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之臞翁集朱继芳季实静住集林尚志润叟
    端隐稿刘过改之龙洲集刘仙伦叔拟招山
    集黄文雷希声看云集 黄大受德容
露香拾
    稿武容朝宗藏拙稿张蕴仁溥斗野集刘翰
    武子小山集张良臣武子雪匆集赵希㯝谊 …… (第 2b 页)
   周文璞二

  卷二百六十四
   周文璞三
  卷二百六十五
   危稹
  卷二百六十六
    黄大受
  卷二百六十七
   张蕴 (第 39a 页)
   郭君举     龚桂馨
   金子潜     王月浦
   程元岳     薛师古
   李炎子     徐宝之
    黄大受     
葛起耕
   陈子予     薛 泳 (第 80b 页)
    卷姚镛一卷俞桂三卷薛嵎一卷姜夔一卷
    周文璞三卷危稹一卷罗与之二卷赵希㯝
    一卷 黄大受
一卷吴汝式一卷赵崇鉘一卷
    葛天民一卷张弋一卷邹登龙一卷吴渊二
    卷宋伯仁一卷薛师石一卷 (第 2a 页)
 (村薛嵎云泉诗一卷山阴葛天民无怀小集一卷钱/唐余桂渔溪诗藁一卷又渔溪乙藁一卷长沙刘翰)
 (小山集一卷大梁张良臣雪窗小集一卷邗州张蕴/斗野稿支卷一卷南丰 黄大受
露香拾藁一卷三山)
 (林希逸竹溪十一藁一卷长乐敖陶孙臞翁诗集一/卷建安朱继芳静佳龙寻藁二卷闽人陈必 (第 36b 页)

黄大受(字德容南丰石门人/有露香拾藁一卷)
舒岳祥(天台人有篆畦藁/蝶轩藁竹梧里藁)
吴龙翰(字式贤新安人有/古梅遗藁六卷)
武衍(字朝宗古汴 (第 56b 页)
黄大受(字 德容
南丰石门人/有露香拾藁一卷)
舒岳祥(天台人有篆畦藁/蝶轩藁竹梧里藁)
吴龙翰(字式贤新安人有/古梅 (第 56b 页)
州洪福山某坐之原。以子贵 赠左赞成。 英宗癸巳。特念公注书时善处变。 褒赠右议政。仍下致祭之。 命曰 黄大受
随承旨而有此举。若寿州董生。止于骑郎。可胜惜哉。 (第 57L 页)
能追记。只忆海山亭,洞仙驿两诗而已。时判书吴祥。参判白仁杰。参议许晔。正郎黄允吉,许晋,黄廷式。佐郎 黄大受,
朴应福李荩忠,郑彦信,尹承吉。○十一月。拜司谏院正言。时大谏李湛。司谏郑淹。献纳李友直。正言李忠元, (第 323L 页)
。 社稷之计定矣。浚庆等出。会宾厅。俄闻哭声。已 升遐矣。浚庆等使都承旨李阳元,同副承旨朴素立,注书 黄大受
及侍卫将士。迎 嗣子于德兴邸。阳元将出。 (第 103H 页)
黄大受
曰。当迎某君耶。何以不问大臣。阳元曰。已定之事。不须问也。 (第 103H 页)
大受
曰。虽已定。必闻大臣之言可也。乃问大臣曰。当迎德兴君等几子乎。大臣曰。第三子 河城君也。阳元等至邸。 …… (第 103H 页)
郑昌瑞通谒而已。不明言迎某君。 大受
曰。当请三 王孙皆出。亲见 嗣子。然后乃可扈卫。阳元问昌瑞曰。何君装束。昌瑞曰。宫中亦知是 河城君也 …… (第 103L 页)
人出。左议政李蓂亦至。会于宾厅。是晓。 明宗大王升遐。大臣使承政院都承旨李阳元,同副承旨朴素立,注书 黄大受
及侍卫将士。迎今 上于德兴邸。阳元只受往迎之 命。不问迎某君而径出。 (第 103L 页)
黄大受
执阳元带问曰。何以不问当迎某君耶。阳元曰。已定之事。不须问也。 (第 103L 页)
大受
