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题朱文公墨迹后(杨士奇/)
古人于墓铭碑志虽细微事必谨然纪名臣钜公之事

无小失者亦难矣韩忠献志欧阳文忠之墓其序文忠
与尹师鲁余安道坐论范文正公被黜与文忠所自志
先后不合盖功绩繁重当时止据其家子弟所述书之
不及详考也韩欧同朝最久最相知犹不免此失况文
公为张公后辈于追述能免无小失哉而公常以为愧
此大贤君子之心也以文公之学之识著一书历十馀
年义例始定而犹汲汲求正于人此皆后学所当师者
因拜观此书于京口 何彦
澄所敬识其后又录以藏于 (第 12a 页)
   宋查待制(道/)(从兄陶/)   罗 愿

查待制道字湛然与秘监陶同祖父元方以荫历殿中
侍御史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
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
尺许以馈母疾寻愈解褐馆陶尉曹彬镇徐州辟为从
事深被礼遇改兴元观察推官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
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
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徙知果州时寇党
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 何彦
忠集其徒二百馀 (第 12a 页)
邮尚以无罪去国况
明公之士卒恣行不道乎脱有一人言于朝不识明公
将何以处之阿勒呼木愕然曰业已如此为之奈 何彦
贞曰为明公计者甚不难浙东据山阻海其民颇柔驯
易制明公诚能抚定而绥辑之俾他兵不敢东向执政
柄者尚敢以嚧 (第 10b 页)
幸耳不然者则以陆君实之海
上日记邓光荐之填海录吴立夫之桑海录而或不传
不特此也以谢承华峤诸公之汉书以 何彦
鸾孙盛诸
公之晋志裴子野魏澹诸公之南北史而或不传夫其
不传乃是书之不幸也其以日星河岳之书而听其浮 (第 24a 页)
   跋晦庵先生遗墨卷后

右宋朱夫子晦庵先生手书三通观其于撰述张魏公
铭志与他书所载不同不免悔之至其所脩通鉴纲目
十年而后成然汲汲尚欲求正于人则知前贤于为文
及著书二事其不敢忽如此后进之士卒尔妄作者观
于此可不致其谨乎此卷今藏 何彦
澄氏间以请予识
把玩之馀遂书于末简以归之
   跋黄氏手泽后
黄先生手泽凡若干幅予友吏部侍郎宗载之所 (第 46a 页)
  题朱晦庵先生遗墨卷后
紫阳先生以天挺不世出之资绍承孔孟周程之学阐
明斯道垂教万世弗厌弗倦至于晚年德尊道立犹以
义理无穷笔削难竟慊然有不足之意其著通鉴纲目
褒贬大义严于华衮斧钺而繁简相发足为史学之规
范矣至观其手书自谓十年义例方定且欲求友就正

其得失则其不自满足之心为何如哉虽然岂特其心
不自满足如此观其他记张魏公事叹其不同追悔于
三十年前至恳辞赵忠简公铭志而不肯执笔则于此
尤足以见大贤君子年弥高而德弥邵道益尊而心愈
下宜天下后世尊仰之于无穷也此卷手书凡三二书
如前所云一书则折简道安问者京口 何彦
澄宝藏之
以示予于戏先生片纸只字流传于世不啻拱璧之难
得况此晚年之笔其所言尤后学所当矜式者耶拜观 (第 20a 页)
   赠刑部郎中周公墓碣铭
刑部郎中钱塘周安闻其母太宜人之讣即解官归服

丧谒予告曰先人以永乐庚寅八月十三日弃诸孤是
年九月初七日葬于钱塘玉泉先茔之次迄今正统己
未二月十九日不幸又丧吾母卜以四月某日奉柩合
葬焉惟吾二亲实有德善以庇佑我后人故安得至今
日蒙朝廷推恩褒赠先人自主事至郎中吾母始封太
安人又进封太宜人可以为荣矣顾其德善非文无以
传远墓宜有碣敢请铭于先生愿勿辞按状周氏先为
汴人有敏德者仕宋为显官从高宗南渡遂家钱塘故

今为钱塘人曾祖民则祖渊澄皆业儒考讳福字廷端
尤深于易母胡氏以洪武辛丑正月初五日生公公讳
权字可与少受业于西湖书院山长章先生长从郡庠
徐大章 何彦
恭二先生学学大进而易尤精然笃于事
亲以孝闻乡里不愿出仕当路者每欲荐之辄以亲老
辞曰吾可舍亲而逐禄邪时 (第 59a 页)
   琴趣轩记
彭水张克明有幽雅之志不汲汲于世俗所好而独好
琴其为通判同知历四郡皆以琴自随开一轩置琴其
中公事之暇即焚香静坐援琴而鼓之其心盖嚣嚣然
也克明既以自乐又使其二子学之庶亦能同其乐乃
名轩曰琴趣轩今年来北京因予故人 何彦
澄请文为 (第 3b 页)
瑄归
矣尚益脩其忠孝之道以教其子孙忠孝相传于无穷
则黄氏福禄荣名之传于后者岂有穷哉公瑄将行镇
江人士 何彦
徵等在京师相率求予文送之夫以诸人
之惓惓如此益以见黄公之宜于其人而人爱之也故 (第 19a 页)
   赠耿指挥致仕归镇江序

