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答吴斗南(四)
    答辅汉卿(十)
    答陈思诚
    答陈卫道(二)
    答 陈才卿(十六)
    答余正叔(三)
    答余方叔
    答赵恭父(六) …… (第 77a 页)
    建宁府崇安县学二公祠记

    克斋

   味道堂记
   刘氏墨庄记
   尽心堂记
   蕲州教授𠫇记
   建宁府建阳县主薄𠫇 (第 91b 页)
  夏尚之太史哀辞(有序/)     苏伯衡
我师克燕拔其知名士赴南京既而其类辈复官王朝
太史夏君独以老病乞归且归会遣使分道搜访元史
乃强君如江广君辞不得命乃行行至番禺以疾卒二
年冬十月十二日则卒之岁月也君名以忠字尚之世

家袁州宋孝成恭后父族也曾祖自得乡贡进士受业
番昜 陈克斋先生
先生师徽国朱公其所缉问答语录
世传焉自君以上皆世其学君蚤有誉于乡年四十馀
始用袭封衍圣公克坚荐授孔颜 (第 12a 页)
  与田侍郎子真
吾辈今日事事做不得只有向里存心穷理外人
无交涉然亦不免违条碍贯看来无着力处只有

更攒近里面安身立命尔不审比日何所用心因
书及之深所欲闻也
  答 陈才卿
详来示知日用工夫精进如此尤以为喜若知此
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舍者亦
不待求而得不待操而存 (第 15b 页)
   跋子昂赠李公茂诗
松雪翁诗法高踵魏晋为律诗则专守唐法故虽造次
酬答必守典则然于赠别等诗则仅见之淮阴李公茂

胸次磊落言论吐冰雪擅幕府画诺事无停留士大夫
喜从之游宜松雪翁缱绻而乐道之阮公服常白观此
足为人物论矣
   跋宜春夏君与上饶 陈先生文蔚
讲经书问
自武夷之说行其门人矜重自秘皆株守拱立不能亲
有所明辨独勉斋黄公奋然卫道以其同焉者析之曲
(第 13b 页)
者直之使后之人无以议汤文清公后出复以昔之
所深疑者充廓之是则武夷之忠臣矣今观宜春夏先

生自明壮岁从上饶 陈先生文蔚
问答疑难无苟同之
病䌷绎微旨夐然于尊闻之外汲井养源端木表正蓄
德集善至是尽矣其孙震以进士来京师以桷族 (第 14a 页)
   古诗之意
诗者不可言语求而得必将观其意焉故其讥刺是人
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
疾之以见其不堪也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赫赫师尹民
具尔瞻是也其颂美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善而言其
容貌之盛冠佩之华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也缁衣之
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也(东坡/)
诗之为言率皆乐而不淫忧而不困怨而不怒哀而不

愁如绿衣伤巳之诗也其言不过曰我思古人俾无尤
兮击鼓怨上之诗也其言不过曰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至军旅数起大夫久役止曰自诒伊阻行役无期度思
其危难以风焉不过曰苟无饥渴而巳至于言天下之
事美盛德之形容固不言而可知其与忧愁思虑之作
孰能优游不迫也孔子所以有取焉(谢显道说/)
   晦庵论诗有两重 陈文蔚
说诗先生曰谓公不晓文义则不得只是不见 (第 2b 页)
    国外患之宜以宗社为心皆惓惓纳忠辞旨
    恳到其白左揆论时事数书乃为杜范所延
    而作亦多关系国家大计言无不尽虽夙从
     陈文蔚
真德秀游或不免过泥古义稍涉拘
    迂然不可谓之不轨于正也周密浩然斋雅
    谈记元杰母张氏能诗 …… (第 2b 页)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原序
士君子有正主庇民之学不幸当其时之所难积诚所
感既足以回事势于危疑壬锋深忌乃竟殒其身于非
命汉之萧望之李固杜乔近日之梅野是也望之以身
捍恭显固乔以身捍梁冀梅野以身捍权臣或误下廷
尉死或同日以狱死或以非病死其死一也狱死者盖
甚明而非病死者至今未得明其尤可悲也夫梅野蚤
从朱文公先生之门人 陈君文蔚
游又尝取正于真文 (第 4a 页)
   集部四
 克斋集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克斋集十七卷 宋陈文蔚
(第 1a 页)
文蔚
    
