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重修仁王院记
我高庙混一初尝命官考正祀典而释老二氏之宫获
存者视前代不啻十之一二若徽之休宁计其额几以
百数而获存者四焉其严如此然又私以谓当时亦姑
欲损之云尔废者何咎存者何功比勘休宁故志而后
知令甲之非出于适然者也休宁所存者四焉其一为
仁王院在县北二十五里其乡安乐其山万松盖自唐
咸通六年释惟谅者始乾符中 释道渊 号正觉子悟国
师始请于朝得赐额曰护国仁王之院宋宝祐三年释
绍坚撤其弊而新之胜国元统中释静惠上智广铣者 (第 10a 页)
我高庙混一初尝命官考正祀典而释老二氏之宫获
存者视前代不啻十之一二若徽之休宁计其额几以
百数而获存者四焉其严如此然又私以谓当时亦姑
欲损之云尔废者何咎存者何功比勘休宁故志而后
知令甲之非出于适然者也休宁所存者四焉其一为
仁王院在县北二十五里其乡安乐其山万松盖自唐
咸通六年释惟谅者始乾符中 释道渊 号正觉子悟国
师始请于朝得赐额曰护国仁王之院宋宝祐三年释
绍坚撤其弊而新之胜国元统中释静惠上智广铣者 (第 10a 页)
与尹鹏举
与族人同知(曦)
与族人精奎
与濈侄
与玄甥道渊
与玄甥 道渊
与玄 道渊
与玄甥 道渊
与洽侄,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
与族人同知(曦)
与族人精奎
与濈侄
与玄甥道渊
与玄甥 道渊
与玄 道渊
与玄甥 道渊
与洽侄,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涵儿
与
而别。心深歉恨。故追示如此。极可体念也。亦以是纸示涵及道渊。而汝作长。当先自正而以率汝下也。
与玄甥 道渊
汝弟神主改题事。顷以臆见报答。近阅礼书。偶得可仿而行者。故誊录于下。参以酌行如何。
姜博士问父在母 (第 442H 页)
丧。既行禫于十五月。固不可再行于二十七月。则当于何日复吉耶。礼有禫后踰月而行吉祭。复吉之制。此亦可仿而行之耶。沙溪答曰来说得之。
生亲之服。与父在母丧固有别。而心制人复吉之节则可仿而行也。此月即汝复吉之月也。略设奠于庙如朔望等仪。而因行改题。似近礼意而无碍嫌。如何。
与玄甥 道渊
科时谓得一见。缘冗未果可恨。未审此间。姊主气体如何。前患齿痛复如何。而眷聚亦皆安健否。此间粗遣。而余 …… (第 442H 页)
以正之道乎。汝其念之。仲廷素豪爽俊迈。必不肯闻人言而低一头。奈何。然亦以此示之。病惫不能究。
与玄甥 道渊
今人至以外孙奉祀。一庙而二姓同祭。夫天之生物。使之一本。而此则为二本焉。甚不可也。今人或不幸其外家 (第 442L 页)
祖先无后。而未有所处者。不忍其主之无归。则权宜奉置别所。而往来奠省。未为不可。若公然与其本亲同享一庙。则悖理莫甚。所谓神不歆非礼者。此类之谓也。
右退溪答郑寒冈书。而偶阅得见。故誊附。盖此事所关非轻。在一家之道。不敢不尽言。故累烦至此。惟在佥议量处。
与玄甥 道渊
闻君以所痛三奴为称病。然否可怪。不信奴病。在平日犹为不仁之甚者。况疠痛何等重病。而乃敢不信。是可谓明 (第 442L 页)
与玄甥 道渊
汝弟神主改题事。顷以臆见报答。近阅礼书。偶得可仿而行者。故誊录于下。参以酌行如何。
姜博士问父在母 (第 442H 页)
丧。既行禫于十五月。固不可再行于二十七月。则当于何日复吉耶。礼有禫后踰月而行吉祭。复吉之制。此亦可仿而行之耶。沙溪答曰来说得之。
生亲之服。与父在母丧固有别。而心制人复吉之节则可仿而行也。此月即汝复吉之月也。略设奠于庙如朔望等仪。而因行改题。似近礼意而无碍嫌。如何。
与玄甥 道渊
科时谓得一见。缘冗未果可恨。未审此间。姊主气体如何。前患齿痛复如何。而眷聚亦皆安健否。此间粗遣。而余 …… (第 442H 页)
以正之道乎。汝其念之。仲廷素豪爽俊迈。必不肯闻人言而低一头。奈何。然亦以此示之。病惫不能究。
与玄甥 道渊
