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事类赋序(李濂/)
宋博士渤海吴淑著事类赋百篇奉诏而为之注蒐罗
百家贯穿古今可谓博洽也已余览是书未尝不嘉其
考覈之精叙述之美而三叹其用心之劳也虽然余窃
有论焉载述日多世鲜自得之学以得之之易也七十
子之徒目不见载籍而斐然成章以得之之难也古之
人有老而后见完本论语聘上国而始见诗之风雅颂
适鲁而始见易象春秋其得之之难如此故其潜心覃
思强探力索一旦豁然贯通则为自得之学矣近代雕
印实繁汗牛充栋故学者彻悟寡而剽窃多训愈明而
功愈懈如道德性命之说则有 陈北溪 字义程若庸字
训而真西山读书记为尤精如车冕器服之辨则有朱
晦庵仪礼经传通解杨复三礼图而陈祥道礼书为尤 (第 8a 页)
宋博士渤海吴淑著事类赋百篇奉诏而为之注蒐罗
百家贯穿古今可谓博洽也已余览是书未尝不嘉其
考覈之精叙述之美而三叹其用心之劳也虽然余窃
有论焉载述日多世鲜自得之学以得之之易也七十
子之徒目不见载籍而斐然成章以得之之难也古之
人有老而后见完本论语聘上国而始见诗之风雅颂
适鲁而始见易象春秋其得之之难如此故其潜心覃
思强探力索一旦豁然贯通则为自得之学矣近代雕
印实繁汗牛充栋故学者彻悟寡而剽窃多训愈明而
功愈懈如道德性命之说则有 陈北溪 字义程若庸字
训而真西山读书记为尤精如车冕器服之辨则有朱
晦庵仪礼经传通解杨复三礼图而陈祥道礼书为尤 (第 8a 页)
赠邢秀才归揭阳序(陈琛/)
东广揭阳秀才邢生照之千里裹粮来予馆中问余诗
余不能诗问余文余不能文问余疑义余不能章句讲
解岁暮告归以远来未有所闻为歉余告之曰吾饥焉
当食即食渴焉当饮即饮困倦焉当睡即抚枕而睡睡
足焉当起即整衣而起徐徐焉而行安安焉而坐不能
诗亦取古人之诗如陶靖节之平淡邵尧夫之闲适而
时歌咏之而不暇及于李杜黄陈之高吟绝唱不能文
亦取古人之文如周濂溪之太极张横渠之西铭而时
读诵之而不暇及于韩柳欧苏之雄文大笔不能章句
讲解亦取程朱之四书五经传疏而时览观之以会圣
贤之大经大意所在而不暇及于 陈北溪 饶双峰诸先
生之叠床架屋至简至易自暇自逸值风则与之俱清
值月则与之俱明值菊花之黄梅花之白则餐英索笑 (第 17b 页)
东广揭阳秀才邢生照之千里裹粮来予馆中问余诗
余不能诗问余文余不能文问余疑义余不能章句讲
解岁暮告归以远来未有所闻为歉余告之曰吾饥焉
当食即食渴焉当饮即饮困倦焉当睡即抚枕而睡睡
足焉当起即整衣而起徐徐焉而行安安焉而坐不能
诗亦取古人之诗如陶靖节之平淡邵尧夫之闲适而
时歌咏之而不暇及于李杜黄陈之高吟绝唱不能文
亦取古人之文如周濂溪之太极张横渠之西铭而时
读诵之而不暇及于韩柳欧苏之雄文大笔不能章句
讲解亦取程朱之四书五经传疏而时览观之以会圣
贤之大经大意所在而不暇及于 陈北溪 饶双峰诸先
生之叠床架屋至简至易自暇自逸值风则与之俱清
值月则与之俱明值菊花之黄梅花之白则餐英索笑 (第 17b 页)
切以是
获正直忠厚称年未满七十乞致仕归十有九年而卒
得寿八十六所著有思庵前后续集小学解性理群书
补注 陈北溪 字训晦庵诗文抄吴草庐文粹文章辨体
详刑要览
赞曰吴公树惇乃以文称其所为文匪忝躬行一践端
公再履中丞无 (第 12b 页)
获正直忠厚称年未满七十乞致仕归十有九年而卒
得寿八十六所著有思庵前后续集小学解性理群书
补注 陈北溪 字训晦庵诗文抄吴草庐文粹文章辨体
详刑要览
赞曰吴公树惇乃以文称其所为文匪忝躬行一践端
公再履中丞无 (第 12b 页)
府君僦舍以馆食之疠气发
病者相枕府君躬亲粥药而时进之卒赖以生府君既
喜浮屠言读其书豁然若会其意者复阅 北溪陈氏 性
理字义即解其要曰圣贤之学盖如是因戒二子懋庄
曰我少不学至老而始悔若等其勉之懋与庄服父训
刻志事学 (第 33a 页)
病者相枕府君躬亲粥药而时进之卒赖以生府君既
喜浮屠言读其书豁然若会其意者复阅 北溪陈氏 性
理字义即解其要曰圣贤之学盖如是因戒二子懋庄
曰我少不学至老而始悔若等其勉之懋与庄服父训
刻志事学 (第 33a 页)
宋(张栻/) (吕祖谦/) (陆九渊/) (陈亮/) (叶适/)
卷六十三
宋(蔡沉/) (陈淳/ ) (真德秀/)
卷六十四
宋(魏了翁/文天祥) (黄震得王柏/谢枋) (牟子才/) (方逄辰 (第 11b 页)
