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跋卫灵公观马图(蒋冕/)
卫灵公观马图一幅上有子昂二字又有赵氏子昂印
识鉴别者谓为魏公真迹其一人乌巾素服荫于长杨
之下者为灵公五美姬从一未笄一士人巾服疑即后世
女侍中之类二圉人控辔向马首而立身皆佩剑又一
人持马尻而疏其尾马色黄御勒皆金饰摹写工致天

机流动信非魏公不能独其事不经见予于古传记未
遑深考不敢臆决其有无然窃意兹事在灵公或者其
有之昭公二十年灵公值齐豹之变越在草莽适齐公
孙青来聘以其良马见公受之以为乘越九年为昭公
廿又九年 昭公
在乾侯季平子不归马灵公献其所乘
马曰启服灵公以昭公七年入春秋至哀公二年始有
于戚之变首尾四十三年同时 (第 17b 页)
 朝廷之礼也父为庶僚子为宰职各以其德与勋也
 如遇朝会殿廷班列则父虽尊安能超之子上哉殊
 不知抑私亲而 昭公
道尊道统以崇正学乃所以明
 人伦也如今序传道之配使颜曾思孟并列于夫子
 之左虚其右隅以避古者神位之方 (第 15a 页)
政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执曹伯阳以归杀之又曰)
(师已曰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禂父丧劳宋父以骄/杜预曰禂父 昭公
宋父定公也应劭曰 (第 20b 页)
昭公
死于野井)
(定公即位而骄也庄子曰卫灵公卜葬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有铭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灵之 (第 20b 页)

游于楚见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献惠王之为惠王犹顷襄王之为襄王由是
言之墨子实与楚惠王同时其仕宋当景公 昭公
之世其年于孔子差后或犹
及见孔子矣艺文志以为在孔子后者是也非攻中篇言知伯以好战亡事在
春秋后二十七年 (第 1b 页)
  一、漳营新兵补伍弁目,不无需索,此风亟宜禁革。如违,许该兵丁指名控究,并由该镇认真查察。所有此项馀丁,或分配各营后,即阄定名次,以次挨补,或临时拈阄收补,或仍考较技艺,以免钻营,而 昭公
允。 (第 19 页)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者似未及不亦悦之悦。

好与悦。不当分浅深。然真知之则必至于好。真好之则必至于乐。学而章集注。学之正习之熟悦之深而不已焉。此言当猛加着力。
 巫马期以告。
司败若显著其事而问 昭公
之非礼。则圣人所答。必有常情所不可及之语。何敢妄为之说乎。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第 271L 页)
孝友志行。是生讳元龙。元龙生湜。湜生斗三。俱隐德不仕。孝子之高,曾,祖,考也。妣义城金氏。南宝女。良 昭公
英烈之后。以甲寅正月初三日。生孝子。孝子自幼。父母之言。未尝敢违。尝面有酒气。父偶规之。孝子方吸草。 (第 449L 页)
日之久近。有所阔狭。重葬如在数月之后。则轻虞不可不行矣。
孔子以鲁公知礼。答陈司败之问矣。今以孝公, 昭公
之非礼。直言而不讳。虽有公朝燕居之别。恐非孔子为君讳之之意。
问诸老聃。老聃云者。郑注以为古之寿考者 (第 109H 页)
 

〔引證〕白虎通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〇潘岳閒居赋云孝乎惟孝。是亦拙者之为政也。〇夏侯湛昆弟谱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陶渊明卿大夫孝传赞。张耒淮阳郡黄氏友于泉铭。皆有孝乎惟孝句。)〇唐王利贞幽州石浮图颂云孝乎惟孝。忠为令德。〇宋张齐贤曾子赞云孝乎惟孝。曾子称焉。(太平御览引论语。亦以孝乎惟孝作句。)〇毛曰。集注误以孝乎作句。则未有既出。书云而可以搀口语二字于经文上者。(或疑孝乎惟孝不可解。阎潜丘曰此与礼云礼乎礼。汉书肆乎其肆。韩愈文醇乎其醇相同。言孝之至也。故曰美大孝之词。)〇案汉魏唐宋。皆于孝乎惟孝。连而不断。则梅赜伪案。益复昭著。萧山犹不觉悟。其失岂但搀口已哉。(梅氏君陈篇。为孝乎二字。)
 袁了凡云 昭公
是兄。定公是弟。季孙晏然逐其兄而立其弟。孝友之道泯。故夫子云然。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 (第 172H 页)
 邢云经但云季氏。焉知是桓子者。以孔子与桓子同时。〇驳曰非也。季氏之僭。不自桓子始也。昭二十五年。左传云秋将禘于襄公。万者二人。(舞于公者只二人。)其众万于季氏。(舞工皆往季氏家。)子家驹之论八佾。亦在是年。 昭公
之孙于齐。亦在是年。(孔子亦于是年适齐。)当是年者。季平子也。(即季孙意如)孔子之叹。明在是年。岂可 …… (第 174L 页)
 包曰诸夏。中国。(公牧云中国之称诸夏。犹外夷之称诸夷。)亡。无也。〇补曰夷狄。谓用夷狄之道也。诸夏。谓用诸夏之法也。君不君臣不臣。是亦夷狄而已。安于夷狄。而苟保君位。不若遵先王之法。修华夏之礼。而不保其君位也。昭公二十五年。祭于襄公。舞列不备。(只二人)而舞工尽赴季氏。以舞大武。(众万于季氏。) 昭公
怒欲诛季氏。(议于子家驹。)事败公奔齐。(见左传)孔子亦适齐。(见史记)鲁遂无君。国人皆咎 (第 176L 页)
昭公。
孔子明其不然曰与其君不君臣不臣。安于夷狄。而苟保君位。不若诛乱讨贼。以修诸夏之法。而失其君位也。其在 (第 176L 页)
 

