚为奸欺岂容 (第 34a 页)
一赤忠智
勇之士成大功而不忌者乎若使功得成而后遭忌则 虚江
马革裹尸之志已快而吾与汝亦不甚深为之憾
正恐功不得成而身已受大祸如汝前书之所云者耳
世道如此时事如此 (第 34a 页)
可不痛心疾首耶所以一向不将

此意通之 虚江
近得 (第 34b 页)
虚江
来书慨然以王忾国愤为已
忧有鸣剑沙漠驰槊朔野之志此诚烈丈夫之风无双
国士非此人而谁但我已先以汝之所云 (第 34b 页)
复之欲其且
尽心于南夷之经略而勿辄以北事为念想 虚江
得吾
言自能喻矣其弟承乃兄远指欲得我一书与汝留意
推毂致之北边盖 (第 34b 页)
虚江
信我兄弟相知之深又知汝之
有志于世而当事一二大臣松溪双江皆于汝有道谊
之讲契故欲汝为之尽力非为 (第 34b 页)
虚江
尽力乃是为国家 …… (第 34b 页)
尽力求将也我已复之 虚江
云不待我以兄之分相嘱
汝自已为世道留心矣适方为汝嫂治坟在龙头山次
(第 35a 页)
虚江
人明日行故特来山中取书笔砚荒潦信笔具
此家事无可及也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