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
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
号楚黎王张步起琅琊董宪定东海 延岑
起汉中田戎
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
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 (第 8b 页)
 漠且以为天下忠义之劝云其辞曰
王归来兮毋夷犹宁不怀兮旧丘昔仗剑兮南游刷国
耻兮复君雠王之烈兮盖九州羌彼奸兮忠是尤神胡
为兮滞留驾风鹏兮骖云虬婘乡邑兮少休斝有醴兮
俎有羞式燕享兮春与秋
王将去兮之何方胡不眷兮故乡爰弭节兮回旌肆容
与兮翱翔肃羽骑兮成行弯强弧兮射天狼福我民兮
祐我皇干戈载戢兮无水旱伤蠲我祀兮烝与尝江之

南兮河之北往复还兮乐未央
  义勇 武安王
庙碑记(钱福/)
 义勇 (第 10b 页)
武安王
关公云长庙祀遍天下精灵塞宇宙声
 烈昭简册端人正士义其忠武夫劲卒壮其勇田畯
 村妪慑其神吊古感遇之徒 (第 10b 页)
何疑于夷齐且太常于汉寿亭侯关云长去 武安王

况夷齐不事污君不立恶朝衣冠不正望望去若将浼
焉乃肯从流俗之制而土木其偶者乎名不正言不顺
未有甚于 (第 8b 页)
告归者三年戊寅复任值武
庙将南巡公与黄巩诸同志伏阙极谏虽受廷杖驾亦
遂止未几送母刘太淑人还乡乃设教于 武安王
祠藩
臬诸君为建嵯峨精舍以居生徒既刘卒公哀恸以谢
诸生诸生皆依依不忍散去初公举礼闱实黄巩所取
既公与 (第 10a 页)
贯金石后三光终始万物
而又何疑焉孙公徐公则皆公乡人其知公宁在余下
姑以余所臆识其大都云世称公有曰义勇 武安王

元所封也有曰西台朗陵馘魔上将者道家符箓所传
也今定之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庙曰将军侯者何昭
烈所命也 (第 19a 页)
大士称也至是复见奶奶至曰吾怜汝饮汝葛婆水
一啜而醒葛婆者疑葛陂之讹也然而先生果葛姓方
子下朝时卜前门 武安王
祠其卜词有碧玉生来字碧
玉者小妻也生来生之也又曰正是人间第一仙则在
武安已呼先生为仙矣尝读仓公传叹古 (第 20a 页)
官死贼也时贼势稍衰无
主首将欲得仕官之贤名者为之号召故百计胁虎子
令降而虎子不从已而张筵请观伎酒半份 武安王

一贼持杯遽来前曰武安降汉不降曹谁谓汉曰吾奉
天子命以来知此邦非汉乎曰是满也非汉也曰堂堂
天子莅中 (第 3a 页)
 元乡土社祠额著灵异(一在城西雁荡/村俗名三乡庙)

   重建 武安王
庙碑      祝允明
王勋在刘蜀天下得祀之劝忠也始王官终前将军既
没蜀人祀之代有崇广逮宋大观閒追谥 …… (第 47a 页)
   太仓关王庙记(在教场演/武厅后)   陆伸
太仓旧有公庙在小北门内教场之西偏弘治十年奉
命鼎建州治教场南迁于张王仓基越六年州民始请
于总督备倭都指挥西公修举如故或者谓公毙吴人
之手当不食于吴殆非通论今天下大一统非复偏据
一隅之吴矣况国初定鼎于钟山钟山非孙氏开国之

地乎故有公庙而新之是时礼官无以为否者必有说
也或又谓公之称号不一当何从伸尝考之公在汉末
封为汉寿亭侯至宋祥符以来始有义勇 武安王
之号
迄于元之延佑则并诸号为一多至八十馀字而滥极
矣国初下诏谓忠臣烈士惟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宜正
书其额 (第 49a 页)
之罢去入唐为陈武烈帝大祝傅帝意
作韵语简奥类焦赣易林入宋复辟江东神幕
更为长句徘俚通俗关壮缪侯之改谥 武安王
也倚势辟之王甚神圣得签佐益著肸蚃明兴
为王立庙京师正阳门命签典谒凡士之求官
位者商贾之求奇赢者吉凶利 …… (第 17a 页)
特简臣佐吏部臣岂有心求之哉臣不
饮不食无妻子之累得贿将焉用之主上若以
臣为不肖即日解臣吏部职听臣仍归 武安王
庙得死所矣臣谨伏阶下以俟太监以状闻天
子曰吾固知签忠命还部掌选事如故签知世
不容忽一日弃官遁去莫知所 (第 19a 页)
    郭氏挹翠楼记 秋涧记
    堆金冢记 霍岳肇祀记
    表忠观碑始末记 仪封创建庙学记
     武安王
祠记 勉斋记
    终南山集仙观记 彭泽县修二贤祠记
    克巳斋记
 第四十卷
  记
    (第 54a 页)
年月日谨记
   义勇 武安王
祠记
汲县县治即故尉司公廨内旧有 (第 12a 页)
武安王
祠莫究其所
始而可见者金泰和初信武将军完颜师古重加修饬
昭默祷而答灵贶也兵后废撤不存有元中统癸亥簿 (第 12a 页)
    敕冯异(建武二年帝既遣异代邓禹讨赤眉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贝剑并下)

