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寿夏桂翁序
今天子执符御世二十年间礼乐修明道化旁洽天人
协应和气融溢有生之类举欣欣向荣乃六月廿有九

日实我少师桂翁初度毅斋子承恩从诸大夫之末谨
再拜为一言颂公寿曰夫寿也者生生之道也生生之
道原于天地天地以生生之道生万物欲物之各遂夫
生生然天地之心可以理推不可以事功见乃立天子
付之以生生之权于是天子以其生生之道生万民然
天子不能以独理于是有宰相亦以生生之道赞佐天
子以生天子之万民是天地者生生之本也天子者生
生之主也宰相者生生之佐也 生生本
于天地其道交 (第 16a 页)
运而不穷则寿故天地为最寿 生生
寄于天子其道亦
交运而不穷不穷则久久则寿故天子亦寿 (第 16b 页)
生生
分委
于宰相其道亦与天子相为不穷故亦亨有寿考保乂
王家焉古之圣帝明王贤硕辅率为雍穆悠长之治大
较以此 (第 16b 页)
也洪惟我皇上躬上圣之德兴道致治而桂洲
公实柄机政经纶密勿启沃赞襄时雍之化万物咸若
厥有攸系 生生
之道于是乎盛昔者鲁颂之诗有曰寿
胥与试释者谓寿考者相为用也又曰三寿作朋释者 …… (第 16b 页)
谓三公寿考为君用也夫祝寿自君祝君逮臣著生道
焉于鲁国且尔况夫家天下相天下享帝命怀民心也
欤哉吾固知 生生
交运不穷之机圣天子实握之弥亿
万年祚丕基也亦惟桂洲公相之眉寿多福胥试而朋
也亶其然哉则公之为寿不其大 (第 17a 页)
且远乎予不佞窃有
感于 生生
之道而申其说如此然非独为公寿也实上
为国家灵长之祚下为生民福寿之泽庆焉
   送给諌石渠张子册封庆藩 (第 17a 页)
  梅花岭记

   张相国寓生居记
   囊云先生云树记
   枝隐轩记
    余生生
借鉴楼记
   方子留湖楼记
   不波航记
   端溪讲院先师祠记
   紫藤轩记
   平山堂记 (第 11b 页)
盖至是屏当一空遂无担石之储而
先生怡然湖上之结社也陆披云董晓山叶天益陆雪
樵皆鄞产范香谷则定产而蜀人 余生生
以寓公亦预
焉七子以扁舟共游湖上或孺子泣或放歌相和或瞠
目视岸上人多怪之先生之诗如怪峰奇澜嵯峨淡冽 …… (第 20b 页)
巴菰引火先生拂然遽曰污吾火矣晚年所居仅破屋
时至绝粒哦诗不衰先 生生
于某年月日卒于某年月
日夫人某氏葬某乡某原其愚囊稿今藏董生秉纯盖
周即墨證山所手书其铭曰
于国有益于 …… (第 21a 页)
句东遗民极盛而寓公亦多桐城方子留成都 余生生
华亭宋菊斋皆重处士诗筒往来无日不相唱和顾蕉
萃特甚尝于夏日曝衣持武略所遗绯袍泣曰此茜色
者尚与当日沙 (第 23b 页)
就其一为元辰
世臣亦诸生而自放者皆其同志也思南卒后九十馀
年同里全生过是轩而记之溯酒人伤节士也
   余生生
借鉴楼记
鄞之西湖以贺秘监尝游息于此故有小鉴湖之目借
鉴楼者故锦衣青神 (第 7b 页)
余君生生
之寓寮也 (第 7b 页)
生生
为太保
尚书肃敏公之后以尚书恩世袭锦衣其自蜀而徙燕
非一世 (第 7b 页)
生生
以明经起思由甲科进取故锦衣之官 (第 7b 页)
虽上而未任已而国亡谋结勋卫子弟兵以杀流贼不
克逃之江南参人军事又不济始来鄞其时鄞之世家
子弟丧职者多乃相与悲歌叱咜更唱迭和无虚日僦
居湖上有七子诗社详见予所作诸公志序中而 生生
最长社中奉为祭酒尝曰吾敢谓此閒乐不思蜀耶爰
署其居曰借鉴楼诸公在湖上者陆披云有观日堂宗
正庵有南轩陆 (第 8a 页)
雪樵有岁寒馆 生生
之楼皆与相望诗
笺往复昕夕旁午盖居楼中者二十年一日偶题其集
曰四明余本先大父赠公见而笑曰是所谓久假而 (第 8a 页)

