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施非其不似也先生诸
体不烦绳削而步趋音节伯仲汉唐盖未尝求似而又
未尝不似其犹郢斤庖刃乎才益于学而言足 于文若
先生
者庶几圣人之徒哉而司马公则先生之涓札也
可以并不朽矣 (第 16a 页)
我则以时而讲阅夫武有
七德修之于君天生五材用之于民靖乱四方必以武
而底定怀其万国必用文以经纶是知武辅 于文若

霆表昊穹之怒文经于武犹舟航济巨川之津宜乎仁 (第 13b 页)
  瀛洲亭对雨
秘阁清宵近兰泉曲沼开宿烟生暮雨新水长秋苔地
向蓬莱接波分太液来凭轩多爽气疑在白云隈

  于若瀛(九首/)
   若瀛字子步济宁卫人万历癸未进士除户部
   主事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陜西赠右副都御
   史有 …… (第 22b 页)
   三聘字任卿萧山人万历癸未进士除黄梅知
   县调合肥入为兵部主事历官江西右布政使
   有祠部南舟豫章蜀游东游南华等稿 (于念东/
云任卿)
   (诗格律严整而一种恬/淡之气不减陶家风致)
  豫章夜雨
一月馀寒在高斋听雨眠夜愁牵 (第 25b 页)
   (从来不掩瑕馀子纷纷未易说拟议原非吾所/悦丈夫树立自有真何为效彼西家颦盖力攻)

   (摹拟之非然观其七律仍以历下为宗故有文/章一代李沧溟之句同时名家者冯用韫 于念)
   (东
王季木皆/拔萃者也)
  唐蒙有丝
唐蒙有丝不可以缝戴星有谷不可以舂天有匏瓜其
谁食之海有昆布其谁衣 (第 5b 页)
   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
两诵来书论及明诗之流派发蒙振滞总时运之盛衰
备风雅之正变语语解颐至云选家通病往往严于古
人而宽于近世详于东南而略于西北辄当绅书韦佩
力矫其弊惟是自淮以北私集之流传江左者久而日
希赖中立王孙之海岳灵秀集李伯承少卿之明隽赵微
生副使之梁园风雅专录北音然统计之北祇十三而
南有十七终莫得而均也明自万历后作者散而无纪

后之选者不加审择甄综寥寥当嘉靖七子后朝野附
和万古同声隆庆钜公稍变而归于和雅定陵初祀北
有于无垢冯用韫 于念东公
孝与暨季木先生南有欧
桢伯黎惟敬李伯远区用孺徐惟和郑允升归季思谢
在杭曹能始是皆大雅不群即先文恪公不 (第 14b 页)
溪可浣黄陵庙里鸟还
啼近岁滇中马韬叔云武陵路别回渔艇金谷春深落
妓钗影摇团扇愁班女艳逐微波度洛妃山东 于文若

云红楼白日怜珠坠青冢黄昏痛玉埋吾乡董叔允云
拂地霓裳回妙舞凌波罗袜冷香魂楚妃腰细难胜雨
汉女身轻合避 (第 27a 页)
民惫君为力行雇役岁省金万
计为后事式大司马石公星亟称之济宁议门摊均驿
递修学宫建仓廪又督课诸生之尤者 于君若瀛
与焉
其后相继举者甚众郓有税易砖修城自君始古渠久 (第 24a 页)
兴之文而
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
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忧国不忘
君义形 于文若
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
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 (第 18b 页)
  (县起太仆少/卿赠太常卿)
邹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洗马有雪山草匍匐吟)
王荁(字季儒慈溪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徐应聘(字伯衡昆山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太仆寺少卿) 于若瀛(字子步济宁卫人万历癸未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陜西赠右副都御史有)
  (弗告/堂集)

