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爱直赠李君房别     前 人
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耶吾观李
生在南阳公之侧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为之思有所

不疑疑之未尝不为之言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集作/于)
色南阳公之举错施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窥观称道
洋洋者抑亦左右前后有其人乎凡在此趋公之庭议
公之事者吾既从而游矣言而公信之者谋而公从之
者四方之人则既闻而知之矣李生南阳公之甥也人
不知者将曰李生之托婚于富贵之家将以充其所求
而止耳故吾乐为天下道其为人焉今之从事于彼也
吾能为南阳公爱之又未知人之举李生于彼者何辞

彼之所以待李生者何 道举
不失辞待不失道虽失之
此足爱惜而得之彼为驩欣于李生道犹若也举之不
以吾所称待之不以吾所期李生之言不可 (第 5b 页)
 文苑英华卷四百七十五 宋 李昉等 编
 策问二十二道
  策进士问五道
  明经诸经策问七道
   道举
策问三道
  弘文崇文生策问二道
  礼部策问进士五道 …… (第 1a 页)
   礼记第二问(五经弘/文生同)
问三代之弊或朴或薄六经之失或愚或诬夫以殷周
之理道诗书之述作施于风俗岂皆有所未至耶辍祭
纳书诚为追远执戈桃茢无乃伤恩何二者之相反耶
两楹坐奠叹有切于宗予九龄魂交数能移于与尔何
二者之不一耶山节藻棁豚肩狐裘皆大夫也又何相

远耶檀弓袒免子游衰麻何如直谅而忠告之耶各以
经对
   周易三问(五经 道/举
同)
问四营成卦三古遗文本自河图演于羑里而西邻礿
祭斯乃自多箕子利贞且居身后岂理有未䆒复古失
其传乾 …… (第 5a 页)
   论语第七问
问孔门达者列在四科颜子不幸伯牛恶疾命之所赋
诚不可同至若攻冉求以鸣鼓比宰我于朽木言语政
事何补于斯七年可以即戎百年可以去杀固弛张之
有异曷迟速之相悬为仁由已无信不立拜阳货则时
其亡也辞孺悲则歌使闻之圣人之心固当有为鄙则
未达子其辨欤

   道举
策问三道
   第一问
问庄生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盖以其游刃无全
善刀(一作/刃)而藏之故也禦寇则 (第 7b 页)
 文苑英华卷四百七十六 宋 李昉等 编
 策问二十八道
  中书试进士策问二道
  吏部试上书人策问三道
  策问明经八道
   道举
策问二道
  弘文崇文生问一道 …… (第 1a 页)
   论语第八道(明经弘文/崇文生同)
问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又曰仁远乎哉则子文
之忠文子之清由也之果求也之艺皆曰不知其仁岂
尽非君子耶胡为乎登夫子之门而称齐楚之贤大夫
也其愚如愚宁武与颜生孰愈三思三省季文子与曾
子孰优虞仲隐居以放言下惠辱身以降志颇殊取舍
皆曰逸贤探索精微当有师说
   道举
策问二道 (第 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五百十四  宋 李昉等 编
 选举门三十道
  举似已者判六 道   举
方正者判三道
  举嘉遁第判一道   自举判一道
  举人倨傲判一道   自比管仲判一道
  贡士不 …… (第 1a 页)
  贡士帖经判一道   括州贡士判一道

  献贤能书判二 道   举
贤任选判二道
  被替请选判三道   诈假求官判一道
  知名配社判一道
   举似已者判
丙充使举 (第 1b 页)
   请修义仓表       齐 映
臣某言臣闻荷覆载之德者愿酬天地之仁怀涓埃之

助者冀裨海岳之大所以思或出位知无不为况臣受
宠过深感恩逾切不竭忠以自效是盗禄以苟安臣某中
谢臣伏见一时愆雨一榖不登黎庶以(阙二/字)不知卿士
以月俸自恃窃惟圣虑已积忧勤凡在人臣何以安处
昨者自春接夏时雨暂愆陛下心忧于清穆之中躬祷
于灵池之上精诚所至昭感遂通祥禽呈瑞于御前膏
雨布泽于天下遂使百榖皆稔九土大丰国无不获之
夫代成廉让之俗斯乃皆由圣德上合天心顾此齐人

