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周易私录序
易之为书圣人因象占以示教义理固无所不备而其
教以洁净精微为主洁净精微谓不着于事朱子所谓
稽实待虚是也后儒失其传因流而为数学玄学失之

远矣程子始归之义理易教于是大明而于卜筮本义
古易篇次有未暇及焉不能无待于后人也故朱子补
之自汉以来上下经与十翼颇为诸儒所乱屡经是正
至吕伯恭而定又为之音训朱子实据其本以作本义
自程传本义并行易有今本古本不知何时改本义以
从今本又省去吕氏音训自是世但知有今本而已场
屋中出题至有可笑者鄱阳 董真卿
氏爰有会通之编
虽未能复古然使经传有别合程朱二家传义可省学 (第 1b 页)
已具公牍此复
以申言之而非私也伏惟垂听而细加裁察焉不胜幸甚
   与刘生论易书
承寄周易会通一部番阳 董真卿
所编集者并令献其 (第 16b 页)
   两都赋纂释序
律赋凿之以人惟古赋鸣其天科目次场有赋以古不
以律丕休哉离骚赋之祖降是舍汉何适矣孟坚两都
有馀刃无窘步汉赋舍班又何适矣寅科诸省取赋佥
谓湖广较优得非天马歌出礼乐志熟班书故欤银峰
金君尚絅尽一生精力纂释二赋既没二十年其嗣子

谋刋之属 董君季真
求予序予退步也奚僭之敢 (第 17a 页)
季真
曰子知科文事宜其无让予方与 (第 17a 页)
季真
研书经精义不
遑他及浮生半日安能尽尚絅平生所熟乎然其条疏
有序归宿有所学古赋者能以尚絅之熟班赋为监则 (第 17a 页)
   送 董季真
入闽刋书序
先知为知大公为仁何谓也番阳深山董公三十年前
尝宗蔡氏书传辑朱子语录增诸家注解间以己见发 (第 20a 页)
明之书成藏于家其嗣子 季真
谋刋以广其传予二十
年前亦尝编书解折衷宗朱蔡采诸家附己见大略相
类第不尽载蔡传于前耳星源双湖胡公见予 (第 20a 页)
所编
闻之转索焉将会于一予以相去远相见难未之发
也双湖敦勉自成蔡传录注至商书而双湖不禄意遂 (第 20a 页)
季真
乃肯以其先君子全书赐教予始竭精疲神会
合以成一书 (第 20b 页)
季真
不远二百馀里来见板行之谋甚坚
为留旬有五日临行索赠言予谓深山成此书若先知
科目之兴表章风厉者岂如窦公 (第 20b 页)
俨以奎聚预知文运
哉亦如荀卿所谓千载必返古之常弟子勉学天不忘
以理知之耳先知为知深山以之私小其见者未必不
幸家有学钵秘之以谋进取 季真
乃能上以成父志广
以惠同志孝子也仁人也史迁于谈班固于彪不必远 …… (第 20b 页)
引以儗之近即蔡氏事九峰成传久轩以行世焉视之
奚以异大公为仁 季真
以之如予者于先知之知既输
深山一筹于大公之仁何忍与 (第 21a 页)
季真
二致于其行书以
遗之是书行岂直为湥山贺与自贺将与天下学者贺
   送彭矮仙序
矮何病哉矮若陋也矮而仙 (第 21a 页)
   答胡云峰书
近斋心价者捧至教字披诵方知有八月半之翰而未
领随即虔答索及四书发明四小帙附斋心回便拜呈

