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已故曰古之知己者不待来求而役施德者也然则亟
来而求者诚下科也 宗元
向以应博学宏词之举会阁
下辱临考第司其升降当此之时意谓运合事并适丁
厥时其私心日以自负也无何阁下以鲲 …… (第 15a 页)
以阁下德
足以仪世才足以辅圣文足以当宗师之位学足以冠
儒述之首诚为贤达之表也顾视下辈岂容易而收哉
宗元
朴野昧劣进不知退不可以言乎德不能植志 …… (第 16a 页)
罃如实出
巳之德敢希豫让国士遇我之报伏候门屏敢俟招纳
谨奉启以代投刺之礼伏惟以知己之道终抚荐焉不
宗元
谨启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二十 (第 16b 页)
壮龄时以母夫人病脾颇习医后益研䃺
之且曰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至远其可远者非医将
安务乎时方盛行陈师文裴 宗元
所定大观二百九十
七方先生独疑之曰用药如持衡随物重轻而为前却
古方新證安能相值乎于是寻师而订其说渡涛 (第 65a 页)
   题李赤传后

宗元之传李赤善矣王韦之门非大厕溷欤过者掩鼻
宗元
出入阳阳则固视犹钧天清都也奇袤之与齿
少自好者羞之而将倚之以兴尧舜之道非以厕鬼为
殊丽而妻之者邪其友 (第 2a 页)
之号而救者盖有矣而 宗元

悟竟以殛死死且不悟易曰迷复凶于赤尚何罪哉
   题朱文公武夷棹歌遗墨
朱子早年肆其馀力于诗章字画 (第 2a 页)
皆世所背驰者也兄一举而德皆
及焉祁大夫不见叔向今而预知斯举下走之过大矣
书虽多言不足导意故止于此不宣 宗元
再拜 …… (第 3b 页)
精以固子敬之寿非以知药石
角技能也若以服饵不必利已姑务胜人而夸辨博素
不望此于子敬其不然明矣故毕其说 宗元
再拜

  与李睦州服气书

  二十六日宗元再拜前四五日与邑中可与游者游愚
溪上池西小丘坐柳下酒行 …… (第 6a 页)

守无所师之术尊不可传之书悲所爱而庆所憎徒曰
我能坚壁拒境以为强大是岂所谓强而大也哉无任
疑惧之甚 宗元
再拜

  与吕恭书 …… (第 9b 页)
也想默已其事无出所置书幸甚 宗元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

  二十六日集贤殿正字柳宗元敬致尺牍太学诸生足
下始朝廷用 …… (第 11b 页)
  宗元再拜五丈伏蒙赐书诲谕微悉重厚欣踊恍惚疑
若梦寐捧书叩头悸不自定伏念得罪来五年未尝有
故旧大臣肯以书见及者何则罪谤交积群疑当道诚

可怪而畏也以是兀兀忘行尤负重忧残骸馀魂百病
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
骨非独瘴疠为也忽奉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
使膏肓沉没复起为人夫何素望敢以及此 宗元
早岁
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裨教化过
不自料勤勤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
之道利 …… (第 44b 页)
锐不识几微不知当不但欲一心直逐果陷刑法皆自
所求取得之(一本无得之)又何怪也 宗元
于众党人中罪状
最甚神理降罚又不能即死犹对人言语求食自活迷
不知耻日复一日然亦有大故自以得姓来二千五 …… (第 45b 页)
恇怯淟涊下才末技又婴
恐惧痼病虽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愈疏阔矣贤者不
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宗元
近欲
务此然力薄才(一本作志)劣无异能解虽欲秉笔覼缕神志
荒耗前后遗忘终不能成章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 …… (第 47b 页)
然长辞如得甘
寝无复恨矣书辞繁委无以自道然即文以求其志君子
固得其肺肝焉无任恳恋(一作恳恳)之至不宣 宗元
再拜