卷六十三
宋(蔡沉/) (陈淳/ ) (真德秀/)
卷六十四
宋(魏了翁/文天祥) (黄震得王柏/谢枋) (牟子才/) (方逄辰 (第 11b 页)
府君僦舍馆而食之疠气发者相枕藉府
君躬亲粥药而时进之卒赖以生府君晚喜浮屠言读
其书豁然若会其意者复阅 北溪陈氏 性理字义即解
其要曰圣贤之学盖如是因戒其二子懋庄曰我少不
学至老而始悔若等其勉之二子服父训刻志事学庄 (第 10b 页)
君躬亲粥药而时进之卒赖以生府君晚喜浮屠言读
其书豁然若会其意者复阅 北溪陈氏 性理字义即解
其要曰圣贤之学盖如是因戒其二子懋庄曰我少不
学至老而始悔若等其勉之二子服父训刻志事学庄 (第 10b 页)
传易说一卷主于破其师太极在阴阳中之说于
道之大本大原差了故有此两般易两般太极之谬
谈朱门惟勉斋黄直卿识道理本原其次 北溪陈安
卿 于细碎字义亦不差
来教谓澄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洛书文然此乃 (第 15a 页)
道之大本大原差了故有此两般易两般太极之谬
谈朱门惟勉斋黄直卿识道理本原其次 北溪陈安
卿 于细碎字义亦不差
来教谓澄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为洛书文然此乃 (第 15a 页)
古学权舆序
曲礼三千今不可得而见矣小戴记首篇之首所引四
言先儒以为古经之遗也句止三字意欲童幼之便于
口诵也欤然礼篇中亦犹有三字为句者庐陵士刘我
缀辑之附益戴记篇首之四言视 陈淳安卿 五字句礼
诗尤驯雅并取朱子所释弟子职及一二蒙训通作一
编其文易诵其事易行真古学之权舆矣夫
毁曹 (第 8a 页)
曲礼三千今不可得而见矣小戴记首篇之首所引四
言先儒以为古经之遗也句止三字意欲童幼之便于
口诵也欤然礼篇中亦犹有三字为句者庐陵士刘我
缀辑之附益戴记篇首之四言视 陈淳安卿 五字句礼
诗尤驯雅并取朱子所释弟子职及一二蒙训通作一
编其文易诵其事易行真古学之权舆矣夫
毁曹 (第 8a 页)
信然后可以取善改过此力行必本于存诚也圣人
开示学者无如此章之约而备
朱子言学敬知行三事五峰胡氏则前有立志 北溪陈
氏又加以虚心今观虚心在立志居敬之内虽不别
为条可也故曰立志所以植其本也居敬所以持其 (第 6a 页)
开示学者无如此章之约而备
朱子言学敬知行三事五峰胡氏则前有立志 北溪陈
氏又加以虚心今观虚心在立志居敬之内虽不别
为条可也故曰立志所以植其本也居敬所以持其 (第 6a 页)
送柯德阳如新城序(戊戌以后/)
杭故多四方士而予久寓于是祖道赠言常有之曰如
某县为教谕也曰如某书院为山长也曰如某州某府
某路为学录为学正为教授也今送柯君德阳独不然
德阳之行新城何氏以家塾聘之也天下郡国设学乃
公家之师家塾乃私家之师师一也而所以为师不同
公家之师有司所选势夺贿予未必皆实学之士故公
家之师或出私意私家之师岂有父兄不爱其子弟而
不选实学之士为之师者故私家之师必合公论况公
家之师志在仕进私家之师志在藏修德阳以藏修为
务而不以仕进为心过人远矣抑士之所学果何事耶
八圣四贤暨濂洛关西学之祖也张宣公吕成公早世
而书传朱文公独后死而书大备学之宗也黄直卿通
释 陈安卿 字义之外各有文集羽翼文公真希元之读
书记义理之本根魏华父之九经要义典故之渊薮又
各有集百卷皆学者所由 (第 25a 页)
杭故多四方士而予久寓于是祖道赠言常有之曰如
某县为教谕也曰如某书院为山长也曰如某州某府
某路为学录为学正为教授也今送柯君德阳独不然
德阳之行新城何氏以家塾聘之也天下郡国设学乃
公家之师家塾乃私家之师师一也而所以为师不同
公家之师有司所选势夺贿予未必皆实学之士故公
家之师或出私意私家之师岂有父兄不爱其子弟而
不选实学之士为之师者故私家之师必合公论况公
家之师志在仕进私家之师志在藏修德阳以藏修为
务而不以仕进为心过人远矣抑士之所学果何事耶
八圣四贤暨濂洛关西学之祖也张宣公吕成公早世
而书传朱文公独后死而书大备学之宗也黄直卿通
释 陈安卿 字义之外各有文集羽翼文公真希元之读
书记义理之本根魏华父之九经要义典故之渊薮又
各有集百卷皆学者所由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