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重修仁王院记
我高庙混一初尝命官考正祀典而释老二氏之宫获
存者视前代不啻十之一二若徽之休宁计其额几以
百数而获存者四焉其严如此然又私以谓当时亦姑
欲损之云尔废者何咎存者何功比勘休宁故志而后

知令甲之非出于适然者也休宁所存者四焉其一为
仁王院在县北二十五里其乡安乐其山万松盖自唐
咸通六年释惟谅者始乾符中释道渊号正觉子悟国
师始请于朝得赐额曰护国仁王之院宋宝祐三年释
绍坚撤其弊而新之胜国元统中 释静
惠上智广铣者
以抚衢及徽郡僧官前后住兹山值岁旱祷而雨至正
中连旱邑人汪教谕一麟两奉檄祷立雨迹此观之则 (第 10a 页)
  次韵夜泊二首
海近潮初上江清天倒流故乡频入梦此地独维舟落
雁沈霜镜潜鱼避月钩不眠催早发历历数更筹
城郭还依旧人民似昔非故乡南去远奉使北来稀水
落波声小天空月色微客舟随处宿浪迹几时归

  释静
(字古明/)
  寄梅雪朱隐居
何处风篁好渔庄路匪遥水光清暑簟花影赤阑桥座
客分诗卷邻姬浣酒瓢离怀 (第 7b 页)
  寄杭州许万户
八月钱唐蜃气红守江诸将谩论功遐荒未尽归王贡
南海初闻奉使通帅阃旌旗低白日山城鼓角起悲风
不须吊古追前事秋草离离满故宫
  释静
(字古明/)
  题天马图 (第 11b 页)
公宇文泽亲览,小内史临泾公宇文弘披读,掌礼上士拓拔行恭委寻都上士叱寇臣审覆。(《广弘明集》十) 释静


  静蔼(《大唐内典录》作「青彡蔼」)俗姓郑,荥阳人,出家止瓦官寺,后入关,宣政元年,舍身太
。今慎之于不睹闻则存养工夫。慎之于独知时则省察工夫。章句中常存敬畏以上。通动静言之。虽不见闻以下。方 释静
时事。
第三节章句暗处细事。处字事字。似有大学閒居字意味而细究之。朱子之意只可以独知之时言之矣。语类 (第 207H 页)
之兼动静也。动之不可言情。非以情之本于性也。其理若曰天地固方圆。而不可以方圆为天地也。来教以该动静。 释静
之非性。以本于性。释动之非情。恐涉未安。盖字以下。又专以心与性。对举以说动静。而更不言情。又似未尽。 (第 112L 页)
功力。而亦罕有卓然可恃者。为可慨耳。
  别纸
动静之不可谓性情。自是有所以然。而前示。但以该动静。 释静
之非性。以本于性。释动之非情。此前日所疑也。今亦既云有所以然。而亦未该畅。为可欠。盖性。即理之具乎人 (第 260L 页)
 佳月常临地。长风亦不邀。酒尊乌氏核。身事魏王瓢。墙竹寒于玉。秋蛩切似谣。明朝相别后。何处采艾萧。
山人处英将历游枫岳寻休静。诗以赆行。
第一山枫岳。无双 释静
师。上人今远访。芳草未言归。石点谈经处。龙降洗钵时。慇勤说离幻。消息莫相违。(离幻乃空门友惟政。号松 (第 259H 页)
 明德章句已包体用而言。然则经文明明德之明字。专指动时工夫耶。抑兼动静言耶。
只说明德则是兼体用动静而言也。若以明明德之明字言之。是专指动处工夫说。章句曰明明之也。又曰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也。观乎此则可知也。朱子释定字曰志有定向。又曰定谓所止各有定理。 释静
字曰心不妄动。又曰静谓遇物来能不动。以此观之。定静二字之意。非指此心寂然未发之时而言 (第 145H 页)
。静养之谓也。以此推之则亦可曰省察者。主动欤。
主静主动。敬而已。
又曰静者。亦可曰静欲欤。(自注。 释静
字与静而照管不同训。)
消瀜也静为切。提撕也敬为切。其实一也。
敬贯动静。而曰主静。
敬贯内外。而曰 (第 204H 页)
 大学顾諟天之明命注。双峰饶氏曰。静存动察。皆是顾。其静也。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栗谷曰。听于无

声。视于无形。非静中气象也。愚以为中庸或问戒慎恐惧条曰。礼之事亲而曰不待其徵于色发于声。然后有以用其力也。夫戒惧即静时工夫。而朱子既引此为言。则饶说不知其有病。栗谷所谓非静中气象者。窃恐考之未详。
按静者虚而一也。敬即一之之事。饶说所谓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者。只是静时工夫。提撕照管者。非静之气象也。栗谷之意。非以此说为有违于静字之义。如曰全 释静
字之义则非也云尔。中庸戒惧。虽属静边工夫。而亦非静之气象也。静之气象。则朱子虽不索言于静工夫处。而栗 (第 48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