今人至以外孙奉祀。一庙而二姓同祭。夫天之生物。使之一本。而此则为二本焉。甚不可也。今人或不幸其外家 (第 442L 页)
祖先无后。而未有所处者。不忍其主之无归。则权宜奉置别所。而往来奠省。未为不可。若公然与其本亲同享一庙。则悖理莫甚。所谓神不歆非礼者。此类之谓也。
右退溪答郑寒冈书。而偶阅得见。故誊附。盖此事所关非轻。在一家之道。不敢不尽言。故累烦至此。惟在佥议量处。
与玄甥 道渊
闻君以所痛三奴为称病。然否可怪。不信奴病。在平日犹为不仁之甚者。况疠痛何等重病。而乃敢不信。是可谓明 (第 442L 页)
俄自司谏。移副应教,应教。又移掌乐院正,司谏院司谏。既递复授。论元勋金锡胄子道渊除浚源寝郎之为非宜。 道渊
尝受学于公。公不之籍。时营明安公主第。 上命役防军。公言防军所以守卫京师。穿池筑苑之讥。在宫禁犹然。 (第 383H 页)
医说
立斋先生遗稿卷之十七
说
圣人不忘天下
八条说
元首说
梓说
桧说
上梁文
道渊 书院讲堂重建上梁文
武学堂重建上梁文
乐天堂重修上梁文
龟文斋舍重建上梁文
立斋先生遗稿卷之十七
说
圣人不忘天下
八条说
元首说
梓说
桧说
上梁文
道渊 书院讲堂重建上梁文
武学堂重建上梁文
乐天堂重修上梁文
龟文斋舍重建上梁文
元非二道。而又有感于忘战之戒。略伸其义。此作堂之意也。夫子勖哉。
道渊书院讲堂重修记
维二十又二年。 道渊 书院讲堂圮。其七月作。八月成。 …… (第 217L 页)
中。号曰愚谷书堂。为生徒肄业之所。 明陵甲戌之岁。营于县北。移学舍旧材。即古览华寺遗址。创书院。命曰 道渊 书院。祀文穆公寒冈郑先生。盖先生 以穆陵丁未之岁。为安东府云。再恒谂于诸生曰。夫建院而必祀其贤者何也 (第 218H 页)
道渊书院讲堂重修记
维二十又二年。 道渊 书院讲堂圮。其七月作。八月成。 …… (第 217L 页)
中。号曰愚谷书堂。为生徒肄业之所。 明陵甲戌之岁。营于县北。移学舍旧材。即古览华寺遗址。创书院。命曰 道渊 书院。祀文穆公寒冈郑先生。盖先生 以穆陵丁未之岁。为安东府云。再恒谂于诸生曰。夫建院而必祀其贤者何也 (第 218H 页)
孤家子途中
次书状韵(新易车轮。胜于前辙云。殊可喜也。)
次副使韵
又用前韵
忆 道渊
沈阳途中
沈阳城南有一高陇。即所谓野坂者也。
早向辽阳
三月三日辽阳途中(是
次书状韵(新易车轮。胜于前辙云。殊可喜也。)
次副使韵
又用前韵
忆 道渊
沈阳途中
沈阳城南有一高陇。即所谓野坂者也。
早向辽阳
三月三日辽阳途中(是
河南夫子动亦定静亦定之微旨相契也。故乐为之说以赠。
郑生孝先字说
家督道渊既赘于东平郑公之室。郑公使 道渊 来请曰。仆亦有子。名孝先。既冠而娶。然尚未有字。愿公命以字。且进而诲之。余曰。美哉。公之所以名其子也 (第 263L 页)
郑生孝先字说
家督道渊既赘于东平郑公之室。郑公使 道渊 来请曰。仆亦有子。名孝先。既冠而娶。然尚未有字。愿公命以字。且进而诲之。余曰。美哉。公之所以名其子也 (第 263L 页)
五月二日。仲氏壶山使君课邑子于挹清亭。余陪伯氏修撰公往会。席上吟奉仲氏。
花山伯李参判(震休)挽(十四首)
草赠麟侄
三乐堂八景
郑君 道渊 见访。携过壶山。走笔赠此为谢。
罗州郑生彦复,廉生处敬。袖所业见访。仍赴试。走笔赠此。
花山伯李参判(震休)挽(十四首)
草赠麟侄
三乐堂八景
郑君 道渊 见访。携过壶山。走笔赠此为谢。
罗州郑生彦复,廉生处敬。袖所业见访。仍赴试。走笔赠此。
书退陶先生书札帖后
书文节公金先生逸稿后
书金陵李氏兄弟三老行实记
书影江亭诗版后
祭文
道渊 书院寒冈先生奉安文
五峰书院奉安文
壮岩书院三烈士奉安文
东溪精舍琴惺惺斋奉安文
书文节公金先生逸稿后
书金陵李氏兄弟三老行实记
书影江亭诗版后
祭文
道渊 书院寒冈先生奉安文
五峰书院奉安文
壮岩书院三烈士奉安文
东溪精舍琴惺惺斋奉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