(第 1a 页)
才卿
上饶人尝举进士端平二年都省言
    其所作尚书类编有裨治道诏补迪功郎命
    本州取其书以进今类 …… (第 1a 页)
    传故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未著录明初

    其郡人张时泰及其裔孙良鉴始掇拾成编
    即此本也 文蔚
始因同里余大雅以师事朱
    子见于所撰余正叔墓碣中与朱子往复书
    甚多皆以工夫精进相规切而 …… (第 1b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克斋
集原序 (第 3a 页)
宋陈克斋先生
(第 3a 页)
文蔚
(第 3a 页)
才卿
信州之上饶人少事朱
子自号 (第 3a 页)
克斋
隐居不仕以孝行修于家全集若干卷皆
论学之言也张生时泰始刻之于乡千里致书乞余为
序余按信州朱陆两先生友 (第 3a 页)
教之国遗风馀言多有传
者两先生异同学者难言之今观其所为求放心与躬
行力践之学俱未尝有异其稍异者读书穷理之说耳
朱子天姿异敏故得肆其力于事物见闻之间中材以

下守其师说苦于繁迂而或至于附会离析则教之专
力从事于吾心固易简之功也予夙未知 克斋
之遗今
幸得其书而读之顾亦缺有间矣是不宜轻论论其大
略以求仁为本以省私慎意为事以学问思辨先致其
知可 (第 3b 页)
进学可畏处事不苟则
有若李燔义所当为勇不可夺则有如张洽黄直卿明
睿端庄造诣纯笃㬊亚夫进学意气颇多激昂 陈才卿
一室萧然有以自乐工夫精进尤为可喜蔡季通有精 (第 51b 页)
君臣大义曾谓贤如冰溪老
且死而乃亡父之训甘为逆贼之党耶因志其墓而系
之以铭
铭曰有山苍苍有水洋洋是为 陈克斋
之乡公死有知
当撰杖履与之徜徉 (第 9b 页)

乐将自此不厌而非徒喜也广信号英俊所聚义理之
宅绍兴大魁汪公则子朱子畏友绍定大魁徐公又子
朱子门人 陈君文蔚
高弟徐岩巉绝之境鹅湖清幽之
滨必有乐统绪之学而人不及知者傥肯为君一出其
于君之家传当有不符节而合者则 (第 57b 页)
龙病之乃命学校考典故依
绍熙颁降朱文公申明制度而更造之仲秋上丁教授
张君洙一遵绍熙仪式而行事焉(聘君 陈克斋先生
记曰文公朱先生初官
同安因县学释奠尝欲考笾豆簠簋之制登降跪起之节请诸朝而行之及守南康禀命于天子天子下 …… (第 4b 页)
生举文公释奠仪而行事焉既正其器又正其礼祀事孔明洋洋在上若亲周旋于杏
坛之间张君谓余尝受教于文公命之记 文蔚
窃惟先师文公于夫子之道终其身孳孳焉故于尊事夫子之
礼终其身拳拳焉笾豆之事登降之文末尔所以历考备迷而不 …… (第 5a 页)
六年冬众谓旧祠隘陋得请于郡乃辟一室而迁之
益以文昌韩公元吉存南渡之文献示不忘中原也处
士王公时敏聘君 陈克斋先生文蔚
亦与祠焉伊洛考 (第 6a 页)
  徐文清公家传一卷提要
宋朱元龙叶由庚龚应之等同撰按文清名侨字崇
甫婺之义乌人宋史有传此则侨门人等所撰至侨
九世孙彰刋以行世与宋史相勘大段相合唯谓侨
于绍定二年理宗新政思得宿望以新大化中外延
颈以俟登用者惟侨与真德秀魏了翁三人考宋史
理宗本纪不载侨名未免蹈家乘溢美之习然本纪
言端平二年甲寅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