曰。虽已定。不可草草。乃问大臣曰。当迎德兴君第几子乎。大臣曰。 …… (第 103L 页)
河城君也。 大受
遂书于纸。举示大臣而袖出。阳元等至阙门。无马从。德兴邸在社稷洞。去阙西门不远。阳元等欲步进。 (第 104H 页)
大受
曰。事虽仓猝。不可失仪以骇瞻视。阳元曰。何处得马。时百官多入阙散哭。马从在门外。 (第 104H 页)
大受
乃得马从。与二承旨俱骑至邸。则侍卫未集。杂人阑入。天曙。卫士始至。阳元不明言迎某君。只呼 上舅郑昌瑞 (第 104H 页)
通谒而已。 大受
曰。当通谒于谁耶。如此大事。不可糊涂。古人有褰帘然后乃拜者。宫中有 王孙三人。岂可不明言乎。当请三  (第 104H 页)
王孙皆出。亲见然后乃可扈卫。阳元不从。问昌瑞曰。何君装束。昌瑞曰。前日所定 河城君也。 大受
复力言当先见 天颜。阳元等乃请见。时杂人妄言扈从者当录功。于是。坌集记名。以授宫奴。朝士亦有求录者。 (第 104H 页)
宫奴以录名之簿授 大受
曰。 嗣子命藏之矣。 (第 104H 页)
大受
不受曰。 嗣子今日岂有命令耶。宫奴乃授朴素立。素立受之。日高。阳元等皆服黑衣。侍卫之士。皆服吉。 上 (第 104H 页)
上疾瘳。其 教封还于内。外人无知者。故至是更 命之。既而升遐。大臣会坐庆会南门。呼都承旨李阳元,注书 黄大受
至前。泣谓曰。速往社稷洞 …… (第 303H 页)
本宫。奉阿只氏来。阳元起出。 大受
素有胆气。趋至前告曰。此大事也。岂可以言语往传。虽一二字。愿得 上旨而去。大臣始悟曰。然。招承传色。 (第 303L 页)
启之如 大受
言。于是自内书德兴君第三子。入承大统可也十二字以出。遂付阳元以送。时 上与兄河原君,河陵君居私亲河东 (第 303L 页)
郡夫人丧。阳元等往传 内旨。司仆寺内乘进辇。将出。 大受
又曰。宫内有兄弟数人。当举帘谛视然后奉迎。遂进辇下审视。环拜而行。入自光化门。步由勤政殿东庭入丧次。 (第 303L 页)
君薨而承受其位之谓也。昔 明庙无嗣而升遐。诸人以迎立 宣庙为功。乃曰。往迎者。当录勋。争相趋迎。注书 黄大受
折之曰。国家苍黄。可以邀利为心乎。录勋之议遂寝。至书德兴君第三子之三字。方在苍卒。乃 …… (第 221H 页)
沙溪先生。畴敢髣髴乎。万一无已。则瑞日和风。或庶几云。以此观之。沙溪气像如春风和气耶。曰。气貌沈重。 德容
浑厚。故粹面盎背。而无非和气也。问。沙溪亲受业于栗谷。以栗谷气像为何如云耶。曰。沙溪以栗谷为敏快豁达 (第 225H 页)
首相受遗教于 内殿。招公书十八字。公书德兴君第三子之三字。不三而参。人叹其周敏。一时应卒之才。与同寮 黄大受
并称焉。戊辰。升典籍。历司谏院正言。以千秋使书状官。朝京。还拜弘文馆副修撰。自是。出入三司。又兼三字 (第 395L 页)
。君薨而承受其位之谓也。昔 明庙无嗣而升遐。诸人以迎立 宣庙为功。乃曰。往迎者当录勋。争相趋迎。注书 黄大受
折之曰。国家苍黄。可以邀利为心乎。录勋之议遂寝。至书德兴君第三子之三字。方在仓卒。乃具书参字。盖虑或 …… (第 548H 页)
若沙溪先生。畴敢彷佛乎万一。无已则瑞日和风或庶几云。以此观之。沙溪气像。如春风和气耶。曰。气貌沈重。 德容
浑厚。故粹面盎背而无非和气也。问沙溪亲受业于栗谷。以栗 (第 553H 页)
于 中殿。命召他大臣及三司长官。与闻此 教云。而使史官特书德兴君第三子入承大统可也十二字。(其时注书 黄大受