孔曰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〇驳曰非也。不知何说。
 毛曰为人受过。各有类。如周公使管叔监殷。则于兄弟一类。孔子答 昭公
知礼则于君臣一类。孙性私赂民钱。市衣进父。则于父子一类。子路为姊丧。不忍除服。则于女兄弟一类。总是仁 (第 189L 页)
 左氏曰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讳娶同姓。故谓之孟子若宋女。)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以同姓。故不成丧。)孔子与吊适季氏。(孔子始老。故与吊。)季氏不絻。放绖而拜。(季孙不服丧。)〇镛案孟子亦非 昭公
之嫡妻。故衅夏之言。以为自桓以下。娶于齐也。(哀廿四)论语曰鲁昭公娶于吴。古者凡取女。谓之娶。不必娶 (第 358H 页)
  [理之不差]
孙子捉鱼贯以索。过吾堂下入渠家。须臾厥父持羹进然后。方知理不差。亦不知谁作。而形容人情物态。盖虽祖子孙之间。其

差等如此。彼薄于所厚。厚于所薄者。亦独何心哉。
  [近世宋家妇人诗]
近世有宋家妇人有诗曰。出世初为季氏史。三家共逐 昭公
死。惟天与圣终难测。欲见公山又南子。又曰商国亡时异于夏。王孙抱器士叩马。周武若同尧舜心。定立箕子让天 (第 478H 页)
 鲁元公。(辛未卒。在位二十一年。)穆公。(名显。世本。作衍。元公子。元年壬申。七年戊寅。入战国。○穆公三十三年卒。其后历共公,康公,景公,平公,文公,顷公。壬子为楚考烈王所灭。)
  卫昭公。(丙辰。为公子亹所弑。在位六年。)
怀公。(名亹。 (第 396H 页)
昭公
子。元年丁巳。丁卯。为公子颜躲弑。在位十一年。)慎公。(名颓。敬公孙。元年戊辰。十一年戊寅。入战国。 (第 396H 页)
 
(录勋)录开国功臣。(壬申。以奋义开国。录益安大君芳毅等五十六人。○十七人。后罪削。)
 
(配享)领议政赵浚。(文忠公。) 义安大君和。(襄 昭公。
 太祖庶弟。) 领议政南在。(忠景公追配。) 兴安君李济。(景武公。 罪死追配。) 青海君李之兰。( (第 451H 页)
 祦昌事。后来诸公虽有所论。而事系本朝。似不当别立意见。只依旧史而已。野录有东史记略一卷。有曰退溪

书云丽末事。国家万世后当从耘谷议。未知退溪书中曾有此言否。先生尝谓禹秋渊曰近世士类显言 世祖朝事。不知有讳。此某所大忧也。祖宗之事。不可显言。孔子谓 昭公
知礼。此可见矣。又答郑道可论圃隐事辛之非曰欲掩耳而不闻。又记善录。先生曰虽辛氏而王氏宗社未亡。故圃隐 (第 509L 页)
。何谓也。春秋定公元年。公羊传曰。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即位何以后。 昭公
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师尹惟日。何谓也。春秋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第 226L 页)
生本意也。
壬戌。如广州其子山。省先墓。
 先生七代祖妣完山李氏。云山君恭昭公诫女。无嗣早殁。墓在恭 昭公
墓西北数里许。
癸亥。至龙仁葛川。拜外氏诸墓。
戊辰。始承疏 批。胥命于文义县。
 批曰。省疏具悉。 (第 420H 页)
而一网打尽之计则非也。
名义出于名辈。而假名义者。未必名辈。清议起于清流。而借清议者。未必清流。从祀 昭公。
伦纲也。阳虎窃 (第 23H 页)
报复。在舞象时。要尽吾心。为所当为。人知不知。亦何与我。川西之山。有郁松槚。我铭贞石。其辞不颇。匪直 昭公。
于古亦寡。用警叔世。昧枕干者。
赠司宪府持平洪公墓碣铭(并序)
景庙甲辰。 英庙新即位。惩讨略行。始 …… (第 280H 页)
堂斧。于燕之原。满腔热血。尚结玄窀。胡天不佑。同归漏园。我铭公烈。用镌贞珉。俾后过者。诵义斯真。匪直 昭公。
用警懦顽。 (第 281L 页)
宋山。衣冠攸藏。孰云非礼。精爽所托。勒铭神道。垂声千历。凡厥西人。毋迷顺逆。如我不信。视此穹石。非直 昭公。
用扶人极。
松厓朴公神道碑铭(并序○癸卯)
栗谷李先生定居,海山之阳。大开讲授。朴公汝龙首请受业。先 (第 12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