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吴晦之 彭仲衡
胡 伟 汪 莘
詹 初 留元刚
王益祥 陈 宓
张 潞 陈 埙
曾 槃 吴 机
卷六十三
黄 干 陈 淳
(第 72b 页)
胡 伟 汪 莘
詹 初 留元刚
王益祥 陈 宓
张 潞 陈 埙
曾 槃 吴 机
卷六十三
黄 干 陈 淳
(第 72b 页)
书朔斋先生都梁第一楼诗后
南丰记拟岘台欲与州民同其乐至朔斋先生之赋都
梁第一楼则欲与之同其忧非深知民隐者言不至是
此卷笔势有筹笔驿诗态度嘉定以后士大夫不复崇
尚字学独公与莆田 陈复斋 号能书二公出处相近要
未可以一艺名
书朔斋 (第 12a 页)
南丰记拟岘台欲与州民同其乐至朔斋先生之赋都
梁第一楼则欲与之同其忧非深知民隐者言不至是
此卷笔势有筹笔驿诗态度嘉定以后士大夫不复崇
尚字学独公与莆田 陈复斋 号能书二公出
未可以一艺名
书朔斋 (第 12a 页)
宗儒祠碑
宗儒祠旧名三贤祠三贤祠者祠唐李宾客宋周朱二
公者也故皆木主弘治间江西按察司佥事提学苏公
止模周朱二公像于中而迁李宾客主于别室及副使
邵公为提学则又以尝从朱子讲学于洞者十四人从
祠之改曰宗儒祠十四人者林择之蔡沈黄干 陈宓 吕 (第 6a 页)
宗儒祠旧名三贤祠三贤祠者祠唐李宾客宋周朱二
公者也故皆木主弘治间江西按察司佥事提学苏公
止模周朱二公像于中而迁李宾客主于别室及副使
邵公为提学则又以尝从朱子讲学于洞者十四人从
祠之改曰宗儒祠十四人者林择之蔡沈黄干 陈宓 吕 (第 6a 页)
道一堂记
余来闽之三载实大德初元雷雨作解狱讼不留文书
顿省自公退食时与仙翁释子谈方外事一日高士刘
采山介僧中顺来余识刘而未识顺也问奚自则曰固
儒也愿有谒焉乡邑怀安北五里曰桐溪山水峻清溪
上之士曰樊世显师吕公居仁友林公少颖构堂象孔
老瞿昙氏而祀之子朱子书其颜曰道一且为之记端
平燬于邻改作西山真公复书之 复斋陈公 续记之至
元废于兵今樊氏子孙廓而大之之书之记未有复者 (第 13b 页)
余来闽之三载实大德初元雷雨作解狱讼不留文书
顿省自公退食时与仙翁释子谈方外事一日高士刘
采山介僧中顺来余识刘而未识顺也问奚自则曰固
儒也愿有谒焉乡邑怀安北五里曰桐溪山水峻清溪
上之士曰樊世显师吕公居仁友林公少颖构堂象孔
老瞿昙氏而祀之子朱子书其颜曰道一且为之记端
平燬于邻改作西山真公复书之 复斋陈公 续记之至
元废于兵今樊氏子孙廓而大之之书之记未有复者 (第 13b 页)
黄朴
近时都下有士人许其姓者能迎致大仙所言多奇中
嘉定壬午之春三山黄公朴同一二朋友访许扣功名
大略即书沙门光远降先作自赞云伸脚自由屈脚自
在不知十二部尊经不识三千条大戒醉后高歌无障
无碍当时若见阎王任他枷锁杻械又一云无疑无疑
自有东西目前行检眼下阿鼻不认真实法性不念如
来菩提捉取金毛狮子任教乌兔如飞后再书云黄子
黄子文魁多士酝藉胸中十万兵纵横笔下三千字无
垢为朋汪公相似若得火土相逢一跃禹门浪里后八
年岁在已丑黄公果大魁天下黄生于壬子魁于已丑
实符火土相逢之句状元局中诸公唱和诗有酝藉纵
横一联不差一字鬼物已先知之矣(游宦/纪闻)
陈宓
安溪视诸邑最僻深山穷谷距县有阅五六日至者又
气候多燠春夏之交雨淖则河鱼腹疾旱则瘴痞作焉 (第 77b 页)
俗信巫尚鬼市绝无药有则低价以贸州之滞腐不佳
者贫人利其廉间服不瘳则淫巫之说益信诗曰蓝水
秋来八九月芒芒山瘴一齐发时人信巫纸多烧病不
求医令自活 (陈复/斋 集)
祝穆
先君子幼孤文公朱夫子重渭阳之念实教育于家塾
