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集如此英华作其谓/天地何邦国也恐非)詹代居闽越自闽至于吴
则绝同乡之人矣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
由 郑踰周到秦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
寄不食之田也人人耕耨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
擢乃条枝成乃华 (第 7b 页)
则绝同乡之人矣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
由 郑踰周到秦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
寄不食之田也人人耕耨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
擢乃条枝成乃华 (第 7b 页)
论北单于不当王封事(袁安/)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心不可先帝从之陛下奉承鸿业大
开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 (第 21a 页)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心不可先帝从之陛下奉承鸿业大
开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 (第 21a 页)
旨者视之则不之怪其明贤深探理体者其
谓邦国何某代居闽至于吴则绝同乡之人矣自吴至
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由 郑踰周到秦朝无一命
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人人耘耨
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灌乃条枚成乃华 (第 11a 页)
谓邦国何某代居闽至于吴则绝同乡之人矣自吴至
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由 郑踰周到秦朝无一命
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人人耘耨
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灌乃条枚成乃华 (第 11a 页)
劾丞相匡衡等奏(愚曰为恶当诛党恶者尤当诛/传曰附下罔上者死驩兜党共)
(工共工流而兜亦放 宋由 党窦宪宪诛而由不/免恶其阿附者然也匡衡阿附石显幸成帝素)
(知其恶所以衡得乘其机而奏徙以死若帝 (第 17a 页)
(工共工流而兜亦放 宋由 党窦宪宪诛而由不/免恶其阿附者然也匡衡阿附石显幸成帝素)
(知其恶所以衡得乘其机而奏徙以死若帝 (第 17a 页)
(孙塞北地空馀部不知所属宪日矜已功欲/结恩北虏乃上亡降者左鹿蠡王阿冬为北)
(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如南单于事事下公卿/议 太尉宋由 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
(议可许安奥任隗奏以为光武招怀南虏非/谓可永安内地正以权时之算可 …… (第 29a 页)
(刘方犬司农尹睦同安议事奏未以/时定安惧宪计遂行乃独上封事)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心不可先帝从之陛下奉承鸿业大
开彊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 (第 29b 页)
(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如南单于事事下公卿/议 太尉宋由 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
(议可许安奥任隗奏以为光武招怀南虏非/谓可永安内地正以权时之算可 …… (第 29a 页)
(刘方犬司农尹睦同安议事奏未以/时定安惧宪计遂行乃独上封事)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皆以为失南单于心不可先帝从之陛下奉承鸿业大
开彊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 (第 29b 页)
封事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第 32a 页)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
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
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
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至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馀
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 太尉宋由 光禄勋耿秉 (第 32a 页)
(和退自守故荐令授/经禁中内外协附)
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
智长则切而不动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
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
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
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
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
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资宜渐教学而独对左
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
让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
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
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
示大化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历五官中郎将)
言于 宋由 袁安(元和中辟 (第 2a 页)
太尉宋由 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重之是时)
(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能 …… (第 2a 页)
(于二公由安不/敢荅俄章帝崩)
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故鸲鹆来巢昭公有
乾侯之厄西狩获麟孔子有两楹之殡海鸟避风臧文
祀之君子讥焉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
不察
奏记 太尉宋由
(敞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常引大体多所匡/正时窦氏专政外戚赏赐过制仓帑为虚敞)
(因奏记与由/由不能用) 敞闻事君之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历观世主时臣无
不各欲为化垂之无穷然而平和之政万无一者盖以 (第 2b 页)
(于二公由安不/敢荅俄章帝崩)
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故鸲鹆来巢昭公有
乾侯之厄西狩获麟孔子有两楹之殡海鸟避风臧文