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子
庙庭升孔伋十哲据家传则侨与李埴实主其议又
本纪言是年三月诏 进士陈文蔚
著尚书解并补迪
功郎据家传则侨实以考亭门人荐其曾著传可为
传心建极之要并言其人宜置直讲所述事迹甚详 (第 32a 页)
所谓以下。按伊洛渊源录。所谓以下连书。而注曰见上蔡语录。恐叶氏引本语悬注。非自注意见也。
同章朱子曰 陈才卿
条。此只依附注而连书朱子故也。(按草本。亦书朱子曰。)
西铭又曰学者条空处。疑缺存字。按二程全书。存 (第 258H 页)
 张子曰金性刚火性热牛性顺马性健也。莫非固有。○侯氏曰草木不齐。飞走异禀。然动者动植者植。天机自然。岂非性乎。○问物物具一太极则是理无不全。朱子曰谓之全亦得。谓之偏亦得。○徐子融谓枯槁亦有性有气。故附子热大黄寒。此是气质之性。 陈才卿
曰即是本然之性。○按金刚火热牛顺马健。莫非固有。则是各为其气之理。而为其本然也。刚者不能热热者不能刚 (第 326L 页)
则是不能相通而为气质也。如是则章句三各字。是便人物各自不同之各。而然其所以各得各循者。亦无非天命一原之同。则虽言各而不害其为皆同也。或疑如此便一切以气质为本然。然殊不知气质之性。亦自本然之性来。而初非有二也。故朱子明言谓之全亦得。谓之偏亦得。而不以 才卿
之言为非者此也。然而中庸是从大原上说来。故章句又言性 …… (第 326L 页)
彼虽枯槁之物。自其生活时。其性气已是热且寒故耳。而只此热且寒。原其所以然则亦是动静阴阳之理使之然。则 才卿
之以为即是本然之性者不亦宜乎。世之人皆知太极之为理。而不知所谓理者。只此动静阴阳之理。故其于本然之性 (第 327L 页)
玉以比德。不敢表其如玉之德者。岂正训也欤。
九容。盖所以毋不敬也。通动静该内外。贯本末彻上下。朱子告 陈才卿
之语。令人警惕。
燕居告温温。注以为燕居之时。告语于人之际。礼记文法。岂有燕居告之句绝耶。此承九容之 (第 117L 页)
亥夏。士涵委来。请读仪礼经传曰。诸经不免草草打过。而亦几遍阅。独礼书未之读。故敢请。余谓之曰。朱子答 陈才卿
书曰。礼学是一大事。不可不讲。然亦须看得义理分明。有馀力时及之。今君之读礼书。亦无所不可者也。乃与之 (第 356H 页)
知非栗谷之说也。
徐子融气质之性辨
徐子融曰。枯槁之物。有性有气。故附子热。大黄寒。此性是气质之性。 陈才卿
谓即是本然之性。朱子曰。子融认知觉为性。故以此为气质之性。性即理。有性即有气。是他禀得许多气。故亦有 (第 360H 页)
许多理。 才卿
则谓有性无仁。此说也是。是元不曾禀得此道理。惟人则得其全云云。今朱子之说如是。当以陈氏本然性之说。为 (第 360H 页)
。牛马上。亦舍耕驰之理。必求仁义。为太极。不亦难乎。恐无此道理。徐子融以附子热,大黄寒。是气质之性。 陈才卿
谓是本然之性。又谓有性无仁。朱子曰。此说是他不曾禀得此道 …… (第 359L 页)
自为本性者。其于太极全体。元无所损。以 陈才卿
有性无仁之说观之。何必待仁义之名而后为性乎。如朱子所谓小小底。不可分仁义者。必欲讨仁义之可名者而为性 (第 361L 页)
四段理。四德要就气上看。也得。(上同。)徐子融问枯槁之中。有性有气。故附子热大黄寒。此性是气质之性。 陈才卿
谓即是本然之性。先生曰。子融认知觉为性。故以此为气质之性。 (第 221L 页)
才卿
又谓有性无仁。先生曰。此说是他(指枯槁)不曾禀得此道理。(语类人物之性。)又曰。犬牛人之形气既具。而 (第 221L 页)
妄议也。然而愚意。则凡义起之礼。非人人之所能定。而亦恐其流至无防限矣。朱子所谓祭三代不可谓之僭者。答 陈文蔚
士庶祭三代之问也。士庶虽不敢祭三代。既无庙制。则人情之所不忍而祭之。不为僭也。汉明以后。始为一室并享 (第 49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