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太极图程子没后于他处搜求方得此图能知程子不
轻出此图之意则言之必不敢容易且知朱子之大
有功于周子也
梭山 陆子美 与晦庵书云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
周子所为不然则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
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盖通 (第 11a 页)
轻出此图之意则言之必不敢容易且知朱子之大
有功于周子也
梭山 陆子美 与晦庵书云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
周子所为不然则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
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盖通 (第 11a 页)
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绵衣
裤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乎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 陆梭山 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
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之日则总
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 (第 18b 页)
裤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乎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 陆梭山 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
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之日则总
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 (第 18b 页)
气蔼然讽味数四不能释手云
次九叙字子仪公正通敏时贤称曰处士善治生总
药肆以足其家先生撰墓表次九皋字子昭少力学
文行俱优与乡举晚得官终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
名斋曰庸学者号庸斋先生有文集先生撰墓表次
九韶字子美不事场屋兄弟共讲古学与朱元晦友
善首言太极图说非正又因其奏立社仓之制行于
乡民甚德之与学者讲学于近地名梭山梭山在金
溪陆氏义门之东是也号曰 梭山居士 诸司列荐以
居士应诏举遗逸临终自撰终礼戒不得铭墓有文
集曰梭山日记 …… (第 2a 页)
今作一通显道甚不以为然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三月十三日荅朱元晦书(见前/卷七)
编朱元晦奏立社仓事戊申岁先生兄 梭山居士
欲立社仓于青田先生与赵监书(见前/卷首)
上殿轮对五劄○时对期甚迫犹未入思虑所亲
累请久乃下笔缮 (第 22b 页)
次九叙字子仪公正通敏时贤称曰处士善治生总
药肆以足其家先生撰墓表次九皋字子昭少力学
文行俱优与乡举晚得官终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
名斋曰庸学者号庸斋先生有文集先生撰墓表次
九韶字子美不事场屋兄弟共讲古学与朱元晦友
善首言太极图说非正又因其奏立社仓之制行于
乡民甚德之与学者讲学于近地名梭山梭山在金
溪陆氏义门之东是也号曰 梭山居士 诸司列荐以
居士应诏举遗逸临终自撰终礼戒不得铭墓有文
集曰梭山日记 …… (第 2a 页)
今作一通显道甚不以为然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三月十三日荅朱元晦书(见前/卷七)
编朱元晦奏立社仓事戊申岁先生兄 梭山居士
欲立社仓于青田先生与赵监书(见前/卷首)
上殿轮对五劄○时对期甚迫犹未入思虑所亲
累请久乃下笔缮 (第 22b 页)
小引
传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况吾人乎
此录辑于壬申仲冬取古人言行之可法者牵连比附
各以类从始于摄心终于养生凡三十二条壬午季夏
料简笔劄得之故纸中因缮书二册一以自證一勖伟
恭
摄心一
赵清献公曰吾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所不可告者
则不敢为也 陆九韶 隐居山中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元
许鲁斋亦然二程遗书张天祺自约数年自上床便不
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亦须强把这 (第 1b 页)
传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况吾人乎
此录辑于壬申仲冬取古人言行之可法者牵连比附
各以类从始于摄心终于养生凡三十二条壬午季夏
料简笔劄得之故纸中因缮书二册一以自證一勖伟
恭
摄心一
赵清献公曰吾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所不可告者
则不敢为也 陆九韶 隐居山中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元
许鲁斋亦然二程遗书张天祺自约数年自上床便不
