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又
尚主之制非古釐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 元吉 帝乙之
训王姬归齐宗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
违天不祥违人不义
又
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 (第 49b 页)
尚主之制非古釐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 元吉 帝乙之
训王姬归齐宗周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
违天不祥违人不义
又
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 (第 49b 页)
三高祠田记 陆元吉
三高祠石湖范公一记尽矣所谓清风峻节相望于松
江太湖之上而天下同高之邑人独奉其烝尝者盖有
自焉宋乾道閒徙建其堂于雪滩像而祠之垂二百年
南北士大夫仕于州者初莅政必谒拜又率州之士民
长老集于堂下以修祭祀礼阅岁悠久栋梁榱桷宁免
倾圯非以严祀事而崇圣化也故乡老耆皆谓元吉为
鲁望先生远裔居先生之里乃阖辞见褒举于有司乞
以元吉主奉祠事既而江浙儒司申命于国子监始得
请焉于是设掌祠各一人以佐其事 元吉 祗奉以来其
敢不加谨然每念时祀有恒则栋宇必葺其所能者可
不为谋遂置吴江田五十亩岁入租三十有二石为堂 …… (第 38b 页)
以传永久由今而后庶所为
烝尝而修饰者自有不容少怠也其亩数之详具见公
文之副墨云泰定元年八月吉旦主奉陆 元吉 记
重修三高祠记 赵均
吴江城南之雪滩有祠曰三高始自旧宋以祀越上将
军范蠡晋大司马 (第 39a 页)
三高祠石湖范公一记尽矣所谓清风峻节相望于松
江太湖之上而天下同高之邑人独奉其烝尝者盖有
自焉宋乾道閒徙建其堂于雪滩像而祠之垂二百年
南北士大夫仕于州者初莅政必谒拜又率州之士民
长老集于堂下以修祭祀礼阅岁悠久栋梁榱桷宁免
倾圯非以严祀事而崇圣化也故乡老耆皆谓元吉为
鲁望先生远裔居先生之里乃阖辞见褒举于有司乞
以元吉主奉祠事既而江浙儒司申命于国子监始得
请焉于是设掌祠各一人以佐其事 元吉 祗奉以来其
敢不加谨然每念时祀有恒则栋宇必葺其所能者可
不为谋遂置吴江田五十亩岁入租三十有二石为堂 …… (第 38b 页)
以传永久由今而后庶所为
烝尝而修饰者自有不容少怠也其亩数之详具见公
文之副墨云泰定元年八月吉旦主奉陆 元吉 记
重修三高祠记 赵均
吴江城南之雪滩有祠曰三高始自旧宋以祀越上将
军范蠡晋大司马 (第 39a 页)
简刑部杨主事志仁
文懿公传久未能脱稿正以事体重大非敢故为稽缓
也然亦在数日内求教更乞以此意转语秋官不罪幸
甚文稿六册诸经说六册杂稿三册今具数于右暂留
者悉明注在下容次第纳还先此申覆
复王庶子世赏 元吉 贤侄来得手书备悉甚慰甚慰第先生在远不知
旧岁事体宜有未相值悉者也盖仆到京师值老奸谋
将复起群喙观望交 (第 22b 页)
文懿公传久未能脱稿正以事体重大非敢故为稽缓
也然亦在数日内求教更乞以此意转语秋官不罪幸
甚文稿六册诸经说六册杂稿三册今具数于右暂留
者悉明注在下容次第纳还先此申覆
复王庶子世赏 元吉 贤侄来得手书备悉甚慰甚慰第先生在远不知
旧岁事体宜有未相值悉者也盖仆到京师值老奸谋
将复起群喙观望交 (第 22b 页)
二袁先生文钞引
淳熙四先生之遗文惟慈湖之集尚完广平则近世始
得其残编而絜斋先生父子与定川皆不可得予于永
乐大典中见二袁集大喜随见即钞意谓可得还其足
本而未及遍览左降出都因念玉皇香案遥隔蓬莱未
知他日尚得辍业焉否也乃即所钞而先编次之附以
吾乡志乘所载共得九卷絜斋居其五蒙斋居其四不
犹愈于定川之无有耶二公之文颇相肖较之慈湖则
平正而视广平又畅达焉其在南宋亦名家也清容居