今不知已到未此月望宾旸方递示前翰连张累纸详
缜谦厚虽得前席而听何以过之快甚慰甚赐报诸作
姓名明经人才之盛足见师友渊源敬叹久之王葵初
闻其名矣 董季真
以乃翁所编蔡传附录纂疏来竭力
与删定补注内其葵初批字删除处见其学识不凡因
附书达葵初不□一字之答想是 (第 23b 页)
季真
匿之其说甚长
他日有会晤缘当及之拜问本义二条写去之后随即
悟文言乾九二夫子明有乾德中正语已悔所疑之过 …… (第 23b 页)
亦在非孝之科先生
处之是矣又何待愚言然犹不能忘言者盖欲先生因
愚言而宽旅中之怀耳
   慰程前村
董季真
行尝附答书方挂漏是惧江照磨至又辱寄
声时前书想未达今想已达矣照磨未几言先生近罹 (第 66b 页)
  秀州
秀州城下水日夜生春云云含秀州塔鸟下吴江濆
我愿乘此鸟一见仓海君异人不可遇力士难再得
海内不乏贤何以酬六国将从马伏波田牧边郡北

复念少游言凭高一悽恻
  恭谒孝陵(已下重/光单阏)
闰位穷 元季真
符启圣人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邻卜年乘王气定鼎属休辰
江水萦丹阙钟山拥紫宸衣冠天象 (第 2b 页)
句巳明而文义犹阙顾
非一大欠事乎盖尝有志汇集诸家传注以明一经而
未果一日余友人新安胡庭芳挈其高弟番阳 董真卿
访余云谷山中手携父书有孝经大义者取而阅之则 (第 4a 页)
   送 董季真
入建刋蔡氏书传通释序
故乡先生深山董公壮老劬书笔著甚夥孝经注及九
峰蔡氏书传通释其尤尽心者令子 (第 45a 页)
季真
既走建阳刋
孝经注小学快睹矣他日复欲往刋书传通释过予徵
言当深山著通释时科举未复士壮者迁业幼者束书 (第 45a 页)
嬉敖深山独兀兀风棂雪案边若无与于世者讵意圣
神首出文运丕开命习书者用蔡传哉昔蜀山人知明
日客来消息深山岂亦预知今日开文消息邪予方倦

笔墨坐客亦谓 季真
得意再往先民所慎予跋涉数百
里徒手资诸人事未可知 (第 45b 页)
季真
色不怡予曰盍筮之筮
之遇蛊☶☴(巽下/艮上)之巽☴☴(巽下/巽上)干父之蛊用誉干而
致誉吉矣蛊互兑震 …… (第 45b 页)
三日吉无初谓著
书时有终谓际今日且后岁丁巳又三岁庚申又三岁
癸亥所谓先后庚者是三科四方学者吾邑友朋或

必有资通释取高科者盖子之先君子究心此书若
先知之今易又告矣于是坐客相与临策而叹咸曰亟
往勿疑予乃录其 (第 45b 页)
 易乾坤义一卷又云梁有周易四德例一卷亡文选

 注所引或云易注即其义疏之文非别有注也而册
 府元龟有刘瓛义九卷 董真卿
周易会通引刘瓛同
 人之注皆不足信东晋以后言易者大率以王弼为
 本而附之以元言其用郑宋诸家小有去取而 (第 23a 页)
  杂卦传曰损益。盛衰之始也。〇大传曰损。德之修也。(朱子曰惩忿窒欲以修身。)损。先难而后易。(就难损者先损之)损以远害。〇程子曰三本刚而成柔。上本柔而成刚。(又下兑三变也。上艮上变也。)〇朱子曰损下之阳。益上之阴。〇镛案卦自泰来。下卦太实。(乾三阳)上卦太虚。(坤三阴)故损下而益上也。乾则为君。(说卦文)坤其民也。(虞氏云)损益二卦。皆损君之富。(损乾阳)以益其民。(益于坤)然卦体以内为我。(外为敌)损我益彼。则谓之损。(损我阳)损彼益我。(益下坤)则谓之益也。荀爽九家易及蜀才虞翻。皆云卦自泰来。〇又按益之震春。(益下震)物盛之始也。损之兑秋。(损下兑)物衰之始也。蔡董二家。以损为盛。非矣。(蔡渊 董真卿)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 472L 页)
 为玉为金者。其体精刚也。为寒为冰者。以三阴之凝合也。坤初六用之。孔颍(一作颖)达云寒冰西北之地气。 大赤。纯阳之色也。杨升庵云大赤。旗名。周礼象路建大