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亦须强把这 (第 1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子美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历兵部尚书以) (第 47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 子美 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 (第 47b 页)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子美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历兵部尚书以) (第 47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 子美 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 (第 47b 页)
无极而太极。不曰无极即太极。而下而字。何也。
无极太极。虽只一理。既曰无极。又曰太极。则亦各有其义。岂合都无转折。而直曰无极即太极乎。而字正是转折之辞。熟观本注。则可以了然矣。必言无极者。朱子答 陆子美 曰。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本。岂未详乎此耶。
太极之生阴阳。阴先于阳耶。阳先于阴 (第 422L 页)
无极太极。虽只一理。既曰无极。又曰太极。则亦各有其义。岂合都无转折。而直曰无极即太极乎。而字正是转折之辞。熟观本注。则可以了然矣。必言无极者。朱子答 陆子美 曰。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本。岂未详乎此耶。
太极之生阴阳。阴先于阳耶。阳先于阴 (第 422L 页)
厓先生所为洪处士墓表而读之。处士盖实而无华之君子人也。曰如高子皋。曰如许孜。曰如庾衮。曰如缪肜。曰如 陆九韶。
曰如万石君石奋。且道自卿大夫士以下。至灶婢耘夫田更荛叟。莫不一辞诵公贤。余蹶然而作曰。可矣。先生尝为 (第 47L 页)
产似缪肜。教养弟子。不绝一息似邓攸。捐己财为宗族交游赡急。似侯华阴。不言人长短得失。责有过挞不悛。似 陆子美。
居家质行。似万石君石奋。割爱放妾。似李克。盖公以一身而集群贤之行若斯。以故岭南号邹 (第 464H 页)
阳善阴恶云云。
以象类言则阳善阴恶。固其大分。而细察其苗脉则阴阳各有善恶。然又须知阴柔之善。不如阳刚之善。阳沴之恶。不如阴邪之恶。所以君子扶阳而抑阴。来谕曰性无不善则阴亦善。恐做病。盖性之体。虽立于阴。不囿于阴。阴虽恶而性自善。何可谓阴亦善乎。情之用。虽行于阳。而气始用事。阴浊先动。(众人)阳被阴掩。所以多失。
答 陆子美 书。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是固然矣。而虽不言无极。太极之为万化根。恐固自若。何必曰同于一物也。
极 (第 519H 页)
以象类言则阳善阴恶。固其大分。而细察其苗脉则阴阳各有善恶。然又须知阴柔之善。不如阳刚之善。阳沴之恶。不如阴邪之恶。所以君子扶阳而抑阴。来谕曰性无不善则阴亦善。恐做病。盖性之体。虽立于阴。不囿于阴。阴虽恶而性自善。何可谓阴亦善乎。情之用。虽行于阳。而气始用事。阴浊先动。(众人)阳被阴掩。所以多失。
答 陆子美 书。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是固然矣。而虽不言无极。太极之为万化根。恐固自若。何必曰同于一物也。
极 (第 519H 页)
答陆子寿书。昭主祔庙则二昭递迁。穆主祔庙则二穆递迁。
新主祔昭庙则二昭迁而穆庙不动。新主祔穆庙则二穆迁而昭庙不动。盖祔必于祖庙。新主入祖庙则祖庙之上迁于高祖之庙。高祖则在主人。为五世而祧迁矣。祢庙曾祖庙则依旧不动。在主人则前日之祢为祖庙。前日之曾祖庙为高祖庙。前日之祖庙为祢庙。前日之高祖庙为曾祖庙。
答 陆子美 书。小己之私。却是实理。合有分别。
万物同一父母。天下之公也。人物只是父母所生。小己之私也。宏阔广大 (第 185L 页)
新主祔昭庙则二昭迁而穆庙不动。新主祔穆庙则二穆迁而昭庙不动。盖祔必于祖庙。新主入祖庙则祖庙之上迁于高祖之庙。高祖则在主人。为五世而祧迁矣。祢庙曾祖庙则依旧不动。在主人则前日之祢为祖庙。前日之曾祖庙为高祖庙。前日之祖庙为祢庙。前日之高祖庙为曾祖庙。
答 陆子美 书。小己之私。却是实理。合有分别。
万物同一父母。天下之公也。人物只是父母所生。小己之私也。宏阔广大 (第 185L 页)
右书订顽。(程子曰。订顽立心。则便达得天德。)小注。人之一身(止)某所论西铭之意。正为长者。(长者指 陆子美。
自人之一身以下。答陆书语也。)小注。吾身便是天地之性。(性。塞字。)小注。继天地之志。(志。疑事字。 (第 539L 页)
立己见。必欲胜人。则设使所言皆是。已非古人虚心逊志之道。况未必皆是耶。此实吾侪所当共戒者也。撤寝事。 陆梭山
闻朱子说而有负荆之语。我朝 仁顺王妃服制。退溪闻奇高峰之说而改之。然梭山事朱子称之。退溪之贤亦不以此 (第 242H 页)
今但下欲之一字。则初学之士有志于思诚者。皆可曰欲其真实。然则所存者实。亦浅之为知沧溪也。尝考张南轩论 陆梭山。
正以所见者大所据者实为辞。今农岩之论沧溪。未知处以何等地位。而陆氏兄弟皆染于禅旨。未见大道之要。则其 (第 84H 页)
朱子大全答陆子静书。当时若不如此两下说破。则读书错认语意云云。
两下说破四字。贱见曾以为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两端说而为言者矣。反覆考究。有不然者矣。盖曰周子当初若不如此两下说破云耳。于当时二字可见也。其下如此说得云者。方是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不言太极两端而言之也。又以答 陆子美 书观之。果有所据。其书曰周子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着无极二字云云。今以前后错认二字求之。则 (第 57L 页)
两下说破四字。贱见曾以为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两端说而为言者矣。反覆考究。有不然者矣。盖曰周子当初若不如此两下说破云耳。于当时二字可见也。其下如此说得云者。方是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不言太极两端而言之也。又以答 陆子美 书观之。果有所据。其书曰周子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着无极二字云云。今以前后错认二字求之。则 (第 5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