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余学夔”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题刘州判墓铭后       梁 潜

泰和刘君仲启前吏部尚书槎翁之从子也尚书公虽
接物和同而中情极简重少可许然独爱仲启仲启判
陜州时以事逮至京事不白公即为廷白之仲启少负
奇气好持弓乘马尝群猎穷山中遇猛虎独前格杀之
心以此自壮既而折节读书从尚书公及其弟东园先
生讲学稍就砥砺而其才益振施之于政沛然也然人
常称仲启在州时一事云州治旧有邵公祠祠有怪尝
夜见女奴四人各丽服持一烛而出云邵公也不敢近

仲启知其怪从祠傍搜之得二老狐杀之俄又见池莲
色鲜艳殊常即命拔去之池水为之赤怪遂以息盖州
人道其事其家僮舆𨽻亦云翰林庶吉士 余学夔
又为
之传甚悉于乎亦异哉春秋左氏所记怪异事甚众后
世未免讥左氏之好怪孔子不语怪岂以其易惑而难
知也老 (第 7a 页)
   移居唱和诗序
永乐二十一年三月予以内艰服阕至京师主于东城
予姻家欧阳君允和而杨先生士奇则居西城之金城

坊所与邻者同邑 余君学夔
刘君朝宗临川王君时彦
吉水钱君习礼张君宗琏周君恂如周君功叙皆予之
旧也先生重乡谊笃世好不欲弃予于远思 (第 10a 页)
   送余侍讲归庐山序
洪熙元年二月翰林侍讲余君正安以老疾得告归庐
山同僚之士念交游之情而重离别之感相与具酒殽

饮饯于其居之南坡各赋诗以送之而命予为序盖君
与予同举进士入翰林同受先皇帝命读书于禁中凡
二十有八人出则连骑坐则联床予又与君比屋而居
从容旦暮之间探圣贤之微言窥道德之至奥发为文
章以歌颂太平之治暇则尊酒相对驩如也虽一时遭
逄之盛而诸君道同志合他自以为莫及也今二十馀
年存者仅十八人而曾君子棨王君时彦为左右春坊
大学士周君崇述为谕德罗君汝敬陈君光世 余君学

为翰林侍讲李君时勉为侍读周君孟简周君恂如
为王府长史章君尚文为考功郎中袁君添禄为主事
予为庶子与君皆 (第 16b 页)
   送余侍讲诗序
古者仕不出其国故亲戚坟墓相迩也自封建废而天
下并于一于是仕者离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千万里
之外至于久而不能归则父母弃背坟墓失所而抱无

穷之戚者往往有焉虽曰为国者不顾其私然于圣贤
教人之道未尽也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曾子
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盖不能孝于亲则不足以致
君而善俗为国者亦何赖哉圣贤之言万世之法也然
能由之者盖寡矣今天子在位以仁逮下诏群臣之任
职者皆用其爵以贵显其亲又诏凡久于其职各以次
归省亲没亦得以致享焉盖曰吾以劝忠也于是大小
之臣益感激自励翰林侍讲 余君学夔
以行谊文学有 (第 14b 页)
   送李通判复任序
永乐二十一年予自翰林侍读丁内艰起复来北京卜
居金城坊时左春坊大学士杨先生与刑部员外郎周
恂如主事张宗琏李大用及予翰林诸友王时彦 余学
钱习礼桂宗儒周功叙刘朝宗同里闬以居室屋相
接鸡犬之声相闻也之十数人者旦则各出营职迨暮
而归则从容相过 (第 20b 页)
焚香瀹茗谈笑移时而后去率以为
常大用长身秀伟详雅而谦恭蔼然有能名于时尤为

