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张 炎     潘文虎
   陈 森     陈 深
   刘 鉴     葛庆龙
   于 石     方 夔
    金应桂     
潘 哲
   汪楚狂     王沂孙 (第 94a 页)

辽人起自荒服之外乘时拓疆得中夏燕山一道年代
独久屹然与宋氏对峙为兄弟之国金人因之而有天
下之半皇 元一之
而有天下之全辽金至于今日国统
三易而赵氏一家历仕三国垂四百年绵绵若此何其
盛也中更乱离谍记湮没司直君 (第 13a 页)
  廖氏世䌽堂韩文跋
仁和赵徵士谷林之子小林得宋椠韩吏部集于曲阜
孔氏乃廖莹中世䌽堂本也莹中所刋之书其工料莫
精于九经而草窗评之以为不如韩柳二集之善今观

小林所得良佳呜呼莹中失身贾氏蒙谤下流然其于
风雅不为无助校之秦氏之毕少董韩氏之向冰盖有
过之顾使莹中但为贾氏鉴定书画优游东阁不染事
权虽难以语君子洁身之义而尚不至于大玷当时壑
公座客浙东则梅礀先生胡身之浙西则荪壁先生
一之
以及吾乡安竹林吏部皆豫焉梅礀竹林多所箴
规不见用固皭然不染荪壁亦不失为遗民未若莹中
之被祸也明严氏之 (第 11b 页)
  题墨兰
月溪画兰传者绝少政如深林孤芳人不可即回睨夫托根于
阶庭玉树间者殆与荠麦俱茂矣
  跋赵魏公书欧阳氏八法
近世钱唐 金氏一之
以善为欧书得名暨赵魏公出学者争慕
效焉欧学遂废而不知公之教子实用其八法赖此帖故存本
末源流尚可考也虽 (第 20b 页)
 (圣万寿禅寺记显仁皇后高宗皇/帝皆常游幸御书龙游阁扁榜)
荪壁清幽图史安秀生衣袂染秋兰旧时写出桃花扇
小种欧虞香可餐
 (佩楚轩客谈 金应桂
(第 37a 页)
一之
雅标度能欧书受知贾/似道晚居西湖南山中筑荪壁山房左弦右壶中设)
 (图史古奇器客至抚摩谛玩清谈洒洒每 (第 37a 页)
以酒咎元一者何也。此固吾之所同悲也。海阳公不以爱而私其贤。定山公不以慈而隐其材。竹下不以谤而止其誉。 元一之
得此亦足矣。惜乎。元一岂欲为酒人乎哉。使得圣人而师之。沈潜乎仁义之囿。被服乎道德之林。则所乐在此而不 …… (第 237H 页)
彼。元一虽欲为沈冥得乎。 元一之
沈冥。无善师故也。噫。此又不徒为元一悲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十一
 文○遗事
  
金华公遗事
公姓李 (第 237L 页)

宋秉孙字彝父。建阳人。笃志厉行。博学能文。嘉定时中进士。官主管馆阁文字。国亡不仕。以赋咏为娱。 金应桂
(第 474H 页)
一之
号荪壁。钱塘人。尝为县令。元初隐居风篁岭。著书工书画。性高亢。不肯为人下笔。
杜浚字若川。明春秋。领 (第 474H 页)
  [俞琰]
俞琰。字玉吾。吴人。宝祐中。以词赋称。国亡。隐居不仕。于书无所不读。精于易。好鼓琴。所著书千馀卷。
   金应桂
(第 316L 页)
金应桂。
字一之。号荪壁。钱塘人。尝为县令。元初隐居风篁岭。著书工书画。性高亢。不肯为人下笔。
  [汪元量 (第 316L 页)
 未成质之前。只皆一水之数。故人物不可分也。及其生质也。水一数之气。渐次生火木金土各全之纯气而成之则为人。水一之气。渐次生土金木火偏杂之气而成介质。火一之气。渐次生木金土水偏杂之气而成羽质。木一之气。渐次生金土水火偏杂之气而成鳞质。 金一之
气。渐次生木火土水偏杂之气而成毛质。
未成质之前。只是一水之数。而生质之时。渐次生者。其气不同。然形 (第 102L 页)
化之后。则人物所禀之气。清浊粹驳。自初必异。而虽在气化之时。惟人独得其秀。则一水之数。恐亦有清浊之异。岂可曰人物不可分也。必以

