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之听使乞子字养
为曹氏后名显于世
  王弼传(何劭/)
弼字辅嗣何劭为其传曰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 通辨
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
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
也然圣人莫肯致言 (第 6a 页)
   重兴崇寿院碑记
崇寿院者唐至德中慧因法师所建院也其地在龙山
之北凤凰山之南旧名龙岗崇寿院以师曾说法于此
崇无量寿佛得名而历后唐长兴石晋天福则尝有教
观诸师继席其间是以吴越国王特迎志通居崇寿与
净慈永明同为国师而赵宋熙宁间则道鸿 通辨
实为
杭州佥判苏轼迎住此山迁延至明初而法师慧炬并
开大之当是时崇寿之名甲于诸方前庭海日楼岿然 (第 19b 页)
刃者皆称忠臣如此则
长平之卒尽国殇矣顾作表忠者假冠予序恐观者不
谅谓颠倒名义自我辈始则冤抑尤甚故予于 通辨

末一并及之 (第 13a 页)
足四而五帝不足六也
  迂论   宗庙略(详见 通辨)
        王 廉
天子诸侯宗庙之制中庸或问详矣惟大夫士之制则 (第 35b 页)
    (均建武末为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均到下记属县其后传言虎相与渡江)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今江淮之有猛兽犹
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
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
课制(后汉书○均记宣书原属教令以/其名近附之与前薛宣等书相类)

   同前(风俗 通辨
虎渡/为非实载均记)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渊物性之所托故江淮之间有猛
兽犹江北之有鸡豚今数为民害者咎在贪 (第 60b 页)
   书鹤山雅言后

    荷亭辩论跋
    书学蔀 通辨

    书鹖冠子后
    书陆农师解鹖冠子后
    聚珍版本鹖冠子书后
    鬼谷子跋
  (第 15b 页)
以为必无可采则深昧作者之
意矣余故欲谂夫好学深思之士而与之共读焉毋使
徒篇不知者诟病云
   书学蔀 通辨
(己巳)
此书别朱陆之学之异较然明白学者熟观之庶不为
曲说所误夫人而欲为陆氏之学亦第守陆氏之说可 (第 5b 页)
知明宗别户分门彼此互相排击而通两家之邮者
又谓说有不同理无二致然欤否欤至如琼山之朱子
学的东莞之学蔀 通辨
均为有功正学杨起元晚出请
业近溪所著天泉会语论者谓近于禅宗然考其行己
立朝亦何愧儒门实践欤我
皇上聪 (第 3b 页)
  夫圣人之道广矣大矣孔子雅言诗书执礼又其言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春秋实
所自作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由是观之六籍者岂
非学者本始哉经解别其教昭昭矣后世儒者往往盛
推其功用自汉以来列之学宫各立师授有以也故学
者博识详说不考信于六艺谓之不经国家以经取士
积习累叶旁畅曲达言义理者析秋毫矣而 通辨
之士
乃或掇华废实苟罔资位仕宦绩效日替于前有道者 (第 24b 页)
凶虚虽生菜茹而人不食四墙其社覆上栈下示不得 通辨
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方今天下闻崇之反
也咸欲褰衣手剑而叱之其先至者则拂其颈冲其匈
刃其躯切其肌后至 (第 41a 页)
熙阳氏蚤
岁尝从先生游闻见之际所得者既多乃复即群经诸
史百家之书而大肆其力焉推其所得著而为书有书
通辨
三礼纂要左氏钩玄总若干卷凡庐井车服禘
祫泉币之属礼乐典章之所系者皆为之论议其事之
本原大抵兼取杜氏通 (第 40b 页)
捷信其晚年定论一编反以为朱之初尚不逮陆虽明
季陈清澜先生著有学蔀 通辨
考其年月紏其颠倒足
破诞妄之奸然辨驳颇多发明殊少则人犹未知子朱
子之所以集诸儒大成而上接孔孟也迩年昆 (第 2b 页)
牍序)以文章作衣食断自本朝而上溯乎
就传以还(礼十年出/就外传)曾通音译名作居多(珠林晋鸠摩/罗什 通辨
夏)
(言旧经多有乖谬乃考校/三百馀卷皆其所音译)间奉鞭弭高文不少(史记假/令晏子)
(而在虽为之执 (第 10a 页)
刻二
大辨成季时请序予因次第其语授之盖以为是天地
间公共事而思求助于有道相与释去其惧云尔
  刻学蔀 通辨

东粤清澜陈先生尝为书著朱陆之辨而曰此非所以
拔本塞源也于是乎搜及佛学而又曰此非所以端本
澄源也于 (第 5b 页)
是乎特揭吾儒之正学终焉总而名之曰学

通辨
大指取裁于程子本天本心之说而多所独见
后先千万馀言其忧深其虑远肫恳迫切如拯溺救焚
声色俱变至为之狂奔 (第 6a 页)
亦往往为先儒所取固当择而读也然程氏而后若薛
文清之读书录胡敬斋之居业录罗整庵之困知记陈
清澜之学蔀 通辨
皆所以辨学术之得失丘琼山之大
学衍义补所以明政事之源委是皆羽翼经传之书不
可不深考也宋元以来之治乱则 (第 34b 页)
矣是以古之
诋毁先儒者莫若阳明也今夫黜阳明正黜夫诋毁先
儒者也何嫌何疑乎罗整庵之困知记陈清澜之学蔀 通辨
其言阳明之失至详且悉岂皆好诋毁人而为是
哓哓耶其亦有不得已者耶学术之害其端甚微而祸
最烈故自古圣贤未 …… (第 6a 页)
不敢议其学术不知管仲墨翟非无功业者也何
以见讥于孔孟其中曲折非一二语可尽嘉靖中粤东
陈清澜先生有学蔀 通辨
一书备言其弊不识先生曾
见之否近有舍亲刋其书谨以呈览又有大兴张武承
著王学质疑一编言阳明病痛亦甚深切 …… (第 15b 页)