(第 14a 页)
  (县起太仆少/卿赠太常卿)
邹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洗马有雪山草匍匐吟)
王荁(字季儒慈溪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徐应聘(字伯衡昆山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太仆寺少卿)
于若瀛(字 子步
济宁卫人万历癸未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陜西赠右副都御史有)
  (弗告/堂集) (第 14a 页)
 志云金鱼出功婆塞江脑中有金述异志云晋桓冲
 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洛神赋腾文鱼以警乘戴
 叔伦诗池塘养锦鳞 于念东
诗跃水朱光溜嘉靖中
 王元美诗猩红数点媚清泠吴明卿诗水面文鱼作
 队行
 帝京景物略云鱼之种深赤曰金 (第 2b 页)
孝。感于神明。居忧之哀。达于邻里。丧纪未阕。竟以毁终。春秋才二十五。吁其短矣。君于世事。澹泊无所好。 于文若
嗜欲然。其学以立志为本。治心为先。覃恖力践。精骛神留。妙晢奥窅。高悟冥赜。或穆然如忘。或嶷若有立。潜 (第 161H 页)
之老也长也孤也云者然矣。但文若之言以为焉有君在。而称其子以孤可乎。至以长长。亦民之长长。子顺则不能违 于文若
不可称其子谓孤之语。并老长孤三字。一归之于民。全失絜矩之义。惜乎垂天不能明说恤孤之意。使子顺, (第 327L 页)
文若
执迷而不回也。若曰幼吾幼。则凡人之慈爱其幼。不待观感于上而自能为之。必曰恤孤者。以为亲族之中。如有无 (第 327L 页)
。篡汉之心已著。于是守正议以尼之。为大汉死。何为而不可哉。余窃以为不然。文若与操相处。凡几年矣。虽下 于文若
如许劭桥玄诸人。皆知操之奸贼。则况 (第 58L 页)
于文若
乎。 (第 58L 页)
文若
料袁绍之必无成。而不知操之篡汉。此必无之理也。然则以 (第 58L 页)
文若
之明智。卒事操何哉。盖 (第 58L 页)
文若
负甚高之才。值可为之时。而视海内群雄。皆不足与谋。卒然遇奸雄之主。爱其才勇机智足以当吾之所有。虽或料 …… (第 58L 页)
不知操之奸而事之也。业已事操。则宜若可以隐忍就功名。以卒展其才。而及其后来狼狈至此。诚出于不得已也。 文若
非愚庸碌碌人也。生于陈窦之后。闻节义之风声熟矣。爱名之重。甚于其身。若欲助成篡谋。则天下后世持清议之 (第 59H 页)
人。将以恶名加诸身。此 文若
之所顾惜也。而况操之怛中忌剋。凡才智之士。鲜有所容。以名重海内而杀孔融。以见称刚方而杀崔琰。以才辩过 (第 59H 页)
人而杀杨脩。 文若
尝为操制胜。出奇算无遗策。固已才盖天下矣。此操之所深忌也。而其篡夺之势。已成于谋九锡之日。 (第 59H 页)
文若
以为等死耳。无宁死于汉。以美名死。足矣欲以掩平生附奸之迹而欺万世青史之公。仓卒仰药。真若伏节死义之为 (第 59H 页)
者。而其实特智穷虑极。知其终不相容而计出于无聊也。然则 文若
之死。既不足以扶汉。又不足以成仁。原其失。特在于从操之初。择之不精。而未免轻于自用。可胜惜哉。夫有一 …… (第 59H 页)
而中伤矣。事已至此。虽欲自脱于穿窬之目。其可得乎。子瞻以 文若
为圣人之徒。是知子瞻亦 (第 59L 页)
文若
之徒也。以其有才而轻用同也。邵子之诗曰。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鍊金。后之君子读此而有得焉。则庶可 (第 59L 页)
于文若
之徒矣。
李生澚字词
李生从余游。其冠也。请字于余。夫澚之义奥也。源之深者流必达。故字曰公达。而系以 (第 59L 页)
诗长于风。书长于政。礼义之大宗。莫过于春秋。穷天地之变。莫过于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以孔子之圣。何 于文若
是之勤也。孔子述尧舜文武周公之道。以传于后世者。文也。圣人之文。侔天地造化。圣人何可当也。孔子之后。 (第 52L 页)
若。不曾读孟子书乎。夭寿不贰。脩身以俟之。乃立命之方。命出于天而君子有时乎夭。故有是说。自古而然。独 于文若
乎何伤。要之一死人之所不免。 …… (第 720H 页)
而向之所托于我者存则斯之谓不亡。硕果之生生也无已则虽千子万孙可也。 文若
之后。吾知其必昌。然则不可必者一时之短。可必者万岁之长。呜呼。 (第 720L 页)
文若
之目可瞑。而眉目之在吾目者不可忘。 (第 720L 页)
寂寥数语。非敢以广文若之志。特欲以青鞋布袜。蹑其后。与寓目焉。顾有区区夙约。金君子长是同。不可以有隐 于文若。
稍待天气向暖。𧀿䕽成山。方且起吾身而从吾所适。决不为世故而负此计也。 (第 168L 页)
文若
苟有意待余。相与鼎坐毗卢顶上。伸脚作步兵啸。 (第 168L 页)
文若
视余为何如人哉。岁丙午二月之望。梅山居士李夏镇夏卿序。
五宜轩诗序
轩以五宜名。名得其宜也。宜奚宜。 (第 16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