  与杨京兆凭书 …… (第 48a 页)
先理理不一断于古书老生直趣尧
舜大道孔氏之志明而出之又古之所难有也然则文
章未必为士之末独采取何如耳 宗元
自小学为文章
中间幸联得甲乙科第至尚书郎专百官章奏然未能
究知为文之道自贬官来无事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乃 …… (第 51a 页)
文非丈人无以知之独恐世人之才高者不肯久学无
以尽训诰风雅之道以为一世甚盛若 宗元
者才力阙
败不能远骋高厉与诸生摩九霄抚四海夸耀于后之
人矣何也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自遭责逐继以大故荒
乱 …… (第 52a 页)
矻矻自苦以伤危
败之魂哉中心之悃愊郁结具载所献许京兆丈人书
不能重烦于陈列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
独以无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质无所入苟焉
以叙忧慄为幸敢有他志伏以先君禀孝德秉直道高
于天下仕再登朝 (第 52b 页)
至六品官 宗元
无似亦尝再登朝至 …… (第 52b 页)
堪此且柳氏号为大族五六从以来无为
朝士者岂愚蒙独出数百人右哉以是自忖官已过矣
宠已厚矣夫知足与知止异 宗元
知足矣若便止不受
禄位亦所未能今复得好官犹不辞让何也以人望人
尚足自进如其不至则故无憾进取之志息矣身 …… (第 53a 页)
毕矣过是而犹竞于宠利者
天厌之天厌之丈人旦夕归朝廷复为大僚伏惟以此
为念流涕顿颡布之座右不任感激之至 宗元
再拜

  与萧翰林俛书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为仆言得张左司
书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 (第 53b 页)
   送理上人归天台养亲序
余避地吴下闻宗元师之名者数年及与之游则知名不
虚得方以见晚为恨师乃念亲老于家言归觐省且欲
筑庐于先人之墓词佛养亲以酬罔极余闻而嘉之因请
诸缙绅歌诗以赠其行或曰子逢掖者又尝著书辨老

佛之惑矣浮屠氏既与之游又从而誉之何哉余曰不
然余交浮屠亦各有所取焉往在京口以清苦交了公
即休在金陵以文词交䜣公笑隐于杭交古鼎铭公以
其端谨而诚悫也今于吴交愚隐智公悦堂颜公一以
其有济人之盛德一以其有事亲之孝也其他或学或
行或识趣高远未尝无所取焉今 宗元
有了公之清又心
乎颜公之心可不敬乎吁当此兵戈之秋道路梗涩跬
步千里有能披荆榛冒矢石梯山航海勇往而不顾 …… (第 20b 页)
大率皆功名之士货利之人求其如 宗元
之行盖鲜矣 (第 21a 页)
宗元
于苏湖诸大丛林所至安隐且有虚主席以待
之者师皆辞焉诚使结庐以守松楸之地持钵以尽菽
水之欢可谓释门曾闵 (第 21a 页)
   送杜宗元察掾序
诗不云乎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甚矣哉君子之难见也
古之人有恃风裁而高声名者一时之士执其御登其
门以为至荣大幸是则诗人喜见君子之义声应气求
物之从者固以其类哉风纪之司君子之所张也其抑

扬进退足以轻重荣辱天下之士亦君子之所赖也为
之掾史与有斯责岂徒治文书佐唯诺而已哉其有出
名家尚儒雅被服冲澹孜孜焉恂恂焉日夜以稽经术
较文艺为务所至必求贤士大夫与之游将以深培其
本而大肆于用所志可谓卓尔不群者矣寥寥此道间
何阔焉而今于杜君 宗元
之来见之 (第 41a 页)
宗元
之来浙东也
所临之邦实惟金华畴昔文献之盛虽不可复见而遗
休馀泽沾被深长后来相望犹未泯绝是以闻君之风 …… (第 41a 页)
器识不高则所就不能以喻今人问学不充则所立不
足以追古人而与之并 宗元
志于古道矣去是而羽仪
台序流声实于天朝方将为天下善类喜而奚私别之
戚戚也哉
   送吴学录序
教官选 (第 42a 页)
  高御史家传
高氏渤海人也古者赐姓命氏或以土或以封或以名
或以官或以字或以物高氏出于齐公子高之后以名
也其后有受业孔门者名柴战国时燕遣使入秦有名
渐离者有名允者北朝人也有才度以一代伟器称有

