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晨飨孔庙后碑(无额/)
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
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㕥令日拜(阙/)孔子望见阙观式
路□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肃屑僾髣髴若左依依
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而无公出享献之
□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脩壁雍社稯品制即上尚书
参㕥苻验乃敢承祀馀胙赋赐刋石勒铭并列本奏大
汉延期弥历亿万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
孔畼功曹史孔淮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
百石孔赞副掾孔刚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太守孔□
元上处士 孔褒 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冘吏无大小空
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宫文学先生埶事诸弟子合九
百七人睢歌吹苼考之六律八 (第 18b 页)
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
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㕥令日拜(阙/)孔子望见阙观式
路□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肃屑僾髣髴若左依依
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而无公出享献之
□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脩壁雍社稯品制即上尚书
参㕥苻验乃敢承祀馀胙赋赐刋石勒铭并列本奏大
汉延期弥历亿万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
孔畼功曹史孔淮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
百石孔赞副掾孔刚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太守孔□
元上处士 孔褒 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冘吏无大小空
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宫文学先生埶事诸弟子合九
百七人睢歌吹苼考之六律八 (第 18b 页)
时即历齐鲁之墟登周孔之庙慨然有意
于颜闵之学明粹毅直岂袭取者哉有伊
尹毕公之志而尤不满于伯夷叔齐之死
有缇索 孔褒 之孝而尤大其亲济宁公之
学有董仲舒王仲淹起遗经于绝学之功
而尤不杂以贾谊公孙弘之疵驳然则先 (第 10a 页)
于颜闵之学明粹毅直岂袭取者哉有伊
尹毕公之志而尤不满于伯夷叔齐之死
有缇索 孔褒 之孝而尤大其亲济宁公之
学有董仲舒王仲淹起遗经于绝学之功
而尤不杂以贾谊公孙弘之疵驳然则先 (第 10a 页)
将与泥田而继美也哉是役也纂修者为周君娄暨其
侄一才同纂修者为孔举孔庠孔章勷劳恊理者则庆
梅孔宽孔鸾 孔褒 禀梓宗典养和养恕等例得并书
玉峡罗田袁氏族谱序
人道莫大于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 (第 75a 页)
侄一才同纂修者为孔举孔庠孔章勷劳恊理者则庆
梅孔宽孔鸾 孔褒 禀梓宗典养和养恕等例得并书
玉峡罗田袁氏族谱序
人道莫大于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 (第 75a 页)
汉仓颉庙碑跋(癸卯)
是碑已全损惟仓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数字可
辨碑侧有云(有一字/疑是衙)令朔方临戎孙羡(缺)从事永寿二
年朔方太守上郡𠆩君察孝除郎中太原阳曲长延熹
