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道上交不謟下交
不黩司马宗子名曰景虚受贤交干用柔克退遂中律
先后自公且观麟趾之诗未弘骥子之任邑宰清河
公名松
质藐自稚节忽乎传(一作/慱)闻始于能赋而彰中 (第 5b 页)
  平李弘立祠宓与书曰
疾病伏匿甫知足下为严李立祠可谓厚党勤类者也

观严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岳不移使扬子不叹
固自昭明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
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如扬子云潜心著述有补
于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邦有斯
人以耀四远怪子替兹不立祠堂蜀本无学士文翁遣
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
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汉家得士盛于其世仲
舒之徒不达封禅相如制其礼夫能制礼造乐移风易

俗非礼所秩有益于世者乎虽有王孙之累犹孔子大
齐桓之霸公羊贤叔术之让仆亦善长卿之化宜立祠
堂速定其铭
   与刘璋笺          法正
  初 张松
说璋迎先主使讨张鲁法正衔命正既宣
  指阴献策于先主令还取璋及先主军围雒城正
  笺与璋曰
正受性无 (第 2a 页)
  读诸葛武侯传
或疑武侯诚王佐也何以规取荆益为兼并之谋非王
佐之道短于用兵淹历年岁非王佐之才曰此鄙儒文
人之论非识经权之体者也汉室倾颓盗贼蜂起璋表
以枝叶之亲上无周公定国之规下无晋文勤王之举

而攘踞巴西观望江表僭拟擅专坐自贵大此为辅乱
之徒宜伏管蔡郑卫之诛者矣先主时方寄食襄樊众
不盈旅名义威力两有未便然因琮瑁之乱将举国附
贼声而讨之未负于信既得荆州结吴拒魏正名西征
兼弱攻昧未损于权及乎先主托孤之盟已坚而弃荆
土于前法正 张松
之谋既行而覆西州于后遂使江东
求地有所执言成都攻围未免遗议此则时事之变非
武侯之本图也故东征丧败追惜 (第 12a 页)
趾之诗未弘骥子之任邑宰清河 张公名松
质藐自稚
节忽乎博闻始于能赋而彰中于成器而立牧人通志
徇物合权威肃摄于神明慈惠安其父母岂伊政理自
(第 10b 页)
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三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练精。(《千金方》八千一。)
张松
  松,蜀郡人。为刘璋别驾从事。

与先主及法正书

  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蜀
齐心,附逆者同惧。(案,此下有脱。)可谓暗惑矣。其黜降也宜哉!(《蜀志·费诗传》注)

曹操不存录 张松

  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
非下之所造。颜冉至德,不闻有谥。蔡朱二子,各以衰代臧否不立,故私谥也。(《御览》五百六十二)

张松
法正

  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 张松
法正,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已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
  两字头衔署弃民,避秦羞见武陵春。梓桑脉络关泉、厦,棠黍恩膏失召、郇!谁向南天撑赤手?那容东海变文身!纷纷灞棘都星散,凄绝田横岛上人!
  赤堞如霞照夕□,□□□□帅龙钟。乱民竞谶黄天立,弱国难□□□□。□□□□□□□,□□□□□ 张松。
何人更洒□□□?□□□□□□□。
  鼓浪山前片石峣,□□□□几时消?鹃犹有魄终思蜀,狗已无家枉类尧 (第 74 页)
为罪过将辞去。明日遂不知所向。)
晨兴扫地昼扃关。深巷人过剧净乾。举案齐眉如不见。谁知廊下有梁鸾。 张松
(张生。岭南人。游学京师。每酒酣。吸墨数碗。喷于大幅。以指头挥抹。随其浅深大小。或画松竹花卉鸟兽鱼 (第 489L 页)
负于信。既得荆州。结兵拒魏。正名西征。兼弱攻昧。未损于权。及乎先主托孙之盟已坚。而弃荆土于前。法正, 张松
之谋既行。而覆西州于后。遂使江东求地。有所执言。成都攻围。未免遗议。此则时事之变。非武候之本啚也。奇 (第 543L 页)
笔。而以 陛下之明达。宁或未烛于此哉。未审 陛下知之而莫之禁欤。抑不知而为其所瞒也欤。虽古卖国之贼如 张松,
秦桧之徒。尚不忍为此矣。噫彼外部署理大臣李址镕。纵云乳臭没觉之人。其地则懿亲也。其官则大臣也。何忍以 (第 612H 页)
  
昭烈入蜀论
愚于昭烈入蜀而知高帝之业不可复孔明之责不

得辞矣。何也。夫蜀者。天下之一隅也。当高帝初。以楚羽之强。得范老为佐。虎而翼矣。割天下而封建之。业已成矣。时则高帝无有荆州之地。而敌国强于曹操多矣。然而封之以蜀而不肯行。及其强而后入。则不过阅三朔而复出。其后屡遭颠沛而未尝退据于蜀。徒手创业而未尝取藉于蜀。蜀不得为帝王之基。审矣。方昭烈入蜀之时。已跨有江汉之境。拥有荆襄之众。而五虎为其将矣。龙凤为其辅矣。其视高帝出蜀之日。绰有馀力。则进可以讨复中原。退可以吞并江东。而不此之图。乃反区区争夺于高帝之所不屑居而同宗之所世守地。是岂昭烈之志哉。入蜀之计。始而 张松
倡之。中而法正赞之。终而士元成之。而昭烈之终始推调。不是异辞。对 (第 210H 页)
张松
曰。同宗不忍图。对法正曰。同宗不忍图。对士元则曰。见小利而失大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噫。其君有不忍之心 …… (第 210H 页)
耶。此则孔明之失为大。夫要路迎松而钓出地图。屏坐款正而倩作乡导。同心协赞。而士元有西川之行。是倡之者 张松。
一孔明也。赞之者法正。一孔明也。成之以士元。而士元亦一体之孔明也。劝蜀之失。孔明乌得曰不知耶。说之者 (第 210H 页)
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天下三分。先儒讥之。盖曹操降刘琮走刘备于克袁绍之后。骄心便生。刘璋在蜀。遣谋士 张松。
通款于操。操在荆州。以松短小无精彩。忽而不录。松归言于璋。便绝不通。人君诚廓其度量。不自满足。所谓汝 (第 48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