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若其
配不相畴傥失其类者俟后明哲君子刋之从正
  合首楞严经记(梵文同晋音/勇伏定意)
此经本有记云 支谶
所译出谶月支人也汉桓灵之世
来在中国其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
贵尚实中不在文饰今之小品阿阇 …… (第 2a 页)
为放光品斥重省删务令婉便若其
悉文将过三倍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
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 支谶
全本其亦应然
何者抄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至诫也安
不量末学庶几斯心载咏载玩未坠于地检其所出事 (第 15b 页)
    (见南/史)
弟子孤子王曼颖顿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僧传并
使其掎摭力寻始竟但见伟才纸弊墨渝迄未能罢若
乃至法既被名德巳兴年几五百时经六代自摩腾法

兰发轸西域安侯 支谶
荷锡东都虽迹标出没行实深
浅咸作舟梁大为利益固宜缁素传美铅椠定辞昭示
后昆揄扬往秀而道安罗什间表秦书 (第 43b 页)
十条字声一句韵
二问答三名义四经论五歌颂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
九异本十各疏其相广文如论安公又云前人出经
世高审得故本难继者也罗叉支越断凿之巧者也
窃以得本关质断巧由文旧以为凿今固非审握管之
暇试复论之先觉 (第 31a 页)
   (大藏百/字函)
大兴善寺翻经众沙门法经等敬白皇帝大檀越去五
月十日太常卿牛弘奉敕须撰众经目录经等谨即修
撰总计众经合有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
卷凡有七卷别录六卷总录一卷缮写始竟谨用进呈
经等又敬白仰惟无上法宝道洽无穷像运中途缘被

兹土昔方朔睹昆明下灰令问西域取决刘向校书天
禄阁录载已见佛经方知前汉之世正法久至非为后汉
始流此地矣但自道淡情华真伪玄隔人鲜宗敬虽有
若亡又致明帝梦感金容亲应者当是圣道凭藉皇王
大启宏奉之端耳于是发使西域专求佛经缘此摩腾
法兰创出四十二章世高 支谶
广译诸馀经部是后通
道之士相寻而至爰暨魏晋京洛之日虽有支谦康会
骤宣于金陵竺护兰炬飞译于雍洛然而信敬 (第 14a 页)
 般舟三昧经记(后汉/)
般舟三昧经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天竺菩萨竺佛朔于
洛阳出菩萨法护时传言者月支菩萨 支谶
授与河南 (第 1a 页)
。)

支敏度

敏度,豫章山沙门,成帝时与康僧渊等入都。

合首楞严经记

  此经本有记云, 支谶
所译出。谶月支人也,汉桓、灵之世来在中国。其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贵尚实中,不在文
,务令婉便,若其悉文,将过三倍,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 支谶
全本,其亦应然,何者?钞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至诫也。安不量末学,庶几斯心,载咏载玩,未 ……经三不易,译梵为秦,讵可不慎乎?正当以不闻异言,传令知会通耳,何复嫌大匠之得失乎?是乃未所敢知也。前 人出
经,支谶世高审得梵本难系者也;叉罗支越斫凿之巧者也,巧则巧矣,惧窍成而混沌终矣。若夫以《诗》为烦重,
伟才。纸弊墨渝,迄未能罢。若乃至法既被,名德已兴。年岁五百,时经六代。自摩腾、法兰,发轸西域,安侯、 支谶,
荷锡东都。虽迹标出没,行实深浅。咸作舟梁,大为利益。固宜缁素传美,铅椠定辞。昭示后昆,揄扬往秀。而道
良由梵文虽至,缘运或殊,有译乃传,无译则隐,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也。迩及桓灵,经来稍广,安清朔佛之俦, 支谶
严调之属,翻译转梵,万里一契,离文合义,炳焕相接矣。仆法轮届心,莫或条叙,爰自安公,始述名录,铨品译
,傍峻壁而临深,蹑飞ㄌ而渡险。遗身为物,处难能夷,传法宣经,初化东土,后学与闻,盖其力也。爰至安清。 支谶,
康会、竺护等,并异世一时,继踵宏赞。然夷夏不同,音韵殊隔,自非精括诂训,领会良难。属有支谦、聂承远,
问答三,名义四,经论五,歌诵六,咒功七,品题八,专业九,异本十。各疏其相,广文如论。安公又云:前人出 经,
支谶、世高,审得故本,难断者也;罗叉、支越,斫凿之巧者也。窃以得本关质,斫巧由文,旧以为凿,今固非审
者,当是圣道凭藉皇王,大启弘奉之端耳。于是发使西域,专求佛经。缘此摩腾、法兰创出《四十二章》,世高、 支谶
广译诸馀经部。是后通道之士,相寻而至。爰暨魏晋京洛之日,虽有支谦、康会,骤宣于金陵,竺护、兰炬,飞译
  二二
  僧无称“郎”之理,而北魏谚云:“支郎眼中黄,形躯似智囊。”是僧可称“郎”之一证。魏有三高僧:支谦、支谅、 支谶
也。
  二三
  香山诗:“杨柳小蛮腰。”妓名也。后《寄禹锡》诗:“携将小蛮去,招得老刘来。”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