归者欤 生生
始而长吁继而涕泗阑干晚年尤困以其 …… (第 8a 页)

生生
之历二十年而不舍也
  方子留湖楼记
桐城方先生子留者名授一字季子吾鄞西湖寓公也
子留以乙酉之变弃诸 …… (第 9a 页)
  不波航记

陆周明先生兄弟有屋数楹附近贺秘书祠下真隐观
湖心寺俱当其前众乐亭峙其左碧沚斜映其后楼之
旁有桥桥之旁有栅湖水入焉登楼一眺湖之胜可尽
也其名曰不波航考是航为宋澄清亭址先生尊人大
廷尉公始筑涵虚阁而先生兄弟广之周明自江上归
姚江王侍郎悬首城西门周明篡取以归藏之密室每
逢寒食重九辄招邀同志祭之航中放声恸哭哭毕各
有诗记之虽家人莫知其谁祭也张尚书之死周明已
卒春明之设祭亦必于是航焉其素往来是航者持禁
甚严稍涉山王之嫌者辄被拒祇高武选隐学王太常

水功宗徵君正庵董隐君晓山叶隐君天益范公子香
谷及先生族子雪樵吾家诸祖木翁苇翁而桐城方尔
止华亭宋菊斋成都 余生生
为寓公其时唱和最多周
顺德囊云矢不入城然每遥和其作三寓公既散李徵
君昭武朱隐君柳堂与先赠公亦屡集其中 (第 11a 页)
余生生
有湖上七子之编高隐君鼓峰有石户之吟
其中诗称极盛而尚未有人辑而汇之者承平而后诗
盟中振郑高州寒村周即 (第 27b 页)
  甬上寓公偶志
吾乡僻在海上然累代星移物换之际必多四方避地
之士其后或留或去要足以增吾乡文献之重不可遗
也国初如北平梁鹪林居鄞城东青神 余生生
桐城方
子留崇沙宋菊斋皆居湖上不波航中休宁江子云居 (第 17a 页)
   瑞麦颂(并序/)   弘文馆学士刘基撰
天厌元德九州麋沸群猾并作黎民惶惶奔走无路皇
帝提三尺剑奋起草莱指顾之间豪杰景附矛锋所向
战克攻取皇帝心知天意之有在爰举有众以与万姓
请命一征而取荆襄再征而清江浙三征而闽海率从
四征而席卷全齐五征而定周及梁遂取秦晋举燕赵

南交北貊东夷西羌海外之邦莫不望风遣使奉朔称
臣拜伏阙庭于是民获所归上下神祇咸有依托庆云
甘露荐奏祯祥帝心谦抑每让弗居洪武三年五月陜
西宝鸡县进瑞麦一茎五穗者一本三穗者三本两穗
者十有 馀本
盖自兵兴以来王保保据周宋李思齐张
思道据秦晋燕赵齐梁之间大豪小猾或凭城郭或聚
山寨皆假元为名分割境土 (第 16b 页)
芳而善人之为兰所盖久而与之化也而姑谓其然也
兰所字作吉壮游岭海中丁乱离抢攘四十年所谓撅
拔而焚纫之 馀本
根固在贞性不亏春风秋霜郁郁然 (第 28b 页)
觉以怀其生矣人之神
明出于心中正无邪其明德与天地合矣由天道以有
人物五行阴阳生杀异用情变殊致是故人物 生生本
五行阴阳徵为形色其得之也偏全厚薄胜负杂糅能
否精粗清浊昏明烦烦魂魂气衍类滋广博袭舛闳钜
琐微形以是形 …… (第 5a 页)
怒哀乐爱隐感念愠懆怨愤恐
悸虑叹饮食男女郁悠蹙咨惨舒好恶之情胥天命是
故谓之道天地之化效其能曰鬼神其 生生
也物其用
曰魂魄魂以明而从天魄以幽而从地魂官乎动魄官
乎静精能之至也官乎动者其用也施官乎静者其用
也 …… (第 6a 页)
得乎 生生
者仁反于是而害仁之谓私得乎条理者智
隔于是而病智之谓蔽巧与凿以为智者谓施诸行不
谬矣是以道不行善人者 …… (第 8a 页)
发之
读易系辞论性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阴
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巳也道也一阴一阳其 生生
乎 …… (第 8b 页)
生生
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故曰一阴一阳之
谓道 (第 9a 页)
生生
仁也未有 (第 9a 页)
生生
而不条理者条理之秩然礼
至著也条理之𢧵然义至著也以是见天地之常三者
咸得天下之至善也人物之常也故曰 (第 9a 页)
  原芝
洪武十有一年七月已卯余适香溪过故人陈如圭之
旧隐观瑞芝焉朱茎紫荣厥本惟一擢秀惟五如圭得
之豹山之先茔珍而藏之者数岁矣其色犹晔晔也见

