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元词评(明涵虚子/)

马东篱如朝阳鸣凤张小山如笙鹤瑶天白仁甫如鹏
抟九霄李寿卿如洞天春晓乔梦得如神鳌鼓浪费唐
臣如三峡波涛宫大用如西风雕鹗王实甫如花间美
人张鸣善如彩凤刷羽关汉卿如琼筵醉客郑德辉如
九天珠玉白无咎如太华孤峰已上十二人为首等贯
酸斋如天马脱羁邓玉宾如幽谷芳兰滕玉霄如碧汉
閒云鲜于去矜如奎璧腾辉商政叔如朝霞散彩范子
安如竹里鸣泉徐甜斋如寒林秋月杨澹斋如碧海珊

瑚李致远如玉匣昆吾郑廷玉如佩鸾鸣玉刘廷信如
摩云老鹘吴西逸如空谷满泉秦竹村如孤云野鹤马
九皋如松阴鸣鹤石子章如蓬莱瑶草盖西村如清风
爽籁朱廷玉如百草争芳庾吉甫如奇峰散绮杨立斋
如风烟花柳杨西庵如花柳芳妍 胡紫山
如秋潭孤月
张云庄如玉树临风元遗山如穷崖孤松高文秀如金
盘牡丹阿鲁威如鹤唳青霄吕止庵如晴霞结绮荆干 (第 8a 页)
花柳芳妍 胡紫山
如秋潭孤月张云庄如玉树临风元
遗山如穷崖孤松高文秀如金盘牡丹阿噜威如鹤唳
青霄吕止庵如晴霞结绮荆干臣 (第 18a 页)
    宛平县建集仙观记

    威卫府整暇堂记 青嵓山道院记
    建伊洛五贤祠记 汴梁路城隍庙记
    真常观记  紫山胡公
祠堂记
    胙城县庙学记 宜远楼记
    移忠堂记 游东山记
    建昌陵石麟记 泛海小录 …… (第 54b 页)
  序

     紫山先生
易解序 总管范君和林远行
    易斋诗序 洪洞县王舜卿敬亲堂叙
    雪堂集类诸名公雅制序
   …… (第 56a 页)
    西溪赵君画隐小序

    崇真万寿宫都监冯君祈睛诗卷序
     紫山胡公
哀挽诗卷小叙
    朝仪备录序 恕斋诗叙
 第四十四卷
  辨说
    日用 书太极图后
    (第 56b 页)
   怪石辞
巉巉荒溪石浊滓凝太古顾虽一拳小岌立有足睹牛
神两颠撑山魍一足拄移来夸娥担劈截巨灵斧苍雯
裂荒寒老峡濯秋雨千年洪水馀石浪尚掀舞又疑秋
江蛟蜕骨委幽渚却愁出雷火下取还洞府要从五色
族轩鼎入练煮元精傥不充备豫女娲补从渠置散地

不第奇章谱
   畴昔一首寄 胡紫山(戊子十二月/二十二夜)
畴昔梦 (第 10a 页)
紫山
燕集街西居又撑瓦伞底一笑春帖馀四
顾尽佳客半是高阳徒 (第 10a 页)
紫山
正襟坐手把一卷书疾读
且称叹照眼皆骊珠乃云某近作商也真起予吾侪惜
无几炯如晓星疏正须佳眠食善保千金躯 …… (第 10a 页)
异自况良可吁 紫山
俯秋涧玉峰映污渠固知瞠其后
庶可山泽臞援毫记所遇一字不敢渝代书写离索涸
鱼聊自濡何当拊素筝醉捋桓侯 (第 11a 页)
止惊三
空呜呼以人为鉴古所取安得献此与论治道之污隆
愿君深藏勿轻出世代虽远多青虫
   紫芝歌
 继 胡紫山
集瑞堂诗韵己丑秋八月有紫芝产陶户
 朱良舍下凡五六本此最异者
陶坑削崖蜗作室和气所钟无不及非缘石涧木 (第 2a 页)
   臣
齿牙缺豁雪蒙头更有何心接俊游一自诏条颁雨露
尽催遗逸起林丘韫藏椟玉知无限刻画无盐最可羞
经济斯时公等在此身天地一虚舟
   寄 胡紫山
提刑
苍颜白发两衰翁前岁将翔马首东常喜笑谈犹不浅
静思行止略相同阊门冻锁连江雨瘴海炎开发屋风
两度生 (第 20a 页)
莫知我伤宗风通畅兮汨流有光神游故山兮阴储
吉祥倒景遗照兮土苴是扬庶几华表兮归来之章
   故翰林学士 紫山胡公
祠堂记 (第 24a 页)
紫山胡公
捐馆之三载彰德监尹托里巴哈暨廉访使
旺律与郡士民询谋佥同乃像公于治城西郭别墅之
读易堂于以揭虔妥灵致 (第 24a 页)
岁时香火之奠谂不肖交款
知平生详请书其事于石酌量契义不敢以衰耄辞夫
士有生无闻于时潜德幽光发越于后盖行义立言旷