犹及亲炙当时讲论之益西山蔡先生勉斋黄先生 (第 78a 页)
近时都下有士人许其姓者能迎致大仙所言多奇中
嘉定壬午之春三山黄公朴同一二朋友访许扣功名
大略即书沙门光远降先作自赞云伸脚自由屈脚自
在不知十二部尊经不识三千条大戒醉后高歌无障
无碍当时若见阎王任他枷锁杻械又一云无疑无疑
自有东西目前行检眼下阿鼻不认真实法性不念如
来菩提捉取金毛狮子任教乌兔如飞后再书云黄子
黄子文魁多士酝藉胸中十万兵纵横笔下三千字无
垢为朋汪公相似若得火土相逢一跃禹门浪里后八
年岁在已丑黄公果大魁天下黄生于壬子魁于已丑
实符火土相逢之句状元局中诸公唱和诗有酝藉纵
横一联不差一字鬼物已先知之矣(游宦/纪闻)
陈宓
安溪视诸邑最僻深山穷谷距县有阅五六日至者又
气候多燠春夏之交雨淖则河鱼腹疾旱则瘴痞作焉 (第 77b 页)
俗信巫尚鬼市绝无药有则低价以贸州之滞腐不佳
者贫人利其廉间服不瘳则淫巫之说益信诗曰蓝水
秋来八九月芒芒山瘴一齐发时人信巫纸多烧病不
求医令自活 (陈复/斋 集)
祝穆
先君子幼孤文公朱夫子重渭阳之念实教育于家塾
犹及亲炙当时讲论之益西山蔡先生勉斋黄先生 (第 78a 页)
第尚六十年岂题述在公祖贡元
父两请时耶
同安公赞
公讳栋字用可号松湖矩轩公长子父子师事潘瓜山 陈复斋 讲道东湖最后公又事黄独不惧友四如与父
同登咸淳辛未进士历知同安县事有廉直高古之声
慨宋社云屋托兴迷途 (第 13b 页)
父两请时耶
同安公赞
公讳栋字用可号松湖矩轩公长子父子师事潘瓜山 陈复斋 讲道东湖最后公又事黄独不惧友四如与父
同登咸淳辛未进士历知同安县事有廉直高古之声
慨宋社云屋托兴迷途 (第 13b 页)
徐文清公手书杂稿后题
右故宋侍读文清公毅斋先生徐公手书杂稿一册起
乙酉止壬辰之所著也公起家诸生践历中外以亮直
敢言著声嘉定中提举江东常平茶盐上书忤时相劾
罢归乙酉当理宗即位宝庆之初乡人葛枢密容父乔
侍郎寿朋代为请祠绍定戊子力乞休致又明年庚寅
命下端平被召晋擢中秘奉常手疏数千言极陈时弊
侍读经帷开陈友爱之道用是复济邸主爵请废王安
石从祀祀周程张朱请以赵忠定侑食茂陵北使至无
国书请馆之于外如晋叔向辞郑故事又忤时相皆关
系之大者一时俦俊傅景初杨敬仲柴与之赵昌父刘
平国 陈师复 共荐慎景元魏华甫袁广微同列今犹誇 (第 34b 页)
右故宋侍读文清公毅斋先生徐公手书杂稿一册起
乙酉止壬辰之所著也公起家诸生践历中外以亮直
敢言著声嘉定中提举江东常平茶盐上书忤时相劾
罢归乙酉当理宗即位宝庆之初乡人葛枢密容父乔
侍郎寿朋代为请祠绍定戊子力乞休致又明年庚寅
命下端平被召晋擢中秘奉常手疏数千言极陈时弊
侍读经帷开陈友爱之道用是复济邸主爵请废王安
石从祀祀周程张朱请以赵忠定侑食茂陵北使至无
国书请馆之于外如晋叔向辞郑故事又忤时相皆关
系之大者一时俦俊傅景初杨敬仲柴与之赵昌父刘
平国 陈师复 共荐慎景元魏华甫袁广微同列今犹誇 (第 34b 页)
员怡然 杨信可 邓德良
李宗洌 王尚志 徐天逸
施性初 传谦则
卷之六
熊勿轩 罗太瘦 雷机
毛静可 陈复斋 陈野云
潘心月 林德旸 赵芝室
罗梅我 刘草窗 张奎翁
李孟阳 涂雪坡 涂竹逸
危 (第 5a 页)
李宗洌 王尚志 徐天逸
施性初 传谦则
卷之六
熊勿轩 罗太瘦 雷机
毛静可 陈复斋 陈野云
潘心月 林德旸 赵芝室
罗梅我 刘草窗 张奎翁
李孟阳 涂雪坡 涂竹逸
危 (第 5a 页)
郑耕老黄补列传论
宋之南渡也伊洛绝响考亭未兴世之所谓儒者专以
科举为业而知从事于圣贤为己之学盖亦鲜矣若郑
耕老之学务穷经烛理不屑屑于荣利而其教人必为
讲说科举之外者黄补之学专用心于内而外物不以