者异之有语于旁者曰此亦有根乎余曰醴泉无原灵
芝无根使其有根则人得而植之奚足尚也又问何为
而生乎余曰古者瑶光得则玄芝出天道远吾未之能
必也徵之于人王者仁慈则有是应养有道亲耆老则
有是应应各以类然非可泥也汉唐以来其见于甘泉
之宫函德之殿定礼之门大同寿昌之柱者间乃有之
宋祥符之间山林所产州郡所进登于龙图出赐辅臣
合计三万 馀本
何其多哉是虽不侔要之皆瑞应也仁 (第 11b 页)
初鲁国大
长公主好名画以自娱玩欲得其画而张君终不肯与
他人可知己今独嘉方壶子之高趣而为是图方壶子
余本山人
恋禄于朝去其田里甚久故特以相示使
不忘乎樵牧之事亦反招隐之道也方壶子将结庵于
金先生故隐之东偏约予为 (第 66a 页)
门兄弟而予
与师交好殆三十年义不得辞乃复之曰师之文叙事
似柳河东议论似曾子固立言扶教似嵩仲灵渊源绪 馀本
于其师广智若连类引物从容譬喻又上窥王褒
刘向之伦情思泉涌蕴蓄山辉灏灏沨沨茫无畔际则
又自成一家言矣传 (第 25a 页)
   四体千文
右周伯温四体千文刻板在鄱阳中书舍人朱季宁仲
子为乐平教官以见贶者也苏州旧亦有刻板视此颇

胜元之工篆书者多矣伯温最用功其作字结体盖出
泰山李斯旧碑其著书发明斯义有说文字原六书正
讹云
   九成宫醴泉铭
右唐欧阳率更书九成宫醴泉铭石刻在西安府麟游
县缺蚀多矣凡余平生所得数十 馀本
此本得于给事
中毗陵胡源洁纸墨特胜故独存也
   哀册文 (第 19a 页)
  题儿云林木石
东海儿迂十年别昨日朱颜今白发作诗作画犹未休
酒后挥毫见三绝缘江白屋知几家参天古木僵龙蛇
苍皮半死或垂瘿赤叶未脱都成花我知用心亦独苦
众史庸奴焉足数英华巳剥 馀本
根老气尚存冰雪古
  毛女辞二解
山叶为衣双足赤何年入山不火食宫中歌舞犹能忆
犹能忆空俳佪白日晚阿房 (第 11b 页)
  瑞麦颂(并序)弘文馆学士刘基撰
天厌元德九州麋沸群猾并作黎民惶惶奔走无路
皇帝提三尺剑奋起草莱指顾之间豪杰景附矛锋所向战
克攻取

皇帝心知 天意之有在爰举有众以与万姓请命一征
而取荆襄再征而清江浙三征而闽海率从四征而席卷全
齐五征而定周及梁遂取秦晋举燕赵南交北貊东夷西羌
海外之邦莫不望风遣使奉朔称(臣/拜)
阙庭于是民获所归上下神祗咸有依托庆云丼露荐奏祯祥
帝心谦抑每让弗居洪武三年五月陜西宝鸡县进瑞麦一
茎五穗者一本三穗者三本两穗者十有 馀本
盖自兵兴以
来王保保据周宋李思齐张思道据秦晋燕赵齐梁之间大
豪小猾或凭城郭或聚山寨皆假元为名分割境土 (第 21a 页)
后转相摹刻者凡九十 馀本
而吾婺梅花本而下亦且十家
则其去真益远矣此帖出于苏才翁东斋所藏元祐戊辰米
南宫又获之才翁之子洎洎字及 (第 9b 页)
担石之储,而先生怡然。
  湖上之结社也,陆披云、董晓山,叶天益、陆雪樵皆鄞产,范香谷则定产,而蜀人 余生生
以寓公亦预焉。七子以扁舟共游湖上,或孺子泣,或放歌相和,或瞠目视岸上,人多怪之。先生之诗如怪峰奇澜, …… (第 163 页)
  处士为人,守规蹈矩,跬步不妄。工为诗,其严格律、审流派,亦如其人。顾自谓忠节之后,不肯屈身二姓。尝曰:『我家虽不敢与晋之陶氏比大,然其为世臣则一也』。闻者多笑之。当是时,甬句东迁民极盛,而寓公亦多,桐城方子留、成都 余生生
、华亭宋菊齐皆重处士,诗筒往来,无日不相喝和。顾蕉萃特甚。尝于夏日曝衣,持武略所遗绯袍泣曰:『此茜色 (第 166 页)
  雪樵名昆,字万原,鄞人,观察之族孙也。其父淳古翁善画,能得文章家三昧,而