诸公所爱未几大用迎其尊府来就养丰美而端厚色
温而气和相与言论必据于理诸公皆谓有是父故宜
有是子也久之杨先生进拜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
大学士徙居澄清坊恂如为越府长史大用为应天府
通判朝宗去为九江教授宗儒以老病归予与时彦宗
琏则迁职春坊 学夔
习礼皆进用在翰林一时同处之
士各东西散去最后功叙亦徙而东凡其所居皆已易
主大用去南京相望二三千里间与 …… (第 21a 页)
子通者未
必无也则子通亦可尚也哉然思念之昔之为同列者
二十人今物故大半其存者仕于四方惟予与翰林侍
余学夔
礼曹郎中独孤乐善暨子通在京师而予三
人者亦迫于晚暮聪明日衰寒暑风湿之切中肌骨者
日盛然皆縻于职务不敢 (第 26a 页)
乎明晋勉之故因序其诗而为言如此此
予相厚之意也
   萧先生挽诗序
萧先生子上没几三十年门人翰林侍讲 余学夔
乃汇
次其哀挽之诗俾直序之直先考琼州公与先生有斯
文之好直为童子时先公以事去家未之学也及弱冠 …… (第 20b 页)
使其得伏生之年则所
成就当益盛而竟止于斯岂先生之不幸乃学者之不
幸宜乎诸君不能已于哀也师生之义薄久矣 学夔

拳拳于先生既为之传又汇次是诗可不谓厚矣乎是
亦教之至也直常感慕先生不能忘故于 (第 22a 页)
学夔
之命不
辞而为之序亦因以寓其情焉耳
   梁氏族谱序
蜀府纪善梁先生本之重脩梁氏族谱既成书其从子 (第 22a 页)
   送尹执中归省序
上在位十八年朝廷清明四方无虞壹意稽古礼文之
事既纂辑性理大全之书以嘉惠万世几务之暇又取
古昔圣贤盛德至善以致休祥者类为一书名曰为善
阴骘颁赐廷臣及内外学官弟子使知善之当为与天

之佑善如此而皆勉焉此诚开淑人心之盛意也于是
南京国子监司业吴先生德润率六馆师儒诣行在称
谢而吾友尹组执中以诸生实从行于是执中同学之
士若翰林检讨 余君学夔
进士任时敬敏尹源本深兵
科给事中刘涣士拯太学生李湘允淮与予皆在得相
与道旧故意欢甚甫三日即别去则皆不 (第 46b 页)
   王处士墓表
处士王氏讳颖字仲敏万安著姓居北郭之雁塔里曾
祖茂宁祖贵祥父菊隐皆好善乐义而不仕菊隐娶黄

氏生五子处士其季也资质丰美仪观伟然喜读书好
文艺尤明于法律交游之士相与论道理议政务语尝
倾一座闻古人奇节伟行心切慕之遇前代器物多购
藏人皆称为好古处士亦因以自号初二亲在堂处士
与诸兄朝夕奉养极孝敬亲没葬祭皆以礼怡怡恭让
未尝有间言既而诸兄各出营第宅相环列以居悉以
旧业让处士处士则脩饰之遇吉凶行礼仍聚处如一
家作好古斋作西轩翰林学士钱习礼侍讲 余学夔
(第 6a 页)
   刘叔鱼墓志铭
叔鱼讳鲤字叔鱼别号拙轩其先居邑之珠林后乃徙

今大原三冈里宋季曰荣甫者典教潮阳庭桂分教蕲
州洪武中大父仲启判陜州有治声父仕坚好学能文
不肯仕叔鱼聪敏喜读书日记千百言不忘先生长者
校其业无能出其右者台州教授周以巽翰林侍讲
学夔
皆以远大期之戊子举于乡擢教宁远邑庠宁远
僻在万山中其人素不喜学叔鱼循循善诱言行而身
化之学者多克有成 (第 16b 页)
   题刘州判墓铭后

泰和刘君仲启前吏部尚书槎翁之从子也尚书公虽
接物和同而中情极简重少许可然独爱仲启仲启判
陜州时以事逮至京师事不白公即为廷白之仲启少
负奇气好持弓乘马尝群猎穷山中遇猛虎独前格杀
之心以此自壮既而折节读书从尚书公及其弟东园
先生讲学稍就砥砺而其材益振施之于政沛然也然
人常称仲启在州时一事云州治旧有邵公祠祠有怪
尝夜见女奴四人各丽服持一烛而出云邵公也不敢

