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序/)

故武节将军董侯死事后十有九年当癸巳秋八月庚
戌夫人凌其氏卒于藁第之正寝用次月九日嗣子守
仁手开玄堂祔安武节柩左礼也重念母氏德全恩至
以守仁早备戎行省定岁有时不幸罹兹大故例同世
俗附见于表志之末何以慰凯风寒泉之思惟是镵铭
列石媲时神隧用昭懿德越厥心是恔内翰与叔祖契
款尚惠顾使卒微志岂惟守仁等幸亦母氏之永光也
敢百拜为请让不容巳谨叙而志之夫人号淑媛系艧

泽大家父松冈先生讳轴母元氏先生资刚正有文行
尝提举真定八州学校夫人幼聪慧即教之知书既笄
容止幽閒组绣剪制巧有馀思班经女诫皆通晓大义
金紫光禄大夫忠献
董公闻其贤淑求配长嗣士元
惟董氏勋阀大族世称有家 (第 14a 页)
法者夫人出儒素一旦起
家若固有之即能事公姑奉祭祀不爽妇职小大悦怿
化行闺阃间穆如也太夫人早弃养 忠献公
洎武节扈
从出师无虚岁门内事如麻一委之主治居无几何内 (第 14a 页)
民素儒不习军旅籍以为兵徒费
廪粟耳上可其奏即罢之授衢州教授洪武乙酉奉旨
纂修元史入局撰英宗睿宗实录及 拜住
丞相等传凡
若干卷赐白金文币以归素嗜山水晚岁爱北山泉石
佳胜卜居三洞之上竹林之源幅巾短杖徜徉终日或 (第 19a 页)
 (过种德拜正献公墓读杨文元公碑庵僧洒然非郑/氏庵比是日德平携壶同庵僧指领游大慈七山有)
 (僧年七十馀能道嘉定绍兴间事示忠宣公所制沧/洲堂上梁文益重远想 拜忠献
王墓归复宿鹿野严)
 (君命以十八日归归游鲍王祠日已昃余亲翁病疟/复留宿诗成凡一百二十韵繁华感慨悉纪 (第 22b 页)
至于五朝难矣哉盖其行无迹曲焉以全得老氏
之旨五福斯备前古鲜著诗云昭明有融高朗令终张
公其近之
    拜住
元帅出使事实 (第 20b 页)
拜住公
奉世祖旨以行军
招安使从征爪哇于时高王二将为蛮兵 …… (第 20b 页)
縳公两手纳诸股
击之乃曰有玺书具在使臣往来有后先 拜住
万死实
不知取玺书视之始曰彼果无罪遂夺其虎符及丞相
金印拘囚王所延祐元年五兴兵内寇复遣使召公至
猎所 …… (第 21b 页)
不尔公徐言在昔太祖皇帝西征有训若曰人不可以
信谗谗入则宗亲乖离宗亲既离则百姓他适将贻笑
于敌国 拜住
尝闻在成宗时先王有盟兴灭国开关塞
以安百姓今言犹 (第 22a 页)
拜住
等良不称职敢叩头死罪以请王解颜曰吾欲遣
汝诣上通好何如公谢不能时有不内附者梗于路遂
罢行复以公往昔拘 …… (第 22a 页)
何迟也
对曰使副有疾在道故不得速进王曰束旨极善使他
人来吾亦不若是深信大较使臣多擅增减致启边祸
公曰 拜住
来途中聆逃人言且云复将有兵变 (第 22b 页)
拜住

不信惧王惑其言而行人之言不得信于上是为虚行
王宜熟察善计 (第 22b 页)
拜住
不敢他引古事为比维昔定宗 …… (第 22b 页)
谏罢征尝喻太祖
得国之本明配日月量侔江海合天地之大德故能混
一海宇灭国真薛禅死已久 拜住
不才愿踵其策以献
后王从公言奏于上讫如约以平王遂遣使收兵四境
而少尼其行且曰逻者猝遇将害汝遂设宴三日 (第 23a 页)