祀之君子讥焉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
不察
奏记太尉宋由
(敞元和中辟 太尉宋由 府常引大体多所匡/正时窦氏专政外戚赏赐过制仓帑为虚敞)
(因奏记与由/由不能用)
敞闻事君之 (第 2b 页)
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
智长则切而不动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
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
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
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
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
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资宜渐教学而独对左
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
让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
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
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
示大化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历五官中郎将)
言于 宋由 袁安(元和中辟 (第 2a 页)
太尉宋由 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重之是时)
(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能 …… (第 2a 页)
(于二公由安不/敢荅俄章帝崩)
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故鸲鹆来巢昭公有
乾侯之厄西狩获麟孔子有两楹之殡海鸟避风臧文
祀之君子讥焉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
不察
奏记 太尉宋由
(敞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常引大体多所匡/正时窦氏专政外戚赏赐过制仓帑为虚敞)
(因奏记与由/由不能用) 敞闻事君之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历观世主时臣无
不各欲为化垂之无穷然而平和之政万无一者盖以 (第 2b 页)
(于二公由安不/敢荅俄章帝崩)
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故鸲鹆来巢昭公有
乾侯之厄西狩获麟孔子有两楹之殡海鸟避风臧文
祀之君子讥焉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
不察
奏记太尉宋由
(敞元和中辟 太尉宋由 府常引大体多所匡/正时窦氏专政外戚赏赐过制仓帑为虚敞)
(因奏记与由/由不能用)
敞闻事君之 (第 2b 页)
时而中臣愿封留足矣乃封留侯留故沛国属邑今徐
州沛县留城是也由汉以来庙祀不绝中统元年夏五
月经持节使 宋由 泗舟行而留城在泗汭遂顿于庙下
殿庑圮没荒基遗树覆茅半椽香火萧然有断碑泐蚀
駮不可读是夕至徐徐邳道总管 (第 23a 页)
州沛县留城是也由汉以来庙祀不绝中统元年夏五
月经持节使 宋由 泗舟行而留城在泗汭遂顿于庙下
殿庑圮没荒基遗树覆茅半椽香火萧然有断碑泐蚀
駮不可读是夕至徐徐邳道总管 (第 23a 页)
遗山集卷十七 金 元好问 撰
碑铭表志碣
闲闲公墓铭
唐文三变至五季衰陋极矣由五季而为辽 宋由 辽宋
而为国朝文之废兴可考也宋有古文有词赋有明经
柳穆欧苏诸人斩伐俗学力百而功倍起天圣迄元祐
而后唐 (第 1a 页)
碑铭表志碣
闲闲公墓铭
唐文三变至五季衰陋极矣由五季而为辽 宋由 辽宋
而为国朝文之废兴可考也宋有古文有词赋有明经
柳穆欧苏诸人斩伐俗学力百而功倍起天圣迄元祐
而后唐 (第 1a 页)
书先府君事略寄陈石斋
先君姓罗氏修大其字也别号大山宋忠臣水心先生
七世孙始祖讳寅辟五季乱自豫章徙永丰至先府君
十八世矣罗氏在 宋由 科第登仕衔者数十人多以节
义著闻水心先生开礼松野先生士鼎馀顽先生士俊
沧洲先生时翁其章章者也先君天性 (第 11a 页)
先君姓罗氏修大其字也别号大山宋忠臣水心先生
七世孙始祖讳寅辟五季乱自豫章徙永丰至先府君
十八世矣罗氏在 宋由 科第登仕衔者数十人多以节
义著闻水心先生开礼松野先生士鼎馀顽先生士俊
沧洲先生时翁其章章者也先君天性 (第 11a 页)
重修揭氏族谱序
揭氏称汉安道侯之后者我桂阳府君据夹漈通志而
言也旴江之族与我同出乃祖楚司揭氏汝宁之族则
又祖汉阳信侯三者政未知所定也旴江与丰城之始
祖兄弟也今丰城称始祖为旴江府君误矣唐乾宁二
年仆射镇以败上官逢之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持节袁
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有劳绩于
袁子孙世居袁于豫章旴江为近且我始祖府君其名
政与仆射类岂其兄弟遭五季之乱遂散处诸郡耶是
未可知也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由 进士而入者
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又岂敢重贻拜汾阳之讥
大德中族兄允中合诸谱而修之今则以宁兄复续而 (第 5b 页)
揭氏称汉安道侯之后者我桂阳府君据夹漈通志而
言也旴江之族与我同出乃祖楚司揭氏汝宁之族则
又祖汉阳信侯三者政未知所定也旴江与丰城之始
祖兄弟也今丰城称始祖
年仆射镇以败上官逢之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持节袁
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有劳绩于
袁子孙世居袁于豫章旴江为近且我始祖府君其名
政与仆射类岂其兄弟遭五季之乱遂散处诸郡耶是
未可知也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由 进士而入者
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又岂敢重贻拜汾阳之讥
大德中族兄允中合诸谱而修之今则以宁兄复续而 (第 5b 页)
召复还和林
公献书陈时事所宜者数十条凡万馀言率皆尊主庇
民之事上嘉纳之甲寅岁从上征云南巳未岁从上伐 宋由 杨罗渡济江围鄂州上神武英断每临战阵前无
坚敌而中心仁爱公常赞之以天地好生为德佛氏以
慈悲济物为心方便 (第 9b 页)
公献书陈时事所宜者数十条凡万馀言率皆尊主庇
民之事上嘉纳之甲寅岁从上征云南巳未岁从上伐 宋由 杨罗渡济江围鄂州上神武英断每临战阵前无
坚敌而中心仁爱公常赞之以天地好生为德佛氏以
慈悲济物为心方便 (第 9b 页)
源者。其谓邦国何。某代居闽越。自闽至于吴。则绝同乡之
人矣。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由 郑。踰周到秦。
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人
人耘耨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 (第 11b 页)
人矣。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过 宋由 郑。踰周到秦。
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人
人耘耨所不及。家家溉灌所不沾。其 (第 11b 页)
之子姓当更有大其宗者
吾阮氏明季自淮安迁扬州明初自江西清江迁
淮安溯其始则自陈留阮瑀后迁湖广巴陵 宋由
巴陵迁新建复迁清江虽元明两迁谱系失考不
可妄续之然新建阮氏固吾宗也嘉庆十年冬同
姓孝廉为暹奉其考 (第 7a 页)
吾阮氏明季自淮安迁扬州明初自江西清江迁
淮安溯其始则自陈留阮瑀后迁湖广巴陵 宋由
巴陵迁新建复迁清江虽元明两迁谱系失考不
可妄续之然新建阮氏固吾宗也嘉庆十年冬同
姓孝廉为暹奉其考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