名昂者亦北朝人也幼时负壮气其父曰大高氏之门
者此儿也唐有封渤海郡王者高氏代多显不书书之
不尽书也近世有左丞相守太师云金云金生右平章
政事 宗元宗元
生工部卿仁路仁路生在班祗候长夫
长夫生在班祗候巨由巨由生神射军都指挥使正德
兴正德兴生在班祗候文祐文 (第 5a 页)
   苍翠轩记
夫人之好尚不同而其于取物也必其类豪华之士娱
情乎花卉清修之士适意乎松竹是皆其趣有所合非
可强而予夺之也故君子观人之所好亦可以知其人
矣浙之西土腴而民佚俗尚侈靡廓其居饰其宇者皆
是也莳名木蓄奇石以奉燕游资观赏者十室而九惟
顾宗元独能不移于俗而所好出乎庸众 宗元
居嘉禾 …… (第 17a 页)
冬夏不变有贞介之节焉特立不挠有幽独之
操焉虚其中者抱道之器也直其外者卓行之表也故
竹有类乎君子比德焉 宗元
壮而质美积学而懋行我
见其德之成有日矣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
子如切如磋卫人美武公之德也 (第 18a 页)
宗元
尚思所以似之
至正十五年五月五日记
   忠敬堂记 (第 18a 页)
而欲造
乎穷神知化之地如凝冰而不察则举易之说使不过
于一偏可也天地无穷也以一粟视之必有能辨之者
明日 宗元
来求文为记遂书以贻之俾自考焉

  听雪斋记

  凡物之声通乎耳而天声之可听者莫过于雷电之激
薄风 (第 7b 页)
粗而欲造乎穷神知化之
地如凝冰而不察则举易之说使不过于一偏可也天地无穷
也以一粟视之必有能辩之者明日 宗元
来求文为记遂书以
贻之俾自考焉
  听雪斋志
凡物之声通乎耳而天声之可听者莫过于雷电之激薄风雨
之回 (第 4b 页)
呜呼。列邑郡县。国之障蔽。文武大夫。国之世臣。不肯为国守一死。或弃而去之。或举而与之。或从而助之。如 宗元,
德溥之徒。又岂少哉而微者。况可论耶。微数子者。君臣之义几灭矣。余悲夫论者舍曰节也。又从而惑乱之。则死 (第 408H 页)
立。奚饫为。子详见之数公乎。左氏自为左氏。庄子自为庄子。迁,固自为迁,固。愈,宗元,脩,轼亦自为愈, 宗元,
脩,轼。不相蹈袭。各成一家。仆之所愿。愿学此焉。耻向人屋下架屋。蹈窃钩之诮也。客曰。子之文既平易流便 (第 238L 页)
曰文瑞,麟瑞,俞大信, 赠参议应禄及进士金德哉。裕之子女也。此皆曾孙。宗宪子女。讷,谊,佥知洪锡禧。 宗元
子女。训县监谦及李光济,宋之翰,尹庆望。宗贞子女。诫,谆,谌,评,李汝达,郑淹,林松秀。文瑞子女。士 (第 525L 页)
自表训。历奇奇到三藏。僧处明独栖。亦绝粒僧也。北上五里许。登开心台。朝雾四集。眼前石峰。尽被遮隔。引 僧宗元
以为雾气渐下。恐妨眺望。余令下人斫杂木之翳眼者。坐而待之。须臾雾气化为白云。渐腾于天。毗卢,永郎,穴 (第 396L 页)
于时。而其无用于世。则与 宗元
一也。请子有说。予惟功名出处仕止迟速之机。古君子尚难处之。两疏之乞骸。李愿之归盘。仅见于千载之间。滔 (第 195L 页)