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建宁浦城李频行祠
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香炉忽动吹寒灰
浦城环翠阴风来岭头顽石尽能走涧下奔泉皆倒回
猿猱啼兮鬼啸野六元虬兮四骊马想须吟绕碧草亭
举手高翻白云写峰为文通名梦笔杨公书堂曾散帙

丽月鲜霞付与谁烟墅有人还筑室田父何所祈赠尔
青麰黑桑椹里儒何所求赠尔黄粱布囊枕万岁兮千
秋既往兮复留抽兰心拆椒口簸南箕挹北斗不假竹
枝歌何须折杨柳秖用秦 原妙
绝词传入神弦荐春酒
  寄杜北山
一曲小湖滨幽居不厌贫坐容禅子憩家就曲生邻檐
竹侵灯众篱花落灶频几时 (第 13b 页)
   梅溪即事
性癖偏宜云水间半龛栖隐便相安门深雪护千株老
溪曲风回六月寒白法且从身外得青灯还向静中看
几回欲断罗浮梦鸟语花香未肯残
 高僧禅师 原妙

   (第 12b 页)
原妙
(第 13a 页)
高峰
姓徐氏吴江人出家崇德密印寺(后/析)
  (桐/乡)得法于雪岩钦禅师立死关于西天目之狮子
  岩设三 (第 13a 页)
获登公之堂而乐为之道将以为
世之厚于本者劝非但俾公子孙不忘而已也
   崇仁县招隐堂记
世有探万化之 原妙
一气之用超物表而游方外者是 (第 6b 页)
   天目山大觉正等禅寺记奉敕撰
延祐三年四月十有九日三藏法师巴哩纳锡哩言臣
僧往年游江南历禅刹多矣独天目山大觉正等寺为
高峰妙禅师道场地势清高人力壮伟实杭州一大伽
蓝而高峰之道远续诸祖座下僧常数十百人皆清斋
禅定有古丛林之风高峰既寂其教至于今不少衰独
寺未有纪载之文臣僧请下文学之臣文之以刻诸石
诚圣世一盛事也于是诏臣孟頫为文以记之臣谨按

天目山在杭州于潜县为浙右群山之宗图经云广八
百里高三万馀尺界乎杭湖宣城之间穷岩幽壑雪古
云深仙人神龙之所窟宅大觉正等禅寺居山之莲花
高峰禅师
(第 10a 页)
原妙
吴郡吴江人早得法于雪岩钦公
临济十七世孙尽得瞿昙氏灵明真觉之要行业孤峻
机用险绝影不出山者三十年道风 …… (第 10a 页)

有始有本有顿有圆惟破有法王坐灵鹫山坚秉化权
目之为大觉巳而饮光传之曹溪唱之临济握金刚王
剑以振之 高峰
得此迹愈晦声愈彰能大其家世臣霆 (第 11b 页)
 (而逝谥大辨/有瀑岩集)
知和(号依和庵主昆山人/隐居雪窦终二灵山)
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吴郡/僧居报恩寺有谷响集)
明本(号中峰钱唐人俗姓孙氏投天目山受法高峰 原/妙禅师
云游还师子院诏赐金襕伽梨衣进号佛) (第 87a 页)
    官承事郎集贤待制以博学英词有名于时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
    吴山圣水寺得法于 高峰原妙
禅师屡辞名 (第 1a 页)
席。 圣主求贤识姓名。先子旧交谁复有。山颓梁折泪纵横。
挽[李衡模]
云陶嗟已远。夫子起南州。精透一 原妙。
旁通诸说幽。性情心理气。诗礼易春秋。发尽无馀蕴。卓起孰与俦。
挽[张炳喜]
味道腴经七十年。端严仪表 (第 338L 页)
殊者一原之分。谈一原而不知分殊之在一原。则是不知一原也。说分殊而不知一原之在分殊。则是不知分殊也。昔 高峰禅师
有诗曰万法敀一一何敀。其意盖云万殊原于一原。所谓一原则敀于何处也。吾儒当答之曰一原归万复何敀。此虽非 (第 354L 页)
。矶上坐吟忘去路。山前明月照人清。
湖斋偶吟
晴晓整襟坐。风来得意优。案前无冗事。轩下有清流。静养一 原妙。
閒探万理幽。人能知此乐。那不反躬求。
喜见器儿荣归
燕坐幽亭绿叶深。晚风箫吹入山阴。知儿猥受 君恩返 (第 24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