非屑屑绘事者流。雪樵幼而工诗,补诸生。丙戌以后,自以世受国恩,不肯复出试于布政司。淳古翁曰:『善』。乃放浪为诗人。时春明方举汐社故事于湖上,故锦衣青神 余公生生
自燕来,黄山宗正庵、蛟川范香谷、同里董晓山、叶天益皆集焉,而雪樵最少。
  观日楼者,春明之居也,雪 …… (第 219 页)
    余生生
借鉴楼记

  鄞之西湖以贺秘监尝游息于此,故有小鉴湖之目。借鉴楼者,故锦衣青神 (第 230 页)
余君生生
之寓寮也 (第 230 页)
生生
为太保尚书肃敏公之后,以尚书恩世袭锦衣。其自蜀而徙燕,非一世矣 (第 230 页)
生生
以明经起,思由甲科进取,故锦衣之官虽上而未任。已而国亡,谋结勋卫子弟兵以杀流贼,不克,逃之江南,参人 (第 231 页)
军事。又不济,始来鄞。其时鄞之世家子弟丧职者多,乃相与悲歌叱,更唱迭和无虚日。僦居湖上,有七子诗社,详见予作诸公志序中。而 生生
最长,社中奉为祭酒。尝曰:『吾敢谓此间乐不思蜀耶』?爰署其居曰借鉴楼。诸公在湖上者,陆披云有观日堂, (第 231 页)
宗正庵有南轩,陆雪樵有岁寒馆。 生生
之楼,皆与相望。诗笺往复,昕夕旁午。盖居楼中者二十年。一日,偶题其集曰「四明余木秽品」。先大父赠公见 (第 231 页)
而笑曰:『是所谓久假而不归者欤』? 生生
始而长吁,继而涕泗阑干。晚年尤困。以其女适姚江,挈其孺人往依之。然犹戒诸公封固是楼,无毁伤其薪木。一 …… (第 231 页)
  呜呼!古之志士,当星移物换之际,往往弃坟墓,离乡井,章皇异地以死,以寄其无聊之感。方其伥伥何之,魂离魄散,鹪鹑之翮,欲集还翔。满目皆残山剩水之恫,更有何心求所谓清胜之处而居之?然而贤者所止,必无俗景物,遂使笔床、茶灶,永为是邦之佳话。吾鄞城郭之秀,湖上为最;湖上之秀,七桥以西为最。是楼也,适当烟云平远之区,空濛绵渺,宜乎 生生
之历二十年而不舍也。 …… (第 231 页)
  张尚书之死,周明已卒,春明之设祭,亦必于是航焉。其素往来是航者,持禁甚严,稍涉山王之嫌者辄被拒,祗高武选隐学,王太常水功、宗徵君正庵、董隐君晓山、叶隐君天益、范公子香谷及先生族子雪樵、吾家诸祖木翁、苇翁,而桐城方尔止、华亭宋

菊斋、成都 余生生
为寓公,其时唱和最多。周顺德囊云矢不入城,然每遥和其作。三寓公既散,李徵君昭武、朱隐君柳堂与先赠公亦 (第 234 页)
虎丘。复游黄陵。自称道士。葛巾方袍。四十馀年不改。七十有七而卒。友人醵金营墓于平山。立石题曰西蜀诗人 余生生
之墓。𣖎与余思复志行相同。衣冠 (第 377L 页)
浪水樵。知交过访。酒酣辄狂呼大叫。或仰天嘘唏。泣数行下。时人不得以知也。同时耆旧。如张凫客,涂子山, 余生生,
阎古古,魏叔子,余不远,徐昭法,孙宇白,胡星卿,屈翁山,杜于皇,蒋前民,陈元孝,宗子发,黄仙裳,屠东 (第 15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