信护行俾归于朝至治元年三月抵上京入见于上而
王亦遣使奏 拜住
两为行人不爱其身隆爵厚职所不
吝然除拜非吾所预为语朝 …… (第 23a 页)
至乐建牙纛为诸侯表得矣是年冬 丞相拜住
入奏嘉
禧殿具以功簿言乃拜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
帅官既满类集行事俾桷为奉使事实云前史官袁桷
(第 23b 页)
祖皇帝经画区夏以磐石宗犬牙于龙兴绝域之地
四履奠安盛矣夫疆域既广诏旨上意传谕失实则时
致疑争 拜住公
间关险阻百慑不挠义正功倍以数百
语解百万之师非精白一心曷底于是计勋 (第 23b 页)
   特命右丞相诏
帝王之职在论立相于以表正百司纲领庶绩朕纂承
丕绪励精求治然而凙有所未洽政有所未举岂委任
之道有遗缺与今特命中书左丞相 拜住
为开府仪同
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一新
机务使邪正异途海宇乂康以复中统至元之治所有 (第 3a 页)
    妻田氏遵义郡夫人加播国太夫人
妇人中馈歌采蘋则谨其承先大夫远行诵殷雷则审
其劝义礼有准则行无过踰具官某妻田氏嫔高门之
勋庸受外氏之经籍曹大家之女诫奉上克谦卫夫人
之仙书教儿能学念王事靡盬之际知女子有行之宜
夙夜传恭寒暑循度噫从夫以贵今已位于小君勉子
惟忠益有光于先正茂膺异渥式介长年可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
   相监修国史 拜住
赠清忠一德佐运功臣太师
   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东平王谥忠献 (第 24a 页)
  三司上柱国追封郓王谥文忠神道碑
至正八年春正月五日
皇帝御兴圣宫便殿中书省臣以故右丞相郓文忠王神道之
碑未建奏请 敕臣溍为之文以赐其家俾刻焉臣溍窃惟
王之宏模伟度山高而海深非末学小臣所能窥测惧无以称
塞 明诏顾以待罪太史属职在记述不敢伏 阙控辞
则退而考其世次官伐行事之实序而铭之昧死以上谨按王
拜住
系出札刺尔氏六世祖讳孔温窟哇从
太祖皇帝伐乃蛮以巳马济 (第 1a 页)
村之原公夫人曰奴伦氏次当儿次满堂子男一人曰普颜女
三人适阿塔罕 拜住
宣徽院判官七十坚孙男三人曰阿牙赤
曰观音奴曰太帖木儿女二人曾孙男二人先是公既谢事普
颜用公荫为承务郎 (第 28a 页)
   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周公墓志铭
弘治壬戍天下诸司朝天子听吏部而黜陟焉言者举
故事以旌殊尤吏部上六人其一吾时可也上决意用
公而公以疾解藩务词旨其哀上念之进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致仕驰传以归仅典也是岁八月八日疾终于
家呜呼公死矣前三年言者上才望议迁公名第二世

恒诋儒迂不涉事其然耶公由进士积官左布政使累
阶通奉大夫秩从二品向道甚早年十六闻王千斋名
见焉朔望 拜文忠
烈周文忠祠下往来陈白沙罗一峰
诸贤笃意古学景奇节蓄厚而资以深行义甚勇于所
不可语凿凿以尽尝主白鹿洞教 (第 6a 页)
   题长城林氏始祖沙公赞有序
公讳沙字用淘林氏入闽黄门侍郎十九世始祖也居

长城惠宽翁父也公起省元为台州知州再为宣州同
知三子伯氏通判昌徙榖城季氏节推旻徙梨岭仲氏
提举宝仍居长城孕祉毓灵骈发递盛生中允寿寿生
评事从楷生太常卿上柱国诞曰三世青云者诞之子 金紫光禄大夫文忠公
英英子太常卿定定子鸿胪卿
思明也曰五太常者诞英定思明英之弟秦之子太常
少卿惟亮也户部郎中堂者惟亮九世 (第 3b 页)
绩用尤著在闽清亦以最闻又漕运军储二万馀石输
之南行台以故福建廉访使郭兴祖南台侍御史 拜住
哥福州路同知郑□交章荐之惜夫公之志业未尽展
而运去鼎移卷身而退以全其归公之自处则可无憾
矣生于元大德 (第 40a 页)
  送曾栩还南京序
元之盛时庐陵曾小轩先生仕为翰林学士兼领天官
考功其弟亦轩先生仕为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
脩官联芳接武并列清要双璧之煇炫耀当时距今几
八十年予乃与亦轩先生曾孙棨同官于朝因得询旧