赤。(巾车文)明堂位周之大赤是也。(左传祝鮀云昔成王。分康叔以少帛綪茷。〇杜云綪茷。大赤旗也。)其义非也。〇良者本然之善。(如良能之良。)不假驯(一作训)习也。(乾之阳刚。非有禀受。故曰良。)老马。驳马也。三阳为老阳也。(如坤之云子母牛。)瘠者肉消也。易例柔画为肤。刚画为骨。(见噬嗑)乾卦有骨而无肤。所以为瘠。(易凡言羸皆以乾。)驳马骝白之马也。(尔雅云)阳光本白。(反坤黑)兼之大赤。其象驳也。 董真卿
吴幼清训作猛兽。非矣。尔雅云驳如马锯(一作倨)牙食虎豹。 木果。体圆悬空。其象天也。〇京房本瘠作柴 (第 550L 页)
。国子监本也。永乐中敕翰林学士胡广等纂修。易诗书礼春秋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大全。易大全二十四卷。取董楷, 董真卿,
胡一 (第 198L 页)
书所改有根据。)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南昌熊良辅季重。自序在至治二年五月。
周易会通十四卷。元鄱阳 董真卿季真。
自序在天历元年前。有例目姓氏因革一卷,图二卷。其姓氏因革。颇足以资考据。此书板心云周易会通。而其每卷 (第 218H 页)
题云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后学鄱阳 董真卿
编集。并无会通二字之名。盖宋朝刊书。已有此失矣。(案 (第 218H 页)
真卿
学出胡一桂。此书篇次伏羲文王周公之经。翼以孔子之传。各为标目。故为经传。又取程子传朱子本义。夹注其下 …… (第 218H 页)
书纂传四十六卷。元梅浦王天与立大撰。何焯曰。李氏元刻最精。
书蔡氏传辑录纂注六卷。元鄱阳董鼎李亨撰。 真卿
之父。(案其自序谓得朱子之再传。鼎族兄梦程学于黄干。鼎学于梦程。)
今文尚书纂言四卷。元吴澄。其卷前 (第 219L 页)
 四库全书总目。杨时跋语。称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于京师以示余。错乱重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复。踰年而始完云云。则当时本无定本。其书但解上下经及彖象文言。用王弼注。以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解例。惟系辞传,说卦传,杂卦传无注。 董真卿
谓亦从王弼。今考程子与金堂谢湜书。谓易当先读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谓程子有取于弼。不为无据。谓不注 …… (第 254L 页)
 

四库全书总目。明胡广等奉 敕撰。朱彝尊经义考。谓广等就前儒成编。杂为钞录而去其姓名。易则取诸天台鄱阳二董氏,双峰二胡氏。于诸书外。未寓目者至多云云。天台董氏者。董楷之周易传义附录。鄱阳董氏者。 董真卿
之周易会通。双湖胡氏者。胡一桂之周易本义附录纂疏。云峰胡氏者。胡炳文之周易本义通释也。今勘验旧文。一 (第 260H 页)
一符合。然董楷,胡一桂,胡炳文笃守朱子。其说颇谨严。 董真卿
则以程朱为主。而博采诸家以翼之。其说亦颇赅备。取材于四家之书。而刊除重复。勒为一编。虽不免守匮抱残。 (第 260H 页)
不知其几。意谓此书之行。可以章一代教学之功。启百世儒林之绪。而仅就前人已成之迹。钞誊一过。易则董楷, 董真卿,
胡一桂,胡炳文四家之外。全未寓目。诗则用刘瑾通释。而但改愚按二字。为安成刘氏曰。礼则用陈浩集说。春秋 (第 151H 页)
时。已升讲座。及其没后。惓惓教诲。遂以斯道为己任。由是自何北山至朱丹溪。自饶双峰至朱风林。自董梦程至 董真卿。
源流相接。虽在胡 (第 11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