     (此敕异顿/首受命)
 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 延岑
之酷元元涂炭
 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
 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 …… (第 6b 页)
    (诏/)
吾德薄致灾谪见日月战慄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愆
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脩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百
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不得言圣

   诏让刘尚(十二年公孙述死其将 延岑
降吴汉/乃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 (第 11a 页)
延岑)
    (
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帝闻之/怒以谴汉且让副将刘尚云)
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
火闻 (第 11a 页)
南石牛门外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李/膺益州记冲星桥市桥也在今成都县西南四里汉旧)
(州市在桥南因以为名 延岑
渡市桥挑战即此早陶侃/传都尉夏施盗官柳种之己门 隋王由礼诗 梅香)
(野径说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 (第 58a 页)
   白帝庙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荒
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迟回
问风俗涕泗闵兴衰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一方称

警跸万乘拥旌旗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崎岖来野
庙闵默愧常时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荆邯真壮士
吴柱本经师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犹馀帝王号皎
皎在门楣
(寰宇记白帝山在夔州府城东公孙述据蜀殿前井中/尝有白龙出因自称白帝山亦以名后汉公孙述传字)
(子阳扶风茂陵人更始之乱述据蜀郡恃其地险众附/有自立志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
(因刻其掌文曰公孙帝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龙兴平陵人荆邯见东方将平兵)
(且西向说述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令 延岑
出汉/中定三辅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述以问群臣博士) (第 2a 页)
  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建武初拜侍中)

   与刘龚书(龚字孟公长安人○后汉书注按前/书及三辅决录并云龚为向曾孙○)
     (延岑
(第 34b 页)
叔牙
南阳人初据汉中起兵自称 (第 34b 页)
武/安王岑
护军邓仲况拥兵南阳阴县为寇国)
    (师刘歆兄子龚为其谋主竟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与书晓之又与仲况 (第 34b 页)
书仲况与龚遂)
    (降竟终不伐其功卒于家岑归公孙/述封 汝宁王
述亡降汉吴汉族灭之)
君执事无恙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
入校定秘书窃自依依未由自远盖闻君子 (第 34b 页)
 魂乞天孙而未活与自帝后改观金木递运而岳宗

 之神几其忽哉
参将署东北有 武安王
庙称为古关帝庙又一在桑园镇者
 亦最称古蜀志关侯传先主为平原相以关张为别部
 司马分统部曲今志载先主 (第 4b 页)
倾酪浆鼓相如之瑟兮歌慨慷邯郸无人兮丛台荒郭
开野马兮祗何方
   汉义勇 武安王
庙碑
高光以仁义得天下而桓灵失之一时豪杰莫不欲代
汉受命比迹高光而祗事于诈力智计土地甲兵独昭
烈帝始 (第 6a 页)
终守一仁 武安王
始终守一义尽心于复汉无
心于代汉汉统卒归之袁氏徒为僣伪曹氏徒为篡窃
孙氏徒为偏霸竟不能以有汉初王及车 (第 6a 页)
六卷策问
功臣篇中云云台二十八将以邓禹元功为首自是而
下亦宜以功之大小为序弇之平齐恂之守河内彭之
延岑
异之破赤眉皆其时卓然可称者而序之于王
梁杜茂傅俊坚镡之下彼数子者功何有焉是何先后
之失当耶案此但据俗 (第 11b 页)
公不容汉贼两立之
志皦洞日月盖一贯而已矣奚其病欤公既没蜀人祀
之其后遍于天下代有崇广至宋大观中追封为 武安
庙号义勇而道家者流乃复奉之为神将崇之曰真
君是又或一道也苏郡有庙在子城中今存淳熙三年
公牒石刻盖市户 (第 2a 页)
记陇头歌有遥望秦川之)
(句后汉书曰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赤眉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禹乘胜独尅名震关西 延岑
寇顺阳间)
(禹破之岑奔汉中馀党悉降天下平定按陇州亦在关/西于古为六郡之地邓禹西征数年乃尅此陇州是邓 …… (第 71a 页)
(有彭亡聚岑彭死处也征南恶彭亡之号为客刺死于/此矣荆州记曰荆门上合下开有门形因以为名东观)
(汉记曰 延岑
遣奇兵出吴汉后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公乃月峡先登
瞿塘直上(后汉郡国志巴郡有枳县注 (第 8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