土一水一火一木一金一分属。则裸介羽鳞毛之不同者。抑有所据耶。何不说破。俾人晓得也。
 全气偏气。初分天 一之
数。而继一理全体之善。故成质之前。分气之初。理皆无不同。
兄之见以为人物之生。初分天 (第 103H 页)
一之
数。而继一理之全。所以性同也。故勤究于万物分气之初。而有此许多物偏全之分疏。然此不须就气数上如是烦缕 …… (第 103H 页)
 人气全而不杂者。水为一数。故为全五之数。全而杂者。所杂之气为一数。而水为二数。故不失为全

五之数。偏而杂者。水与所偏之气为一。故为两一数而不得全五数。则只为四数。
水既本为天 一之
数。则兄言所杂之气为一数。而水反为二数者。反复思之。未得其义。偏而杂者。水与所偏之气为一为两一数而不 …… (第 103L 页)
 浑然则无可分而无不同矣。分而不同则气也情也。非理也。非性也。南塘曰。四者之性。既非相离而

各为一物。又非相混而都是一物。故逐行看之。灿然各为界分。合而看之。浑然一物事。此说全无理气之别。又曰。灿然者。中庸所谓费之迹也。太极图所谓阴阳五行之分也。
南塘本原之论。其病虽大。而至于四者之性。既非相离。止合而看之。浑然一物事云云。是祖述朱子之论。不必苛责。兄不思玉山讲义乎。兄每谓理一上。不当言分殊。必以分殊谓之气。然理一上。当知分殊之义。分殊上。当知理 一之
义。性理之说。固当析而论其灿然。合而言其浑然。错综交罗。玲珑穿穴。然后其义方备矣。且以灿然者。谓费之 …… (第 105H 页)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则心本人道之合也。然觉于性命者。为道心而主本然也。觉于形欲者。为人心而主气质也。圣人所以分言者。非为善恶也。明其不可离也。故曰惟精惟一。则心之本体。道与人合而未尝不为一也。
心虽合理气之名。而圣人之分言人心道心。终之以惟一者。非谓人与道之不相离也。特勉其人心之当精察。道心之当固守。而明其为执中之工。且所谓人心。即为形气而发底心。而形气非方寸上合理气之气也。即指耳目口鼻四肢之形气也。今兄不原圣人立言之本意。而错认惟一以为人道合为 一之
意。忽地以人道不相离之意。搀入主张。故至曰圣人所以分言者。非为善恶也。明其不可离。故曰惟精惟一也。 …… (第 106L 页)
 气质生成之前。不可言性。则性善之理。固不离于气质。而南塘必作气质外物何也。
南塘以性谓各指其气之理。谓因气质而名之。谓兼

不杂不离而言。则是不离气质言者也。凡此所言。皆带气质说。南塘之病。政坐不能掉脱形气。而今兄谓南塘必作气质外物。恐失照管。且兄所谓气质生成之前。不可言性者。此即南塘之见。攻斥南塘而反为此等说何也。性者禀受之名。故才说性。不得不带气言。然如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性善。张子所谓性者万物之一原。朱子所谓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之为经纬错综等语。是措气质生成之前。本然不杂气之理。圣贤论性。以本然论者多矣。于此见得。则可以透理 一之
义。望更详思也。
 
气局之理。虽不更杂。而已局本杂者。为人性为物性。而终非本然之体。
气局中之理。 …… (第 107L 页)
 天命理分图
所谓无全之气无偏之气等语。愚昧之见。终难晓解。天命图无论气之偏全。只曰理全可也。何必言无气耶。未知浑全之理。无气而独存耶。
 人物之气。初分天 一之
数。则全理乘而始生。 (第 107L 页)
言性之本同者。当曰凡物莫不有所当然之理。此即性同也。以其所禀之地分言。则虽似不同。而以其当然之理言。则彼此何间。吾辈当如此主理而立言可也。今兄则不然。必曰人物初分天 一之
数。故禀理亦一。而至成质之时。次分之气数多。故理有偏全。以此为宗旨。是理之分一。有待于气之分一也。人 (第 108H 页)
   次而静过李统制(云龙)墓韵
   将游孔岩。得拙韵示两君。
   足成孔岩联句呈两君
   过西枝驿。感赋示同游。
   金一之
追到立岩。次而静之字韵。
   次而静韵。 金一之,
丁敏道两老。
   别而静
   道渊亭赠主人
   道渊亭十咏
   谢赠灵山倅尹得初(之复)
 