镇江卫指挥同知耿兴自然之守镇江久矣军政闲和
民用宁谧今年以有疾闻请俾其子祯代朝廷从之自
然既致其事而归凡相与爱厚者因予友 何彦
澄求文
以赠行自然泗水人开国功臣耿公再成之孙也初太
祖皇帝受天命起濠梁一时豪杰云合景从公最以忠
勇知 (第 12a 页)
易焉荩臣尚顾名与字而益思勉哉则福禄荣名
之归于其身益大且远矣此固诸公期望之意也故为
序以赠之
    何彦
澄挽诗序 (第 6b 页)
   皆春堂诗序

京口 何彦
澄以医名京师久矣自公卿大臣以至闾里
细民有疾多走彦澄所求医彦澄不间贫富贵贱风雨
寒暑皆往视与善药疾己 (第 12b 页)
循良之业
予期于尚坦见矣尚坦勉之
   赠吕主事序
仲贤名献丹徒人自太学生擢授户部主事当之南京
太医 何彦
澄仲贤女兄之夫也与予最相爱求予言以
赠之初仲贤来北京主于彦澄予数与相见其言谈举
止皆循循守礼法予心重 (第 16b 页)
   皆春堂记
天地以至和之气育物于春凡物之勃然以生于春者
皆此气之充也屈者以伸郁者以畅挫折而衄伏枯藁

而困悴苟遇其时莫不奋然昭苏盖天地之心造物者
之仁固如是也然尝默求其故其所酝酿以成此气之
和者亦深矣穷冬寒冱霜雪之至严凌厉凛冽摧而迫
之以敛其生意者无遗毫发使其时摧而敛之者有所
未尽则发于春者亦安能溥博弘畅如此其至耶君子
之道常使造物者之仁存乎其心天地之和万物之春
常与之接盖几乎仁道之流行矣然其学未易以至也
镇江有学医之士曰 何彦
徵挟其术以涖于大医安静 (第 13b 页)
使觊货于孙不获欲辱其妻子君厉声曰使来拘符耳何
乃非法惴人妻子邪使惭而止考满廉访使多尔济巴敕公
幕长 何公彦
敬率僚属祖饯溪浒闰人聚观谓见宪史多
矣未有如费君之贤也舟次水口有拜于沙者乃孙万户
遣以金赆拒不纳道建 (第 4b 页)
  修忠佑祠疏
磅礴扶舆灵气特钟于章贡昭明烜赫神踪实兆于嬴
秦号虽著于江东祀已传于吴下累朝褒显每加典册
之崇万姓祈占必恊蓍龟之应自兵戎之充斥致祠宇
之摧倾思将斲木而庀工须假挥金而相役美哉轮美

哉奂事固待于人为俾尔炽俾尔昌福必膺于神贶胜缘
可集盛事毋堕
  城南草堂疏
心远道人 何彦
文年老未有居室将筑草堂练圻城南
求好事者捐已金以相其役疏曰郗参军能为安道买
山史尝见美王录事不资少陵 (第 20a 页)
筑室诗已遭嗔非逢有
力之人曷济无家之客 何彦
文者伎通声律名著江湖
早尝为落魄之游晚未得栖迟之所漂流屡徙叹一枝 (第 20a 页)
景龙中累转鸿胪卿修文馆学士。持节为朔方道行军大
总管。终兵部尚书。赠侍中。

** 授 何彦
则侍御史制 (第 13a 页)
上柱国借绯 何彦
则。风
标峻远。志怀毅烈。学妙偫言。行归直道。营屯河右。克赡军
储。校律湟中。载清夷落。岁寒弥励。终 (第 13a 页)
   题朱文公墨迹后
古人于墓铭碑志虽细微事必谨然纪名臣钜公之事

无小失者亦难矣韩忠献志欧阳文忠之墓其序文忠
与尹师鲁余安道坐论范文正公被黜与文忠所自志
先后不合盖功绩繁重当时止据其家子弟所述书之
不及详考也韩欧同朝最久最相知犹不免此失况文公
为张公后辈于追述能免无小失哉而公常以为愧此
大贤君子之心也以文公之学之识著一书历十馀年
义例始定而犹汲汲求正于人此皆后学所当师者因
拜观此书于京口 何彦
澄所敬识其后又录以藏于家 (第 15a 页)
励我铭其藏亦励有位
   故太医士 何彦
澄墓志铭
医者圣人以济民于夭死所谓仁术也近世业医而能
察于阴阳表里虚寔脉證之故者鲜矣或千百有什一
(第 21a 页)
庶几焉则又视报之多寡重轻而厚薄其施于是民
不幸而死于昩医者什七八死于贪医者什二三其有
遇夫精斯术又能心圣人济民之心以施之者盖亦幸
矣余中岁多疾始患背疽因故太医院使蒋用文得

澄药之而愈后数有他疾皆彦澄药之愈不特余也
家之长幼内外有疾亦皆彦澄药之愈又不特余之家也凡余
之亲友有 …… (第 21a 页)
男三
㒞仪伦孙男若干㒞伦自乡奔父丧归葬于是学士大
夫或为文或为哀挽之诗余于彦澄尤厚为著葬铭铭曰
世有 何彦
澄固知遇之之难世无 (第 22b 页)
何彦
澄宜惝惘而
悲叹邃乎其业之精悫乎其存之厚嗟若之人兮曷不
臻于遐寿
 东里文集卷十九 (第 22b 页)
弟希武以其榇归葬泰和吾故书其行之槩
授之使表诸墓其详见诸墓铭者不复出也
   何子玉合葬墓表
太医士 何彦
徵在京师以医见重公卿大夫而于余往
还十馀年相与尤厚其为人孝友平居致其父母之乐
既徵诣京父母病且没皆不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