家文献之盛永乐七年春二月偕扈从留寓北京北京
有元之故都而今天子之潜邸也休沐之暇复得与棨
纵观乎阛阓之内至城之南隅则曰此旧有骖龙门吾
曾祖亦轩先生进卤簿图时 拜住
丞相于此引见元主
成宗者也至城之外西有长春宫遗址则曰吾曾伯祖
小轩先生之所游憩赋诗而虞文靖公为之序者 (第 79a 页)
皇既居储宫议宝册礼有司讲前代典故无所于考郓忠宪王 拜住
在太常雅
器重公亟召公入议公曰世祖初年即命裕皇东宫后
授玉册金宝诏告万方此我朝典章也何以前代为王
(第 41b 页)
   赠李秘监(至治间曾/画御容)
封章曾拜殿廷间凛凛丰仪肃九关回首桥山泪成血
逢君不忍问龙颜
   拜东平王 拜住
丞相画像
孤忠自倚了澄清笑视群奸不足争壮志未酬还中彼
披图老泪雨如倾
   夜坐绰然亭 (第 5a 页)
将以二月十九日袭
邕州请调兵四万讨之时中书参政马来忽刺歹之侄也与
参议王某同主亢其请集议于中书政事堂 右丞相拜住公
曰是事属右司宋都事首署案牍其先言公即前曰某尝为
书吏湖北宪司与湖广行省同建衙武昌广西为湖广属地
故得 (第 26a 页)
思有隙。秃古思日夜谮王于帝。帝遂流忠宣于吐蕃撒思结之地。去京师万五千里。李齐贤,崔诚之等。献书元丞相 拜住
曰。我老上王公主子。世祖亲甥也。历事五朝。既亲且旧。但功成不退。患生所忽。毁形易服。流窜万里。颠崖绝 …… (第 29H 页)
方至其域。饭麦土屋。辛苦万状。支体羸瘠。须发皓白。已及四年。悔过亦多。乞奏天子。俾还本国。以终天年。 拜住
遂奏。量移于朵思麻之地。寻召还。 (第 29H 页)
拜住
元亡。奔窜至我国。匿眢井。有人执之以来。太祖赐名韩复。)愤汉功之吠主。嘉闵尹之抗直。(忠肃王尝嫉权汉 (第 29H 页)
而然也。譬如青毡旧物不能保有。则子孙之耻又孰甚焉。昔我 太祖以东面元帅。讨纳哈出于东宁府。破兀剌。擒 拜住。
东自皇城。西距辽河。北从开元。南抵海。无复虏迹。今之建州即其地也。盖当时太祖之意。岂徒然哉。建州之地 (第 584L 页)
  李齐贤字仲思。号益斋。庆州人。高丽忠烈朝登第。忠宣以元世祖外孙。娶晋王女宝塔实怜公主。武宗即位。授驸马都尉。进封潘(一作沈)阳王。构万卷堂于燕邸。招延姚燧,阎复,虞集,张菀浩,元明善,赵孟頫等。咸游其门。与齐贤等考究经史。品列书画。尝奉使西蜀。所至题

咏。传播人口。忠宣之降香江南也。齐贤从王。每遇楼台佳致。寄兴遣怀曰。此间不可无李生也。以燕吴侍从功。授高丽王府断事官。忠宣之流吐蕃也。齐贤献书元郎中及 丞相拜住。
既而帝命。量移于朵思麻之地。从 (第 324H 页)
拜住
所奏也。既还国。群小煽乱。屏迹不出。后官至门下侍中鸡林府院君。撰国史于其第。史官及三馆。皆会焉。自少 (第 324H 页)
  

从叔父掌乐院正府君墓志铭
我从祖叔父掌乐院正公。既卒之二十有四年。从祖兄县监复淳。以状诏祖淳曰。呜呼。吾先君子。以英达宏深之姿。宅心以仁。爱人以德。入而为宗党所归。出而为朋友所推。使其显为公卿。毕展蕴抱。惟 文忠忠献
之遗绪。庶乎复振。而早岁废举。绝意进取。栖迟荫途。以讫其身。故其事功之见。不出吏治之间。德行之闻。不 (第 268H 页)
越乡党之外。幽而不著。著而不章。不肖窃惧夫世逾远而迹逾泯。谨次生卒践历居家临官为善之略。以与我昆弟子孙相勖。而复以隧道之事勉君。肖形者。毛发或差。犹谓非其人。况子侄而状父兄之德乎。祖淳年十岁。公已下世。不及亲炙公德。于是徵公之实于诸父兄。然后乃敢载笔焉。公讳履长。字长卿。寔我高祖 忠献公
临命所命也。我金出安东。高丽开国功臣太师讳宣平。实为鼻祖。由是而来。积累蝉联。至本朝左议政文正公讳尚 (第 268H 页)
。元主怒。收王印绶。留之京师。)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五
量移近地朵思麻。复返大都亦可嗟。赖有益斋书 拜住。
孤魂得免吐蕃遐。(李齐贤上书于元丞相 (第 146L 页)
拜住。
极陈累世归附之诚。请赐环上王东还。辞甚哀切。 (第 146L 页)
拜住
奏元主。量移忠宣于朵思麻之地。寻复召还上都。又敕王还国。复赐印章。忠宣薨于元。)
[咏东史]其五百三 (第 14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