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四如黄先生讲稿序(黄佐/)
予尝观夫易自画后皇道泄矣书自谟后帝道污矣诗
自南后王道寝以熄矣吾夫子丁周末运礼制紊废而
乐缺有间乃作春秋其义主于尊王道而贱伯功爰俾
乱贼惧而不肆纲常正而勿坠盖汲汲乎挽其颓而振
起之也学庸语孟之书则明是道而见之躬行初非托
之空言徒曰讲学云尔秦汉以来匪惟不行抑亦不讲

至宋而濂洛关闽之儒兴斯道因讲授而后著明于世
惜当时君相无复帝王继世之志卒莫见之行也予每
览诸儒讲义窃独悲之嗟乎讲学明道利于行犹烝徒
楫舟利于涉也 宋自南
渡寰宇日蹙国非其国犹恃谈
名理以正纲常而元气不至陨绝迨史相挟杨后废子
竑而立理宗则经书所谓君君臣臣父 (第 9b 页)
    诗类中此言其工于声偶也而袁桷延祐四
    明志称其于中原师友传授悉穷渊奥经训
    小学精据可传信尤能尽钥之实盖 宋自南
    
渡而后士大夫多求胜于空言而不甚究心 (第 3a 页)
   跋

宋理宗御书赐郑丞相诗后
右宋御书律诗一首小序曰朕诞节载临集英锡燕其
后题曰赐郑丞相识以二玺其一文曰庚戌庚戌淳祐
十年也然 宋自南
迁后凡三历庚戌此何以知之盖建 (第 1a 页)
  抽思旧解多误惟林西仲颇为有见今节存其语云屈
子置身汉北无可考据新序云怀王放之于外司马子

长云虽放流系心怀王又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皆未
明著其地今读此篇言汉北不能南归则怀之放原疑
在于此但未尝羁其身如顷襄之迁江南耳观哀郢曰
弃逐而是篇不言可知旧注泥九章皆作于江南遂以
怀王黄昏为期之言移诸顷襄已属不合且篇中思郢
之辞曰南指而魂逝南行而心娱明以居郢之北而言
使作于江南则字面不皆相背耶按汉水出嶓冢山在
汉中府宁羌县故思美人云指嶓冢之西隈以身在汉

北举现前汉水所出言之则原之迁此何疑

  自旧解以九章为顷襄时作于江南故集注 释自南

北为生于夔峡而仕鄢郢释狂顾南行为自江入湖自
湖入湘夫原以王族仕于朝而曰异域曰独处既儗非
其伦矣且 …… (第 11a 页)
  林氏谓抽思与思美人皆居汉北时所作今按两篇皆

惓惓于美人而以无媒为虑则以怀王见知日久但为
左右所蔽故也又两篇皆曰路阻处幽则但置之閒地
未至弃逐审矣遵江夏以娱忧又即南行娱心之意故
余谓其说良然然拘黄维章开春孟夏之说先思美人
于抽思则未察其词意之实也按抽思首序立朝见疏
之由次纪 自南
来北之迹其为初迁可知思美人曰陷
滞而不发又曰独历年而离悯宁隐闵而寿考则非迁
年所作又可知且思美人首章 …… (第 15a 页)
  屋沃(东冬 尤  鱼虞 萧肴豪)(江  萧肴豪鱼虞)(真 支脂)(文微)
(元)(寒灰)(删佳)(先齐)(阳 萧肴豪  歌 鱼虞  麻)(庚 麻歌)(青)
(蒸 之 质物月曷黠屑陌锡职九韵杂附支脂之微齐佳灰)(侵)(覃)(盐)(咸)