士在 元文中 为眉目接剡源之文统予观其集源流颇
自二公而出清容之祖卫公絜斋之徒也卫公得师而
不能传其学至为史氏之私 (第 6b 页)
淳熙四先生之遗文惟慈湖之集尚完广平则近世始
得其残编而絜斋先生父子与定川皆不可得予于永
乐大典中见二袁集大喜随见即钞意谓可得还其足
本而未及遍览左降出都因念玉皇香案遥隔蓬莱未
知他日尚得辍业焉否也乃即所钞而先编次之附以
吾乡志乘所载共得九卷絜斋居其五蒙斋居其四不
犹愈于定川之无有耶二公之文颇相肖较之慈湖则
平正而视广平又畅达焉其在南宋亦名家也清容居
士在 元文中 为眉目接剡源之文统予观其集源流颇
自二公而出清容之祖卫公絜斋之徒也卫公得师而
不能传其学至为史氏之私 (第 6b 页)
总 校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陈凤梧]
陵川集序
文所以载道道一也而文则随时而变焉有唐虞三代
之文有先秦两汉之文有魏晋之文有唐人之文有宋
人之文有元人之文唐虞三代之文简古不可尚已秦
汉而下愈变则愈繁至于元而文之变极矣文虽以时
异而道未尝不寓焉其言比于道者文之粹者也其言
盭于道者文之驳者也若陵川郝公之文其 元文中 之
杰然者乎公生于冀而仕于元少颖敏有大志自六经 (第 3a 页)
#+PROPERTY: JUAN 序[陈凤梧]
陵川集序
文所以载道道一也而文则随时而变焉有唐虞三代
之文有先秦两汉之文有魏晋之文有唐人之文有宋
人之文有元人之文唐虞三代之文简古不可尚已秦
汉而下愈变则愈繁至于元而文之变极矣文虽以时
异而道未尝不寓焉其言比于道者文之粹者也其言
盭于道者文之驳者也若陵川郝公之文其 元文中 之
杰然者乎公生于冀而仕于元少颖敏有大志自六经 (第 3a 页)
俞伯初复庵诗并说
婺源汪口俞君肇伯初来杭告归见示新诗十二首不
学晚唐可喜年始三十七学进未艾又求所谓复庵说
俾为韵语益知其笃意于学尤可喜余丁卯年踰不惑
除学官遭烦言始归而读易今三十五载矣试为君诵
所闻可乎九月下五阴食上一阳为剥十一月一阳来
反于五阴之下为复本谓天道而圣人皆以人事明之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系
辞又断之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予谓犹人行路出门当东误西数步
而返与数十里而返异矣赞曰阳刚一爻上剥下反居
卦之初其复不远凡占得之有过当知知而速改无或
缓而过孰能免速复为急无至于悔斯为 元吉 六二休
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孔子以复之初为颜子
之仁而以二下从乎初之仁有仁人在下位而上能屈
己尚 (第 16b 页)
婺源汪口俞君肇伯初来杭告归见示新诗十二首不
学晚唐可喜年始三十七学进未艾又求所谓复庵说
俾为韵语益知其笃意于学尤可喜余丁卯年踰不惑
除学官遭烦言始归而读易今三十五载矣试为君诵
所闻可乎九月下五阴食上一阳为剥十一月一阳来
反于五阴之下为复本谓天道而圣人皆以人事明之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系
辞又断之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予谓犹人行路出门当东误西数步
而返与数十里而返异矣赞曰阳刚一爻上剥下反居
卦之初其复不远凡占得之有过当知知而速改无或
缓而过孰能免速复为急无至于悔斯为 元吉 六二休
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孔子以复之初为颜子
之仁而以二下从乎初之仁有仁人在下位而上能屈
己尚 (第 16b 页)
夫人周氏墓志铭
夫人讳万字妙福姓周氏扬州高邮人嫁同里陈氏为
讳元吉之妻今武毅将军千户马侯俊之外姑也父讳
某母张氏夫人柔懿慈恕在室事父母尽子道归陈氏
事舅姑尽妇道生一男两女而 元吉 卒时夫人年三十
有八寡居任家政能勤俭理细微时敛散以持其门户