俱受其赐此何异开口待哺澡身仰衣岂知宸衷(一作/心)
不可常劳灵雨亦难恒若者也必在酌尧舜之至 道举
祖宗之成法复修义仓以救歉岁则黎人绝水旱之困
陛下释忧勤之念君逸无劳乃合至道足食无患斯谓
雍熙岂臣率心 (第 16b 页)
通此
其所以顿饿狼之啄而不窃食也今国家乃乱边羌开
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种为向导以攻边是以借寇兵而
为贼除 道举
全蜀以遗之此四事也臣窃睹(唐书集本/并作观)
蜀之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 (第 6a 页)
   与表弟卢复书      李 华
八月八日外兄李华敬简卢十五弟则之处秋风渐高

路出泗上将诣职役如所料乎往返劳止当与时俱畅
也华疹疾无聊贤姊与诸君寻常耳福卿渐减弟勿忧
之与弟别来十馀年比闻在代朔之地明时 道举
出身
乃能上为寡姊下为孤甥求为雁门主簿束身戎马之
间始终无过之地此一难也时方艰危动隔生死骨肉
妻子寄 (第 5b 页)
   天爵论
柳子曰仁义忠信先儒名以为天爵未之尽也夫天之
贵斯人也则付刚健纯粹于其躬倬为至灵大者圣神
其次贤能所谓贵也刚健之气钟于人也为志得之者

运行而可大悠久而不息拳拳于得善孜孜于嗜学则
志者其一端耳纯粹之气注于人也为明德之者爽达
而先觉鉴照而无隐肫肫于独见渊渊于默识则明者
又其一端耳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 道举
斯二者
人伦之要尽焉是故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
与志而已矣道德之于人犹阴阳之于天也仁义忠信
犹春 (第 10b 页)
   贡举议并序(文粹作议杨绾/条奏贡举疏) 贾 至
代宗宝应二年六月敕令州县每年察秀才孝廉取在
乡闾有孝悌廉耻之行委有司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
学五经之内精通一经兼能对策达于理体者并量行

业授官其明经进士并停子举(会要无/此二字) 道举
亦宜准此
所司请今年举人等或笃(会要/作旧)业既成理难速改或远
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须收奖不可中废其今秋 (第 5a 页)
   通爱敬陂水门记     梁 肃
岁在戊辰扬州牧杜公命新作西门所以通水庸致人

利也冬十有二月土木之工告毕从事徵其始请刻石
以为记云书载浚畎浍距川传称为川者决之使导然
(一作/导)与政损益政举则 道举
政污则道污污则革革
则久贤哲之治也当开元以前京(集作/荆)江岸于扬子海
潮内于䢴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 (第 6b 页)
   昆山县学记       梁 肃

学之制与政损益故学(二字集/作政)举则 道举
道污则政污
昆山吴东(集作/都)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庙庙堂之后
有学室中年兵馑荐臻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 (第 6a 页)
万化
   唐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 张 说
昔者尧舜既没文武将坠天纵孔圣诞敷皇极于是乎
恢六艺而正王 道举
十哲而阐微言雍也为德行之目
求也为政事之首吾见乎龙翰凤音(集作/雏)百代而共贯 (第 15a 页)
之喙而不窃食也今国家乃撤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
亡之种为乡𨗳以攻边是乃借寇兵而为贼除 道举

蜀以遗之此四事也臣窃睹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
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
兼济中国 (第 5b 页)
于边其相伤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仇怨自
解盗贼息矣夫理国之 道举
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
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
也今富商太贾多放田货中家子弟为之保 (第 6b 页)
拟周易有变通之体焉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
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 道举
而错之谓之格刑杀者是
冬震跃之象髡罪者是秋凋落之变赎失者是春阳悔
吝之疵也五刑成章辄相依准法律之义也 (第 15a 页)
仲舒冒死以闻
  庙殿火灾对(董仲舒/)
春秋之 道举
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
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
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 (第 3a 页)
  与张裔(诸葛亮/)
君昔在柏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
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

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 道举
雠以相益割骨肉以
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耶
  其二
去妇不顾门萎韭不入园以妇人之 (第 10b 页)
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猊而民不生易慢
焉德煇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
顺故曰知礼乐之 道举
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也者动
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谦乐主其盈
礼谦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 (第 20b 页)
润玉曰后土之名/似过尊宜名曰司墓之神)布席盥祝一如
家礼厥明洒扫以下之仪则古礼今俗庶几两尽而仁
知之 道举
得之矣何必设祭于墓以取知礼者之讥诮
乎曰墓祭固非礼然出于孝子慈孙报本追远之至情
于义亦无甚害者君子从 (第 17b 页)
于纪事有翰林志
有经筵词有郊祀录有孙炎花云传而国家之典章百
司之故实散见于碑志序记者尤多率其言可以适
其说可以为治信公之深于文也阶往年尝获侍公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