近仲启知其怪从祠旁搜之得二老狐杀之俄又见池
莲色鲜艳殊常即命拔去之池水为之赤怪遂以息盖
州人道其事其家僮舆隶亦云翰林庶吉士 余学夔

为之传甚悉于乎亦异哉春秋左氏所记怪异事甚众
后世未免讥左氏之好怪孔子不语怪岂以其易惑而
难知也老 (第 15b 页)
   跋刘氏全冲堂卷后
右全冲堂诗文一卷乃永乐中词垣诸老之为吾友刘
季诚之先君子康民作者也记之者翰林学士临江金
公幼孜咏之者国子祭酒兼侍讲豫章胡公若思学士

建安杨公勉仁侍讲王公时彦慈溪陈公光世侍读吉
水周公崇述安成李公时勉脩撰吉水罗公汝敬南康
余公正安检讨吉水钱公习礼西昌 余公学夔
江陵刘
公永清莆田黄公行中五经博士姑苏王公汝嘉典籍
兴化黄公约仲中书舍人吉水许公鸣鹤而咏焉且题
识其 (第 24b 页)
之而久久而定定而安则凡触于外者举不足
挠乎中也如陈一敬君可谓不挠者欤君尝与余交其
女兄之子翰林庶吉士 余学夔
告余曰舅氏所存如此
不为之书可乎故书所知者以附陈先生记竹林清隐
之后
   樵雪斋记
樵雪斋者吾邑王 (第 12b 页)
   送余侍讲序
宣德五年春翰林进两朝实录赐宴赉既敕吏部进纂
脩以下官士大夫之与于斯者皆忻忻仰戴德意侍讲 余学夔
不俟吏部覆奏不谋于相知即入疏自陈臣年 (第 21a 页)
将六十虽未老而缠于疾病不堪事事幸天地大德赐
矜悯俾归依园田以终老则臣未死之年皆陛下赐之
也上察其诚命致事既而吏部奏纂脩以下官皆进一
阶时同事者多自忖念其效劳不加 学夔
而沗冒宠荣
以为愧旁之观者亦嗟 (第 21b 页)
学夔
纂脩之劳多宜进于荣
乃决然辞去此其志又有加于人者 (第 21b 页)
学夔
曰吾得归荣
莫大矣即诣谢辞遂行士奇 (第 21b 页)
学夔
踰三十年同在京
二十五六年志同道契方资旦暮相慰藉于视其去能 …… (第 21b 页)
无情乎哉 学夔
明经博古负直气侃侃遇事径发不肯
苟有阿徇贵而能贫利不当其义不取而于赴患难如
饥渴于食饮有岁寒之操焉今 (第 22a 页)
西昌前辈道德风流远
矣后生晚出日陷溺污下不知自拔何幸有 学夔
归作
之仪表一振起颓弊以复往昔又士奇之所望也于其
行道以赠别
   泰和王氏族谱序
吾泰和故家唐宋来 (第 22a 页)
   西城宴集诗序
京城之中直长安门之西五六里地幽而旷居民鲜少
园池水木离落萧散之趣往往遇之如游乎城之外者

比数年士大夫稍有居于其间然其地既僻于一隅非
大官贵人气势赫奕者之所处而凡日用所需虽米酒
蔬果猝求之有不易得此岂志于荣利者之所乐居哉
居之而乐者非其人澹泊简远足乎中而无所累乎外
者欤余之居于此也凡翰林素所交游多在焉然各有
职务而欲尊俎谭咏以合群情于一日之乐者盖未暇
也永乐壬寅闰十二月诏京官并给前一岁之俸而岁
终公务亦简于是相与为醵会而治具于陈光世是月

