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作骀)之怪蟋蟀之人君黄鼎介中鸣
琴不下钟鼓既考风俗允和帝曰良哉而格我政加朝
散大夫迁岐州扶风县令若 尹翁归
以文武之干缉熙 (第 2b 页)
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
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
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 尹翁归
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
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司马迁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 (第 9b 页)
   尹翁归
(班固/) (第 12a 页)
尹翁归
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
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
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 (第 12a 页)
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
能禁及 翁归
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
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 (第 12a 页)
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
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 (第 12a 页)
翁归
文武兼备惟 (第 12a 页)
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
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究事
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归
徙署督邮河东二十
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 (第 12b 页)
翁归
部汾南所举应法得
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
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第 12b 页)
徵拜
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
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 翁归
语终日不敢见其 …… (第 12b 页)
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
可干以私 翁归
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
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
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 …… (第 13a 页)
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
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
石欲捕者辄以力埶变诈自解终莫能制 翁归
至论弃 …… (第 13a 页)
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以高第入守右
扶风满岁为真选用廉平疾奸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
好恶与同之其负 翁归
罚亦必行治如在东海故迹奸
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 (第 13b 页)
翁归
辄召其
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
类常如 (第 13b 页)
翁归
言无有遗脱缓于小弱急于豪强豪强有
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责以员程不得取代不中程辄
笞督极者至以鈇自刭而死 …… (第 13b 页)
盗贼课常为三辅最 翁归
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
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嗛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
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 (第 14a 页)
无馀财天子
贤之制诏御史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
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 翁归
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
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其赐 (第 14a 页)
翁归
子黄金百斤
以奉其祭 (第 14a 页)
翁归
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位九卿至
后将军而闳孺亦至广陵相有治名由是世称田延年 (第 14a 页)
者颠倒束缚于三尺之末而
不能求精于物情之变而后安彼无论其不相通而已
其所以为辞者偏而所为法者拘也故举 尹翁归
朱博
辈而授之管知其无当于语千里之竹百吏之牒以授
嵇阮李孟诸公恐亦未暇辨也度肖甫宦迹满天下所
至赫赫 (第 4b 页)
  又
昨自仲君起部返而荐其敝帚以为佳集之导至于今
愧之不意明公复以先光禄翁之不朽托也读所状佐
郏邑事令我神爽 尹翁归
所谓文武具备者非其人耶
而奈何以格阻之然有贤伯仲足以偿矣自惟先司马
身后明公倡正议于朝即格不行犹有生 (第 19a 页)
者矣 尹翁归
赵广汉以强毅闻蕴藉安有乎有儒而伪
廉者矣公孙弘之布被以为诈发蒙不已有议乎有廉
而伪儒者矣倪千乘之引经 (第 8b 页)
褒以文章显将相则
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
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召读/曰邵)韩延寿 尹翁归
赵广汉严
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

   司马迁传赞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 …… (第 15a 页)
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所表/谓增)
(秩赐金/爵也)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
韩延寿 尹翁归
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
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
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 (第 19b 页)

刘向王褒以文章显,
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
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 尹翁归
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
皆有功迹见述于后世。
参其名臣,
亦其次也。 (第 3a 页)
南谓)
(蠡湖之南也峰洙曰高僧传有飞锡而赴斋者要览云/昔有高僧隐 游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西天) (汉尹翁归
传于定国欲属托邑子两人注邑子同邑人/之子 因果经善慧仙人持花七茎欲以献佛时灯照)
(王出城迎佛王臣 (第 59a 页)
以儒术进刘向王
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
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
翁归
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
之名臣亦其次也

  赞司马迁 (第 11b 页)
号为儒宗而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绝隽
伟震耀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于吏胥中者耳夫赵广
汉河间之郡吏也 尹翁归
河东之狱吏也张敞太守之
卒史也王尊涿郡之书佐也是皆雄隽明博出之可以
为将而内之可以为相者也而皆出于吏 (第 26b 页)
(举孝廉汉傅介子传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尹翁归
传田延年为河东太守)
(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亲临见之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 (第 6b 页)
翁归
独伏不起曰 (第 6b 页)
翁归
文武兼备唯)
(所施/设)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
   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第 6b 页)
    (会疾卒/谷永疏)
臣闻圣王尊师傅褒贤俊显有功生则致其爵禄死则
异其礼谥昔周公薨成王葬以变礼而当天心(周公死/成王欲)
(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大恐/王乃葬周公于毕示不敢臣也事见尚书大传与古文)
(尚书/不同)公叔文子卒卫侯加以美谥著为后法(公叔文子/卫大夫公)
(孙发也文子卒其子请谥于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不亦惠乎卫国有难夫子以死卫)
(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社稷不辱不亦文乎谓夫子贞惠文子事见礼)
(记檀/弓)近事大司空朱邑 右扶风翁归
德茂夭年孝宣皇 (第 27a 页)
   封洛阳令王涣子石为郎诏(安帝永初二/年邓太后诏)
夫忠良之吏国家所以为理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故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昔大司农朱邑 右扶风尹翁归
政迹茂异令名显闻孝宣皇帝嘉叹悯惜而以黄金百
斤策赐其子故洛阳令王涣秉清脩之节蹈羔羊之义 (第 11a 页)
   皂河至邳州
河中新水足空外片帆飞沙鸟声何碎江蓠绿正肥行
舟随处泊游子几时归呼取兰陵酒微吟对夕晖
   自和
骅骝远骋凤高飞奈我于今出处非太守谩奇王子赣
功曹谁重 尹翁归
业勤经史从人笑分守齑盐与世违 (第 12a 页)
于河东而必欲夺之且平阳
大国也曹参之子孙世守此侯封非荒陋僻左难自达
于汉京者之可比也其地之显者如霍光 尹翁归
张敞
之伦仕于中朝者当不乏人何皆喑默不一置喙于其
閒而辩正之夫吕览之作招致天下之士使人人著所
闻而成 (第 2a 页)
    (视事至/秋薨)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
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
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彊餐食
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赐故 右扶风尹翁归
后诏(元康四/年八月)
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远近务在安民而
巳扶风 (第 14a 页)
翁归
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 (第 14a 页)
功业朕甚怜之其赐 翁归
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亲祠上帝诏(初霍光辅政上共已非宗庙之祀/不出元康四年下诏明年春始幸)
  (第 14b 页)
   荐杨兴奏
窃见长安令兴幸得以知名数召见兴事父母有曾氏
之孝事师有颜闵之材荣名闻于四方明诏举茂材列
侯以为首为长安令吏民敬乡道路皆称能观其下笔
属文则董仲舒进谈动辞则东方生置之争臣则汲直
用之介胄则冠军侯施之治民则赵广汉抱公绝私则 尹翁归
兴兼此六人而有之守道坚固执义不回临大 (第 22a 页)
    (子成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迁光禄大夫领/尚书事会疾卒永上疏上吊赠宽中甚厚)
臣闻圣王尊师傅褒贤隽显有功生则致其爵禄死则
异其礼谥昔周公薨成王葬以变礼而当天心公叔文
子卒卫侯加以美谥著为后法近事大司空朱邑 右扶
风翁归
德茂夭年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 (第 34b 页)
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
(复争延寿起听事郡中不敢犯又曰 尹翁归
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拜东海太守入守右扶风选用廉平疾奸)
(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好恶/与同之其负 (第 107b 页)
翁归
罚亦必行)天子异之玺书劳问赠贿
加币王人接踵(本传云魏文/帝玺书劳之)大丞相书云此之美事耳
目之所未 (第 10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