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李公麟
   吕希纯      林 迥
   俞 充      仇伯玉
   王 翰       陈 易

   
杨 时      求仲弓
   陈觉民      姚 孳
   李格非      叶 涛
   张  (第 28a 页)
 非特天资忠义亦以先得武后之心故也且张易之

 昌宗后之嬖臣也欲归庐陵事大体重非二嬖之言
 后孰信之吉顼能以危言撼二嬖 陈易
吊为贺之计
 故二嬖敢从容以请而后意遂定于是仁杰之諌得
 行卒之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者由仁杰之言 (第 3a 页)
 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以至三祖信心铭永
 嘉证道歌皆禅学之髓初地之人其可弗观乎(苕溪/)
 (渔隐/) 陈体常
荅黄晃仲二书叙学佛之旨深切著明余尝三
 复其言叹其有理恨未能尽行也 (第 5a 页)
体常
又有颂六首
 今录二首其一云密坐研穷有细微到头须是自忘
 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历历孤明犹 (第 5a 页)
  两峰楼者乐平刘明子文子读书所也初上饶祝君蕃
远来长馀干之乡校曰南溪予他日过之祝君出其徒
十数辈揖余且曰若辈皆有意于文字者愿为我命题
少试之于是得明子为选首余因知其才久之祝君以
代去明年以予为其师之友而业不可以少荒也袖诗
过余因请益焉又久之明子以其弟文子请曰仆之父

乐教者也即居之傍为楼若干楹尝客 陈先生易
东其
上先生以两峰二字扁之两峰者何曰昔苏老尝记木
假山者三中以自况而傍以况子也三而两者何举其
旁也举 (第 10b 页)
  茅知至张弼林彖林大有列传论
论曰圣门以隐者为洁身而乱大伦盖以不仕则无义
是为废君臣之伦非圣贤之中道也若又并夫妇父子

之伦而废之则不惟非道之中而其为道之害可胜言
哉仙游茅知至张弼林彖林大有皆制行高洁雅有隐
操然彖以有弟可奉宗祀遂不谋婚娶以终其身殆与
兴化 陈易
无以异也但其学犹不失吾儒之正视易之
纯于学佛为有间耳弼之行义不为司马光诸公所知
而独为章惇所荐其著易 (第 54b 页)
各郡州县尽数折榖上仓其谷照依时价一随土产所
宜各处仓廒随时修理各仓官攒加意优恤如遇价贵
则贱出之以 陈易
新是不常平而常平也如遇饥荒则
发赈之有备无患是不义仓而义仓也即如今岁江北 (第 40b 页)
小民岁蓄每
家不过数石数十石收藏晒晾甚易非有成千累万之
相因也即富户粮谷丰盈有累千百石者每岁皆可推 陈易
新岂坐而视其损坏乎即据尹会一所奏亦只云
大约朽蛀则是亦难直断以不可久贮也其为影响之
说明矣
一谓严禁 (第 23a 页)
须有省
悟始得若有省悟无有不会者自不消问人若无省悟
袛那会处亦未是在二大士之言真得其要矣
苕溪渔隐曰 陈体常
荅黄冕仲二书叙学佛之旨深切 …… (第 13a 页)
著明余尝三复其言叹其有理恨未能尽行也 体常

有颂六首今录二首其一云密坐研穷省细微到头须
是自忘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历历孤
明尤认影 (第 13b 页)
委妥员前往会同澎湖通判鲍复康确查各岛饥民实有若干,分别散给,仰慰宸廑。至动拨仓谷,仍筹款买补还仓;除 陈易
新,两有裨益。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第 119 页)
心故也。且张易之、昌宗,后之嬖臣也,欲归庐陵,事大体重,非 二嬖之言,后孰信之。吉顼能以危言撼二嬖, 陈易
吊为贺之计,故二嬖敢从容以 请,而后意遂定。于是仁杰之谏得行。卒之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者,由仁杰
,无有不会者,自不消问 ;人若无省悟,祇那会处,亦未是在。』二大士之言,真得其要矣。〕
苕溪渔隐曰: 〔陈体常《
答黄冕仲二书》,叙学佛之旨,深切著明,余尝三复 其言,叹其有理,恨未能尽行也。 体常
又有颂六首,今录二首,其一云:『密坐研 穷省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正顺违。历
,无有不会者,自不消问 ;人若无省悟,祇那会处,亦未是在。』二大士之言,真得其要矣。〕
苕溪渔隐曰: 〔陈体常《
答黄冕仲二书》,叙学佛之旨,深切著明,余尝三复 其言,叹其有理,恨未能尽行也。 体常
又有颂六首,今录二首,其一云:『密坐研 穷省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正顺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