二十有六曰晨雪初霁天气融朗光世折简以迓昼而
毕集居城西者余及曾子启王时彦 余学夔
桂宗儒章
尚文陈光世钱习礼张宗琏周恂如陈德遵彭显仁周
功叙胡永齐刘朝宗凡十五人余正安近东徙其志所
乐 …… (第 22b 页)
   对雨诗序
永乐癸卯正月乙未天子大祀于南郊前期五日百官
斋沐出宿将受誓戒是日微风东兴及午而雨霏霏冥
冥迨夕弗止春阳初畅寒冱不作而斋庐同宿者予与 余学夔
钱习礼陈光世周恂如曾鹤龄陈德遵彭显仁
胡永齐周功叙刘朝宗咸心悦神融若堪适者而焚香 (第 23b 页)
女五张叔伦刘俊秀宋平原萧可
嗣萧础绅其婿也曾孙男七澄□沛渊瀚渤潘女若干俊
闻讣请于朝将归以翰林庶吉士 余学夔
所述世系行
实来求铭呜呼三峰士奇祖父行也表先进以仪后人 (第 6a 页)
其亦孰之能禦也实方向用于时故为书此而并致期
待之意云
   余氏族谱序
翰林庶吉士 余学夔
持其父斯延先生所作余氏族谱
示余求序之予家与余氏相好非一世先曾祖待制公
与友梅先生交尝为序所著经史时 (第 8a 页)
务蒙求伯父吏部
公又交斯延先生其季子学奭吏部公婿也则 学夔

求予敢忘世好而不勉乎况族谱之作以明源本教孝 …… (第 8a 页)
得性命之学先生往从刘
先生而受焉修德厉行尝一徵诣京师以疾辞退以所
学教其乡之人与其二子二子亦卓然有成 学夔
以书
经登永乐二年进士第与翰林修撰曾棨二十八人者
同受上命进学于禁中为天下之所歆羡属望于戏余 (第 9a 页)
   史记
史记百三十卷司马子长才识高迈文章疏荡奇伟至
于状写之妙超然独出也朱子谓其粗率且疑史记当
时未删改脱稿吾郡刘申斋云史记初看甚有羡字羡
句再看但觉好三看元无一字一句羡减一字一句即
不佳岂求之笃者独得之深耶吾家八册刻板在太学
吾初印此书及文献通考皆有阙板岁馀弗克补录永

乐二年友人汤如川曾与贤 余学夔
萧省身独孤乐善
欧阳允俊登第后为庶吉士在翰林数就吾家借读一
日节假欣然来过取二书阙者共为补录及暮而毕 (第 19a 页)
   怀庆知府李君墓碑铭
河南怀庆府知府李君正统四年七月初七日卒于官
既归葬泰和千秋乡罗团之原又明年其子诚奉翰林
侍讲 余君学夔
所述事状走北京求书墓上之石余今
年七十有七衰倦甚顾尚縻公务日勉强不前乞退而 (第 1a 页)
   罗仲深墓志铭
余友曾与贤登永乐甲申进士第为翰林庶吉士又二
年其女弟之夫罗仲深继登第与与贤同官同舍踰年
与贤卒又明年仲深女兄之子曾用常亦举进士来京

师居止依舅氏未几用常又卒仲深连经纪两丧于客
外伤其中情郁抑无聊日益病犹强出事事后用常卒
之数日亦不起矣悲夫与贤惇厚易直仲深温润简静
用常俊爽端确皆吾邑之秀也幸以经术遭逢圣明之
世既出矣而皆不及下寿少试其所蕴盖士君子无不
悼惜之国家设科以来得士之盛江以西称吾邑而甲
申至丙戌两科盖又盛焉甲申升者九人陈士启汤流
独孤乐善曾与贤 余学夔
萧省身王直欧阳俊暨余侄 (第 9a 页)
末记略后
此即明卢演所述也。具言正学抗命时。金陵魏泽。谪宁海卫。匿先生幼子德宗。年九岁。托于天台衿士 余学夔。
后走华亭。依先生门下士俞允。允德宗之舅也。仍冒余姓。传九世。有名采者。为南昌司训。王弇洲诸人。各有传 (第 25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