子当与杨墨交相济也可乎假使天下无杨墨无佛老
则孔孟之道岂便不可行乎必不然矣阅理学备考中
尝采学蔀 通辨
之言此书辨阳明病痛至明至悉先生
既有取焉则此中是非固自分明矣特不欲过毁前贤
开天下轻薄之门耳此意诚厚 …… (第 19b 页)
  答同年臧介子书
别后感冒暑气半睡半起不饭者将十日矣精神疲倦
不可言忽接手教庄诵一过不觉顿爽如饮我以冰也
年兄为己为人之义最为近里著已学问以此为主脑
知必有超然于世俗之上者至论正嘉风俗之坏非姚

江之过学姚江者之过此今日调停朱王者大抵如此
立论然仆则以为有不可调停者风俗之坏实始姚江
非尽其徒之咎也若徒归狱龙溪辈而谓与姚江无干
则非惟不足以服龙溪且将使天下学者不见姚江之
失复从而学之其害可胜道耶大抵学术之弊有自末
流生者有从立教之初起者如学考亭不得则流于腐
此自末流生者也若姚江则立教之初已诞矣何待学
之不得而后流于诞此不可同日而论也学蔀 通辨
一 …… (第 20b 页)
惑所以不揆愚陋不敢自匿其所疑辄以上陈伏候教
示知先生谅其求正之心不以指摘为罪也嘉靖时清
澜陈氏学蔀 通辨
一书先生曾细阅之否近时北方有 …… (第 28a 页)
觉其非虽贲育之勇何以加诸然犹似未能尽脱其范
围所以于两家分途处犹未划然陈清澜学蔀 通辨

书辨析最精闻先生以为过峻愿高明奋其卫道之力
必使考亭姚江如黑白之不同勿有所调停其閒则大
指得而世 (第 29b 页)
  答柏乡魏荔彤
接手教并批点王学质疑知足下留心正学师门箕裘
不坠喜何如之自王学盛行以来渐渍于人心高明之
士多陷溺其中不可救药武承一书刋行不满者甚众
甚有欲毁其板者如足下之咄咄叹赏岂可多得哉嘉

靖时粤东陈清澜曾著学蔀 通辨
一书其言朱陆异同
尤详曾见之否近年新刋其书于南中当另觅奉也外
程氏读书分年日程言工夫次第确是程朱家法 …… (第 31a 页)
  答嘉定吴生燮臣
初春远辱光临匆匆言别殊觉怅然接手札知近履康
泰且刻刻以工夫进益为念此段光景殊难得也旧本
日程已抄毕谨奉归记室此本上截所载旁證甚有益
学者惜向未见止据韩求仲刋本付梓不能令学者尽

睹程氏苦心也必将此本重刻乃为善耳学蔀 通辨

册并拙刻日程质疑各二册附览其一隅集及松阳讲
义俟刷印觅便再寄尊处所有焦弱侯小学刻本便中
倘可一借 (第 34a 页)
 中下而不可以接上根乎未得其门未升其堂未入其室
 徒为调停之说适足见其妄而为朱子窃笑焉耳以余所
 见罗整庵先生记丘文庄朱子学的陈清澜学蔀 通辨

 为朱子洗剔其眉目而或犹为晚年定论援朱入陆颠倒
 附会以文其说不信朱子可也诬朱子可乎是编第芟其 (第 9b 页)
  祭表叔顾苍岩文
陇其与表叔生同里壮同学同举于乡同捷于南宫同
出于黄冈蕲水之门踪迹之密未有如我两人者也乙
卯以后陇其仕于江南表叔仕河南暌隔者数年耳嗣
后陇其读礼于家表叔以秩满需次归里又复欢聚癸
亥孟夏陇其将入都表叔造我庐而送焉偶不相值自

谓天涯仕宦终当快晤何图遂有今日耶上年八月陇
其以公事到京师有自南中来者微言表叔之凶闻犹
觊其非真孰意其信然耶表叔知深勇沉同人莫不仰
其文章学问然表叔不自以为能求进之心无已迩来
益锐志于洛闽微言尝取清澜陈氏学蔀 通辨
之书刋
刻流传谓学者入门必先辨别异同方免于认贼作子
其崇正辟邪之念卓然出于流俗之上不可摇夺陇其
深喜 (第 17b 页)
  头陀福地甘露泉记
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李公溥光以翰墨之遇行释氏之
学儒名而墨行者乎大德二年有旨来南阐扬教事椎
轮湖山葛岭之西大兴栋宇以聚其徒既而正智 通辨
禅师
空庵焦公溥照实来都提点江南诸路筑室佛殿
之右凿山泉出色白味甘饮者神醒如获醍醐于是雪
庵李公大书曰甘露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