动其心二公于圣贤为己之学其殆有所见乎盖耕老
之父安正笃志儒业以师表后学耕老虽不及承过庭
之训然有贤母拳拳以无负先志勉之补亦濡染其家
学又得贤师友讲论切磨之益是宜二公之学有所成
就如此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验于此为尤信
方耒方壬郑可学方士繇陈定方大壮黄士毅 陈
宓 列传论
昔朱文公倡伊洛之学于考亭天下之士执经受业者
不可胜计于时莆之及门者亦不啻十数人焉方耒以 (第 6a 页)
南轩之辟为荆南帅属而称其可以共死生同祸福方
壬以文公之请主漳州学事凡所建白多取之以为属
县楷式郑可学亦以文公礼请至漳州教其子弟而凡
四方学者疑问多使之是正方士繇识见高迈议论明
达甚为文公所器重但学禁将萌士繇劝文公少著书
又以文公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岂亦为祸福所动欤陈
定以宰相子笃于求道旋以苦思感疾而夭惜哉方大
壮治丧执礼不用浮屠临殁之际泰然无所系累其有
得于文公之学盖亦深矣黄士毅当庆元诋排道学之
时自吴趋闽从文公游而从事大学章句之书终身不
忘此其志何如耶 陈宓 为朱墨铭以验理欲分寸之多
寡其信道之笃如此宜其立朝则尽言于君守郡则有
惠于民也若耒之弟禾定之兄守及从 (第 7a 页)
宋之南渡也伊洛绝响考亭未兴世之所谓儒者专以
科举为业而知从事于圣贤为己之学盖亦鲜矣若郑
耕老之学务穷经烛理不屑屑于荣利而其教人必为
讲说科举之外者黄补之学专用心于内而外物不以
动其心二公于圣贤为己之学其殆有所见乎盖耕老
之父安正笃志儒业以师表后学耕老虽不及承过庭
之训然有贤母拳拳以无负先志勉之补亦濡染其家
学又得贤师友讲论切磨之益是宜二公之学有所成
就如此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验于此为尤信
方耒方壬郑可学方士繇陈定方大壮黄士毅 陈
宓 列传论
昔朱文公倡伊洛之学于考亭天下之士执经受业者
不可胜计于时莆之及门者亦不啻十数人焉方耒以 (第 6a 页)
南轩之辟为荆南帅属而称其可以共死生同祸福方
壬以文公之请主漳州学事凡所建白多取之以为属
县楷式郑可学亦以文公礼请至漳州教其子弟而凡
四方学者疑问多使之是正方士繇识见高迈议论明
达甚为文公所器重但学禁将萌士繇劝文公少著书
又以文公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岂亦为祸福所动欤陈
定以宰相子笃于求道旋以苦思感疾而夭惜哉方大
壮治丧执礼不用浮屠临殁之际泰然无所系累其有
得于文公之学盖亦深矣黄士毅当庆元诋排道学之
时自吴趋闽从文公游而从事大学章句之书终身不
忘此其志何如耶 陈宓 为朱墨铭以验理欲分寸之多
寡其信道之笃如此宜其立朝则尽言于君守郡则有
惠于民也若耒之弟禾定之兄守及从 (第 7a 页)
造独得要未易窥抑犹在朱陆间乎莆之人士知有濂
洛之学艾轩启之文公实成之也 陈复斋 尝作仰止之
堂以祀文公知军林元仲祀艾轩于城南旧址湮没旷
焉莫举兹吾郡邑大夫慨然复古表励风教因神祠改 …… (第 4a 页)
乃属予择其尤关系者先刻之附以遗事凡若干卷非
辄有去取也若其文之高古 陈复斋 刘后村俱有定评
晚生何敢置喙后之欲知艾轩者览是集思过半矣
彭惠安公文集序
古名世之贤操修德行韬 …… (第 4b 页)
国朝莆阳科第录序
莆自郡县以来长材秀民由科目出者渐齿上国至宋
乾淳以后尤盛时居端揆则正献陈公正简叶公庄敏