选婿里中得武毅君辟甥馆延之后七年兵兴武毅 (第 15a 页)
夫人讳万字妙福姓周氏扬州高邮人嫁同里陈氏为
讳元吉之妻今武毅将军千户马侯俊之外姑也父讳
某母张氏夫人柔懿慈恕在室事父母尽子道归陈氏
事舅姑尽妇道生一男两女而 元吉 卒时夫人年三十
有八寡居任家政能勤俭理细微时敛散以持其门户
选婿里中得武毅君辟甥馆延之后七年兵兴武毅 (第 15a 页)
进书朝见启
谨以录本太平御览一百卷随朝进者良胜自结发从
学迎驭清尘之道壮图入仕瞻颜拱极之庭每思先帝
轸念遐方分奠贤王益贞 元吉 揄扬莫既覆帱若私良
胜以血属丧具凡七举而先后家居逾六年每拜嘉于
晋锡托感谢于虚文兹当释禫用啚执贽顾惟 (第 16a 页)
谨以录本太平御览一百卷随朝进者良胜自结发从
学迎驭清尘之道壮图入仕瞻颜拱极之庭每思先帝
轸念遐方分奠贤王益贞 元吉 揄扬莫既覆帱若私良
胜以血属丧具凡七举而先后家居逾六年每拜嘉于
晋锡托感谢于虚文兹当释禫用啚执贽顾惟 (第 16a 页)
随所寓诗序
余乡兰溪曾氏有讳三聘者朱子门人也奉使金朝死
王事封忠节公弟三复三异亦皆有大名三异之后有
讳师道者仕元为桂林尹其犹子从之家焉今孟鼎其从
孙也署其居曰随所寓而士大夫皆为之诗岂非有见
于随时之义者乎程子曰君子之道为众所随与己随
于人及临事择所随者皆随也人君之从善臣下之从
命学者之从师临事而从义者皆随也而岂同流合污
之谓哉至于所寓则凡有形者皆寓也岂独以桂林为
寓哉孟鼎不忘故乡常语予曰他日诸子稍长将遣归
拜先墓复求故居是果能不徒以桂林为寓而又将以
随时之义遗其子也孟鼎真达士哉诗曰
太虚堪舆理气同寓人寓其间方以类聚下士拘拘窘
步室庐达人大观仁体寰区忠信笃敬蛮貊可居有如
反此莫处州闾随寓而安载歌考槃考祥 元吉 视履其旋 (第 24a 页)
余乡兰溪曾氏有讳三聘者朱子门人也奉使金朝死
王事封忠节公弟三复三异亦皆有大名三异之后有
讳师道者仕元为桂林尹其犹子从之家焉今孟鼎其从
孙也署其居曰随所寓而士大夫皆为之诗岂非有见
于随时之义者乎程子曰君子之道为众所随与己随
于人及临事择所随者皆随也人君之从善臣下之从
命学者之从师临事而从义者皆随也而岂同流合污
之谓哉至于所寓则凡有形者皆寓也岂独以桂林为
寓哉孟鼎不忘故乡常语予曰他日诸子稍长将遣归
拜先墓复求故居是果能不徒以桂林为寓而又将以
随时之义遗其子也孟鼎真达士哉诗曰
太虚堪舆理气同寓人寓其间方以类聚下士拘拘窘
步室庐达人大观仁体寰区忠信笃敬蛮貊可居有如
反此莫处州闾随寓而安载歌考槃考祥 元吉 视履其旋 (第 24a 页)
益庵诗序
予友萧进荐之未举进士时尝名其藏脩之所曰益庵
故翰林侍读梁先生为之记及荐之取进士官京师选
为藤县令又以诗序属予夫君子之谦虚求道以自益
者岂徒成已哉亦将以益人也荐之自益于已也多矣
今而临一县凡一县之人所以成其孝弟忠信之行厚
其养生送死之具皆荐之职也推以益人此其时矣夫
易著圣人之用而益之为卦所以明益下之道也其彖
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夫推已之德善以益下之人则
人谁不欣戴之者然非中正之道人犹不说也故曰中
正有庆卦之六爻惟二五居中得正故二曰吉而五曰 元吉 三四皆不足于此故皆以中正戒之然则中正之
道固益下者之所当务哉偏私邪僻中正之反也作于
其心害于其事则为 (第 16a 页)
予友萧进荐之未举进士时尝名其藏脩之所曰益庵
故翰林侍读梁先生为之记及荐之取进士官京师选
为藤县令又以诗序属予夫君子之谦虚求道以自益
者岂徒成已哉亦将以益人也荐之自益于已也多矣
今而临一县凡一县之人所以成其孝弟忠信之行厚
其养生送死之具皆荐之职也推以益人此其时矣夫
易著圣人之用而益之为卦所以明益下之道也其彖
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夫推已之德善以益下之人则
人谁不欣戴之者然非中正之道人犹不说也故曰中
正有庆卦之六爻惟二五居中得正故二曰吉而五曰 元吉 三四皆不足于此故皆以中正戒之然则中正之
道固益下者之所当务哉偏私邪僻中正之反也作于