。官寒且任生谋拙。地僻何堪旅契贫。妓女岩头曾得句。梁山潭上几垂纶。邮亭老卒今犹在。青眼相看白发新。 金一之
追到立岩。次而静之字韵。
悔我先辞去。多君追及之。斜阳乱叶下。最记劝杯时。
次而静韵。赠 (第 201H 页)
金一之,
丁敏道两老。
昔年渔钓此江村。今日重来成主客。愧我疏踪太颠狂。看君风度尚淳朴。
别而静
古驿霜犹晚。 …… (第 201H 页)
月色好。长路叶声多。暮景难为别。浮生苦忆家。阳关唱三叠。相顾乱山遮。
道渊亭赠主人
晚遇平生友。风流 金一之。
山林曾有约。鱼鸟许相知。掉 (第 201H 页)
两君曰。云门猿鹤应惊怨。莫遣松间喝道声。到立岩又有诗曰。堪恨两君誇疾走。云溪先著祖生鞭。廿一日朝。访 金一之
于道渊亭。酒三行。又吟一绝曰。未必云门能办此。只携歌舞笑灰堆。吟已遂携主人及孙朴两生。穿多情薮。过大 …… (第 235H 页)
响答人声。笙歌之在溪边者。如出半岩中。是会安仲年最长而貌最少。余则齿脱太半。而静少我一岁而须鬓尽白。 金一之
亦齿脱。安仲嘲我三人。作发白齿脱孰 …… (第 236L 页)
出骑马到大川院。把火入新驿村。杂坐庭中。复呼酒尽欢。明朝白景裕辞去。里有金丁两老。持酒来见。朴昌宁, 金一之
亦会。余有绝句曰可笑吾侪仙分浅云云。而静赠金丁曰一盘梨栗一壶酒。来慰尘中薄游客。为问朱陈无乃是。厖眉 …… (第 237H 页)
山三日出山来。最爱仙乡存大朴。而静,安仲又各题一绝。余皆次之。余复赠而静云云。(俱见集中)一行将散。 金一之
请之甚勤。即齐赴道渊亭。约皆赋诗留别主人。而静先赋云峻岭崇山下。羲之后 (第 237H 页)
一之。
双鹅浮绿水。恰似写经时。余继赠云云。而静向自勿村。安仲投立岩。余亦尾安仲而行。同宿于立岩。夜话颇稳。 (第 237H 页)
廿四朝。 金一之
佩酒追至。约与安仲更坐风乎亭。亭在雅音村。三足金公所命名云。 (第 237H 页)
一之
督次而静韵。遂赠云云。酒阑别安仲 (第 237H 页)
一之。
踰雅音岭。日将昏到博渊亭。主人公倚 (第 237H 页)
  [丁巳二月]
二月十五日。往见浮石处。以挹清先生床石浮取此地也。
十九日。与弟相约。而弟夕发。我先发至耆川。论制上疏。行至怀德。先到宋新宁家。(讳尔昌清坐窝)则落马伤卧。使入内寝。告悯则修书尼倅。求请保放云。

二十日。至 金一之
家。则沙溪避寓于斋寺。促食投宿。达夜叙抱。不幸中幸。
二十三日。沙溪先修书尼倅。恳请保放。
  [丁 …… (第 132H 页)
  [丁巳十月]
十月十九日。洞内讲信。而长幼咸集。与之同乐。
二十五日。与肃吾就拜沙溪。终日侍话。因被强留之教。不得已留宿肃吾家。还于 一之
家。侍沙溪通读心经。终日适无客。幸也。
二十七日。如昨通读。日夕还于 (第 132H 页)
一之
家。
  [丁巳十一月]
十一月初四日。就见行祭。即还石溪。
十四日。黄涧李钟寿佥哀。陪母亲葬返先茔 (第 132H 页)
。殊损昔日。勿轻出入。勉为调护。顾今从游之友。只君及张德晦数人而已。而各在衰境。未得如前源源可恨。与 金上舍一之
致三宿书斋。十日侍话。终夕论明儒趍向之同异。十一日。论景贤续录及洙泗言仁录。十二日。闻尹上舍善道上疏 (第 98H 页)
有死节之较著合于㫌表者阙之者。其已建而朽破者。守臣可以改立。而若其阙之者。宜以禀于 朝家。姜兴业,具 元一之
死。可谓烈烈。且已啜食忠烈祠。而无㫌表。 (第 42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