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吕训导传
训导名不用初名必用字则行绍兴新昌人也十三岁应
元至正乡举未午而出院主文者奇之索其次场文不得既
而知其不终试时不用讲学念已宋忠臣亿后不当仕元

世因改必用为不用字则耕每以疾居石鼓山未聋也曰吾
聋遂自号石鼓山聋学者宗之皆称为山聋先生及山聋子
云不用传孔孟之学而故以文豪尝与天台 陈东之
会稽王
宗成庐陵曾伯曼金华宋濂青田刘基为文友会基以青田
寇起奉其母避萧山包与善家不用与之游时基罢参谋 (第 1b 页)
     吴规父
   刘汝进     吕 炎
   车若水     陈嘉言
   罗与之      陈东之
   
吴 济     刘萧仲
   丁先民     张 简
   吴震斋     马樗山
   王 琮   (第 85a 页)
  华氏忠烈合状
在昔文章家无合状之体惟叶水心集尝为陈同甫王
道甫作合志盖出于史之合传予因援其例于状但古
人于夫妇之閒未有不以妇统于夫者今双举之何也
曰华夫人之烈非凡为妇者所可同也作华氏忠烈合

检讨华公讳夏字吉甫别字嘿农浙之宁波府定海县

人也其后迁鄞少与同里王公家勤齐名同受业于始
宁倪文正公已又同学于漳浦黄忠烈公已又同参蕺
山之席已而同受知于新城黄公端伯华亭陈公子龙
浙东社盟所称华王二子者也是时检讨虽诸生而谔
谔有范滂 陈东之
风浙东资其清议以为月旦以恩贡
入太学乙酉六月浙东兵起首与董公志宁倡大议预
于六狂生之目其奉钱忠介公书 …… (第 1b 页)

讨雅素劲挺忠介亦不能尽与之合遂谢去是为乙酉
之仲冬又七月而江上溃是时浙东未下者祇翁洲弹
丸地顾浙 东之
学士大夫以至军民尚惓惓故国山寨
四起皆以恢复为辞检讨谓人心未去也而钱忠介公
航海入闽连下三十馀城闽人 …… (第 2a 页)
调慈水之兵以袭大兰定海
之兵以剿管江姚江之兵以捣东山三道之兵皆溃急
捕检讨得之届期翁洲兵入关直抵鄞城 东之
三江口
诸道兵无一至者海道孙枝秀严警陈仲二将军不敢 (第 4a 页)
公卿不以为非当宁不以为罪今罔浸密矣
姚先生帷幄近臣用言事故为谗者所中且斥逐放废以终公而处此其
将上有 陈东之
祸而次不免剧孟之疑不如速营糟邱以自老也是宜为
铭铭曰
仕侠则刚不硧不芒今之笃行乃古之狂厥施未究始谋永 (第 8a 页)
   题水月亭卷

   次 陈东之
韵题夏圭溪山清远卷
   喜曾翰林奉使交阯回二首
   寄演此宗
   忆滇春
   谢寄符
    (第 11a 页)
    同盖词有详略实即一本万历甲寅澈二十
    世孙钺再新其板吴道南为序此本即从钺
    刻传写而阙第八卷 陈东之
书然东已有别
    集单行可不必附录于此今亦仍从此本定
    为七卷焉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恭校上
  (第 2a 页)
 内禅皇太子诏到天下方晓然
吕成公求退表云侵寻甲子六十有三补报朝廷万分
 无一乃出于李黄门邦直
翟大参以 陈东之
事自越援杭其谢降官表云岂比秦 (第 8b 页)
  边贡(迎銮曲/金陵逢方日升/刘希尹谪寿春/送潘伯/振守汉中/送苏别驾/题美人寄胡丈/海青图)
(杂兴/大堤曲/晓起口号/习池)

 孟洋(中秋冥城西楼别张子言)
 郑善夫(棹歌)
 顾璘(武皇南巡旧京歌)
 张琦(二月二日/送 陈东之
之广右)
 王云凤(送客)
 薛蕙(皇帝行幸南京歌)
 方豪(答林炫见怀)
 王廷相(弋南凯旋歌/巴 (第 39b 页)
  二月二日
江上轻云覆户低杏花开好未沾泥伯劳犹更嫌春浅背坐东