其心害于其事则为 (第 16a 页)
简同年会元章翰林
自执事调任南都后钦亦以病归不通音问者将二十
年中间子仁尝录寄赠执事致政诗始知执事由评事
转佥宪挂冠归矣后令亲方老官来寓族兄客邸始得
备闻执事家居动履之详足慰鄙怀同年虽众相知者
不多就中所尊仰愿学者殿元会 元元吉 孔易仲昭数
公而已所恨天各一方无由亲就以资启迪之益耳应
魁兄数年前尝寄书来辽还闻已为古人可悲也己前 (第 11b 页)
自执事调任南都后钦亦以病归不通音问者将二十
年中间子仁尝录寄赠执事致政诗始知执事由评事
转佥宪挂冠归矣后令亲方老官来寓族兄客邸始得
备闻执事家居动履之详足慰鄙怀同年虽众相知者
不多就中所尊仰愿学者殿元会 元元吉 孔易仲昭数
公而已所恨天各一方无由亲就以资启迪之益耳应
魁兄数年前尝寄书来辽还闻已为古人可悲也己前 (第 11b 页)
有庆筑室母墓左躬耕给食秋冬则辇盐于
家贸易米粟来年夏辄平价予邻人然家用亦裕乃曰
贸易之事可恒为哉二子 元吉 元亨教之读书曰勿效
吾所为当习而祖业可也卒葬洪厚配饶氏葬辛方元
吉弟兄居则同食出则同行衣冠俨雅论说终 (第 39a 页)
家贸易米粟来年夏辄平价予邻人然家用亦裕乃曰
贸易之事可恒为哉二子 元吉 元亨教之读书曰勿效
吾所为当习而祖业可也卒葬洪厚配饶氏葬辛方元
吉弟兄居则同食出则同行衣冠俨雅论说终 (第 39a 页)
翁氏景石图序
余尝读韩魏公醉白堂记而知古人景慕之心矣孔子
寤寐弗忘于周公孟轲终身之忧在于不如舜其景慕
之心为何如哉信之玉山素号多美士翁 元吉 氏又绝
出乎群公以经学词章驰骛乎元季六邑之士靡不推
毂焉其子士白又能绍其馀业以胄监生分教保定筮
仕于 (第 11a 页)
余尝读韩魏公醉白堂记而知古人景慕之心矣孔子
寤寐弗忘于周公孟轲终身之忧在于不如舜其景慕
之心为何如哉信之玉山素号多美士翁 元吉 氏又绝
出乎群公以经学词章驰骛乎元季六邑之士靡不推
毂焉其子士白又能绍其馀业以胄监生分教保定筮
仕于 (第 11a 页)
本庵铭(癸巳)
箴
节饮食箴(为金季润作○戊寅)
心箴(语治心之法也○庚寅)
词 金元吉(履九) 字词(庚辰)
赞
莲花赞(丁亥)
续莲花赞
酒赞(丁酉)
上梁文
御制尤
箴
节饮食箴(为金季润作○戊寅)
心箴(语治心之法也○庚寅)
词 金元吉(履九) 字词(庚辰)
赞
莲花赞(丁亥)
续莲花赞
酒赞(丁酉)
上梁文
御制尤
金元吉(履九)字词(庚辰)
履之六画。为九者五。素坦愬夬。盖无不好。至于上九。乃曰元吉。人有此身。动静匪一。究其攸成。则在乎终。终善则吉。终恶斯凶。克持于初。犹惧终否。初而不慎。何终之有。冠为人初。履为人止。惟 元吉 乎。宜其字尔。远哉其终。勖自今始。
本庵集卷六
赞
莲花赞(丁亥)
产水同萍藻。而根着土。挺 (第 446H 页)
仲植顾名思物。植桧庭阶。并作六友。而名其堂云。
赠别留都士友
挽全汝沃(溉○二首○壬子)
挽李佥知晚福
挽 金元吉(几善○癸丑) 挽权舍人(昕○癸丑○舍人乃巡使权公昐之弟)
挽朴居昌(廷琬○二首)
故闵居昌(应
赠别留都士友
挽全汝沃(溉○二首○壬子)
挽李佥知晚福
挽 金元吉(几善○癸丑) 挽权舍人(昕○癸丑○舍人乃巡使权公昐之弟)
挽朴居昌(廷琬○二首)
故闵居昌(应
逾荣。传家之业傍枝茁。鼓缶而歌大帙倾。雨散西台泉路隔。剩将哀泪洒丹旌。(佥知无嫡子。有庶子女。)
挽 金元吉(几善○癸丑) 耄住世经忧患几。闻君奄忽最堪哀。那知名荐乡闱日。便是魂惊汉水隈。鹤发倚闾明丧已。兰芽毓茁庆膺来。伤 (第 35L 页)
挽 金元吉(几善○癸丑) 耄住世经忧患几。闻君奄忽最堪哀。那知名荐乡闱日。便是魂惊汉水隈。鹤发倚闾明丧已。兰芽毓茁庆膺来。伤 (第 35L 页)
不思惕然感奋。殚竭诚力。仰副简寄之至意乎。有诗一首以见志。拜辞二闱。渡鹭梁津傔从金熙祥,崔景淳。率隶 金元吉
从焉。故吏吴容默因事南下。亦偕焉。日曛历拜文星洞先墓。宿始兴县。城主李侯根集出见。癸丑早发。省富谷诸 (第 31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