四年九月乙酉诏书迁衙令五年正月到官奉见刘明
府立祠刊石表章大圣之遗灵以示来世又云下行自
纪姓名此下书出钱者姓名及钱数有不甚泐者有守
左尉万年长沙瑗字君平万年县也长沙乃覆姓此稀
姓亦所仅见余观上所记则是仓颉庙乃刘府君所立
碑中亦有刘府君三字而孙羡自叙其历官之详且云
奉见刘明府立祠刊石则此文孙羡所为也余寓太原
新脩府志尚未得见不知阳曲职官中曾载此孙羡姓
名否(府志/失载)
汉孔褒 碑记(癸卯)
碑云君讳褒字文礼孔子廿世之孙泰山都尉之元子
此碑首数字尚明了并其馀可辨识者共七十有二字 (第 4a 页)
是碑已全损惟仓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数字可
辨碑侧有云(有一字/疑是衙)令朔方临戎孙羡(缺)从事永寿二
年朔方太守上郡𠆩君察孝除郎中太原阳曲长延熹
四年九月乙酉诏书迁衙令五年正月到官奉见刘明
府立祠刊石表章大圣之遗灵以示来世又云下行自
纪姓名此下书出钱者姓名及钱数有不甚泐者有守
左尉万年长沙瑗字君平万年县也长沙乃覆姓此稀
姓亦所仅见余观上所记则是仓颉庙乃刘府君所立
碑中亦有刘府君三字而孙羡自叙其历官之详且云
奉见刘明府立祠刊石则此文孙羡所为也余寓太原
新脩府志尚未得见不知阳曲职官中曾载此孙羡姓
名否(府志/失载)
汉孔褒 碑记(癸卯)
碑云君讳褒字文礼孔子廿世之孙泰山都尉之元子
此碑首数字尚明了并其馀可辨识者共七十有二字 (第 4a 页)
表
正德初闻代之阳有刘铁汉者公也秉猷持宪直躬逆
时获罪权奸滨死无悔幸而人谋效义天神协灵得再
生焉当是时也群宦擅权瑾尤肆虐颐指为皇制声动
即天章喜愠回生死呼吸撼乾坤干心忤意则汗潴宫
墙希旨承颜则金紫嗣世迫胁海内熏煽朝廷文章之
士牙签锦轴颂德者盈几介胄之夫首功汗级呈勋者
填门比当大贺之时适瑾有私家之庆公卿百执事嵩
呼舞蹈于丹陛者十惟八九而稽首崩角于瑾前者则
济济罔缺焉是何时也公何人也而与之抗昔东汉党
锢之祸如炉如镬 孔褒 以投主争死皇甫规以无名耻
生千载壮之皆成仁取义之志公无愧焉呜呼可以表 (第 1b 页)
正德初闻代之阳有刘铁汉者公也秉猷持宪直躬逆
时获罪权奸滨死无悔幸而人谋效义天神协灵得再
生焉当是时也群宦擅权瑾尤肆虐颐指为皇制声动
即天章喜愠回生死呼吸撼乾坤干心忤意则汗潴宫
墙希旨承颜则金紫嗣世迫胁海内熏煽朝廷文章之
士牙签锦轴颂德者盈几介胄之夫首功汗级呈勋者
填门比当大贺之时适瑾有私家之庆公卿百执事嵩
呼舞蹈于丹陛者十惟八九而稽首崩角于瑾前者则
济济罔缺焉是何时也公何人也而与之抗昔东汉党
锢之祸如炉如镬 孔褒 以投主争死皇甫规以无名耻
生千载壮之皆成仁取义之志公无愧焉呜呼可以表 (第 1b 页)
铭曰川岳储精笃生人豪东南巨镇禹穴胥涛世为才薮
有誉斯髦我公崛起参井之交孤城一战如虎怒虓席
卷千里深入不毛讨贰舍服同归覆帱要荒之义厥贡
包茅于昭圣武不僭不慆丰功大节麟阁名高臣宁不
侯臣职无逃我思颇牧中外建旄九原可作指挥萧曹
爰勒斯铭式歌以铙永尔万年惇史 孔褒
北渠章公暨配顾安人合葬墓志铭
会稽章氏予母族也而北渠翁为先外祖族叔予太公 (第 18b 页)
有誉斯髦我公崛起参井之交孤城一战如虎怒虓席
卷千里深入不毛讨贰舍服同归覆帱要荒之义厥贡
包茅于昭圣武不僭不慆丰功大节麟阁名高臣宁不
侯臣职无逃我思颇牧中外建旄九原可作指挥萧曹
爰勒斯铭式歌以铙永尔万年惇史 孔褒
北渠章公暨配顾安人合葬墓志铭
会稽章氏予母族也而北渠翁为先外祖族叔予太公 (第 18b 页)
舜)
(民/序)昆冈当失火之年(见悬/圃序)回思谤书之狱初兴维时贤
门之祸最烈褒方在难株恐连融(汉书 孔褒 与张俭有/旧匿俭事泄褒弟融)
(曰舍藏者融也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株连后 (第 15a 页)
(民/序)昆冈当失火之年(见悬/圃序)回思谤书之狱初兴维时贤
门之祸最烈褒方在难株恐连融(汉书 孔褒 与张俭有/旧匿俭事泄褒弟融)
(曰舍藏者融也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株连后 (第 15a 页)
自采诗之政废而诗之美刺以微晋汉以来非无作者
往往有以分其情性之正而终不能粹然一出于古融
堂钱子生于宋之叔世取昔之孝者忠者而赞之以诗
而心以为是二者百行之首也遂题其诗曰百行冠冕
诗钱子有道之士行于家者固不待论而不及用于时
使其苟陈力而就列则其所赞即其所行者也是故郭
巨之埋儿有以惜其所蔽叔治之泣杖则有以明其同
然秀实之挥笏威豪之呕血虽出于愤烈而谓义乃有
所未安知本之雍顺子华之叩头虽陷于盗贼而见理
亦有所不可泯 孔褒 之争死则贬其未知伦理之轻重
王导之劝谢则斥其位居元老而柔邪是皆所以引人
反求诸己者呜呼此岂徒模写物态 (第 9a 页)
往往有以分其情性之正而终不能粹然一出于古融
堂钱子生于宋之叔世取昔之孝者忠者而赞之以诗