北土入音多读平上去又多读入支微齐佳灰鱼虞萧
肴豪尤部盖其语势固然而经传四声相叶者多因之
盖古未有四声其与平上去叶者固不以为入也若四
声既判则每字必有四声犹人必有四体故自北人言
支微诸部皆无入音 自南
人言东江诸部皆有入音不
可以北人之读入为平上去者而遂限为此声之入也
顾氏古音表以三代经传之文入声无叶 (第 92a 页)
   春寒
松间灯夕过顾影在天涯雪暝迷归鹤春寒误早花艰
难知世味贫病厌年华故国风尘外无人可问家(松一/作林)
 春寒误早花此句极佳诗中无此等新句而欲名世
 可乎
   广润寺新寮         僧自南
客不赴斋招冥心坐寂寥青山若厌看白日也难消鹭
起冲荷叶虫行蚀菊苗何年称老宿来住此间寮 (第 62b 页)
殡风雪交作舆车登舟天倏开霁薤歌前
导哭泣缟素襄事而归既虞以祔微雨沾洒咸以处士
积善及其子孝感所致焉惟 宋自南
渡以来洪氏贵显
者代不乏人鄱阳洪氏自忠宣公皓以忠节名天下传
其三子适遵迈皆以词学名科至宰执侍从天目洪 (第 20a 页)
天也。不食者。人也。不食则归。归则藏。藏则复。圣人所以惓惓于扶阳者。岂强为之者哉。亦因乎天道而已矣。 宋自南
渡以后。神州陆沈。华夷两立。及元世祖出。而四海一家。则举天下之衣冠。化为毡裘。而中国之礼乐文物。扫地 (第 41H 页)
   义林池小憩。姜公献同行号韵。
   岛潭洪景泽钓台。感怀口占。
   还官后。衙罢悄坐。希安韵 释自南
汉来访。临行留一律。走笔次赠。
   到海仓口占
   备局郎李员外枝茂到本州。整齐越海船。要余同检
 水能为陆陆能舟。好事天公借胜游。清兴今宵兼雪月。山阴之棹武昌楼。(白洲)
还时。舍兄借驾轿。到深林驿。还送寄怀。
长途驱策轸深忧。太守还乘刺史輶。只恨三隅俱有障。苦心生处未回头。
义林池小憩。姜公献同行号韵。
不恨年来作远游。此身于世本悠悠。浮生聚散寻常事。看取云行与水流。(是日。公献将向其家。立马呼韵。口授为别。)
岛潭洪景泽钓台。感怀口占。
水上三山何处来。壶中万象此间开。风流尚想人亡后。泪洒斜阳旧钓台。
还官后。衙罢悄坐。希安韵 释自南
汉来访。临行留一律。走笔次赠。
公斋拄笏处。山雨过庭时。邂逅洛中释。推敲夔后诗。为官二不可。处世百无 (第 221L 页)
 臣按当高宗之时。久雨恒阴。此阴盛之象。小人得志之应也。自安石以后。奸凶代执国柄。而正人君子屏黜尽矣。高宗不见其形。则可察其影。而蛊心谄佞。终不却顾。以赵相之贤。不容于朝。其保奸疏贤忘雠耽乐之讥。乌得免焉。
孝宗淳熙七年。夏五月大旱。诏求直言。知南康军朱熹上疏曰天下之本。在人君正心术立纪纲而已。今宰相台省宾友师傅之臣。皆失其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上以蛊惑君心。下则招

集天下之嗜利无耻者。盗陛下之权。窃陛下之柄。臣恐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独未之知。臣窃自痛之。帝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乞退。
 臣按 宋自南
渡以来。君心狃于宴安。国势日就陵夷。当时谪见于天者。未必不由乎此。君心正则有以辨别淑慝。纲纪立则有以 (第 351H 页)
,《本事曲》已误。至所传〔冰肌玉骨清无汗〕一词,不过檃括苏词, 然删去数虚字,语遂平直,了无意味。盖 宋自南
渡,典籍散亡,小书杂出,真伪互见 ,丛话多有别白。而竹垞《词综》,顾弃此录彼,意欲变草堂之所选,然亦 ……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按词 自南
唐以后,但有小令。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 ,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