风不肯啼
  送 陈东之
之广右
高灯夜语正堪闻白发青山又送君岭树不能遮望眼直随飞
雁八南云
 王云凤
  送客
春湿蒸云雨欲 (第 15a 页)
  检讨华公讳夏,字吉甫,别字嘿农,浙之宁波府定海县人也,其后迁鄞。少与同里王公家勤齐名,同受业于始宁倪文正公,已又同学于漳浦黄忠烈公,已又同参蕺山之席,已而同受知于新城黄公端伯、华亭陈公子龙,浙东社盟所称华、王二子者也。是时检讨虽诸生,而谔谔有范滂、 陈东之
风,浙东资其清议,以为月旦。以恩贡入太学。
  乙酉六月,浙东兵起,首与董公志宁倡大议,预于六狂生之 (第 193 页)
目。其奉钱忠介公书入定海说王之仁使返旆,几陷虎穴。夫己氏欲杀之而不克,详见予所作忠介神道碑,已而论倡义功授兵部司务,寻晋职方主事,皆不受,请以布衣从军。悍帅枋成,诸经略皆不用,然犹与陈太仆潜夫出战牛头湾,弹从头上过如雨,不退。检讨雅素劲挺,忠介亦不能尽与之合,遂谢去,是为乙酉之仲冬。又七月而江上溃。