而心以为是二者百行之首也遂题其诗曰百行冠冕
诗钱子有道之士行于家者固不待论而不及用于时
使其苟陈力而就列则其所赞即其所行者也是故郭
巨之埋儿有以惜其所蔽叔治之泣杖则有以明其同
然秀实之挥笏威豪之呕血虽出于愤烈而谓义乃有
所未安知本之雍顺子华之叩头虽陷于盗贼而见理
亦有所不可泯 孔褒 之争死则贬其未知伦理之轻重
王导之劝谢则斥其位居元老而柔邪是皆所以引人
反求诸己者呜呼此岂徒模写物态 (第 9a 页)
谕以行
必不能免于祸则曰岂可使祸及老母而已独安乎不
若行以死孝为愈也卒往代之竟终于行迹其孝友
之寔虽 汉孔褒 之行未之过也今三阅世而其家愈昌
科名宦业有光于前得非孝友之报乎仰峻兄弟父子
当平居无事之时能日为乐斯 (第 10a 页)
必不能免于祸则曰岂可使祸及老母而已独安乎不
若行以死孝为愈也卒往代之竟终于行迹其孝友
之寔虽 汉孔褒 之行未之过也今三阅世而其家愈昌
科名宦业有光于前得非孝友之报乎仰峻兄弟父子
当平居无事之时能日为乐斯 (第 10a 页)
由来者远矣然孝友忠义行于平居无事之时者难
见可见者往往出于仓卒颠沛之际故周子旭兄弟
之义人称之无间言焉夫子旭兄弟如此视汉之 孔
褒 唐之陆南金岂有优劣哉董子庄称子旭他行尚
多余以为孝弟人道大端也是以特录之
雪崖先生传
雪崖先 (第 7b 页)
见可见者往往出于仓卒颠沛之际故周子旭兄弟
之义人称之无间言焉夫子旭兄弟如此视汉之 孔
褒 唐之陆南金岂有优劣哉董子庄称子旭他行尚
多余以为孝弟人道大端也是以特录之
雪崖先生传
雪崖先 (第 7b 页)
学博涉多该览山阳张俭
为中常侍侯览所怨览为刋章下州郡以名捕俭(刋削/也谓)
(削去告/人姓名)俭与融 兄褒 有旧亡抵于褒不遇(抵归也融家/传褒字文礼)
(也/)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窘迫/也)谓 …… (第 2a 页)
续汉书列传
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
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
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
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
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
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
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
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少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
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
高明长大必为伟器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
所忿疾览为刋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 兄褒 有旧亡投
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
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耶因留舍藏之后事
泄 (第 19b 页)
为中常侍侯览所怨览为刋章下州郡以名捕俭(刋削/也谓)
(削去告/人姓名)俭与融 兄褒 有旧亡抵于褒不遇(抵归也融家/传褒字文礼)
(也/)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窘迫/也)谓 …… (第 2a 页)
续汉书列传
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
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
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
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
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