世而相感也亦有富贵薰天振耀远迩卒然倾谢磨灭
无纪岂德薄用浅无可称述而然耶若夫其生也为人
所敬慕其殁也致人所怀思至衡于志虑见于羹墙非
人品峻绝事业显著盛德至善感格人心悦而诚服有
不可忘者安能如是哉 紫山
固名士才大夫佐理于朝
谠言直论不屈权贵作牧名藩吏畏民爱治行为诸郡
最擢任风宪击奸发伏褰衣具曕有风动百 …… (第 24b 页)
节追配昔贤矫革时弊故天下翕然想间风采皆曰
学备四科望高一世真豪杰之士争先睹为快况二
侯与郡士民执经传道质疑请益或亲炙而为矜式者
哉没而配社尸而 …… (第 25b 页)
二侯取法圣贤于千载之后行古昔所不能
行其贤于人也远矣岂止如是而已后之读斯文者将
有所兴感而取法焉公讳 祗遹
(第 26a 页)
绍闻
自号 (第 26a 页)
紫山
磁之
武安人由中书郎官历河东山东按察使济宁总管仕
至翰林学士大中大夫大德五年岁次辛丑清明前一
日记 (第 26a 页)
全书
 秋涧集卷四十三
             元 王恽 撰
  序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 紫山胡公
年未强仕应奉翰林洁居官舍者几十载致
力读书究明义理期于远大取易卦辞编书屋壁时不
肖忝在言列过而见焉询 (第 1a 页)
其故曰吾朝夕洗心将范模

四圣人庶几言行适宜而寡尤悔焉非特说夫言奇而
法也识者己以通材有用许之尔即地官佐省幕总尹
大郡提宪外台平生蕴藉见诸施设其至公正大之论
卓异特达之举固不可枚数要之伸吾志行吾道不阿
合取容于时不俯仰勉从于众可行则行不可行则止
其晚节脱屣轩冕笑傲林泉进退两间知命随时从容
中道盖棺论定皆曰 紫山
旷达英迈士也稽余畴昔谂
其得于易者为多初不知其有所著述公没之三载嗣 …… (第 1b 页)
之实迹而
取法焉未见能造其窔奥也昔宋名儒刘斯立作学易
堂记但序日用常行事而曰余学易矣论者以为得体
紫山
践履工夫形诸事业复推己所得纂而成书启 …… (第 2a 页)

林林万木水光中惨舒何待鞭奇石祷吁端能格上穹
千古盟威神力在崇真坛下振高风
    紫山胡公
哀挽诗卷小序
挽章者哀倾逝而寓夫所感之辞也予于 (第 26b 页)
紫山
既哀之
而复有以惜焉 (第 26b 页)
紫山
起诸生进擢馆阁剔历省台官至三
品寿几七秩顺受委正略无慊愧于何嗟惜所惜者材
超卓而不凡气正大而不替可以 (第 26b 页)
挺公论而励衰俗激

清风而作士气迩日天柱峰摧少微彩晦士林憔悴失
所景仰不知乾坤纯粹之精山川英秀之蕴几世几年
氤氲感会复生斯人此黄鸟之诗薤露之歌有不容己
者忝与 紫山
三世交游气合情款故其子典簿特屡徵
鄙作既序夫易解 (第 27a 页)
   五(呈周/干臣)