  是时浙东未下者祗翁洲弹丸地。顾浙 东之
学士大夫以至军民,尚惓惓故国,山寨四起,皆以恢复为辞,检讨谓人心未去也。而钱忠介公航海入闽,连下三十 …… (第 194 页)
  自检讨偕杨、王诸公经营恢复事,东西联络,飞书发使,日无宁晷,呕出心血数石。至是以为功有绪矣,而夫己氏又告变。夫己氏之欲杀六狂生以阻军也,自度不为清议所容,及再降于新朝,益决裂。刊揭自言其前此归命之早,而为王之仁所胁。今幸得反正,见天有日,然卒不见用,乃益思所以徼功者,广行贿赂。遂得反间之力,中途赚取检讨所贻大兰帛书,尽得其详。由分守道陈谟以告之直指秦世桢。直指乃诡期不出,而密调慈水之兵以袭大兰,定海之兵以剿管江,姚江之兵以捣东山。三道之兵皆溃。急捕检讨,得之。届期,翁洲兵入关,直抵鄞城 东之
三江口,诸道兵无一至者。海道孙枝秀 …… (第 195 页)
  冯尚书邺仙之主中枢也,延评事在幕中,奏疏笔札尽出其手。赧王称制,以选贡入太学。乙酉六月,拥钱刑部共起兵,预于六狂生之目。江上召为大理,居官甫期年而丧职。于是诸遗臣义士,日夜谋所以复故国者,而职志所归,呼吸传致,则惟华、王二家。时议分道集兵。华氏主中甄,而屠驾部以内应之兵佐之。冯氏主西甄,而李侍御以山 东之
寨相援。杨氏兄弟主西南甄,则大兰之师也。评事曰:『吾愿主东南甄』。乃谕姜山至管江。管江之豪施邦、杜 …… (第 206 页)
  乙酉夏,大江以南尽附。浙中百城守令或弃官去,否则降。而公与沈公辰荃起兵,晋御史,仍知县事。公募义勇,请赴江上自效,乃解县事,以兵科都给事中往军前。公任事迈往,壮气勃勃,而江上诸帅恶之,先不予以饷。公曰:『是将剚刃于我也』。乃力请还朝。其在垣中,雅持正议,又不为诸臣所喜。乃力求罢。庄太常元辰留之。
  丙戌夏,浙东再破,公黄冠行遁于剡溪,不肯归。久而资粮俱尽,慈民及浙 东之
义士时时周之。妻收遗秉,子拾堕樵,不以为苦。壮心至老不衰,每临流读所作诗,激厉慷慨,仰天起舞。庚寅, …… (第 210 页)
  职方家既落,痛心父难,思所以干蛊而庙社旋亡,益不自得。江南建国甫一年,又破。时职方资产四万在嘉兴库中,令其客经营出之。降将陈洪范下江南,参预军事,职方旧与善,洪范谬为矢天,言其降出于不得已,倘得间,必不肯负故国。职方大喜曰:『将军能为姜伯约,吾当任饷』,即以四万资产与之。洪范既得金,实无意易辙也。而开薙之令下,职方跳身去。于是狂走,南抵滇中, 东之
海上,以及诸山寨、水舶中,如醉如魔,总求一得当以自慰,而不知天命已去,空为愚公之移山而已。
  未几 (第 217 页)
名虽不传。节义炳烺。照人耳目。且皆其时太学生。则与其并享于我朝忠臣之祠。曷若立庙于松京成均之侧。以仿 陈东之
例乎。从当以此下教矣。
臣年少识浅。有不敢容议于学校法制之间。而今此泮长之疏。以 列朝之美规先正之定 …… (第 58H 页)
通。厥惟久矣。宣仁门以下梨岘洞口以上。设置左右统契。盖出于仰述 孝庙朝分置汉人牙兵。升户炮手于昌庆以 东之
故事。而非但扫雪治道。坊民出用等许多径役之永为防给而已。 宫幸时代炬设灯。实为便当。今番 园幸时。鹭 …… (第 69H 页)
有犯。则庙堂台阁随闻执奏。施以科场用情之律。断不饶贷。以此出举条。知委京外何如。
上曰。依为之。
东之
区别庶孽。世世枳塞。实是前古所未有之法。而先正臣文正公赵光祖,文成公李珥,文正公宋时烈。莫不以疏通为 (第 69L 页)
退定可也。儒生等遂入泮倡论。
先生曰。草野儒疏。妄论时政。固未允于义理。然宋之存亡。在于李纲用舍。则 陈东之
疏。何可不为乎。昏朝将废 母后。伦常斁绝。则虽在草野。安得不言乎。当观其轻重而论之可也。伊川有涪陵之 (第 507H 页)
一切丧气。罄一道之力。以为供亿。而专忘防备之事。只此使价之往来。可占他日之大败。而朝无胡铨之论。野绝 陈东之
议。但有黄李沃之疏。又出于洛下。将使颠沛之秋。一无挺身赴急之人。则圣明之所倚以为天祥,秀夫者。终有何 (第 454H 页)
切丧气。罄一道之力。以为供亿。而专忘防备之事。只此使价之往来。可占他日之大败。而 朝无胡铨之论。野绝 陈东之
议。但有黄李沃之疏。又出于洛下。将使颠沛之秋。一无挺身赴急之人。则 圣明之所倚以为天祥,秀夫者。 (第 317L 页)
。金伯胤己卯党籍。今始抄录而还之。其中事情物态。昭然历卜。佥哀侍曾见此籍。恐未暇一一体验也。何忍更发 陈东之
言耶。宋玉只招三闾之魂。而不敢明言师志于楚廷。其意有在。而己卯门生。乃欲以众刀厮挨。其能不及于大乱耶 (第 332H 页)
咎。金伯胤己卯党籍。今始抄录而还之。其中事情物态。昭然历卜。佥贤曾见此录。恐未暇一一体验也。何忍更发 陈东之
言也。宋玉只招三闾之魂。不敢明言师旨于楚廷。其意有在。而己卯门生。乃欲以众力撕挨。其能不及于大乱耶。 (第 546H 页)
讲院进善。并疏辞。八月复拜进善辞 不许。十月上疏。首陈本无自脩之实。次及不堪 胄筵之责。有曰始而妄学 陈东之
所为。终焉不免尹谷之罪人。 批曰览疏。嘉尔守志不变。而反惑其太过。何者。未闻陈东终致尹谷之死者也。二 (第 114H 页)
。缩蛰以俟矣。昨日又闻黄霨等十馀人果自太学上疏。其疏专以人臣之极罪罪臣。实非只为师儒申卞之辞云。此即 陈东之
所以待章蔡。有非草野徒为倨侮而已。 国朝三百年来。身居相职者累百人。盖未有遭此事者也。臣于此时。虽蒙 (第 385L 页)
不失色苍黄。愁沮恐惧。士气之薾然。不待殿下芟夷斩伐而已不可为矣。臣窃为 圣明惜此举措也。萧傅之得罪。 陈东之
枉死。虽非 圣世之所宜有。而事势所激。时变无穷。则亦安得不忧于 明主也。前相之被中外之谤。若稽前昔。 …… (第 412L 页)
而府君独义形于色。常燕居而深忧。左袒营救之说一出。则已戒熙丰绍述之祸。党同伐异之 教一下。则已有萧傅 陈东之
忧。卒后未一年。 先王上宾。时事大变。群凶充满。戕贤逞憾。 宗社随以几危。苟非至诚前知。其何能逆料先 (第 415L 页)
虏难。为至恨深耻。而其微意所存。实在于扶大义植人常。以此自靖遁世。独立而不悔。故其丁酉疏曰。始而妄学 陈东之
所为。终焉不免为尹谷之罪人。又曰。臣于丙子。再上太学之疏。而毕竟未免颠沛于江都。臣窃以为大可耻也。夫 (第 13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