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
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
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少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
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
高明长大必为伟器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
所忿疾览为刋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 兄褒 有旧亡投
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
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耶因留舍藏之后事
泄 (第 19b 页)
曹史孔淮、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百石孔赞、副掾孔纲、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大守孔虎元上、处士 孔褒
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冗,吏无大小,空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宫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
土。城门失火及池鱼。剑水刀山变里闾。天地茫茫罗网窄。宁城男女何罪欤。可怜黄门北寺狱。九族骈首朋知辱。 孔褒
之死由张俭。咋舌抚膺惭夏馥。(今春。秉鼎遣校矫 东朝旨。逮捕莲姬及车南圭等百馀人。并加淫刑。)
问汝 (第 474L 页)
问汝 (第 474L 页)
德公。与从伯兄竹林公胤寿。叔弟胤星。当辛壬之𥚁。不避忌讳。赍谒疏斋李相公于南海谪所。李公举张俭之于 孔褒
事以讽焉。则便以王子野饯范文正已例对之。大为李公称许。其气类渊源。有自来矣。虽文献散失。始终作为。不 (第 264L 页)
字。此事义则义矣。无乃情忍乎。妄尝举此以问于梅山先师。答云。三足之不纳。非但情忍。明是怵祸而然。观古 孔褒
兄弟。及当日河艇诸人事。其气象何如也。恐未可便谓之义也。)朴讷斋祥。见先生。语亡命非宜。(本传云。朴 (第 383L 页)
宋弘
铁石心肠帝未知。堂堂只见好风仪。繁声尚恶桓谭瑟。肯顾湖阳窃听时。
张俭
钩党诸贤尽就牢。网罗天地去何逃。苟完一命千家破。泉下应惭见 孔褒。 祢衡
邺下曹儿眼底看。渔阳挝罢鼓声残。空成鹦鹉洲边土。明哲终惭管幼安。
徐庶
方寸乱时虽赴 (第 135L 页)
铁石心肠帝未知。堂堂只见好风仪。繁声尚恶桓谭瑟。肯顾湖阳窃听时。
张俭
钩党诸贤尽就牢。网罗天地去何逃。苟完一命千家破。泉下应惭见 孔褒。 祢衡
邺下曹儿眼底看。渔阳挝罢鼓声残。空成鹦鹉洲边土。明哲终惭管幼安。
徐庶
方寸乱时虽赴 (第 135L 页)
生一坏有惊。死且不辞。幸无故盍避之。况一二人同乎。时徐政淳,尹致中,田愚皆驰书劝避故也。过以余有鲁国 孔褒
之义。父子遂五百里而南。乃庚辰春也。余本穷乏不阅。又方移寓他乡。则公之初计狼狈矣。于是留连海渚。备尝 (第 627L 页)
李固
五处士(徐𥠧,姜肱,袁阆,韦著,李昙。)
贾彪
皇甫规
陈蕃
孔褒
孟他
胡广
宣陵孝子
鸿都门学
阳球
西邸
黄巾
许
五处士(徐𥠧,姜肱,袁阆,韦著,李昙。)
贾彪
皇甫规
陈蕃
孔褒
孟他
胡广
宣陵孝子
鸿都门学
阳球
西邸
黄巾
许
清风日夕报平安。主人风雅轻文组,只恐君王画去看。」
振人之危,大是好事。古人能行之者,如山阳张俭亡抵 孔褒, 不遇。其弟融时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见俭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后事泄,融一
振人之危,大是好事。古人能行之者,如山阳张俭亡抵 孔褒, 不遇。其弟融时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见俭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后事泄,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