桑榆晚景日骎骎莫厌数相寻静怜幽境閒谈情话与
涤烦襟 济时幸有诸公在乡社好浮沈閒云却恐西
风吹去认做商霖
   鹊桥仙(寿 胡/紫山)
秋香悬桂光风转蕙掩尽寻常花卉西城来往已风流
更点检生涯次第 堂名休逸策杖流憩占尽閒中风
味鸡声才动 (第 3b 页)
  王恽

 一未除见收拾
  王盘直学士 徒单公履待制 孟攀麟待制
  宋思诚修撰  胡祗遹
应奉
   右仰照会收拾者准此
承旨王公字百一曹州东明人知人榜词赋状元皇帝
在潜时首以礼币徵焉以老儒 (第 15a 页)
入朝行以杖行商左山云药裹封
灾随腊去酒杯称寿逐年新 胡紫山
云坚辞不允老而
传几杖恩光又十年勇折桓文匡政弊力扶周孔上经
筵又云塞破乾坤享重名玉堂东观又尊荣香山如 (第 11a 页)
何公为中丞怒公不附已据摭台务百端公与廷辨不
少挫尝慨然曰郡县病极救之无它策惟当选按察使
举雷公膺 胡公祗遹
等十馀人天下赖之复以僧格奸
状告上不报而僧格奏公惷戆不听令沮挠尚书省政
将陷于辟世祖徐曰董文用朕所知 (第 6a 页)
之民力取
僻陋无用之小邦其条目甚悉言上事亦罢廿五年拜
御史中丞公曰中丞不当理细务吾当先举按察使乃
胡公祗遹
王公恽雷公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馀 (第 19a 页)
能拔出众流间索正岐根于治平者为
多无乃见几而作由儒而逃墨者邪故特乐而序云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 紫山胡公
年未强仕应奉翰林洁居官舍者几十载致
力读书究明义理期于远大取易卦辞遍书屋壁时不
肖忝在言列过而见焉询 (第 24a 页)
其故曰吾朝夕洗心将范模
四圣人庶几言行适宜而寡尤悔焉非特说夫言奇而
法也识者已以通材有用许之尔后郎地官佐省幕总

尹大郡提宪外台平生蕴藉见诸施设其至公正大之
论卓异特达之举固不可枚数要之伸吾道行吾志不
阿合取容于时不俯仰勉从于众可行即行不可即止
又其晚节脱屣轩冕笑傲林泉进退两间知命随时从
容中道盖棺论定皆曰 紫山
旷达英迈士也稽验畴昔
谂其得于易者为多初不知其有所著述公没之三载
嗣子伯驰携所著易解恳题其端公与仆自 …… (第 24b 页)
之实迹
而取法焉未见能造其窔奥也昔宋名儒刘斯立作学
易堂记但序日用常行事而曰金学易矣论者以为得
体况 紫山
践履功夫形诸事业复推已所得纂而成书
启迪后人可谓得圣贤忠恕之道矣学者复能考公平
昔操履得其端倪以之寻 (第 25a 页)
   解安卿惠红药嘉种
风翻花药春当阶平生谢朓萦吟怀我还于京三百日
空庭枉费东风来人言秋半宜求种公籞私园劳仆从
集贤解君解我心对面珍丛肯移送狂香浩态根里藏
露珠叶叶凝恩光主人帝城东畔住一花一木都向阳
知怜我屋偏城北雪早霜多禁不得行行绕遍屋西东
旋为佳人觅佳宅手提井华不敢浇造次恐伤黄玉苗

天公念花仍念我夜深暗雨鸣萧萧复疑猛洒兼繁滴
拂晓来看三叹息初逢无以效殷勤伫待红灯照瑶席
    胡紫山
挽词三首
一尊淮海话相逢抵掌扬眉四海空落日远山依旧紫
眼前回首但霜风
召节曾趋供奉班许教孤鹤缀鹓鸾鹓 (第 16b 页)
         别集类四(元/)
  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
    (臣/)等谨案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 元胡祗遹
    
(第 1a 页)
祗遹
磁州武安人元史本传载其字曰绍
    开然今民将在 (第 1a 页)
祗遹
乃文考 (第 1a 页)
绍闻
衣德言实
    周书康诰之文核其名义疑绍开当 (第 1a 页)
绍闻
    