龚公元枢郑公称名执政陈侍讲士楚刘正字夙朔称
名侍从持节分阃方信孺陈居仁林枅若夹漈湘乡萍
斋后村以问学鸣道南一脉传自艾轩与考亭上下其
议论 陈复斋 郑子上方履之亲受业于考亭之门仰止
东湖世嗣遗响其卒也陈公瓒文龙以忠义与宋祚俱
终始元入主中国偏任蒙古 (第 6b 页)
洛之学艾轩启之文公实成之也 陈复斋 尝作仰止之
堂以祀文公知军林元仲祀艾轩于城南旧址湮没旷
焉莫举兹吾郡邑大夫慨然复古表励风教因神祠改 …… (第 4a 页)
乃属予择其尤关系者先刻之附以遗事凡若干卷非
辄有去取也若其文之高古 陈复斋 刘后村俱有定评
晚生何敢置喙后之欲知艾轩者览是集思过半矣
彭惠安公文集序
古名世之贤操修德行韬 …… (第 4b 页)
国朝莆阳科第录序
莆自郡县以来长材秀民由科目出者渐齿上国至宋
乾淳以后尤盛时居端揆则正献陈公正简叶公庄敏
龚公元枢郑公称名执政陈侍讲士楚刘正字夙朔称
名侍从持节分阃方信孺陈居仁林枅若夹漈湘乡萍
斋后村以问学鸣道南一脉传自艾轩与考亭上下其
议论 陈复斋 郑子上方履之亲受业于考亭之门仰止
东湖世嗣遗响其卒也陈公瓒文龙以忠义与宋祚俱
终始元入主中国偏任蒙古 (第 6b 页)
愚谓洪平斋此诗非特引用乐天紫薇花事而其语
度闲雅有乐天之风焉
咸阳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复斋 漫录云乐天以诗谒顾况况曰长安物贵居大
不易及读至咸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
生叹曰有句如此居 (第 2b 页)
度闲雅有乐天之风焉
咸阳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复斋 漫录云乐天以诗谒顾况况曰长安物贵居大
不易及读至咸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
生叹曰有句如此居 (第 2b 页)
之文章节义政事功业无出蔡君谟陈俊卿林光朝 陈
宓 李富若言论事迹著在信史与诸家文集无待备述
然或人犹谓苏长公以进茶讥君谟有前丁后蔡之言
似不满蔡者殊不 …… (第 2a 页)
公一哂何耶盖文公之论
乃伊周格心之论而宋诸贤相不过汉唐名臣之流殆
难以此而贬正献相业也艾轩则倡道于前 复斋 则扶
持于后子诚之忠孝两全之五人者名位虽或不同然
为千载殊绝人物则一谓宜别立祠宇如庐陵忠节堂 …… (第 2b 页)
与物无竞此数人没后人仰之不衰
若列之乡贤堂中未必不惬公论也又乡贤东一祠旧
因文公凡三至莆特设庙貌祀之 陈复斋 为之记后不
知何时废为文昌祠夫文昌神学者所羞道为宜毁之
仍猊文公焉是亦风化第一义也莆中故蛮地淫祠特 (第 3b 页)
宓 李富若言论事迹著在信史与诸家文集无待备述
然或人犹谓苏长公以进茶讥君谟有前丁后蔡之言
似不满蔡者殊不 …… (第 2a 页)
公一哂何耶盖文公之论
乃伊周格心之论而宋诸贤相不过汉唐名臣之流殆
难以此而贬正献相业也艾轩则倡道于前 复斋 则扶
持于后子诚之忠孝两全之五人者名位虽或不同然
为千载殊绝人物则一谓宜别立祠宇如庐陵忠节堂 …… (第 2b 页)
与物无竞此数人没后人仰之不衰
若列之乡贤堂中未必不惬公论也又乡贤东一祠旧
因文公凡三至莆特设庙貌祀之 陈复斋 为之记后不
知何时废为文昌祠夫文昌神学者所羞道为宜毁之
仍猊文公焉是亦风化第一义也莆中故蛮地淫祠特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