从而入侍。书十二字也。第三子之三字。具书参字。仓卒之际。能致察如此。人皆赞之。因此 (第 383L 页)
大受
遂有名于朝。)亲自跪奉。举于 玉几前曰。因 上旨禀于 内殿则 内殿之教如此。故敢 禀云云则  …… (第 383L 页)
而 上疾瘳。其教封还于内。外人无知者。故至是更命之。既而升遐。大臣会坐庆会南门。呼都承旨李阳元,注书 黄大受
至前泣谓曰。速往社稷洞本宫。奉阿只氏来。阳元起出。 (第 403H 页)
大受
素有胆气。趋至前曰。此大事也。岂可以言语往传。虽一二字。愿得 上旨而去。大臣始悟曰然。招承传色启之如 (第 403H 页)
大受
言。于是。自内书德兴君第三子入承大统可也十二字以出。遂付阳元以送。时 上与兄河原君,河陵君。居私亲河 (第 403H 页)
东郡夫人丧。阳元等往传内旨。司仆寺内乘进辇。将出。 大受
又曰。宫内有兄弟数人。当举帘谛视。然后奉迎。遂进辇下审视。环拜而行。入自光化门。步由勤政殿东庭入丧次 …… (第 403H 页)
后。则黄注书之入侍。必在于公之入对之初矣。入对之时。已有定大策迎入之举矣。当其时也。大臣如不觉悟。而 大受
果有胆气。则何不于此时愿得一二字。而庆会既出之后。始有其请乎。此又理之不近者也。当初。使史官书德兴君 (第 405H 页)
第三子入承大统可也十二字也。 大受
以注书。书第三子之三字备画书参。三用参字。常时不常用之字体。而 (第 405H 页)
大受
能致察于仓卒之际。人皆赞之。以此 (第 405H 页)
大受
遂有名于朝。此则不但外人皆言。 (第 405H 页)
大受
子孙亦皆传说。誇为美谭。凡有耳目。孰不闻知。果如此记。而十二字之教。请承传自内书出。则 (第 405H 页)
大受
虽有胆气。何得以书其三字之参。而得名于当时。传说于至今乎。其不可诬也章章矣。又记曰。内乘进辇将出。 (第 405H 页)
大受
又曰。宫内有兄弟数人。当举帘谛视。然后奉迎。遂进辇下审视。环拜而行。今按行状。当初迎驾入承也。今 上 …… (第 405H 页)
状者矣。当时 主上。以幼年 王孙。持服私第。闾阎士大夫。不曾见识。其势然矣。虽举帘谛视。 天颜真的。 大受
安得以知之。而欲辨于其间乎。 (第 405L 页)
大受
以近侍之臣。若自识 天颜。则当时奚谓之外臣无知。而行彼第三伏之举也。外臣既无知者。而审察必欲之详。故 …… (第 405L 页)
一员,礼曹堂上一员,承旨注书各一员。嗣子侍来事标信。宣传官受去。阿只氏由思政殿东夹门。入庆成殿。注书 黄大受
自嗣子邸。问嗣子冠服当何如。侍臣衣服亦何如。大臣以白衣,乌纱帽,乌角带为当事通之。承旨,注书等入内庭 (第 417H 页)
   闻退溪入清凉山读书。次前韵送之。
   又次退溪韵。述怀。
   咏退溪
   咏菊(皆退溪之玩)
   次北谷琴上舍伯材
   赠 黄上舍大受
之丹阳
   次琴伯材谢拟后村之名
   送禹彦确赴湖西幕
   送李公干宰永阳。次卢仁父韵。(仁父
白头青眼三年别。露菊霜枫九月秋。入手风烟欣有债。到头光景愧无酬。年来若许身閒使。林下行寻隐者流。
黄上舍大受
之丹阳
古院庄修地。逢君数日留。无双江夏客。第一竹溪秋。雷转谈锋壮。泉深汲绠脩。明春相刮目。携手访丹 (第 8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