元史乃传刻之讹也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 (第 1a 页)
    名辟 祗遹
为员外郎后官至江南浙西道提
    刑按察使延祐五年追赠礼部尚书谥 (第 1b 页)
文靖
    
是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前有其门人
    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岁
    久散佚今据永 (第 1b 页)
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釐为
    赋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二卷
    其间杂著一类 祗遹
一生所学具见于斯然
    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劄记者有似短章 …… (第 1b 页)
    以所作治安策及言事诸疏割裂颠倒各自
    为章别标篇目说者以为平时记录之稿其
    后联缀成篇而上之 祗遹
是集或亦是例欤
    史称其官右司员外郎时以论事忤奸相阿
    哈玛(案阿哈玛原作/阿合马今改正 …… (第 2a 页)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紫山大全集原序
文章以气为主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塞乎天地之间赓读 紫山胡公
文集见之矣 (第 4a 页)
紫山公

号也讳祇遹字绍开磁之武安人大父嵩泰和名臣考
德圭正大四年进士儒林郎主耀州富平簿北渡后公
未及冠便 …… (第 4a 页)
以耆儒硕德徵凡十人公在第一辞
以疾不起时年甫耳顺矣卒年六十又七书法妙一世
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唯鹿庵 紫山
两公而已平生
著述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 (第 5a 页)
紫山
集者六十七
卷公薨二十年赓以事道过彰德其子太常博士持将 (第 5a 页)
以翰林侍读学士徐某为司官长少
卿则翰林直学士高某寺丞则翰林待制杨某兼之又
设两博士以应奉翰林文字周砥 胡祗遹
摄其事博士
有印章有厅宇既辱 (第 7a 页)
祗遹
辈私自喜愧相与语曰礼
乐之为治宗庙之严焕天开圣人废五六十年而复兴
使四方之人化质直而揖让易鄙野而雍和 (第 7a 页)
   奉训大夫知泗州事王伯潜墓志铭
伯潜讳希贤正议大夫御史中丞王博文子勉之长子
太夫人申氏伯潜从父学渊源正大既冠耻以任子得
官学道日笃朝士以名父贤子同辞交荐释褐翰林擢
编修官以干局转充大司农司令史不踰年改授应奉
翰林文字爵从仕郎兼会同馆副使接伴使至元十七
年除承事郎太常博士明年升奉训大夫陜西行中书
省左右司员外郎二十年升充知泗州事泗当东西要

冲使者旁午伯潜处之裕如也而治政有声秩满省亲
于扬州二十五年五月二十有七日不幸得疾卒享年
四十有三是岁十月十有八日祔葬于中丞公之墓左
配胡氏少中大夫山东东西道 提刑按察使胡紫山

女子男三人皆不育女五人长适滏阳侍御马中顺之
子二早卒二幼铭曰
唐李元宾宋王子立才学有馀年志弗遂见 (第 28a 页)
其义则思慎其躬慎其躬则
思称其名称其名则思亨其道乎哉
   唐氏十子字序
相台唐氏一门十男子其乡大夫 紫山胡公
命之皆名
居字元若曰元善也人之居不同而同归于为善云尔 …… (第 10a 页)
不失俱为良子弟出则相望俱为名卿贤大夫他日国
史书之儒林谱之三河衣冠世家遂将推唐氏为称首
不亦可乎余于 紫山公
之言非敢益也直衍其遗馀焉 (第 11b 页)
 题跋  跋雪堂雅集后
释统仁公见示雪堂雅集二帙因最其目序四诗十有
九跋一真赞十七送丰州行诗九凡五十篇有一人再
三作者去其繁复得二十有七人副枢左山商公讳挺
中书则平章张九思右丞马绍燕公楠左丞杨镇参政

张思立翰林承旨则麓庵王公讳磐董文用徐琰李谦
阎复王构学士则东轩徐公讳世隆李槃王恽集贤学
士则苦斋雷君膺周砥宋渤张孔孙赵孟頫御史中丞
王博文刘宣吏曹尚书则谷之奇刘好礼郎中张之翰太子宾客宋道提刑使 胡祗遹
廉访使崔瑄皆咏歌其
所志喜与缙绅游者求古人之近似惟唐文畅故柳送
其行曰晋宋以来桑门上首道林道安慧远慧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